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知宋事》第九十八章 等不及了
甚至很多人認為,二人受重用,主要是趙二為了扼製驕兵悍將的不得已選擇。

作為趙二親信,又模範執行軍紀軍風,對改善當時驕兵悍將的各種大膽妄為確有許多幫助。

但後期面對契丹兵時,二人的表現都差強人意,一個帶主力進退失據導致大潰敗,一個臨機失措害死楊業。

在演義裡,尤其是潘美,別說和楊家將比,就是高懷德、呼延贊等都把他碾成了渣渣。

正史裡,後人也多認為真正的名將另有其人,比如李繼隆。

思緒有些信馬由韁的崇簡突然一驚,奇怪自己怎麼想起名將這個話題。

這下他才發現,是眼前之人讓他有了這些聯想。

這個契丹武士重視情報,心思縝密,氣度淵渟嶽峙,竟然有一種古之名將風範。

「那個,敢問閣下大名,在契丹官居何職。」

首先起了愛才之心的是劉承珪。

他只是覺得這人搞情報的思路明顯強於自己和王繼恩,有了延攬之意,才主動打聽對方狀況。

其實在漢、唐時代就有很多胡人在漢地做事,甚至在朝為官,只要誘惑力足夠,眼前這契丹人說不定也可為我所用。

但這人一回話,就打消了在場諸人的想法。

「呵呵,在下只是個無名小卒,忝為宗室一員,現居惕隱一職。」

契丹武士態度不驕不躁,更讓崇簡等對其高看一線。

不過,這惕隱是什麼鬼?

「惕隱,差不多相當於二哥擔任過的宗正丞一職,都是十分清貴的職務。不過在遼國,好像只有宗族才能擔任。」

見大家有些茫然,家學淵源的潘惟吉連忙解釋。

耶律家族啊,又任職清貴,當然不是能夠輕易背棄遼國的人。

「你一個惕隱,怎麼跑到宋、遼邊境來了,貴國皇帝陛下是否就在附近?」

劉承珪警惕問道。

莫非遼國已做好援救北漢的準備,所以耶律賢偷偷南下?

不然一個管理宗室的官怎麼跑到這裏來了。

「呵呵,天氣炎熱,皇帝陛下還在遼東避暑,哪裏管得了這些?滿朝文武,也不懂唇亡齒寒的道理,都在忙著內鬥,爭權。」

遼國建國後,依然不改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漁獵習慣,皇帝也實行所謂捺缽制度,經常四處巡遊,居無定所。

盛夏時節,當然北方更好過。

契丹武士這話,像是警惕性消失後,自然流露的真情,有點恨鐵不成鋼的味道。

「未曾請教,閣下尊姓大名?」

崇簡心中一動,問道。

「在下耶律休哥,驚擾各位,還望諒解。」

契丹武士謙遜地自報姓名,然後打馬與幾人錯身而過,徑直北去。

除了高麗人,這幾個可能是探子的宋人都太年輕,其中一人看起來還是個孩子,這讓他降低了警惕性。

商貿有利於國家,不僅對大宋如此,對出產相對匱乏的遼國更是如此。

因此排除了嫌疑,耶律休哥不但不為難幾人,還聊表了下歉意。

當然,他沒有反過來打聽這幾人的的姓名,既與警惕性降低有關,更與皇族的孤傲有關。

這是真正的人上人,不經意間就把你蔑視了。

看著漸漸遠去的背影,崇簡幾次忍住了暴起發難的衝動。

剛才他一聽對方報名,就差點失控。

耶律休哥!

這可是一代戰神。

在後來的宋、遼戰爭中,如果沒有耶律休哥,可能整個戰局都會改寫,燕雲十六州也早已收回。

那後來的金國、蒙古還有可能躲在白山黑水和漠北猥瑣發育嗎,大宋還用得著分南北?

幹掉他?!

但這裏還是遼境,一擊不中,就可能帶來麻煩,而這人一身武士裝扮,看起來不是那麼容易對付。

況且,就算得逞了,大遼不還有其他的人站出來,譬如那什麼耶律斜軫。

照後來趙小三那一系的搞法,隨便來個有幾分手段的,面對弱宋都會變成戰神。

打鐵還需自身硬,這話太有道理了。

留下他,未來在疆場上一較高低,不是更加刺激?

崇簡終於按捺住自己,調轉馬頭,隨著一行人穿過邊境,來到霸州地界。

其時宋、遼並未正式宣戰,商人跨境貿易十分正常,故此這一行五人沒有受到過多盤查。

來到益津關前,早有關隘守將親自出迎。

顯然,進入大宋境內,武德司的作用立馬就顯現出來,已經把一行人的情況通報給了關內。

當晚,一行人在關內臨時館驛歇息,崇簡和劉承珪都很忙。

崇簡還有意外之喜。

林福在關內等他,直到崇簡獨自在房內時,他才現身。

「為何要搞得神神秘秘的?」

崇簡不解。

「劉都知在,暗門最好還是防備一點。」

林福回答得理所當然。

也對,同行是冤家。

崇簡不再糾纏於此,而是急忙打聽起相關情況。

「怎麼樣,最近宮裏有什麼不尋常的事?」

崇簡這一問,讓林福有些意外。

他不明白,崇簡居然最關心的是這個,而不是前線戰事。

「這個,沒有發現什麼不尋常的啊。」

「官家身體可還如常。」

「沒聽說有什麼異常。」

林福回答得莫名其妙,想了想又補充道:「這方面,武德司應該更了解情況。」

明天去問劉承珪吧,他們和官家零距離,可能掌握了些隱秘。

「那麼,北漢方面的戰事是怎麼回事?」

崇簡定下神來,自然要關注西北戰事。

不是先南後北嗎,南邊還沒有完全平定,各方面準備也不充分,怎麼就貿然行動了。

真的算定了契丹人不會動手?

那不是瞎貓碰上了死耗子嗎?

趙二那麼衝動?

林福見他終於回歸「正題」,不由得鬆了口氣。

「江南平定,曹彬被任命為樞密使、檢校太尉、忠武軍節度使,執掌軍事。官家對他說,『更為我取太原』,並許諾取下太原加封其為使相。那個時候就決定要動手了。」

林福對這方面關注較多,解釋起來自然周到細緻。

所謂使相,在趙二的時代,就是加封同平章事,但卻不行使相應的權力,只是一個榮譽銜。

真正行使同平章事權力,就是實打實的宰相。

原來,趙二早就等不及了。

他是覺得自己時日不多了嗎?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