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隋唐天字七書》第185章 因色成事更做賊,畫虎不成反類犬
李唐王朝起家之地太原,被劉武周一鍋端了。

劉武周這把火放的非常突然,也燒的極為旺盛。

在這把火上添油加柴的還有突厥。

形勢萬分危急。

險了有神一樣的對手外,也同樣要拜李唐在太原的無能主帥所致,當時,並州總管是李淵的四子齊王李元吉。

他當時還是一個十幾歲的小孩子,少年心性,頑劣不堪,再加上身居高位,手握重權,無人約束之下,更是無法無天,將整個太原生生弄成烏煙瘴氣,上下離心。

他有一句最有名的口號,「我寧三日不食,不能一日不獵。」

對於打獵,他有著天然的和變態的愛好,除了在戶外撒野之外,他對於居民家蓄養的牲畜,時來興起之際,也一律彎弓射殺。

更重要的是,李元吉還有很多種別的愛好。

比如光天化日之下,在大街上向行人射箭,然後觀看他們躲避時的狼狽情況,引以為樂。

這當然不是他的原創,但喜歡這種活動的王侯們,都已經亡國滅身了。

更為離經叛道的是,他如果看上哪家的大姑娘,小媳婦,就會趁著夜色,公然闖入別人家,姦淫作惡。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子不教,父之過。

其實李淵本人非常注重對幾個兒子的教導,都慎重地選擇正直賢能之士,輔導教育他們。

但有老師是一回事,李元吉聽不聽,做不做又是一回事。

在對於李元吉的教導上,李淵完全失敗。

李淵在太原起兵之後,在以後的幾年當中,長年於路途奔波,掙扎於生死邊緣,壓力巨大,可能也確實沒有過多的精力和心情,再去關注一個遠在太原的孩子的教育。

更重要的是,當時李唐和突厥還處於蜜月時期,太原無戰事。

充其量,就讓李元吉做個混帳藩王吧。

但李元吉的胡作非為,必然會引起他正直的老師們的投訴,至少李淵就曾經接到宇文歆的一封密奏。

在這封書信之中,宇文歆將齊王李元吉的所作所為,毫不隱諱地一一列舉出來。

並且,他在書信的最後,以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口氣,下了一個結論,「(李元吉的行為讓)百姓怨毒,各懷憤嘆。以此守城,安能自保!」

這封書信的時間有點微妙,當時,李淵已經預感到,唐朝和突厥將有正面對抗的可能。

並州一地,首當其衝,但李淵並沒有做好立即開戰的準備。

他非常失望,於是,立即將李元吉罷去並州總管職務。

但李元吉已經深耕太原多年,手下有太多能人謀士,他想出了一個對策,叫人去長安請願,以證明太原一地,非自己不可。

這一招很有效果。

當李淵見到太原父老們給李元吉的請命時,他心裏第一次有一種時空上的錯覺,他現在接觸到的,已經不是當年太原分別時,那個十幾歲的小孩子了。

李元吉,已成長成為一個政治人物。

李淵做了一個決定,讓李元吉重新主政太原,或許,他內心對李元吉還抱有信心和希望。

但是,現實打臉了李淵的判斷。

劉武周來勢太凶了。

這也是李元吉引狼入室的結果。

劉武周在北邊,其實就沒消停過,在邊境之地,時不時地打打秋風,燒殺搶掠一番,成了常態。

其實劉武周根基淺薄,不過是因緣際會,乘勢而起,並且,他的發家史也帶有不光彩的一面。

他是因為害怕自己和女人的姦情暴露,才挺而走險,一搏上位的。

劉武周原本是馬邑太守王仁恭的校尉,因為他自小就驍勇善射,加上廣交朋友,自然而然地成為十裡八鄉的豪雄。

但他成於此,也將敗於斯。

他的親兄長就看的非常透徹,曾經諄諄告誡他說:『汝不擇交遊,終當滅吾族也。」

他兄長的預言很快就實現了。

不過,這次劉武周是因為結交女友不慎。

馬邑太守王仁恭愛惜他的人才,重用劉武周,讓他做了自己最親近的宿衛。

這一來二去之間,就出事了。

劉武周勾搭上了王仁恭的一侍女,這當然是一件醜事,劉武周非常擔心事情敗露之後,難以承受的後果,

再加上他天生是個陰謀家,並不滿足苟全性命於亂世,於是,他決定先下手為強。

要鬧事,理由是現成而充足的。

馬邑正在鬧飢荒,王仁恭延續了隋朝擁糧自重,不開倉濟民的傳統。

於是,劉武周先在百姓之中散佈傳言,製造聲勢,四處宣揚說:「今百姓飢餓,死人相於野,王府尹(王仁恭)閉倉不恤,豈憂百姓之意乎!」

在群情激憤時,他卻故意躲了起來。

不出意料,鄉裡的豪傑們都借口來探望他,共同商討對策。

見到時機成熟,劉武周也不再推辭,他站了出來,椎牛縱酒,招呼大家盡情吃喝,酒到醉時情也濃。

劉武周登高振臂一呼,語氣激昂地說道:「盜賊若此,壯士守志,並死溝壑。今倉內積粟皆爛,誰能與我取之?」

豪傑們紛紛響應。

於是,斬王仁恭,開倉賑窮,招徠遠近。

但他知道,他根基淺薄,要想立足,必須傍一棵大樹。

於是,他投靠突厥,做了突厥的兒皇帝,為他們在前線打家劫舍,搶錢搶糧搶女人。

突厥樂得坐享其成,封他為定楊可汗。

劉武周的北邊就是突厥人的領地,這決定他只能向南發展。、

南方就是李淵的勢力範圍,二者產生直接的衝突,在李唐和突厥互相利用時,突厥約束劉武周不向南大規模用兵。

但世易時移,突厥現在轉而需要應付李唐的威脅,那劉武周就成了一大殺器。

劉武周現在有底氣。

他不是昔日吳下阿蒙了,因為他現在有一個得力的幹將。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這個人,就是天生的戰將和猛將,他叫宋金剛。

宋金剛是個真正的猛人,也是個天生的戰士。

江湖之中,到處都流傳著他的名號和事跡,因而,當他帶著四千兵馬投靠劉武周時,劉武周大喜過望。

他立即拜宋金剛為宋王,而宋金剛也感激劉武周的知遇之恩,他遞上了一個投名狀,將自己的原配妻子休掉,轉身娶了劉武周的妹妹。

這是典型的強強聯合,結成親戚之後的二個梟雄,開始他們風風火火的人生。

局勢變化之下,他們的機會來臨。

宋金剛說服劉武周南下太原,再全力爭取天下。

這本來就是劉武周私心所望,但一直缺乏得力的前鋒幹將,現在,有了宋金剛,似乎自己爭天下的美夢並不遙遠。

二人一拍即合。

他們選取黃蛇嶺作為進攻的第一站。

李元吉絲毫意識不到事情的嚴重性,他把這次戰鬥當成兒戲般去指揮,作死般地幫助他的敵人。

李元吉發佈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命令。

他命令將軍張達先率領一百人,正面衝擊宋金剛的主力大軍,這當然是一種自殺行為,以常理判斷,非常荒唐。

這種作戰方式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並且時間並未久遠,這種戰法的實際操作者,就是隋朝無敵的統帥楊素。

但是,這種軍事思想早已存在千年,而真正能實行的,在歷史上,就是楊素一人而已。

因為,這是把開了刀刃的雙刃劍,必然傷己傷人,需要嚴苛的前提條件,為人所不齒,也為人所不取。

也許,李元吉當時是把自己當成了無敵而冷酷的楊素,甚至於只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看看這種戰法的效果而已。

這種明顯的送死行為,張達當然不幹,他堅決反對出戰。

但軍令如山,李元吉強令張達出戰。

沒有任何奇跡,張達全軍覆沒,當張達看到出生入死的兄弟,如此被當成炮灰,如此死得沒有任何價值和意義時,他憤怒了。

於是,他臨陣倒戈,他要為他的無辜死去的兄弟們復仇,他要讓李元吉嘗到苦果。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