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隋唐天字七書》第63章 兵分三道齊進擊,百萬雄師下江南
賀若弼是當之無愧的戰術大師。

他將水軍的精銳和船隻,隱藏起來。

然後,他又特別展露出另一些船隻。

特意露出的,都是些小破船。

他在江南的民間,購買了五六十艘破爛的小船,故意讓陳國的探子,看到隋軍在這些船上操練。

藏為實,露為虛,虛實之間,正反已生。

賀若弼的反間計,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陳國君臣判斷,在陳國的東段邊境,隋軍不足為慮。

因為沒有強大的水軍,就無法橫渡長江天險。

他們認為,隋朝暫時沒有直接攻打江南的打算,可能會象過去的三百年一樣,維持南北對立的局面。

這是一個致命而錯誤的判斷。

賀若弼成功地迷惑了陳國的決策層。

對於陳國的邊防軍,他同樣採取了「惑敵」的詭詐之術。

他下令每一次江防的軍隊轉換,都要集中於廣陵。

這種大規模的軍隊調動,當然會引起對岸陳國邊防軍的警惕,於是,他們急忙調集人馬,積極備戰。

但每次集中軍力之後才發覺,這不過是隋軍的正常換防,陳國只能遣散軍隊。

這樣一驚一乍,多次反覆,疲於奔命之後,陳國的邊防軍對此習以為常,不再防備集結。

詭詐的賀若弼,惑敵之術已完全得逞。

賀若弼唱戲唱全套。

為了進一步迷惑陳國的邊防軍,他經常召集兵馬,沿江大呼小叫,以圍獵為樂事,這也讓陳國對於其兵馬喧囂,見怪不怪。

陳國上下,放鬆警惕,卻不知危險已悄然來臨。

賀若弼以有備算計無備,讓陳國成為待宰的羔羊。

而將「惑敵欺敵」之術,玩弄到極致的,卻是楊堅本人。

這個戰術本來就是楊堅對陳國的國策之一。

楊堅為了麻痹陳國君臣上下之心,他對於陳國投降的將領,一律不予接納。

對於在隋陳邊境抓獲的探子,厚給衣馬,禮送出境。

並且,在偶爾發生二國摩擦之時,楊堅保持了絕對的剋製,嚴禁邊將主動出擊。

這給了陳國君臣一種致命的錯覺,他們覺得隋朝不過爾爾,長江天險,無法飛渡,陳國根基,穩若磐石。

楊堅風時機成熟,就再讓他們吃下一顆定心丸。

薛道衡是當世文宗,也頗有進取之心。

他出使陳國之前,向楊堅上奏表說:「豈容區區之陳,久在天網之外?臣今奉使,請責以稱藩。」

顯然,這才是隋朝君臣心裏真正的認識和態度。

陳國的定位,不過是僻處江左,蕞爾小邦,遲早必須對隋朝俯首稱臣。

薛道衡想借出使之機,兵不血刃讓陳國併入隋朝的版圖。

楊堅非常清醒,現在還不是和陳國撕破臉的時候,他要全力營造出一種讓陳國覺得天下太平,長治久安的幻象。

於是,他特別交待薛道衡,「朕且含養,置之度外,勿以言辭相折,識朕意焉。」

於是,薛道衡待陳國以大國之禮。

陳國君臣心理上獲得了巨大的滿足感,他們信心爆棚。

陳後主毫不客氣地,以傳統文化正朔自居,他以對等的大國語氣,很有些居高臨下地,寫了一封國書給楊堅。

這道國書差點引發了直接的戰爭。

陳後主在國書中對楊堅說:「想彼統內如宜,此宇宙清泰。」

這是一種明顯的挑釁,是文化和心理上絕對的傲慢。

楊堅雖然想籠絡惑敵,但卻想不到陳國居然夜郎自大到如此地步。

楊堅對於陳後主的行為,感到憤怒,同時,他也覺得,這封傲慢的國書,會成為另一種機會,會成為戰爭的凝聚力,將士氣民心聚攏起來。

他將這封國書遍示朝臣,朝廷上下,一時群情激憤,戰意盎然。

楊素出列,跪地請戰。

他認為主辱臣死,陳國需要付出代價。

楊堅欣喜地看到士心可用,但他知道,他也不願意現在和陳國攤牌,他想讓陳國蹦得更高,到時才可摔得更重。

當他準備就緒,勝券在握時,他立即顯露出一統天下的自信和霸氣。

事情緣起於蕭梁滅國之後的餘音。

梁國本來是南梁朝的一個分支,是苟安於長江中遊的一個方圓三百裡的地方勢力,也是北周監護下的傀儡政權。

原南梁的政權主體,大體被陳國接收。

因而,從傳統上,梁國與陳國一體胎生,承前啟後,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在文化上,蕭梁更親近陳國,而不是篡周而立的北方政權隋朝。

很自然地,當楊堅徵發梁國君臣二百人,北上進入京城大興城之際,梁國父老遮道痛哭,「吾君其不反矣。」

可見當時梁國上下,都心知肚明,蕭梁將從歷史長河中消失。

梁國之主蕭琮理所當然,無法拒絕地進入大興城,徹底臣服隋朝。

但梁國上下,並不是每個人都心甘情願地,看著蕭梁覆滅祀絕。

從投資的角度講,也需要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裏,這樣一處斷根,另一處還有再起的可能。

梁國皇族蕭岩就想東山再起,他投奔陳國,他們梁國起家時的根基在那裏。

在江南,在三吳之地,他們還有復國的希望。

蕭岩做了個大動作,和他一起入陳的,還有梁國十多萬不願做亡國奴的子民。

陳後主大喜,認為天下歸心,他得到梁朝勢力的強化,就有更多的本錢,做他的詩酒天子了。

楊堅大怒,這是赤裸裸的,無底線的挑戰。

陳國竟然敢公然地接納自己的附屬人民,這已是毫不留情的公然敵對行為。

作為強者,楊堅立即從這件事件中,找出了利益點,蕭岩的投陳,是非常好的伐陳理由。

他等這個名正言順的討伐理由,已經等了很久。

於是,楊堅露出獠牙。

他對高熲說:「我為民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

楊堅正式下令,準備南征陳國。

首要的事情,就是造船。

江南之戰,水戰為先。

陳國擁有訓練精良的,強大而具備震攝力的水軍。

混一南北之役,必須要依靠水軍,而水軍的核心,在於戰船。

楊堅早就做了和陳國硬剛的準備,隋朝已經掌握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造船技術。

他命令楊素在蜀中開始大規模造船,他建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也最為巨大的戰艦,叫「五牙」。

這是當世最先進的巨型戰艦,融合了當時最先進的工藝和技藝。

製造這種巨型的戰艦,體現了隋朝可怖的軍事技術以及動員能力。

戰爭,是國力的體現,也是比拚國力的消耗戰。

陳國,雖然擁有技術,卻並無足夠的實力和意識去建立最強大的水軍。

戰爭還未開始,勝利的天平已向隋朝傾斜。

在建造戰艦時,楊堅體現出了大國的霸氣。

按照慣例,這種先進的武器和軍事意圖,都是絕密,以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楊堅反其道而行,他在朝廷上說:「吾將顯行天誅,何密之有!」

更誇張地是,他將建造戰般的一些木料有意投入江中,讓其順流而下。

這就是明示長江中下遊陳國的駐軍,北面的隋朝,正在建造戰艦,南征的戰鬥,一觸即發。

楊堅自信滿滿,豪情萬丈地說:「若彼懼而能改,吾復何求。」

但陳後主既不畏懼,更不會改變。

他現在的日子過的舒適而安逸。

施文慶絕對是一個理財的高手,他的生財有道,滿足了陳後主想像之中和意料之外,無限制的遊樂荒淫。

同時,孔范將一切不好不利的消息封鎖,陳後主聽到見到的,都是歌舞昇平的太平盛世。

在北方,楊堅的平陳之役,已是箭在弦上,蓄勢必發了。

山雨欲來風滿樓,江南的風流,總會被雨打風吹去。

三百年了,該回家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