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宋吹》第六百七十二章 功夫皇帝趙匡胤一
今天,趙佶以坊間流傳甚廣的趙太祖千裡送京娘開篇也是經過了精挑細選,要知道在重文輕武的趙宋以朝廷的名義舉辦武林大會,放在以前,那簡直就是不可想像的。

不過這次事出有因,無憂洞偏偏誰不去惹,非要嫁禍給仙尊之子,這一下踢到鐵板了,仙尊之子一怒之下發誓要剿滅無憂洞,皇帝也在大庭廣眾之下誓要消滅了無憂洞。

可是在朝廷上這麼一商議,問題來了,當年一代名臣包龍圖都沒幹成的事,滿朝的文武是誰都沒信心啊,結果就是再議。

這一再議,皇帝的臉都掛不住了,以後朕還能不能和仙尊之子愉快地玩耍了?

還好仙尊之子通情達理,理解皇帝的苦衷,提出了召開武林大會,出面召集群雄圍剿無憂洞為民除害!

到了這個地步,武林大會的召開已經是不可逆的了,除非以後不想再和仙尊之子玩耍了。

事已至此,趙佶擔心江湖豪傑這股力量落入別有用心之人之手,於是在高俅的遊說之下,決定由自己來擔任,將這股力量掌控在自己手上。

還好經過這麼多年的新舊黨爭,朝廷上的這些大臣都已經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而且還在蔡京的帶領下入股了皇家商行,蔡京不費吹灰之力便使得朝廷通過了皇帝出任武林盟主的決議,很荒唐是吧,但是從利益的角度出發,就很好理解了!

就拿趙宋的重文輕武來說吧,這是一個不容爭辯的事實,也許有人會說,如果把皇帝換成某某某,那麼情況就會不同了,但是真的這樣嗎?

一代偉人在《沁園春.雪》中,對中國五位皇帝做出精彩評價:「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

偉人對宋太祖的評價很含蓄,只是「稍遜風騷」,但是別忘了,洪武大帝朱元璋、清聖祖康熙大帝則根本不在評價之中。

在偉人的心目中,宋太祖可是與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成吉思汗並駕齊驅的千古一帝。

宋太祖趙匡胤的個人武力值那是不用多說了,在中國所有的皇帝之中,那絕對是能排進前五位的。

宋太祖趙匡胤之所以能陳橋兵變,與他之前在後周的逆天戰績也是分不開的。

公元954年(顯德元年),柴榮即位後,趙匡胤執掌禁軍。北漢來侵犯,柴榮率領軍隊抵禦來犯之敵,在高平擺開戰場。戰鬥將要展開的時候,指揮樊愛能等人首先逃跑,後周軍十分危急,趙匡胤指揮自己的同伴騎上馬迅速沖向敵人前鋒,北漢軍隊大敗潰逃。趙匡胤乘勝進攻河東城,焚燒城門,左臂被流箭射中,柴榮製止他再攻城。回到京城後,趙匡胤被任命為殿前都虞候,領嚴州刺史。

公元956年(顯德三年)春天,趙匡胤跟隨柴榮征伐淮南,首戰在渦口打敗南唐軍萬餘人,斬殺南唐兵馬都監何延錫等人。南唐節度使皇甫暉、姚鳳率領號稱十五萬的軍隊,駐紮在清流關,趙匡胤率領軍隊將其擊敗。趙匡胤追到城下,皇甫暉說「:我們各自為了自己主人,我希望雙方布好陣式以決勝負。」趙匡胤笑著回答說可以。皇甫暉擺好陣式出來迎戰,趙匡胤抱著馬脖子一直衝入南唐軍陣內,手中兵刃砍中皇甫暉的腦袋,並把姚鳳一起擒獲。趙弘殷率領軍隊半夜時來到城下,傳呼開門,趙匡胤說:「父子誠然是至親,但是城門開關,卻是國家的事情。」等到天亮,趙弘殷才得以進城。韓令坤攻下揚州,南唐派軍隊來取,韓令坤主張退兵,柴榮命令趙匡胤率兵二千趕往六合。趙匡胤下令說:「揚州兵敢有過六合的,砍斷他們的腳。」韓令坤才固守揚州。趙匡胤不久在六合東面打敗南唐齊王李景達,斬殺一萬多人。回來後,趙匡胤被任命為殿前都指揮使,不久又被委任為定國軍節度使。

公元957年(顯德四年)春天,跟隨柴榮出征壽春,攻克連珠寨,乘勢攻下壽州。還軍後,柴榮拜義成軍節度使、檢校太保,仍舊擔任殿前都指揮使。這年冬天,跟隨柴榮征伐濠州、泗州,充當前鋒,當時南唐在十八裡灘紮寨,柴榮剛剛商議用駱駝擺渡軍隊時,而趙匡胤已率先單騎橫渡而過,他的部下騎兵也緊隨他渡過了河,因而攻破南唐軍寨。又用繳獲的南唐戰艦乘勝進攻泗州,攻克了泗州。南唐在清口駐屯軍隊,趙匡胤跟柴榮兩翼分兵沿淮河東下,連夜追到山陽,俘虜南唐節度使陳承昭獻給柴榮,因而攻下楚州。乘勝進軍,在迎鑾江口打敗南唐軍,直抵南岸,燒毀南唐軍營寨,又在瓜步攻破南唐軍,淮南平定。南唐主李璟畏懼趙匡胤的威名,在柴榮那裏使用離間計,派遣使臣送給趙匡胤一封信,饋贈三千兩白金,趙匡胤把白金全部送到內府,南唐的離間計失敗。

公元959年(顯德六年),柴榮北伐,趙匡胤擔任水陸都部署。到達莫州,先到瓦橋關,守將姚內斌投降;打退幾千名契丹騎兵,關南平定。

在後周軍中,趙匡胤便是無敵的象徵,後來的什麼楊無敵在趙匡胤面前只能算是小弟弟。

周世宗柴榮一死,趙匡胤便發動了陳橋兵變,從孤兒寡母手中奪取了後周的江山。

但是如果仔細研究一下五代十國這一段時間的歷史,絕大部分人都會得出一個結論,就算沒有趙匡胤的陳橋兵變,後周的江山也是保不住的,孤兒寡母在五代十國這個混亂年代是守不住後周的江山的,結局只有更慘,這是由五代十國這個混亂年代的特性所決定的。

自安祿山起兵叛唐之後,中原大地就陷入了藩鎮割據時代,混戰不休,武人當道,禮儀盡失。

五代十國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繼五胡亂華之後的又一個至暗時刻,其暗黑程度連史學家都不願意再提起。

武人當道的五代十國,武人將這個世界上所有能想像得到的又或是想像不到的殘忍的事情幹了遍,也是從這個時候起,武人在中國成了貶義詞,這也是日後百姓看不起武人最主要的原因。

五代十國的混亂之前的文章已經說過,這裏就不再浪費筆墨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