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宋吹》第六百七十一章 喜歡篡改歷史的太宗們
歷史上喜歡篡改史書的皇帝,很巧合的是,都是被冠以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個非常喜歡我的歷史我做主,我不滿意就修改的一位皇帝。

貞觀年間,李世民多次頂著臣子的勸阻提出要看本朝史,看完後對玄武門之變的記載表示不滿意。

史官遂為其文過飾非,順便把早年李淵和李建成的功勞寫到他頭上。

宋太宗趙光義前面已經說過了,那是修改的一個面目全非,就連宋人自己都已經搞不清了。

明太宗朱棣那就更不得了了。

在明太宗朱棣之前雖不排除史官會有春秋筆法對事情進行隱晦掩蓋的做法,也曾有過皇權干涉修史的事情,但想要大規模篡改歷史、編寫故事,還真不容易辦到,直到朱棣繼位,史學徹底被納入皇權之下,編寫歷史也就成了明清的慣例。

朱棣要求官方大規模地銷毀、篡改、隱藏、編寫洪武和建文朝的歷史。

近代章炳麟就痛心疾首地說:「史之失官,莫如書明建文事。」明清史專家孟森也說:「建文一朝之政治,其真實記載,已為永樂時毀滅無疑。」足見朱棣改史規模之大。

明太宗朱棣在篡改史書這方面,很明顯是宋太宗趙光義的粉絲,第一個篡改的便是《明太祖實錄》、《太宗實錄》。

於是,在1402年10月,朱棣下令重修《太祖實錄》,由解縉主筆。1403年,朱棣版《太祖實錄》出版,核心內容就是抹黑建文,標榜朱棣造反的合法性。

但是1410年發生了解縉之獄,解縉被捕,朱棣因此懷疑解縉修的《太祖實錄》也潛藏著反動思想,所以進行了再修,至1418年朱棣再版的《太祖實錄》正式出版,這就是今天所見的《太祖實錄》。

因為《太祖實錄》經過三次編寫,所以後代史學家對此都頗有微詞,明代的張岱說「(《太祖實錄)》)事皆篡改,罪在重修」,《明通鑒》的作者夏燮說朱棣篡史「藉以文其篡逆之名也」。

編寫故事在史學書寫中是大忌,但朱棣及其後代還真就編寫了一本故事書《奉天靖難記》。

此書編寫於永樂朝,完全站在朱棣的角度上記錄了靖難之役。該《記》和《太宗實錄》的一至九卷(被稱為《奉天靖難事跡》)內容極其相似,所以史學家推測《太宗實錄》的一至九卷就是按照《奉天靖難記》寫的。

二書記載著朱元璋晚年曾三次想要立朱棣為太子的情節,還說朱元璋是「驟死」,字裏行間透露著朱允炆殺祖父篡位的意思。

二書嚴重醜化了舊太子朱標和建文帝,說朱元璋對朱標、朱允炆父子一直都不滿意,「(朱標)多失道,太祖嘗督過之,(朱標)退輒有怨言」,建文當皇帝後更是「失德」。而朱棣當燕王時不僅仁孝,還文武雙全,深得太祖信任。

二書將朱允炆和方孝孺描寫成了昏君饞臣的嘴臉。通過對比,不僅標榜了靖難是類似於周公代政之義舉,而且燕王登基也是正統合法。所以明史專家王崇武評價二書「醜詆失實」。

還有一個有趣的事,明太宗朱棣的廟號後來又改成了明成祖。

在古代,祖和宗有著非常明確的分別,尤其是給皇帝上廟號的時候,祖和宗的性質完全不同。

一般開國皇帝,都被稱之為祖。比如說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元太祖孛兒隻斤鐵木真、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爾哈赤。

這些開國皇帝稱之為祖,那是因為他們開創了基業,是王朝的第一個實質性的皇帝,稱為祖一點也不為過。

除此以外,如果你想要廟號上加上一個祖,那困難程度可就大了去了。比如說唐太宗李世民,他對唐朝的貢獻實在是太大了,可他依舊只是個宗,不是個祖。

在明武宗朱厚照的時候,朱棣還一直都是明太宗。

嘉靖皇帝朱厚熜繼位後,因為不是明孝宗朱佑樘的親兒子,只是他的侄兒,他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照沒有兒子,朱佑樘又只有朱厚照這麼一個兒子,所以才輪到了朱厚熜繼位。

朱厚熜自己是有親爹的,也就是興獻王,所以他打算把興獻王追封為皇帝,將他放在太廟當中。

興獻王追封為興獻帝以後,問題也就隨之而來了。

太廟實在是太擁擠了,從朱元璋這一代開始算起來,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朱見深、朱佑樘、朱厚照,已經有9位皇帝在太廟裏了,香火不夠分啊!

太廟正殿只有9個席位,要想把興獻帝放入太廟正殿,就必須要從上面幾個皇帝裡踢走一個才行。

朱厚熜的態度十分的決絕,必須要把他爹弄進太廟,無奈之下,大臣們隻好把朱高熾給請了出去。

明仁宗朱高熾在位時間只有8個多月,大家是按照在位時間排序,這才把朱高熾給踢出去的,都是朱厚熜的祖宗,誰也不欺負誰。

因為這件事情,朱厚熜有了一個想法。

一個王朝的太廟正殿,就那麼幾個位置,所以當新皇帝上台以後,老皇帝進了太廟,那麼就必須要在原來的祖宗裡選擇一個踢出來。這樣就能夠保證跟當朝皇帝比較親近的幾個皇帝祖先,能夠輪番在太廟正殿享受供奉。

中國普通人家,講究五服,其實出了五服就算不上真正的親戚了。而且拜祭祖先的時候,一般五代以上也不會刻意祭拜了,這是一樣的道理。

不過老祖宗是每一家人都要祭拜的,原本明朝只有明太祖朱元璋這麼一位老祖宗,如果明太宗朱棣也成為了老祖宗,那麼就算後世大明朝的皇帝換了千萬個,朱元璋和朱棣始終都不會被趕出太廟正殿了。

朱厚熜對朱棣是十分尊重的,如果沒有朱棣,後面這些大明朝的皇帝,都不可能登基稱帝。

於是朱厚熜大手一揮,明太宗就改成了明成祖。

至於說後面的大清,就不用多說了,一代又一代的皇帝篡改歷史的腳步就沒有停止過,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實錄有過五種不同的版本,皇太極的實錄也有三種。

清史專家孟森曾說:「改《實錄》一事,遂為清世日用飲食之恆事,此為亙古所未聞者。」

這話可能誇張了些。但清代的本朝史的確不是照實記錄,而是不斷更新的動態文本。

這些太宗們大肆篡改史書,其實就是為了不斷地給自己洗白,給自己的繼承大統披上一層合法的外衣。

唐太宗李世民有玄武門之變;明太宗朱棣有奉天靖難;這些可都是實錘,抹殺不了的實錘。

宋太宗趙光義的斧聲燭影是歷史上的一個懸案,但是就宋太宗趙光義的這些做法與那幾個實錘的太宗一比較的話,基本上也就能得出了結論。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