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隋唐天字七書》第209章 比速度先失一著,仗蠻力洛陽變天
這是李密最後一戰,他展示出法無定式,奇詭萬方的謀略。

李密,也是天選之子,他隻比李淵差了一線,一線定名分,也定生死。

李密準備出其不意變向,然後跳出李唐王朝的包圍圈,再圖進取。

在現實條件下,李密立即做出最優選擇,那就是先攻下桃林,然後改變方向,取道熊耳山,和伊州刺史張善相會合。

一切似乎非常順利。

李密先是欺騙桃林縣官說:「(自己)奉詔暫還京師,家人請寄縣舍。」

然後,他精選出幾十個驍勇,身穿婦人的衣服,頭戴幕離,藏刀裙下,偽裝成妻妾,親自帶領他們進入桃林縣舍。

猝不及防之下,李密拔刀發難,三下五除二,控制了縣衙。

然後,他們以最快的速度,給整支部隊,補充好給養。

兵貴神速,李密馬不停蹄,直奔南山,他的目標是和襄城的老部下張善相匯合。

李密行軍出其不意,如果能出熊耳山,也許這座山可以改名為「雄」耳山了。

但山名為熊,天意人事兩相知,即使蓋世英雄,也只能望而興嘆。

當李密行進在幽暗曲折的山道之中,一支早就埋伏好的唐軍衝出,將他的軍隊從中斷開幾截。

李密的部隊首尾不相顧,士氣瞬間瓦解崩潰。

此天之亡,非戰之罪,李密不戰已敗。

青山藹藹,綠水潺潺,為一代梟雄,唱響無言的輓歌。

李密和王伯當,站著死去。

此戰之敗,主要是盛彥師提前預判了李密的選擇:出熊耳山,會張善相。

事後,有人大惑不解地問盛彥師說:「聞李密欲向洛州,而公入山,何也?」

盛彥師莫測高深地回答道:「密聲言向洛,實欲出人不意,走襄城,就張善相耳。若賊入谷口,我自後追之,山路險隘,無所施力,一夫殿後,必不能製。今吾先得入谷,擒之必矣。」

但這種精準的預判需要精確的情報,盛彥師並不是李密的老對手,更沒有足夠的情報系統支撐,他如此胸有成竹,也許,真的是天意所授,或是另有高人所啟。

或者,他從賈閏甫的一些若有若無的話語中得到了啟發,又或者,他真的潛心研究李密行軍用兵之法,對於其好行詭道,天馬行空的戰術,心有靈犀。

此戰之後,張善相似乎並沒有受到懲罰,依然續寫他的傳奇。

他最終歸順李唐王朝,並繼續在襄城任伊州刺史,但此處地處要衝,是王世充必得的戰略要地。

在屢次攻城之戰中,張善相內外交困,他向李淵多次求救,但毫無例外,他只能孤軍奮戰。

遠水不解近渴,救兵未到一人,而城內已是滿目瘡痍,油盡燈枯。

城池必破之下,張善相視死如歸地對屬下說:「死當斬吾頭以歸世充。」

但他的部下,也儘是忠義之士,雖然知道必然與城池玉石俱焚,但都視死如歸。

他們流著淚,堅決地說:「寧與公同死,終不獨生。」

危城絕境之中,他們竟然戰至最後一人,也絕不投降。

張善相被俘之後,被送到王世充面前,但他一心求死,辭色不撓,厲色辱罵王世充。

張善相求仁得仁。

李淵聽到張善相的死訊之後,流著淚痛心疾首地說道:「吾負善相,善相不負吾。」

而賈閏甫也有他的宿命。

他在入唐之後,心中感懷李密知遇之恩。

心有所想,終需有所行動。

某一日,他心情大動,若有神示,終於伏案疾書,筆走龍蛇,寫下了洋洋灑灑的《李密傳》三傳。

也算為臣一日,相識一場,留個念想。

李密雖死,李淵卻不能閑著,他必須穩妥地處理好善後。

最重要的是,如何穩定和籠絡山東李密舊部的人心和士氣。

雖然自此之後,王世充已成為無可置疑的河南之王,但李密生前,在河南大地,還留有龐大的舊部需要撫慰。

李淵需要表明李唐王朝的態度,在某個時刻,李唐將在河南,捲土重來,並和王世充決戰,看看誰才是那個老天選定的唯一。

於是,李淵派出特使,攜帶李密的頭顱,向李世績詳細說明事情的經過。

將軍難免陣上亡,一旦走上造反之路,誰都沒有期望過,一定能全身而退。

成王敗寇,時也,命也,這並不值得怨天恨地。

但李世績畢竟和李密君臣一場,豈能無感?

當日舉世無雙的英傑,忽然之間,就變成了眼前,冷冰冰的一個頭顱。

人生無常,莫過如此,李世績心中悲憤,痛哭出聲。

他向李淵上表,請求收葬李密的屍首。

於是,李世績率領全軍,備君臣之禮,大具儀衛,三軍縞素,將李密葬於黎陽之南。

李密確實是一代梟雄,他生前得到部下的擁戴,縱橫天下,下葬之日,也一樣收穫他們發自內心的尊重。

他的葬禮之上,哭聲震天,成一片淚海。

情至深外,痛徹心扉,竟然有很多人當場嘔血。

一個時代落幕了。

李密不愧是李淵最大的競爭對手,即使他死了之後,英靈也依然威震天下。

當他的舊部聽到李密逝世的消息時,他們做了一件事。

他們覺以李密如日中天之勢,本來不至於如此脆敗,當日和王世充第五次戰役,雖然大敗虧輸,但勝敗不過是兵家常事,李密完全有捲土重來的資本。

但掘了李密墳墓,讓李密有家不得歸的最大最無恥的一個叛徒,叫邴元真。

是邴元真讓李密喪失了所有的希望。

他將付出代價。

邴元真踩著李密的身家上位,現在春風得意,被王世充重用為行台僕射,坐鎮滑州。

他原來是瓦崗軍中翟讓一系的元老,坐鎮滑州之後,也不斷有原來的舊識前來投靠他。

但他平時並沒什麼威望,毫無疑問,沒有什麼重量級的人物前來,這未免成了他的一塊心病。

但現在有一件大喜事從天而降。

一個原來李密系統的實力派人物來向他投誠,他叫杜才幹,現在任濮州刺史,如果能得到他的輔佐,那自己說話都可以硬氣幾分。

於是,他拿出誠意,決定親自招慰杜才幹。

但他想不到,這是杜才幹給他設的一個局,死局。

杜才幹痛恨邴元真賣主求榮,他決定為李密討回這個公道。

雙方甫一見面,杜才幹就將邴元真抓住,當眾數落他說:「汝本庸才,魏公(李密)置汝元僚,不建毫髮之功,乃構滔天之禍,今來送死,是汝之分。」

杜才幹並不廢話,手起刀落,斬下邴元真的頭顱。

大仇得報,他連夜攜帶邴元真的頭顱,趕到李密墓前,焚香酹酒,以酬李密。

希望李密地下有知,也能一笑泯恩仇。

李密雖死,卻永遠活在很多人的心裏,但王世充這個趕鴨子上架的皇帝,雖然活著,卻備受煎熬。

他就沒有過一天好日子。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