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隋唐天字七書》第130章 時勢變突厥再起,耀威武楊廣北巡
張掖之會,是楊廣的盛世高光時刻。

在裴矩的精心經營之下,西域二十七國的君長或其高官,一齊聚集在張掖。

他們每個人都穿著自己國家的傳統服飾,穿金戴玉,焚香奏樂,歌舞喧囂,恭敬地站立於道路的左邊,以迎接大隋皇帝楊廣的到來。

投桃報李,楊廣擺了個更大的更誇張的譜。

他下令張掖,武威附近稍有身份的男人與女人,全部以最華麗的服飾和裝飾,老少無遺,全部參與這一盛會。

這是一種國家的意志,這體現出隋朝國家機器的極高效率。

楊廣將它作為一個必須完全的任務,下達到每一級政府官員,當他們發現民眾之中,衣服車馬偶然有陳舊破敗之象,就立即督促百姓們,重新更換全新的裝備。

於是,二州人士,車馬喧鬧,連綿幾十裡,以顯示泱泱大國全盛的風範。

對於西域的小國而言,這種氣勢上的壓製和壓力,是顯而易見的。

於是,西域的吐屯設獻上西域數千裡地的地圖,向楊廣恭敬地表示臣服。

楊廣大喜,張掖之行,耀武揚威,震攝鄰國的目的已經達到。

於是,賓主盡歡,一時無兩。

楊廣雖然喜好行萬裡之路,其實並非全無一是。

他自己對此有清醒的認識,他曾經對蔡徵說過:「自古天子有巡狩之禮,而江東諸帝多傅脂粉,坐深宮,不與百姓相見,此何理也。」

蔡徵回答了了八個字,「此其所以不能長也。」

可見,當楊廣好大喜功,巡狩四方之時,譏諷他只是純粹地喜好遊山玩水,玩物喪志,既毫無根據,也不符合事實。

楊廣一生詩酒風流,頗有世俗名士之風,但他對政治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

巡遊,是其一種工作的方式,和端坐於深宮,朝堂之上,並無二致。

巡狩四方,本身也沒有問題,這種工作方式也頗有可取之處,行萬裡之路,也可解決萬世之難。

但楊廣在執行上卻出了大問題。

楊廣有一個好的戰略,但卻沒有優秀的執行,這導致楊廣成就了千古罵名。

楊廣最大的問題是虐用民力,需知大隋雖然家大業大,但民力有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楊廣過於好大喜功,過於講究排場,他的每一次巡狩,都變成民力不可承受之重。

實事求是而言,如果其巡狩的規模縮減到實際的四分之一,或更為精簡,也許,楊廣可以和他父親一樣,足以立於歷代皇帝之巔。

可惜,歷史似乎已經迫不急待地,等待他後面更強大的皇朝出現,楊廣只能成為一個背景板。

但他的巡狩之路,還要走下去。

他從張掖回京城的路就不平靜。

從此之後,楊廣的王朝,將急速進入下坡道,好象他所有的好運,已在前幾年的帝王生涯中,全部用完。

他回京途中,竟然遇上了預料之外的大風雪。

六月本是流火的季節,但楊廣竟然遇上了百年難遇的大風雪。

大鬥拔谷,是連接甘肅和青海之間的險峻山道,峰迴路轉不見人,行人只能魚貫而行。

即使強大如隋朝的戰力剽悍的正規軍,在老天爺賞賜的風雪暴面前,不過也是賤如螻蟻。

何況楊廣還攜帶了大量的后宮和百官隨從,以他們弱於蒲柳之身,更成為行軍的拖累。

於是,整個隊伍亂了套。

士卒凍死者十有二三,馬驢死者無可勝數,后宮妃、公主,狼狽相失,無法互相照顧。

他們只能盲目前行,或是裹足不前,再無部伍,只能與軍士雜處山間,互相慰藉。

非常弔詭的是,這似乎是老天爺對楊廣的警示,自此之後,他似乎開啟了背運模式,再沒有過一天的好日子。

不過,楊廣家大業大,他還是得瑟了一回。

張掖之會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招商會,得到了皇帝的支持,這打開了西域胡商以往不敢想像的天地。

作為張掖之會的後繼行動,西域的胡商開始大規模進入隋朝的內地,開始他們的專長:做生意。

楊廣再次以天子上國,大國天威的心態制定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經濟政策,他再次擺了一道譜,可謂是集中國之物力,結萬國之歡心。

楊廣邀請這些胡商全部集中到新的都城,偉大的東都洛陽,去感受大隋的繁華和強盛。

居天下之中的洛陽城,已經是天下第一等的繁華都市,楊廣想做個大東道主,他要大宴胡商。

宴會之道,娛樂為重。

於是,楊廣乘機徵集了原來散落於民間的北齊,南陳,南梁的樂工,還有各種流派的音樂,雜戲,讓他們全部彙集於洛陽。

楊廣玩了一票大的。

他在端門街盛陳百戲,戲場周圍五千步,執絲竹者有一萬八千多人。

當管弦之聲響起,聲聞數十裡,自黃昏到天明,燈火光燭照耀天地,整整一個月的時間,才結束這場耗資巨億的狂歡娛樂表演。

更為誇張的是,這種規模的享樂,本來一次都嫌多,但楊廣將其固定成例行的娛樂,每一年都要按時舉辦。

這真是皇帝一張嘴,萬民成炮灰。

光是聲色之娛,還遠遠未達到楊廣想要震攝胡商的效果。

楊廣是一個高級的玩家,他另創新招,制定了一個「白吃白喝」的行動。

為了展示中原王朝的地大物博,富饒強盛,楊廣命令,所有商戶,都需要免費接待所有參加貿易的胡商,讓他們完全免費白吃白喝。

於是,荒唐的一幕出現了。

楊廣先將貿易場所,豐都市裝修一新,每個店子的屋宇門楣,大小色彩都整齊劃一,然後命令店家必須在外面設立帳篷,堆積好如山的貨物。

楊廣下令,每家商戶必須開設龍鬚席,這是一種永不閉幕的酒席,隨到隨吃,最重要的是不收錢。

這種不收錢的龍鬚席當然只是用來招待胡商。

當他們經過店面時,不管買或不買,楊廣都命令店主人必須邀約胡商入席就坐,讓他們酒飽飯足,醉飲而歸,並且不收一文錢。

楊廣的工作做得非常細緻,他叫商戶統一口徑,欺騙胡商說:「中國豐饒,酒食例不取直。」

於是,在胡商的一片驚嘆聲中,楊廣可憐的自尊心繼續爆棚。

這種瞎折騰的白吃白喝行動,費時費人費錢費力,大隋王朝,即使富甲天下,也經不得幾許折騰。

這種荒唐的情況,就是胡商中的有心之士,也看不下去了。

當他們看到滿大街的樹上都掛滿綾羅綢緞,隨風飄搖,他們對市場上的民眾說道:「中國亦有貧者,衣不蓋形,何如以此物與之,纏樹何為?」

這種問話,直擊民眾的靈魂深處,稍有羞恥之心的人,無不感到羞愧難當。

但楊廣並不覺得這是什麼丟臉的事,因為,他有真正的大事,要去做了。

大隋帝國的東北方向,風雨飄搖,已經風起雲湧。

這種狀況,其實在他四年前的北巡突厥途中,已經埋下了禍根。

楊廣雖然征服了吐谷渾,拓地幾千裡,並且成功招撫西域,進行了大規模的貿易,但有隋一朝,最重要的敵人,始終是來自於北方大草原上的突厥。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