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知宋事》第九十七章 名將
這一來,他們的行為舉止就不太像是商人了。

拉著一車高麗貨,到了集鎮也不打聽行市,就匆匆掠過。

那一車貨物,也遲遲沒有找到接盤的買家,或者說,他們根本就沒有去找。

好在一行人目標小,又有兩個標準的高麗人,並沒特別引人關注或懷疑。

就這樣,他們一路穿州過府,哪怕在東京遼陽府,也未多做停留。

其時,遼國仿唐製,將國土分為五個道,他們走過的正是東京道,首府就是遼陽。

其餘還有上京道,首府是上京臨潢府(內蒙古巴林左旗)。

整個上京道,基本不在崇簡這一次行程中。

中京道,首府中京大定府(內蒙古寧城縣),正是崇簡南下可經由之路。

所以儘管行色匆匆,還是去逛了一圈,穿城而過。

原本就是為了偵察地形而來,不然為何舍舟登岸,強行深入敵後。

這可不是為了高麗興兵打前站,而是為未來的大宋海軍陸戰隊登陸作戰做準備。

未來的領兵者,極有可能就在這一行人中,增強實地感受,對一個指揮者太重要了。

一個統一的高麗盟友,極有可能只是一個後勤基地而已。

而西京道和南京道與大宋接壤,其首府西京大同府(山西大同)和南京析津府(北京),正是燕雲十六州的重鎮。

於是再怎麼歸心似箭,這一幫有心人還是一路觀察地理形勢,觀測著遼人的兵力部署。

甚至到了析津府,還開始橫向移動,直接從南京道跨越到西京道,在大同府周邊好一通觀察。

正因為如此,所以他們終於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

此時,大同以下,與遼國接壤的還是北漢。

越來越著急的崇簡儘管很想會會此時還在北漢軍中的劉繼業(楊業),但還是克制住了,決定不惹麻煩,繞道而行,儘快南歸。

好在輕車簡從,他們盡可以一路疾馳,沒多久又折回了南京道,繼續向南。

這一日,已接近遼宋邊境,霸州(河北霸州)在向他們招手,不遠處,正是三關(淤口關、瓦橋關與益津關)之一的益津關。

這時出了意外,前方居然有人擋道。

儘管大同府之後,一路來感覺有人跟蹤,卻不知怎麼一下到了前面。

幸好只有一個人,不像是劫道。

但這一個人,也不容小覷,那一身契丹武士裝備,一看就不是平常人。

甲胄精良,坐騎雄駿,起碼也是個高階武士,搞不好還是一個將軍之類的大傢夥。

「說,你們是哪裏人?」

契丹武士一抬手中鐵骨朵,指著眾人問。

他居然說一口標準中原官話,不過在場的都不會以為他是宋人。

「我等是高麗商人。」

搭話的自然是馬車上的韓紀。

「不對,他們幾個都不是高麗人,而是中原人。」

那人用鐵骨朵一指崇簡等馬上三人。

「冤枉,我本是後蜀商人,並非中原人。」

崇簡打著蜀中鄉談叫屈。

眼前這位契丹武士有股不怒自威的氣勢,讓他覺得這個人不簡單,沒必要與其產生正面衝突。

「哦,那你怎麼和兩個中原人湊在一起的?」

契丹武士臉上帶著玩味的笑容,給人一種大局在握的感覺。

劉承珪自幼在開封,潘惟吉更是出生在汴梁,二人當然是標準的中原人。

中原人就意味著宋人,是敵對國家的人。

後蜀被大宋傾覆,後蜀人可稱為亡國遺民,在契丹人眼裏自然不一樣。

「這不為了遠程商販,大家在一起,好做個伴,畢竟人多力量大。」

崇簡隨口解釋。

與此同時,他輕輕帶馬上前,有了暴起發難的準備。

「經商啊,我看你們是探路。」

契丹武士語帶嘲諷。

「哦,這探路是什麼意思?」

崇簡突然變得特別冷靜,反問道。

這些時日一直跟著他的另外四人,都變得緊張起來,緊張中又有期盼。

因為他們知道,每到這種狀態,就是崇簡要斷然採取措施的先兆。

暴風雨來臨前,最後一刻的平靜。

「探路嘛,是探子乾的事,不是商人乾的事。」

契丹武士彷彿沒有感覺,平靜回應,但眼眸中卻透出一種特別的光。

那是警惕性大起的光,是棋逢對手興奮的光。

「宋、遼雖然敵對,但現下卻並未開戰,我等探什麼路?」

潘惟吉插話道。

腦子好使的他,也察覺形勢不對,故意插話打岔,分散對方的注意力。

沒想到這句話卻讓契丹武士很詫異,默默思考了一陣才開口。

「看來是我誤會了,你們不是趙宋探子。」

「為什麼?」

這一下,連劉承珪都感到好奇了。

「剛得到最新探報,宋軍正在調集五路大軍分別進攻北漢的汾州(山西汾陽)、沁州(山西沁源)、遼州(山西左權)、石州(山西離石)以及忻州(山西忻州)、代州(山西代縣),更以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黨進為主帥,潘美為都監,率主力直攻太原。」

契丹武士娓娓道來,顯出對宋軍動向了如指掌。

說這話時,他同時在觀察崇簡幾人。

直到確認幾人驚疑不定的反應實在難以偽裝,才真正有些放心。

崇簡和劉承珪面面相覷,心中都把自己狠狠罵了一頓。

劉承珪還在心裏問候王繼恩的家人。

林福要是在崇簡當面,也必然會吃苦頭。

這什麼武德司、暗門,居然自己到了遼、宋邊境了,也不見有人主動聯繫。

它們的觸覺難道就僅限於大宋境內?

那就太low了!

崇簡已經在心裏醞釀著暗門的大改組。

劉承珪卻萌生了退意。

總之,目前他們變成了瞎子、聾子,比起面前這人差遠了。

同時他們注意到,潘美還是回到北方了,現下又擔當起北伐重任。

可以說,北宋初期的名將中,曹彬、潘美算得上雙子星,在南征北伐中,不是主帥就是都監,十分受重用。

但崇簡記得,後世對二人的評價卻褒貶不一。

拋開演義不談,正史裡二人表現得中規中矩,但似乎還夠不上名將的評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