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北宋:從金國傀儡到齊太宗》第三章 準備
巍峨的華山,自古便以其險要著稱。《山海經》稱其高五千仞,削成四方,遠而望之,又若花狀。」古「花」、「華」通用,故「華山」即「花山」。

宋太祖趙匡胤與華山道士陳摶來往密切,以道治天下。相傳趙匡胤與陳摶老祖下棋將華山「輸給」陳摶老祖。

華州正在華山的北部。華州前據華山,後臨涇渭,左控潼關,右阻藍田關,歷為關中軍事重地。

此時的華州城外已是軍帳密布。華州知州李成帶領手下將校正在營外等待劉麟及他的部隊。

李成雄州歸信(今河北雄縣)人,身高六尺,生神力,勇力絕倫,能挽弓三百斤,慣舞雙刀,每把刀各重七斤,十分勇鷙。尤其其人愛兵如子,所帶兵馬都願為之赴死。

李成抗過金,最後投宋,被趙構猜忌又投齊。得到劉豫的賞識,並成為其手下屈指可數的可以獨鎮一方的將領。這次讓劉麟去李成軍中劉豫也是做了細緻的考慮。

「報,將軍。朝廷大軍已至10裡之外。」斥候騎馬飛奔至李成馬前,翻身下馬朗聲報到。

「好,諸將校隨我一同迎接大總管。」

軍營外劉麟等人也已經到達。「參見大總管」李成帶領麾下將校一起向劉麟行禮。

劉麟看著這十數人的隊伍,心中暗想,這個團隊就是當下這個時代最流行的隊伍。李成在抗金時憑藉自己的膽識和武力,以及家族拉攏了一批具有戰鬥力的團隊,其中包括他的族人和起義中結識的其他人。之後又因為南宋對其不利反而投降齊國。這些人雖然具備不錯的能力,但是對於朝廷的忠心有多少就真的不太好說了。

「李知府快快免禮」劉麟趕緊下馬數步走到李成面前托起李成的雙手「李知府是國之乾臣,出征時陛下也讓我多多向李知府學習才是。」

李成面露感激之色,連聲說道「不敢,不敢。大總管也是久經沙場。」

劉麟拖著李成,雙方互相商業吹捧。但是心中所想卻差之千裡。劉麟在考慮李成的忠誠度。

而李成心中也在想,之前對宋作戰都是他獨領一軍,為何這次卻是來了唯一成年的皇子。是不是朝廷那邊對自己有什麼看法?心中雖然這樣想,但是作為叱吒金宋齊三國的風雲人物,臉上功夫還是相當到家的。

「大總管,朝廷決議此次進軍商州。由您做統帥,我為副帥。這些都是我帳下將校具為敢戰能戰之士,請大總管訓示」李成面帶真誠對劉麟說道。

劉麟看著李成身後這十數人,各人表情不一,但是他也沒辦法看出更多信息,畢竟他前世只是有個大學生而已。

不過場面話還是要說的「諸位將軍免禮,諸位都是軍中前輩,訓示更是談不上。我隻說一點,此次進軍我雖為主帥,但自我之下皆聽李帥差遣,如有不從。軍法處置」劉麟鏗鏘有聲的說完後,又向李成看去。

此時汴京來人起聲應道「遵命。」

李成身後諸人也一起應道。

寒暄完畢,諸人進入軍帳。劉麟和李成立於上首。左手方有總管府先鋒軍統製李師雄,馬定國,劉猊,張聚,李世輔等人。右手方則是李成的部將有,李序,郭安,賈關索等。眾人皆入座後。

李成向劉麟詢問道「此次進軍,不知大總管有個計較」。

劉麟看著李成,心中忐忑。他能有什麼計較?他不過是為了暫時離開朝廷避過他這一世最親近的人,來消化一下穿越帶來的影響,順便結合此世的記憶觀察一下這個世界,多做學習,也為以後做打算。

「李帥不必客氣,我之前已經說了。此次出征以李帥為主。我隻掛銜領功而已」劉麟客氣的對李成說道。

「好,既然如此,成便遵命」李成起身,來到軍圖前。劉麟和眾將也一起起身。

李成胸有成竹的說道,「關中進軍商州自古有兩條,一條是藍關道,一條是桐油古道。其他小路皆隻可行人,不可行軍」李成轉身指著地圖說道。

「桐油古道路狹不平難行大軍,所以此次進軍主力將走藍關道,支取商州。也要另取偏師從桐油古道進軍,一則迷惑董先,二則若能成事主力這邊壓力也會輕很多!」

「不知哪位將軍願往」李成說完,看了眾將一眼,又轉頭看向劉麟。

此時劉麟笑著擺手道「李帥不必看我,屬下眾將可隨意點兵。我自與李帥一路」

李成聞言也不含糊「李師雄接令」。

「屬下在」李師雄從眾人中走出,抱拳看向李成。

「李師雄率總管府先鋒軍8000人馬走桐油古道,以十日為期。與大軍會師與商州城下,現在去領軍械糧草,併發1萬民夫隨軍。即刻出發」李成嚴肅的看向李師雄,並且準確的傳達軍令。

既然劉麟表示一切聽自己的。那就是說,他李成就必須為此次出兵的成敗負責。勝了好說,若是敗了不止在劉麟面前面子上掛不住,更重要的是在齊國朝廷中的地位也會下降。

所以將偏師交與遠道而來的李師雄,自己則率領本部人馬和華州府簽軍作為主力,這樣獲勝的把握也更大。

「得令」李師雄向李成,劉麟拜別後率領自己麾下將校轉身出帳。

「我自率領本部人馬及華州簽軍共3萬,並起民夫4萬,由藍關道進軍,諸位也下去準備吧」李成又向自己麾下將校發令。

此時劉麟身邊只剩下劉猊,馬定國和李世輔的部曲100人以及自己的侍衛營200餘人。

劉麟看著出帳的眾將終於感受到了戰爭的氣息,此時的李成與見面時寒暄之時明顯不同,更多了一種威嚴和莊重。劉麟笑著對李成說道「李帥果然久經沙場。行軍作戰寥寥數語便可安排妥當。我這邊還有一員勇將,李帥也盡可遣用」說到這裡劉麟看向李世輔說道「世輔來見一下李帥」。

「參見李帥,願為李帥差遣」李世輔出列抱拳對李成行禮並說道。

李成一時拿不準劉麟的用意。是不是覺得自己安排時把朝廷部隊安排為偏師,從而惹得劉麟不高興了?所以他又讓李世輔出來請令噁心自己?

「這倒是不用,沙場上大總管身邊還是要有人護衛才是」李成看著李世輔,說道。並且用眼角觀察劉麟的表情。發現劉麟並沒有發怒的跡象,感覺自己竟然鬆了一口氣。這來自於皇權的壓力還是太大。

劉麟這裡倒沒有想太多,此次出征也是他學習的一個過程。

雖然這一世劉豫父子還是宋朝臣子時,劉麟也曾出兵抗金並在援軍的幫助下取得勝利,而且在之後征討王江也取得勝利。

但後世的他只是一個大學生根本沒有經歷過戰鬥,如果讓他親自指揮他並不能勝任,其次從他穿越過來這兩個月來看,齊國也是人才濟濟,雖然朝堂上眾人的政治傾向不太明朗,但是可用之人卻有很多。

如李成等,都是驍勇善戰之人。以後由他自己領軍出征的機會或許會有,但是這些作戰細節完全可以交給專業的軍事人才去進行。所以他對李成的安排並沒有什麼意見,反而覺得非常不錯,因為朝廷來人和李成的部曲,不管是分散重編還是集合進軍,都不會如臂使指,還不如讓李師雄帶領總管府先鋒軍獨領一路。一加一小於二的事情在後世簡直不要太多。

「那好,我說了自我之下皆由李帥指揮」劉麟笑著對李成說道「馬上進軍,軍務繁忙,李帥去忙吧。我這裡也讓親兵收拾一番,準備明日起兵。」

「統製,這李成也太驕狂了。我等朝廷大軍自中樞而來,他居然讓我們做偏師」一處軍帳內,李師雄的部將張聚恨聲說道。其他人也紛紛點頭表示贊同。這張聚乃是李師雄舊部,從宋開始一直跟著李師雄,可以說是他的心腹。

張聚看到李師雄不說話,繼續說道「他李成算什麼東西。我等跟隨陛下之時,李成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弓箭手,靠著在河北拉攏起來的隊伍。遊走於三國之間,去年才從宋反正。陛下也是,對一個降將土匪這麼看重」說著,張聚狠狠的拍了一下桌子。

「住口」李師雄怒道「你怎麼敢誹謗陛下?」李師雄望著張聚的臉龐雖然語氣很是憤怒,但是臉上卻沒有過多的表情。這正是劉豫父子的悲哀,雖然貴為齊國的主人,但是由於得國不正。手下人很難說非常忠誠。

「統製……」張聚開口還想要分解幾句。

李師雄朝他擺擺手,看了一眼帳外,淡然的說道「你等下去準備吧,今夜的談話不要傳出去」

「是」眾人退出軍帳,張聚走在最後。

行至門口,張聚剛想再說幾句。一轉頭,看到李師雄在看著他。

李師雄說道「去吧,不要說那麼多話」說罷揮揮手,就轉身去內帳休息了。

而此時李成的帳中也是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有李序,郭安和李成的兒子李榮等。

李成坐在帳中,一言不發,透過門,看著外邊的軍營。錯綜交織的帳篷,中間點綴著火把,巡邏的士卒成列穿行其中。眾人看到李成不說話,也是面面相覷。此時李榮站起身來,小聲喚道「父親」。

「哦」李成這才從沉思中驚醒,看了看眾人,又把目光移向自己的兒子,溫聲道「怎麼了」。李成看著自己的兒子感覺非常滿意,李榮是他的長子今年剛滿17歲也是身高體正,自幼跟隨他在軍中,善騎善射。

「父親,此次將朝廷大軍安排為偏師是否會有不妥」李榮問道。

「我也知道不妥」李成看了一眼大家,揮手讓親兵去門外禁嚴。而後慢慢說道「我等歸附齊國才有一年有餘,陛下對我也是信任。並未將我等打散安排」

這時眾人聒噪道「若是打散我等,就乾脆反了去」。

李成揮手壓下嘈雜的聲音。環顧左右,不緊不慢的說道「切不可說這樣的話。我等自從起兵以來,和金兵鏖戰於河北,又依附於宋。誰知荊蠻子都到這種地步了,還要對我等武將進行打壓,如今我等依附於齊國。若是再反還能去哪裡?」李成說著又看了一眼眾人「陛下對我不薄,而且齊以武立國,正是我等建功立業的時候。以後切記不要再說錯話。」李成加重語氣,對眾人吩咐道。

眾人點頭稱是。

「你等都去準備吧,榮兒留下」

「是」眾人陸續出帳,自歸自營。

「父親,留我有事嗎?」李榮給李成倒了一杯茶。又詢問李成道。

李成端著茶,坐在桌前,燭火搖曳,在他的臉上映出斑斕的光澤。

李成今年三十又九,正值壯年。自從起兵以來,轉戰南北,愛兵如子,作戰指揮更是爐火純青。之前也是雄心勃勃,一心分疆裂土成就一番事業。只是蹉跎半生,已近不惑之年。心中早已沒有那份壯志雄心,只求為家族打拚出一份富貴。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像劉備那樣不畏困難,不忘初心。李成就是這個時代典型的武夫。只是他的運氣和能力沒有劉豫強罷了。

「朝中李尚書近日與我傳信,講到。翟興已顯敗亡之勢,朝廷馬上要遷都汴京。」李成向李榮說道。這個李尚書便是當朝尚書右丞李鄴。

「父親,那這次大總管來華州是否還有深意呢」李榮急切的問道。

「現在還不好說,只是如今大齊勢頭正盛,必不會再像以前一樣容許我等降將擁有重兵了,我看遷都之日就是我等交出兵權之時了」李成嘆道。想起以前的雄心和這些年的征戰,顛沛流離。李成隻覺得人生無味。

「父親何出此言?」李榮不解的問道,雖然這些年李成對他言傳身教,任何大事也不避諱與他。但是他畢竟是個少年,走一步看幾步這種功夫還是不行。

「朝廷勢盛則需中樞掌握兵權。朝廷如果掌握強兵,我等這些手握兵權的臣子就顯得有些多餘了」李成嘆道。自從聽到這個消息也是暗自神傷。「今日這件事情不要傳出去,大總管既然來了。此次出征就好好表現吧,你也快去休息吧」

「是,父親」李榮恭敬的退出軍帳。

伴隨著一聲嘆息,李成帳中的燭光熄滅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