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女穿男]西漢皇子升職記》第13章 第 13 章
劉瑞提出這個建議一是自嘲於自己這個現代不現代,古代不古代的特權階級的假仁假義,所以想為深宮裏的可憐女子做些什麼;二是想為自己和薄皇后攢波仁德的名聲,不說是像先帝那樣裝得讓百姓以為宣室殿裏坐著的真是個活菩薩,但也得給自己加層功德罩。

劉氏皇帝雖然以「愛之欲其生而恨之欲其死」著稱,但是在「無為而治」的背景與傳承百年的「立嫡立長,父死子繼」下,梁王劉武和劉瑞的庶出兄弟想如願以償也沒那麼容易,反倒是東邊的藩王實在是個大問題,讓劉瑞不得不防的同時,也能理解先帝為何裝得那麼寬厚仁善。

因為對於疲憊的天下而言,推翻一個仁德的皇帝無疑是沒事找事。

淮南王劉安之父劉長在呂氏伏誅後與先帝按照「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禮法被列為皇位繼承人。而最後之所以是先帝勝出而不是佔了「半個嫡子」的劉長,一是因為先帝是四子,劉長是麽子;二是因為先帝的名聲比劉長好,不像是做出格事的人。

而這也是淮南王一脈與先帝一脈的糾紛開端。

劉長叛變後,先帝礙於秘密搞死劉襄三兄弟的事而對劉長高抬貴手,只是將其軟禁致死後短暫廢除了劉長一系的封地,然後在劉長去世後,又讓劉長的長子劉安重新成了淮南王。

或許是父親的經歷給了劉安警示,所以在先帝時期,淮南王劉安表現得那叫個儒雅隨和,學識淵博。

不誇張的說,那時的淮南王劉安就是所有宗親,乃至當今聖上的對照組。

有了這些倒霉鬼的前車之鑒,劉瑞自然得未雨綢繆。

當然,這些都是其次,最重要的古代的生活實在是太無聊了。

沒有電腦,沒有美食,甚至連通俗小說都沒幾本。畢竟在小地主家都鮮少讀書的年代,大家都忙著填飽肚子或為舉孝廉而攢聲望呢!哪有空去加入那些「不務正業」的小說家。

「要是我再大點就好了。」每每想起自己的年紀,劉瑞便有精力太多卻無處釋放的挫敗感。

【網文裡的六歲富商是真實存在的嗎?】閑著無聊時,劉瑞也會羨慕姑姑館陶能夠仗著竇太后的寵愛和兄長的縱容為所欲為,甚至能在不太過分的情況下去挖少府的牆角。

而劉瑞呢?

雖然能借薄皇后和薄姬的手諭在少府那兒混得三分顏面,但是他和先帝一樣,走的是白蓮花路線,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會做越界的事,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胡思亂想又端著人設的劉瑞真的需要轉移視線,釋放壓力。

與其以幼童之軀去宣室殿裏發表「高見」,不如先從宮裏的瑣事做起。

反正有薄皇后和薄姬頂著,藉著安排宮人退役的事,劉瑞也能順理成章地接觸少府,看看他們是何態度。

至於為何要拉竇太后下水……

「孫兒在椒房殿時曾問過一些年長的宮女出去後願不願意成家立業,並且聽說掖廷待詔的家人子裏,也有不少是入宮前看過人家的女子,所以想著既然要給年長的宮女們一份恩典,不如就好人做到底,幫其伐柯青年才俊。也好在宮人告辭時,得個天家送嫁的美名。」

竇太后知道劉瑞是給薄皇后攬民聲,之所以會找上自己,無怪乎越過自己會讓薄皇后和薄姬感到難堪,從而鬧出薄姬和薄皇后一起排擠竇太后的事。

至於她為何看出劉瑞的陽謀還願去當劉瑞的棋子……一是因為此事一成,薄姬看在劉瑞和兒媳辛苦一趟的份上肯定會對館陶那丫頭高抬貴手,二是因為這種有助於「賢後」名聲的事不幹白不幹。

都到一人之下的位子上了,竇太后最關心的除了三個不省心的兒女便是自己百年後的名聲。

「想法是好的,只是這青年才俊從何而來?」竇太后從不小看皇家的孩子,但是跟皇家有關的事無比做到盡善盡美:「宮女們也就罷了,畢竟是被俘入宮或是賣身進宮,可是在掖廷待詔的家人子裏有不少都是大姓之女,總不能將她們全都許配給外戚家僕。」

提到那些掖廷待詔的家人子們,竇太后似乎想到了什麼,眼神有了明顯變化,轉而問道:「掖廷待詔的家人子有多少人?」

「回太后,一共有一千五百人,其中有十二位是被先帝或皇上寵幸後未得名分的上家人子。」一旁的宮女小聲道。

《漢書·外戚傳》裏曾備註道:「家人子者,言採擇良家子,以入官未有職位,但稱家人子。」

而這選入宮的良家不僅得是良民出身,而且其家不在醫、巫、商賈以及百工之內,這就導致被選入夜庭的大都是鄉紳乃至世家的女兒。

如被送去和親的王昭君和見證西漢滅亡的王政君。

劉瑞本是隨口提到掖廷待詔的家人子們,可是當竇太后詢問宮裏的家人子有多少時,他也感到一絲絲的不對,從而變得嚴肅起來。

一千五百人的家人子說多不多,說少不少。跟唐明皇時的后宮人數相比,連毛毛雨都稱不上,可是在官員人數還沒唐朝三分之一的西漢前期,不說是關中一代的名門閨秀,小家碧玉都搜羅全了,但也稱得上十戶裡有六戶的閨女都在宮中。

雖然古代還是那套令人生厭的重男輕女,可是能被選進宮的也不缺一雙吃飯的筷子,肯定還有心疼女兒卻迫於皇命的人。

萬一他們受了挑唆……

竇太后越想越怕,決定趁著這次放人施恩於掖庭待詔的家人子們,免得那些鄉紳人家心生怨念,做出傻事。

「執柯這事得看緣分,不可強求。」有了計量的竇太后輕輕說道:「若是家裏有安排的便由宮裏給份添妝,自行出宮。」

「至於那些沒有安排的宮人和家人子……」竇太后想到自己宮裏的親信們,倒是生出幾分憐憫::「旁人也就罷了,只是一些年紀到了的長壽殿宮女們到底服侍哀家一場,哀家也不忍她們嫁給家僕。」

「這也是孫兒想到此策時的憂慮之一,幸而在太婆的提醒下有了對策。」劉瑞對著上方的竇太后緩緩一拜,問道:「大母可知車騎將軍近期頻頻宴請軹侯的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