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葬狼谷》第二十五章 臥龍洞驚現臼老怪3
3.

中國是龍的國度,中國人是龍的傳人,「龍精神」根植於中華民族的血脈,也滲透在張姓族人的心靈。早在幾千年前,先祖就將「能幽能燭、能顯能藏」的九龍當作溝通天地、德澤萬方的神靈雕飾於自家鑄造的九龍鼎上,以之作為「張儺大祭」專用神器,每隔十年就要隆重舉行一次儺祭,每屆用鼎時多時少並不一致,具體增減情況,藏鼎洞壁都有詳細記載。

如此一說,張石憲聽得心頭癢癢,追著父親來到藏鼎洞內,秉松燈細看,只見洞壁之上密密麻麻地刻有一長溜繁體豎版文字,起初一行這樣寫道:「首屆張儺大祭:公元前2070年,禹會諸侯於塗山,以銅為兵,鑄九鼎,劃九州,開中華國家建制之先河。」

依次向後移至「第100屆張儺大祭」,文曰:「公元前1070年,三鼎。帝辛囚西伯昌於羑裡,西伯昌演《周易》。」與之緊鄰的「第101屆張儺大祭」,文曰:「公元前1060年,九鼎。周人建都於鎬;周武王會諸侯於孟津,伐紂牧野。」依次向後移至「第123屆張儺大祭」,文曰:「公元前840年,三鼎。周厲王暴虐,國人相與叛,襲厲王。」與之緊鄰的「第124屆張儺大祭」,文曰:「公元前830年,九鼎。召公、周公二相行政,號曰『共和』。」

張景聖父子秉燭長距離地移至「第206屆張儺大祭」,文曰:「本屆因故遲延至漢平帝元始五年,三鼎。王莽毒死平帝,居攝踐祚,稱『假皇帝』。」又移至「第369屆張儺大祭」,文曰:「清世祖順治二年,三鼎。李自成、張獻忠率部與明軍鏖戰山海關,清兵乘機入關,明弘光政府覆滅,死難者十餘萬人。」

父子倆又長距離地移至「第396屆張儺大祭」,文曰:「本屆因故遲延至清德宗光緒二十六年,三鼎。八國聯軍攻陷BJ,慈禧挾光緒帝西狩。」

秉燭細看,其右上方依稀刻有七絕一首,詩曰:

西風怒號濤聲寒,雁陣依稀絕南天。

呂祖遙卜二八秋,重鑄龍鼎亦枉然。

與之緊鄰的「第397屆張儺大祭」,文曰:「本屆因故遲延至中華民國四年,三鼎。日軍侵佔奉天省城瀋陽,袁世凱恢復帝製,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孫中山發表《討袁宣言》,護國戰爭爆發。」其右上方又見石刻七絕一首,詩曰:

玉兔盤冰影徘徊,金蛛網凍惹塵埃。

巧婦難為無米炊,惟見新鼎入夢來。

又與之緊鄰的「第398屆張儺大祭」這樣寫道:「中華民國十四年,六鼎。孫中山在BJ逝世;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成立;中共中央在ZY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之後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其右上方又見七絕詩曰:

新鼎鑄就藏蛟龍,未曾開眼見光鋒。

風生水起終有時,八方狼煙一嘯平。

在秉燭察看藏鼎洞壁文字記載之後,張景聖神秘兮兮地對兒子張石憲歸納總結說:「每屆儺祭用鼎增減情況,跟當時國運大勢息息相關。儺祭用鼎愈多則國運愈旺,儺祭用鼎愈少則國運愈差。到明年二月二第399屆張儺大祭,咱們務必要籌夠九鼎,使九龍神威發揮極致,保佑張姓宗族逢凶化吉,遇難呈祥,保佑中華一統共享太平。」

張石憲在父親的引領下一一看過已製八件分體九龍鼎,嘖嘖驚嘆之餘,心有不甘地撓撓頭皮說:「這八件已經有了,還差一件,無論如何不能落下!」

「憲兒放心,再有月兒四十的準能再趕做一件出來——只是你爹我單槍匹馬多有不便。」為祖傳家業的傳承考慮,張景聖力勸兒子留在秘洞搭個幫手,也好順便將製鼎絕技傳授於他。

張石憲聽罷,一臉木訥地望望身邊的兩個同伴,正不知如何回絕他的父親,側邊的申蒙佑搶先一步接過話頭說:「依我看,這事兒可以考慮。」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