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隋唐天字七書》第181章 興貴單騎滅一國,天下安氏出姑臧
隋朝舊官僚們抬出了,當日楊隋不開倉救濟災民的理由。

他們振振有詞地表示反對,「百姓餓者自是弱人,勇壯之士終不肯困,國家倉粟須備不虞,豈可散之以供小弱?僕射(曹珍)苟悅人情,殊非國計。」

每一個理由都切中李軌的內心,他既怕群臣樹立私德和名譽,危及自己的權威和統治,又害怕戰爭來臨時,缺乏必要的物資。

這是一個現實的世界,有財就有勢。

於是,他同意讓老百姓自生自滅。

這徹底斷送了李軌的聲望,民心士氣,一朝盡失,李軌再也無能為力,他的滅亡指日可待。

恰好在這個時候,安興貴從長安城單人匹馬,施施然進入姑臧。

他生於斯,也長於斯,這是他魂牽夢繞的故鄉,這次回來,他將在這裏建功立業,也將和他心愛的家鄉一起輝煌,也一起老去。

他將開創屬於自己的傳奇。

安興貴老成持重,他隱瞞了自己作為李淵使者的身份,但他作為姑臧安氏一族的中堅人物,又剛從長安城回來,眼界已寬,見識自然水漲船高,和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大有不同。

真正的人才,放到哪裏都是稀缺之物。

不出所料,安興貴得到了李軌的重用。

對於見過世面,又兼本地豪族代表的安興貴來說,和李軌見面的第一件事情,非常自然地,就是向他請教自安之術。

李軌或者也知道,德不配位,必有災秧的道理。

他這皇帝做得太辛苦了,如何自安,如何自保,或許在無數個夜晚,李軌心中翻騰,夜不能寐。

安興貴給了李軌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

他先客觀分析了李軌面臨的處境,他高瞻遠矚地說道:「涼州僻遠,人物凋殘,勝兵雖十餘萬,開地不過千裡,既無險固,又接蕃戎,戎狄豺狼,非我族類,此而可久,實用為疑。」

然後,他提出了具體的意見:「今大唐據有京邑,略定中原,攻必取,戰必勝,是天所啟,非人力焉。今若舉河西之地委質事之,即漢家竇融,未足為比。」

從理性上看,這確實是個穩妥的選擇。

李軌陷入長久的沉默。

或者他想起了義旗剛舉之時,自己信心滿滿,也想起自己當上皇帝之後,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

時至今日,他實在已是心力憔悴,自己雖然高居皇帝之位,但卻比以前任何時候,更加不得自由。

也似乎更加沒有安全感。

也許,他向安興貴請教自安之道,只是想讓他在龐大的胡商勢力和自己之間,獲得一個折衷的方案。

投降了唐,現在為時已晚。

甚至於自己想擺脫這個皇位,也是力不能及了。

李軌心有不甘地辯解說:「昔吳濞以江左之兵,猶稱己為『東帝』,我今以河右之眾,豈得不為『西帝』?彼雖強大,其如予何?君與唐為計,誘引於我,酬彼恩遇耳。」

安興貴聽到李軌如此狂妄堅定的話語,心中涼了半截,知道李軌根本就不可能被說服。

此情此勢之下,讓李軌降唐,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

因為李軌的這種指控非常嚴重,嚴重到可以上綱上線,成為勢不兩立的敵人。

安興貴慶幸自己沒有亮出李淵使者的身份,他見勢不妙,趕快表明態度,謙恭地對李軌說:「竊聞富貴不在故鄉,有如衣錦夜行。今(安氏一族)合家子弟並蒙信任,榮慶實在一門,豈敢興心,更懷他志。」

安興貴穩住了李軌的情緒,為自己爭取到必要的時間和空間。

但他也是一個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強人,安興貴轉入地下活動。

他私下謹慎的行動,有若雷霆之勢,可以想見,他很早以前就在策劃這次行動,如果和李軌談不攏,他就將實行第二套方案。

這個方案,非常簡單,就是以武力奪取李軌的政權。

計劃進行得非常順利,從進程來看,安氏一族才是西涼政權的真正實力派,而李軌早就失去了對權力的掌握。

談不攏,就直接乾。

胡商集團明目張膽地發動兵變,將李軌圍於城中,困獸猶鬥,何況堂堂一國的皇帝。

李軌立即組織了一千多人的軍隊,和胡商集團明刀明槍對抗。

但勢易時移,更多的反抗者加入到胡商的陣營,其中,有一支軍隊,本來可以成為李軌心腹的隊伍,走到了叛亂的前頭。

那是奚道宜的三百精銳騎兵,他們原本是薛舉麾下的核心力量,薛舉敗亡之後,奚道宜往西逃到李軌處,想求得庇護。

這本來完全是一支可以爭取到的力量,但李軌此人,圓熟於小恩小惠,卻諳於大是大非。

他本來確實想招攬奚道宜,也向他承諾了一個刺史的位置,

但他看到奚道宜才帶來三百人馬,就大有輕視之心,立即收回了刺史的任命,並且,奚道宜在河西政權之中也並不受禮遇,更別說尊敬。

這種前恭後倔的行為,激怒了奚道宜,他發誓要讓李軌受到教訓。

因而,當胡商叛亂時,奚道宜沖在了前頭。

李軌的烏合之眾,根本就不是奚道宜精銳騎兵的對手,他只能敗退入城。

李軌唯一的希望,就是河西一國,總會有忠義之士,來解救自己。

但是,他失望了。

姑臧城是他最後的歸宿,也是他埋骨之所。

安興貴亮出了殺招。

在最後一刻,他向城內的兵民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他說道:「大唐合我來殺李軌,不從者誅三族!」

於是,城內男女,扶老攜幼爭相出城拜見安修仁。

大勢已去,李軌仰天長嘆道:「人心去矣,天亡我乎!」

在最後時刻,李軌表現出了一個皇帝的尊嚴,他不肯束手就戮,帶領自己的妻子兒女,一起上了玉女台,他似乎想要自我了結。

居高臨下,姑臧城內,一片狼籍,李軌心中忽然湧現出一種不真實的荒唐感,大涼皇帝,真是南坷一夢,高處不勝寒啊。

李軌意興闌珊,他甚至連自我了斷的勇氣和心情也欠奉。

大涼皇帝李軌,毫無尊嚴地做了安修仁的俘虜。

李軌的人頭也成就了安氏一族在西涼的數代繁榮,自此之後,姑臧安氏正式登上大唐的歷史舞台。

他們的後代,在東土大唐,中原大地上,開枝散葉,能人輩出,繁花勝錦。

天下安氏出姑臧。

西涼滅,李軌亡,安氏大興。

安興貴單人匹馬入姑臧,一人滅一國的傳奇,經久不衰。

安氏大興,李淵也將眼光,投向東方,那裏熱火朝天,群雄逐鹿。

這場爭天下的角力,怎麼可能少了他這個主角?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