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知宋事》第九十九章 令公
「那,陳洪進和錢俶那邊有什麼新的動向?」

崇簡問。

「他們都遣使來表示歸順。」

林福答得簡單。

「僅僅是歸順嗎?」

崇簡有些意外。

「不,是屬下沒有說清楚,他們都明確表示願意納土歸降。只是因為還有大事未完成,暫時稽留在本國內。」

林福解釋。

自稱下屬,這是把崇簡當做了暗門門主了。

大事?

瞬間崇簡的感覺不太好了,好像剛幹了壞事,就被人抓住。

因為他知道,所謂大事,就是自己自作主張安排的兩件事。

一件是佔城稻培育,一件是派人去日本國接引高僧。

這兩件事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立馬完成的,居然成了納土歸降的障礙。

「這不好辦嗎?派官員去全面接手管理,讓陳洪進和錢俶那一幫人就負責他們的專務。還有,該調京候用的就調京候用,包括官員和軍隊。這不就結了?」

崇簡說出自己的辦法。

其實他在泉州和杭州的時候就在琢磨這事,此時只是說出思索的結果而已。

原本打算見到趙二再進言,可惜耽擱久了一點,大海上,一些非常的聯繫手段也使用不上了。

「門主好算計,正該如此。」

林福讚歎。

果然是把崇簡當做了暗門大當家。

他不知道那兩個傢夥有什麼大事稽留了歸降行程,但估計與崇簡有關係。

「別光聽著叫好,把我剛才說的話記錄下來,拿給我審核簽署。」

崇簡發話。

林福一時反應不過來,愣了一陣才下去辦理。

不過,最後還是崇簡親自操刀重寫了一遍,因為要說的事多,還需要簡潔,林福要做的是謄抄一遍,並且潤飾一下語言。

沒辦法,崇簡哪怕漸漸習慣了繁體字,但書法和語言習慣還是沒有過關,面對趙二,還是盡量弄得規範一些好。

沒多久,暗門特有的信鴿又開始了從北疆到汴京的飛行傳信。

信鴿攜帶了崇簡要向趙二彙報的重要消息及方略建議,其中,特別在末尾提醒趙二要注意身體,同時防止小人犯上作亂。

誰能夠犯上作亂,有這個膽量還有這個能量?

相信趙二會做出判斷。

見自己要向皇帝彙報的東西都被穩妥地傳送走了,崇簡心裏的急切減緩了許多。

這才有功夫回頭來了解西北方向的戰事。

倉促之間,綜合武德司和暗門的消息,已經能得到一個戰事進展的輪廓。

這一次攻宋的規模前所未有,比後周和之前的禦駕親征規模都要大,進攻兇悍,各路不斷報捷。

據悉,黨進率領的主力已經再次逼近了太原城。

「有劉繼業的消息嗎?」

崇簡問林福,還有劉承珪。

劉繼業乃是北漢唯一的名將,前兩次宋漢交鋒,他都是率軍抵抗宋軍的主將,自然要加以特別關注。

當然這是劉承珪與林福的想法,卻不知道崇簡別有懷抱。

楊老令公,楊家將啊!

一度都快成為中國人的精神圖騰了。

「劉繼業也擋不住大宋五路並進的攻勢,一路抵抗著退回了太原城。」

劉承珪有些興奮地說道。

平滅北漢的機遇又一次擺在宋軍面前。

當然,大家都知道,太原城堅,要想畢其功於一役,恐怕很難。

崇簡甚至不贊成儘快攻滅北漢,他把這個意見寫進了傳送給趙二的奏摺裡。

當然不是因為攻城難度太大,至少主要不是這個原因。

拿下北漢,沒了緩衝地帶,幾乎就是全面與契丹開戰的節奏。

還給了契丹南下攻宋的口實。

北漢不足懼,有朝一日準備充分了,可以一鼓作氣,將北漢連帶燕雲十六州一鼓作氣拿下,甚至可能犁庭掃穴,把什麼東京道西京道統統席捲。

跟契丹保持摩擦和敵對是對的,既可以激勵士氣,又可以保持壓力,促成大宋富國強兵。

但全面開戰需要更好地把握時勢。

一個富強的大宋完全可以橫掃八荒,而不是相反。

按崇簡的估算,這需要一點時間,還要按著既定軌跡前進。

既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出軌,才能達成目標。

「好吧,我想我們都該回去了。」

聽說偶像進了太原城,本來懷揣著會面希望的崇簡,不得不打消了念頭,於是決定返回汴京。

「你們呢?」

他問劉承珪和潘惟吉。

所謂「我們」當然除了崇簡,還有兩個高麗貴族韓紀和樸槿月。

韓紀似乎應該叫金紀,或金什麼,但他本人說了,過往一切,種種如夢,既然決定告別過去,還不如就叫韓紀這個名字。

姓韓,也算是對三韓故地的一種紀念,不是比一家私姓更體面?

劉、潘二位自有他們決定行止的理由,其實,也就是看趙二對他們有何要求。

一個掌管武德司,一個身份敏感,很多涉及他們自己的事情反而不能自己做主。

第二日,當崇簡出發時,潘惟吉決定去完成先前對崇簡的承諾,然後回到廣州,繼續做好廣州通判和市舶司判官,為發展大宋的海外貿易貢獻一份力量。

而那個承諾,就是到曹州去尋找一個叫燕肅的人。

崇簡曾告訴他,要開展遠洋航運,保證茫茫大海不迷航,必須得找到這個人,因為他對導航指南極有心得。

好在此去汴梁、曹州,正好可以同路。

劉承珪決定到西北戰場坐鎮,支持正在進行的北伐戰爭。

武德司長官參與軍事行動並不罕見。

在先前的伐蜀之戰中,北路軍都監王仁贍本就出身於武德司,此次北伐,再派出一個劉承珪,加強監督協調,自在情理之中。

尤其是劉承珪去後,不僅可以為戰爭提供更多的情報支持,也使得趙二更加耳聰目明,能及時了解戰況。

對前方手握兵權的大將的掌控,也會更加得心應手。

如此一來,劉承珪首先和他們分道揚鑣。

一路行來,進入開封地界,潘惟吉自尋黃河水道而去,刻意避開了進京。

這還是個半大孩子啊,活脫脫就是變相的發配,自我發配。

崇簡心中感嘆,臨別前不由得多叮囑了幾句。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