快點來登入喔~!!
《知宋事》第五十四章 足食
「細作班底?就是崇簡那小子說起過的情報系統?」

趙二有些不確定。

劉承珪默默點頭。

「果然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趙二感嘆一句,又繼續問道:「所以才會未雨綢繆,先發製人,還給自己預留後路?」

「劉鋹去拜訪光義大人,是在為自己留後路。他怕皇朝最終容不下他,所以在效仿狡兔三窟的行為。特別是德芳殿下完全不待見他,所以讓他著急了。」

劉承珪不得不細緻回答。

他有個習慣,就是除了官家,對每一個涉及的對象都去姓稱名,很像後世去姓稱名加官銜的流行叫法。

「這是在替我安排身後事啊。」

趙二感嘆,只是語氣冷得令人發抖。

良久,劉承珪才又接上話。

「崇簡大人知道他的小動作,才有後面的安排。」

「你是說,儘管從一開始雙方就沒有好印象,甚至是競爭對手,但崇簡併未動要對付劉鋹的心思?」

「奴婢猜想是這樣。」

「那他究竟是為了對付光義還是劉鋹?」

趙二終於問出了這次談話的終極問題。

「都有吧。奴婢猜想,崇簡大人是個聰明人,做事可能不止一個目的。」

儘管早有準備,劉承珪做出回答時,額頭還是冒出冷汗。

這話裡,可是涉及奪嫡之爭。

除了崇簡不知深淺一腳踏了進去,其他人都是避之唯恐不及。

趙二聽了這話,又是一陣沉默。

等他再開口時,顯然不想就此事繼續討論下去,而是提起了另一件重要的人事安排。

「你很好。劉知信一人獨掌武德司,看來還是太忙,有所疏漏,原本想讓王繼恩和他共掌武德司,現在看來,還是你比較合適。」

在原本的歷史軌跡中,先是王仁贍和劉知信共掌武德司,後是劉知信與王繼恩共掌武德司,沒有劉承珪什麼事。

但現在,一個原本管內藏府庫的理財高手,正在向特務組織頭目演變。

蝴蝶效應開始顯現,可惜崇簡併不知情。

武德司這樣的秘密機構到底誰做老大,原本就不是大力張揚的事,歷史記載也含混不清,導致崇簡後世的知識也沒這方面的儲備。

不然他會更加得意,也更加惶恐。

崇簡又退回來寫他的《三國英雄傳》和《將門風雲》。

這一次不用原書名,是因為他在原書基礎上,進行了二度創作。

他以金庸武俠的套路來改寫《三國演義》和《楊家將》,什麼五虎上將、臥龍鳳雛,還有金刀令公、七郎八虎,都變成了武功卓絕的大俠。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其間也免不了朝政黨爭、謀略傾軋,但最主要的還是熱血男兒的俠肝義膽、藝高膽大。

就是看了讓人血脈僨張的那種。

無腦也好,雞血也好,這個時代,面對悍不畏死的北方遊牧軍事體,太需要一種正向激勵了。

溫良恭儉讓行不通,只有血拚,打出一片和平的天地。

來自後世的崇簡,並沒有什麼尊王攘夷的正統觀念,但他卻覺得下面這一句話,在只需要秀肌肉比力量的時候,絕對正確。

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內。

多麼簡潔有力。

以打促談,以打促融合,中華民族的發展也許會少走許多彎路。

上兩本書的銷路打開,一時之間汴梁紙貴。

崇簡先後從坊主那裏,拿到了近萬貫潤筆費,算是在俸祿之外,又有了一大筆收入。

想來刻坊憑此更是賺了不少。

這還不是關鍵,關鍵在於在大宋讀書士子階層形成了一股風潮,言必談《掃》、《芙》,潛移默化的影響正在形成。

現在就等著那個講話本的大家看上他,然後在勾欄瓦肆這麼一講,那在市井階層的影響就自然形成了。

這是早晚的事,不用著急。

一種社會風潮,會幫助自己事半功倍,達成目的。

這是宣傳的力量,可惜現在的人還不太重視,也不太懂如何引導輿論。

當崇簡把成書的《三國英雄傳》和《將門風雲》交到孟坊主手裏,孟坊主臉都笑爛了,二話不說,就主動提出先支付一萬貫的分成。

這倒讓崇簡想到一件被自己忽略的事,就是書賣了多少,只是刻坊單方面說了算,這就留下了大漏洞。

崇簡暗自慨嘆,自己還真不是做生意的料。

好在坊主本就是孟廚子的本家親戚,加之與官員打交道,恐怕也不敢把奸商那一套手段使出來。

況且要想長久合作,最好的選擇就是雙贏。

再說自己原本的目的就不是為了賺錢,反而是準備虧錢的。

這麼一想的崇簡乾脆就不改變原來的契約,靜等著後兩本書再次掀起波瀾。

至於銷路問題,他都懶得去考慮,正是信心爆棚的時候。

接下來又是閑散的日子,崇簡又開始折騰其他的事務。

作為一個穿越者,他覺得,不能隻停留在寫小說造勢這一點上,還得有些其他的作為。

他心裏一直掛著一件事。

這還是被趙二搞封樁庫啟發的。

契丹強盛,要打就可能是消耗國力的持久戰。

而且終宋一朝,北方不斷湧現強大的遊牧軍事力量,黨項,女真,蒙古,一個比一個生猛。

大宋之所以越來越軟弱,固然與一系列守內虛外的政治決策有關係,但實力並不佔優也是重要原因。

要大打,持久打,僅有些財富積累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足兵足食。

足兵足食,看起來是兩個方面,其實歸根結底是一個問題。

中國曆來是,只要承平日久,沒有飢荒,人口自然就快速增長。

也就是說,足食是根本。

他記得自己在後世,剛成為考古研究生,教授見自己底子薄,推薦了幾本歷史讀物,讓自己接受基本熏陶,其中就有一本頂級學府女教授的書。

書裡介紹了古代的衣食住行。

其中提到,佔城稻和小麥的廣泛播種,推動了古代中國人口增長,社會發展。

崇簡還記得,這兩種高產作物就是在兩宋時期得到推廣。

解決足糧問題的希望就在於此,但現在還不知道從何處下手,隻得暫存了這樣的心思。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