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隋唐天字七書》第177章 淺水原大敗虧輸 李世民戰神歸來
加強版的薛舉捲土重來,李淵將面臨他最危險的敵人。

有了郝瑗的謀劃,薛舉這次進攻,頗有章法。

最大的不同是,薛舉取得了當時霸主突厥的支持。

他採取了多路進攻的策略。

北聯突厥、梁師都,三方發兵,一起進攻李淵,然後,為了增強自己軍隊的戰鬥力,薛舉許以厚賄,讓突厥直接派出騎兵參與自己的作戰。

這顯然是一種上佳的策略,但於政治和策略而言,薛舉遠不是李淵的對手。

李淵在外交上先勝了薛舉一次。

從太原起兵以來,李淵對待突厥的要求,可謂言無不從,有求必應。

李淵以重禮,重利對待突厥的使臣,即使他進入長安之後,突厥的使者多達千人,李淵也毫無不耐之心,盛情款待,並且給予他們無法無天的特權。

同時,李淵善於抓核心,他對於突厥可汗的賄賂,一向都是傾盡府庫之藏,非常大方。

李淵是不得不如此。

一方面,李淵確實掌握了巨量的財富。

他擁有隋朝最富裕的關中地區,有隋一朝,積累的財富非常驚人,以至二十多年後,唐朝君臣還驚嘆,隋朝倉庫之中,竟然還有很多沒有吃完的陳米和沒有使用的絹帛。

另一方面,也是現實的需要,李淵雖入長安城,但只是外來的強龍,立足未穩,急需要突厥的支持,以贏得寶貴的時間。

重利重禮之下,突厥和李淵維持了一段蜜月時期。

這已經足夠,但突厥人並不滿足,南面的局勢起複雜,越動蕩,才越符合他們的利益。

薛舉正是看中了這一點,他對於突厥的賄賂取得了成功。

但薛舉和突厥的聯盟,很快就被李淵的使者宇文歆破壞,毫無疑問,宇文歆開出了更加誘人和刺激的條件。

薛舉雖然失去了突厥的直接支持,但依然表現了強悍的戰鬥力。

高墌城,是唐軍的傷心之地。

這一次,唐軍的統帥是李世民,但他臨陣感染了瘧疾,不得已交出了指揮權,但李世民早已確立了非常有針對性的作戰方針。

當時薛舉全軍遠來,戰線太長,最大的弱點是後勤,他們的糧食供應不上。

李世民非常清楚這點,於是,他準備打硬仗呆仗,深溝高壘,一心一意採取守勢,不和薛舉決戰。

他回長安養病時,特意交待劉文靜說:「薛舉懸軍深入,食少兵疲,若來挑戰,慎勿應也。俟吾疾愈,為君等破之。」

但當時李世民也不過是弱冠之年,雖然他貴為李淵的二子,但他還未在唐軍中樹立戰無不勝的威名。

而他的部下,都是老資格,老資歷,雖然知道李世民所說大有道理,但立功心切之下,並未遵守李世民的約束。

這引來了災難性的後果。

李世民剛離開軍營,長史殷開山就對劉文靜說:「王(李世民)慮公(劉文靜)不能辦,故有此言耳。且賊聞王有疾,必輕我,宜耀武以威之。」

劉文靜自恃資歷老,完全同意殷開山的提議。

於是,唐軍整軍出戰,並且挾上次戰勝薛舉之餘威,唐軍上下,頗有輕視薛舉兵少之意。

唐軍故意不設立對抗騎兵的防禦陣型,以表示對於薛舉的輕視。

這種找死的行為,立即受到嚴厲的懲罰。

薛舉求之不得,全軍奮進,並且親自率領一支騎兵從背後衝擊唐軍。

唐軍崩潰。

這就是淺水原第一戰,這是李唐建國以來,史無前例的慘敗,八大總管全部戰敗,全軍死傷十之五六,可謂潰不成軍。

薛舉並沒有被勝利沖昏頭腦,他也沒有固步自封。

他虛心地接受了郝瑗的建議:「今唐兵新破,將帥並擒,京師騷動,可乘勝直取長安。」

這是隴西騎兵作戰的優勢,當時,薛舉的兵鋒已經到周至(,長安,已近在咫尺。

薛舉,是李淵必欲除之的心腹大患。

或者李淵真是天命所歸,在薛舉情勢大好,長安城岌岌可危時,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

薛舉竟然也生病了。

他這病來得非常奇怪,用盡正常的醫療手段,已無法奏效進,最後竟然請出了巫醫,顯然,想讓巫術來治癒一個皇帝,這是死馬且當活馬醫的無奈之舉。

天佑大唐,就必滅薛舉。

薛舉的命,顯然沒有李淵的硬,他這一病,立即一命嗚呼。

主帥臨陣病死,大好局面,一朝盡數東流去,也許,冥冥之中,真的有天命這種玄而又玄的東西。

但在當時,薛舉軍隊的力量似乎更強了。

因為薛舉有一個更猛的兒子,他叫薛仁杲。

論單打獨鬥,如果說薛舉是萬人敵,那薛仁杲就是真正的頂尖高手,天下無敵,

但是爭天下,並不是隻講匹夫之勇,

薛仁杲也有著致命的缺點。

這根源於他的家教,他的父親薛舉是一個頗為殘暴的人,對於那些反抗自己的敵對士兵,他沒有任何仁慈之心。

薛舉經常將他們全部虐殺,斷舌,割身無不為之,以達到立威的目的。

更為驚奇的是,薛仁杲的母親,也有嚴重的心理疾病,以折磨人為樂。

她似乎是一個施虐狂,以聽到人痛苦時的哀號為樂趣,叫得越慘,她似乎越能得到滿足和快樂。

於是,她創造了一種玩法,將人的雙足埋進土裡,讓其不能動彈,但留出上半身,用皮鞭不斷抽打被埋之人的腹部和背部。

淒慘的叫聲經常響徹薛舉的軍營。

夫妻二人的倒行逆施,本來就已經讓薛舉的軍隊離心離德。

但薛仁杲更加讓人不省心,他青出於藍,動不動就殺其人,再奪其妻,薛仁杲同樣也是貪財之徒,但取之無道,讓人大為不齒。

有一次,他在秦州把當地富戶集中倒吊起來,用醋灌鼻,用小木頭擊打他們的下體,從心理和身體上摧垮他們,而他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求財。

薛仁杲這種明火執仗的荒唐和暴政,即使殘暴如薛舉也看不過去。

他曾經不無憂慮地對著薛仁杲說:「汝智略縱橫,足辦吾家事,而傷於苛虐,與物無恩,終當覆我宗社。」

但薛仁杲是個有大用的人,必然得到薛舉的重用。

事實上,薛仁杲也是薛舉起兵時的十三太保一,但薛仁杲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將領們的反感,刻薄寡恩讓他眾叛親離。

這個弱點在薛舉在世時,並不明顯,但薛舉病逝於軍中,薛仁杲靈前即位,惡果就顯現了。

先是郝瑗傷懷於薛舉的早逝。

他知道薛仁杲上台,時局再也無能為了,憂憤之中,郝瑗的身體狀況江河日下,已無法再去輔佐薛仁杲,眼見是立即要隨薛舉而去了。

失去郝瑗的緩衝和謀劃,薛仁果和各位將領之間,積累的矛盾立即迸發出來,上下之間,互相犯忌,離心離德,已是外強中乾,兵勢日衰了。

但純粹以軍事論,薛仁杲反倒登上了高峰。

在他的統帥下,唐軍在他面前,即使只是自保,都要求神拜佛。

秦州總管竇軌被擊敗。

涇州劉感在百裡細川一戰中,全軍盡墨,兵敗被俘,不屈而死。

長平王李叔良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薛仁杲耀武揚威,閉門守城,不敢出戰,僅能自保而已。

隴州常達也被薛仁杲用詐降之策,從內部攻破城池。

一時之間,薛仁杲的軍事行動順風順水,順利得似乎不太正常。

一切似乎是設計好的劇本,只是在等待那個天生的主角登場,也許,薛仁杲的存在,只是為了讓那個天生的戰神誕生。

李世民即將登場。

大病一場後的李世民,似乎脫胎換骨,和薛舉的對抗,是他獨立指揮的第一場大戰。

此戰之後,李世民將成為無數將領眼中,高山仰止,神話般的存在。

薛仁杲將從為他輝煌耀眼的背景板,他將從這裡開始他傳奇的,戰無不勝的軍事之旅。

淺水原第二次戰役正式開始。

李世民的對面是宗羅睺,薛仁杲雖然殘暴,但卻頗有知人之明,宗羅睺是他麾下元老級的大將,足以任事。

通過和唐軍的幾次戰鬥,薛仁杲覺得他們的戰鬥力不過爾爾。

所以,薛仁杲安心地呆在後方的折墌城之中。

對付李世民,宗羅睺就足夠了。

薛仁杲以為這次戰鬥,肯定會像前幾次一般,必將是一場輕鬆的大捷。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