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隋唐天字七書》第75章 江南再成修羅場,前度楊郎今又來
遙遠而神秘的嶺南,充滿了無數美麗的傳說。

它的政權結構和整個江南非常相似。

東晉衣冠南渡之後,作為合法的,正式的江南政權,南朝宋齊梁陳四國,迭次更替。

但每個朝代都是短命王朝,是軍政一體化的王朝,也是一種聯合和妥協的王朝。

每一個朝代的統治時間,都只有短短的幾十年。

這就產生了一種獨特的權力結構。

中央政府必須要和當地的豪強結成同盟,二者互相承認,相互滲透結合,才能在當地有效地行使統治權力。

強龍和地頭蛇混流,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政治聯姻。

以政治聯姻為基礎,外來勢力和本地土著勢力互相融合,形成了新的鄉裡豪族。

高涼冼氏,世世代代為南越首領,是實打實的土著豪族。

梁朝之時,外來勢力和本土的冼氏勢力,出現了合流的機會。

冼氏在當代出了一個聲名在外的奇女子。

她不愛紅妝愛武裝,從小就富有謀略,是天生的領袖型人才。

她在鄉裡,勸親族為善,又規諫其兄洗挺,不恃強侵擾鄰境。

冼氏在很早的時候,已顯示出自己的文才武略。

但她還需要一個機會,她也需要一個適合的平台,才可從風騰雲,一朝化龍。

梁朝的羅州刺史馮融,敏銳地發現並抓住了這個機會。

他趕快給自己的兒子,高涼太守馮寶提親,和洗氏結成政治姻親。

這是一個雙贏的決定,將開創嶺南新的時代。

因為馮氏雖然三世為郡守,但他們卻是北燕苗裔,是十足十的外來龍。

當年北燕被北魏太武帝滅國,末代君王馮弘率領族人避入高句麗。

也許,當時,馮弘就預料到可能發生的悲慘局面,他預先做了二手準備。

他率領本部進入高句麗,但同時,他命令族人馮業率領三百人,渡海南來,投靠江南的宋朝。

事實證明,多線投資,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永遠有備無患,才是真理。

馮弘一支,被高句麗連骨頭渣子都吃掉了。

但馮業卻在江南落地生根。

馮業一族,被宋王派往遙遠的新會做郡守,到馮融這一世,已歷三代。

雖然多歷年所,馮氏一族,卻一直被強大的地方勢力所抑製,政令並不能很好地貫徹實行。

馮融非常清楚,要想推行教化,唯有和本土勢力合流。

只要和冼氏這種土著大姓相融合,事情便會發生微妙的變化。

這種聯姻得到的好處是雙向的。

冼氏一族,可以一躍成為刺史的外戚,增加了對腳下這片土地,更多的主權和影響力,同時,又具備了政府權威。

他們可以在中央政府和地方土著二者之間,達到一種微妙的平衡。

事實也證明,這種聯姻,帶來了全新的政治風氣。

冼氏在內約束本族本宗奉公守法,在外則和馮寶一起處理州郡政務,即使當地土著首領有犯法之人,也不再象以前一般,捨棄不問。

有了冼氏的加持,上下整肅,政令有序,人莫敢違。

全境得安。

冼氏歷經梁、陳二代,竭忠奉國,保境安民,被尊奉為「聖母」

她雖然是一介女流,卻是少有的,不讓鬚眉的巾幗英雄。

當年侯景之亂,整個江南到處混戰,亂成一鍋粥。

各種勢力,面臨生死抉擇,大有一步走錯,萬劫不復之憂。

高州刺史李遷仕響應廣州都督徵兵援台(梁國都城建康)之議,召馮寶前往。

但冼氏卻阻止馮寶自投羅網。

她非常清醒地判斷李遷仕必然會造反。

他對馮寶說:「刺史(李遷仕)被召援台,乃稱有疾,鑄兵聚眾,而後喚君。今者若往,必留(人)質,追君兵眾。此意可見,願且無行,以觀其勢。」

洗氏對於事情洞若燭微,一語中的,讓馮寶避免了一場無妄之災。

正如洗氏所言,李遷仕幾天之後,就舉起了造反的大旗。

為了免除後患,避免李遷仕的攻擊,也斷絕他割據嶺南稱王,為禍鄉裡的計劃。

冼氏決定主動出擊,清除掉這個隱患。

她進一步展示了,作為女中豪傑的勇氣和魄力。

冼氏向丈夫馮寶獻計,可以智取李遷仕。

她設了一個局。

針對李遷仕手下大將外出,孤身一人在州,勢單力弱的缺點,為李遷仕量身策劃了一個出其不意,讓其必然中計的行動。

她先分析,可以智取的理由,「(大將外出)遷仕在州,無能為也。若君自往,必有戰鬥。宜遣使詐之。」

然後,冼氏提出了具體的行動計劃,「宜卑辭厚禮,身未敢出,欲遣婦(冼氏)往參。彼聞之喜,必無防慮。於是我將千餘人,步擔雜物,不唱言輸賧,得至柵下,賊必可圖。」

冼氏實乃一代女中豪傑,對於人心人性的把握,已達入微之地步。

並且膽大心細,置於歷史之中,四海之內,也是一等一的名將。

這次她不過是小試牛刀。

一切都如她的預判。

在她出其不意的突襲之下,李遷仕被輕鬆蕩平,冼氏大捷而還。

吞併李遷仕後,馮寶和洗氏的勢力和聲望大漲,已隱隱有嶺南霸主的氣勢。

洗氏還要做一件事,才能鞏固他們的地位。

她需要押寶。

馮氏和洗氏現在已經在當地成為馬首是瞻的勢力,但他們需要得到,江南未來的政權的肯首和承認。

在複雜和紛紜莫測的局面中,這需要高超的洞察力和判斷力。

洗氏親自率兵,和日後平定侯景叛亂的大將陳霸先,相會於灨石。

這是未來陳國的開國之君和嶺南土著首領的第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會面。

這也是冼氏第一次和中央政府中第一流的將領,也是日後的君王,面對面地交流。

政治雖然隻講究冰冷的利益,但在相同的條件下,一樣講究人與人之間的淵源。

這次會面,影響深遠。

奠定了嶺南的政治格局,也更加鞏固了冼氏在嶺南的權力和影響力。

冼氏深有相人之術,也有識人之智,她從心裏折服陳霸先的為人和氣概。

知道侯景不過是適逢其會,禍亂江南,但總有一天會被陳霸先掃平。

她確信這一點。

她將寶押到陳霸先的身上。

回歸嶺南後,冼氏對馮寶說:「陳都督(陳霸先)大可畏,極得眾心,我觀此人,必能平賊,君宜厚資之。」

這是一種非常正確而超前的政治投資,也給洗氏和馮氏家族帶來了巨大而久遠的政治利益。

但馮寶早死之後,嶺南又陷入群龍無首,大有失控之勢。

冼氏又一次站了出來。

這是屬於她的時代,她也將開啟真正屬於她的時代。

她安撫百越之族,闔境宴然,在動蕩的時代,嶺南安穩,不動如山。

後來,陳國廣州刺史歐陽紇謀反,引誘冼夫人的兒子馮仆到廣州,逼迫他給冼夫人寫信。

歐陽想招安冼夫人。

冼夫人義正辭嚴地拒絕道:「我為忠貞,經今二代,不能惜汝輒負國家。」

她立即發兵備戰,並和陳國平叛的將領章昭達,內外呼應,步步進逼,歐陽紇最終崩潰成擒。

經此一役,冼夫人的聲望達到頂點。

陳國正式冊封冼夫人為中郎將,石龍太夫人。

雖然在古代,女性並不能正式成為州郡刺史,但陳國給了冼夫人無上的禮儀。

陳霸先賜給冼夫人綉幰油絡駟馬安車一乘,給鼓吹一部,並麾幢旌節,其鹵薄一如刺史之儀。

冼夫人一躍而成為陳國在嶺南,事實上的女將軍和女刺史,這是至高無上的榮耀。

直到陳國滅亡之後,嶺南再一次失去宗主國的庇護。

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動蕩,境內數郡,共奉冼夫人為「聖母」,靜觀政局的發展,期待遇到另一個明君。

自古以來,嶺南一直屬於統一的王朝版圖,當江南大定,招撫嶺南便成為首要之事。

平陳之後,楊堅特別派遣韋洸安撫嶺南。

但韋洸碰到一個攔路虎,原陳朝的將領,徐璒駐紮在南康,鎮守住了進入嶺南的交通要道。

這是一個易守難攻的戰略要地,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韋洸雖然統帥三萬軍馬,但頗有無處用武之感。

當韋洸望而興嘆,逡巡不敢前進之際,隋朝的戰略專家,那些老於謀略,熟悉嶺南事物的官僚們,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平定嶺南,核心不在於南康的徐璒,而在於高涼的冼夫人。

如果沒有冼夫人的認可和配合,即使拿下徐璒,嶺南依然是危機四伏,未可稱穩。

最佳的辦法是招降嶺南冼夫人。

因為冼夫人一向歸化於陳國,可依例讓陳後主寫信招降,如此便可不戰而收穫嶺南。

這一招抓住了事情的本質。

當冼夫人讀到陳國已亡,隋朝當道,令其歸化的陳後主的招降之書之後。

當她看到當年,她進貢給陳霸先的扶南犀杖和陳國給她的兵符之時。

洗夫人知道大勢已變。

天下已經易主了。

於是,她集中嶺南之地幾千首領,整日為陳國的滅亡而慟哭。

然後,她當眾表態,願意效忠隋朝。

當時,冼夫人的兒子馮仆已死,她派遣孫兒馮魂率兵迎接韋洸進入廣州。

中央政府和本土勢力再一次合流融合。

嶺南遂定。

但是嶺南的穩定是暫時的,整個江南的穩定也是暫時的。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