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隋唐天字七書》第153章 魚脫於網化為龍,艱難困苦玉汝成
楊廣決定,再下江南。

以前的龍舟已經被楊玄感焚毀,但他要建造更勝從前的南巡船隊,他下令江都再一次開展轟轟烈烈的造船行動,。

楊廣,即使在北方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失敗,他也沒有改變他想要做天下第一的心態。

他要避開北方的是非,南下江都。

在南方,他才是絕對的不可置疑的至高無上的皇帝,江南,才是真正讓他沉醉,或者逃避的適宜之地。

朝野上下,都知道在各路起義軍反抗蜂起的時刻,楊廣再下江都,就等於將中原大地,整個北方的江山,拱手讓人。

這個時候,需要忠臣,諫臣。

更需要死諫。

隋朝,從來不缺忠臣,也不缺敢於直諫,不怕死的忠臣,只是,他們的死諫諫,真正要了他們的命。

庾質首先走向他的宿命。

在他的三答之後,他貢獻了平生的最後一答,那就是他反對楊廣離開大興城這個根本之地,而前往東都洛陽。

庾質推心置腹地說道:「陛下宜鎮撫關內,使百姓畢力歸農。三五年間,令四海稍得豐實,然後巡省,於事為宜。」

當楊廣一意孤行之際。

庾質以自己生病為由,拒絕隨楊廣東去洛陽。

這顯然觸怒了楊廣,他本來心中就窩火,雖然不能直接和他們開戰,但他需要治一治這些傳統貴族的傲氣和驕氣。

於是,楊廣派遣使者,將庾質用鎖鏈鎖住,押到東都,投入大獄之中。

一代名臣庾質,竟然枉死於洛陽獄中。

現在,楊廣一意要南下江都,整個朝堂之上,群臣唯唯,竟然無人敢再進諫。

但功不高,名不著的死諫者,卻比比皆是,於是,楊廣在著名的「四連斬」後,才順利達到江都。

任宗上書極諫苦勸,即日被杖殺於朝堂之上,這是第一斬。

崔民象又以盜賊充斥,上表勸諫止行,楊廣大怒,先解其頤,再將其斬首,這是第二斬。

楊廣車駕行至汜水時,王愛仁再次上表請求,還駕京城大興,楊廣二話不說,又將他斬首之後,繼續前行,這是第三斬。

行至梁郡,郡人攔住車駕,非常直接地說:「陛下若逐幸江都,天下非陛下之有!」。

楊廣毫不在意,竟然又斬之而行。

楊廣完成第四斬後,普天之下,已再無沒有向楊廣盡忠的直臣了。

他的核心權力中樞的宰相們,早就用謊言將他包圍。

楊廣有時也會向身邊近臣詢問各地叛亂的情況,宇文述回答得非常巧妙,他說道:「漸少。」

楊廣繼續發問道:「比從來少幾何」

宇文述打定主意不想讓楊廣得知真情,或者他心中知道,楊廣並不想知道真實的情況。

於是,他又睜眼說了一次瞎話:「不能什一。」

這當然是一種徹頭徹尾的謊言。

現在,普天之下,起義軍風起雲湧,除了城市之外,舉目之處,幾乎已經全是叛亂者了。

宇文述這種讓人臉紅的謊話,即使是久經政壇的蘇威,也聽不下去了。

蘇威和宇文述不同。

蘇威畢竟是楊堅一朝的元老重臣,他本人也是官十代,他還有為政的自覺,也保留基本的政治自恥。

而宇文述某種程度上,更是楊廣的家臣和家奴,一切以楊廣的喜好去決定自己的政治風向,他是一個完全沒有政治操守和追求的核心官僚。

於是,當宇文述如此厚顏無恥,睜眼說瞎話之時,蘇威都感到羞恥,他不忍卒聽,躲到了柱子背後。

楊廣注意到了蘇威的反常,他將蘇威呼喚到跟前,詢問他關於盜賊的事情。

蘇威知道這是為數不多的說真話的機會。

於是,他思慮再三,委婉而小心翼翼地回答說:「臣非所司,不知多少,但患漸近。」

這是一種新奇的回答,和宇文述似乎有所不同,楊廣大感奇怪地說:「何謂也?」

蘇威也豁出去了,他接著說道:「他日賊據長白山,今近在汜水。」

然後,蘇威又批評楊廣準備四伐高句麗的行動,認為這也是導致盜賊滋多的原因。

汜水和洛陽近在咫尺,楊廣顯然聽出了蘇威的弦外之音,但他不想再面對現實了。

蘇威依然在做最後的努力,他非常清楚地知道,一旦楊廣下定決心三下江都,將再無北歸的可能。

因而,當楊廣想要四伐高句麗時,他想讓楊廣知道天下盜賊繁多,必須先安定內亂才可以攘外。

於是,蘇威獻上自己平高句麗之策,他對楊廣說道:「今茲之役,願不發兵,但赦群盜,自可得數十萬,遣之東征。彼喜於免罪,爭務立功,高麗可滅。」

蘇威此語,其實對於幾十萬盜賊的數量和嚴重性,已經說得非常明白了。

但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楊廣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不願醒來,對於蘇威這種直接而真實的說法,感到非常不高興。

楊廣一朝的五貴之一,裴蘊立即過來打圓場,他反駁蘇威說:「此大不遜!天下何處有許多賊!」

楊廣這才心情舒暢,開始反擊蘇威說:「老賊多奸,以賊脅我!欲批其口,且復隱忍。」

楊廣實際上已經明確流露出對於蘇威的不耐煩。

於是,裴蘊會意。

他立即指使人誣告蘇威,將他趕出朝廷,並且,裴蘊發揚痛打落水狗的精神,過了一月之後,又給蘇威安排了一個與突厥同謀的反逆大罪。

這是殺頭之罪。

但楊廣並沒有趕盡殺絕,他雖然不想再聽到蘇威的不同之音,但或者他也知道,蘇威所說,也許確有其事。

蘇威已經失勢,他沒有辦法自證清白,只能不停地向楊廣叩頭請罪求饒而已。

楊廣看到蘇威垂垂老矣之身,心生憐憫,也許,在這一刻,楊廣也預見了自己未來的命運。

楊廣對裴蘊說」不忍即殺」,釋放了蘇威。

但蘇威一家,卻遭到了清洗,他的子孫三世,都被除名為民。

不管蘇威所說是真是假,楊廣心中知道,四伐高句麗,看來已是遙不可及的任務。

楊廣覺得天下大事,再無可為。

他自願縮進他給自己定製的烏龜殼,他將在心神不寧中度過自己最後的歲月。

不管楊廣內心是不是真的憂心國事,還是僅僅焦慮他自身糟糕的處境,他的身體和精神狀態已經早早地進入了混亂期。

其實自612年,楊廣第一次征遼失敗之後,楊廣就患上嚴重的精神分裂症。

他每晚根本無法安穩入眠,老是擔心和恐懼有盜賊來侵擾他,必須要有幾個婦人在身邊陪伴,按摩安撫才能入睡。

這應該是一種深度的焦慮症。

當時,楊廣第一次遭遇了人生中最重大的失敗,他耿耿於懷於討伐高句麗的崩潰。

同時,從那個時候起,楊廣應該就已經對星火燎原的民眾叛亂有了相當的了解,但同時又對自己和這個世界,滋生了更多的困惑。

也許從那個時候開始,楊廣內心,已經對自己產生嚴重的不信任甚至否定的心理傾向。

但是,他貴為一國之君,是大隋朝最偉大和高高在上的天子,即使認為自己可能失誤,他也要將一條道走到黑。

他那無比倔強,可憐的尊嚴,絕不允許他向現實低頭。

楊廣的路,也終於走到了盡頭。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