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隋唐天字七書》第77章 天地茫茫逃無路,萬裡追蹤海波平
楊素的任務非常簡單:武力平叛。

拔掉這些露頭的釘子,就可以斬斷江南的士氣。

於楊素而言,江南的平叛,不過小菜一碟。

雖然處處烽火,但江南各地叛軍卻是一盤散沙,缺乏一個核心,也缺乏整體的指揮和協調。

楊素是久經戰陣的強悍之將,以正規軍對付這群烏合之眾,並沒有多大挑戰性。

戰略上必勝,但楊素在戰術上,卻非常謹慎。

他屯軍江北時,並沒有直接揮軍渡江,而是派了一個探子先到江南,探聽下叛軍的虛實。

沒錯,他只派了一個探子。

這個探子沒有乘船渡江,而是來了一招花式渡江,他全憑一己之力,萬裡長江橫渡。

這顯然是一個壯舉,這個探子叫麥鐵杖,是南方人氏,也是個真正的妙人。

他是個神行太保,日行五百裡,號稱比馬還跑的快。

亂世之中,天賦異秉,自然是錐處囊中,想隱藏都隱藏不住。

不過,一個偶然的機會,才顯現出他這種驚世的才能。

麥鐵杖出自於社會最底層,身無一技之長,但人生於世,總要安身立命,養家餬口。

他以漁獵為生,但他也採取了一種來錢最快的方式,幹上了無本的買賣,做盜賊。

但久在江湖飄,總有一天要挨刀。

有一次做賊的當口,他被官府抓住,罪證明晰,被分配到宮廷之內,充當給陳朝皇帝撐禦傘的雜工。

但麥鐵杖做盜賊做上癮,閑來無事,終是手癢。

於是,他便白天給皇帝打傘,夜晚又乾起了偷盜的勾當。

他吃一塹,長一智,俗話說兔子不吃窩邊草,他這次重操舊業,頗為小心。

他並沒有在建康城中作惡,而是選擇了遠隔百裡的南徐州(鎮江)去做盜賊。

接下來就非常有意思了。

他每天夜晚攀城進入南徐州,竟然光明正大做起了盜賊。

他也不蒙面,並且打起燈籠,點上火燭,生怕別人不認識一樣,來做盜賊,並且每晚幹完一票之後,立即收手,天明而歸。

麥鐵杖天賦異稟,精力充沛,夜晚幹活,白天依然臉不變色,心不跳地給皇帝打傘。

這件事情,本來做的天衣無縫,但夜路走多了,始終會遇到鬼。

麥鐵杖過於貪婪,他在南徐州犯了幾十次案,這個打著燈籠偷盜的膽大妄為的盜賊,終於被一個由南徐州入京的人認出來了。

毫無疑問,他向官府舉報了麥鐵杖違法的勾當。

這引起了朝臣的疑惑,一是距離太遠,遠隔百裡,單人無馬,如何可以跑到這麼遠的地方去偷盜?

最重要的是,麥鐵杖還是一個好員工,他每天兢兢業業,從不曠工地給皇帝打傘。

但尚書蔡徵老成謀國,他胸有成竹地說:「此可驗耳。」

於是,他給麥鐵杖下了一個套。

他發佈了一道征賢令,懸掛重賞,募集一個能在一天之內,送一封急件給南徐州刺史的人才。

麥鐵杖欣然應諾,他不過是個武夫,對於這麼明顯的誘敵之計都沒有看出來。

麥鐵杖一頭陷了進去。

當他送完信回來,立即就被抓捕到陳國皇帝的面前,皇帝釋然道:「信然,為盜明矣。」

但他愛惜麥鐵杖的才能,當面訓誡之後,就釋放了他。

陳國滅亡之後,麥鐵杖也隨之入隋。

楊素本身就是大將之才,同時,他也是個愛才之人。

第二次南征,他帶上了麥鐵杖,並讓他孤身渡江去刺探軍情。

麥鐵杖來回幾趟之後,終於被江南的叛軍發現,非常不幸,他被抓住了。

這表明江南的叛軍,雖然各自為戰,但長江天險,依然不可小覷,叛軍實際上已經控制了南北的交通。

他們以三十個兵士押送麥鐵杖,準備將他押送給叛軍的首領高智慧,但他們顯然忽視了麥鐵杖的實力。

這讓他們付出了不可承受的代價。

麥鐵杖抓住叛軍讓他吃飯的機會,搶奪了他們的鋼刀,一頓猛砍,可憐陳國三十士兵,頃刻之間,都成了麥鐵杖刀下亡魂。

麥鐵杖為了表明自己的功績,他割下每個士兵的鼻子,作為信物,好回去領賞。

事實證明,他這個舉動並不多餘,因為在戰後論功行賞時,楊素就有意無意地,遺漏了麥鐵杖的功勞。

但出來混,總要還的。

他們總有再見的一天。

有一次在歸京的驛途上,麥鐵杖偶遇楊素。

麥鐵杖確實是個妙人。

從此一路之上,楊素騎馬,麥鐵杖步行,竟然也不落後,亦步亦趨地跟定楊素,每天同宿在同一驛站。

事出反常必有妖,楊素多歷人事,很快就明白了麥鐵杖的用意。

楊素立即修文,重獎麥鐵杖的功勞。

這種肯定,在後來隋煬帝楊廣徵伐高麗戰爭中,得到了回報,那是麥鐵杖一生之中,最高光的時刻。

但現在平定江南時,另外一個將領將迎來他的傳奇時刻。

他本來就已經是一個傳奇,他叫史萬歲,他是天下皆知的敦煌戍卒,他是一人一騎將突厥大軍驚走的猛將。

楊素本人也是猛將,但隋朝第一猛將,卻首推史萬歲。

楊素再次南征,他的行軍路線主要集中於江蘇,浙江,福建的沿海地區,這是一種保守而穩妥的戰略。

因為,他擁有當世水軍最強悍的武器——五牙戰艦,這種戰艦的甲板上,樓高五層,配備六大拍竿,一艘船可以容納八百戰士,這種級別的戰艦,在當時就是戰無不勝的航空母艦。

楊素統帥這支強悍的水軍,以沿海為行軍路線,圍剿沿海最重要,最強大的二股叛軍。

一是越州高智慧,二是泉州王國慶,當時二寇猖狂,但楊素穩坐五牙戰艦之上,進可攻,退可守,實是已立於不敗之地。

這是最上等的戰略,也符合其作為統帥的地位。

但在江南腹地,在浙江的群山峻嶺之間,那些溪洞蠻酋,已基本全部造反。

這需要打持久戰,需要一場一場的戰鬥去掃清,需要在最陌生的環境裏,去面對最未可知的強悍對手。

這種沒有後勤和後援的持久戰,需要最強悍和最能打的將領。

楊素放眼整個隋朝,他自己已經是最能打的一個,但比他還能打的將領,似乎還有一個,那就是史萬歲。

那就是他了。

於是,史萬歲新的傳奇又開場了。

他率領二千銳卒,這是一個神奇的數字,也是千百年來的實踐經驗總結。

對於一個獨立作戰的行軍總管而言,在中國古代,手下直接統率的兵士大抵為二三千人。

這既能保證將領具備一定的戰鬥力,又能保證後勤的供給和行軍的速度,並且由於其力量較小,朝廷又能反製他,即使其戰場叛亂,也不容易成為己方之患。

對於史萬歲而言,二千精銳,已經足以蕩平浙中連綿無數的溪洞。

他創造了一項新的記錄。

史萬歲前後七百餘戰,戰鬥一千餘裡,了無音信達到一百多天。

整個隋朝,朝野上下,每個人都認為,史萬歲這次可能真的已經萬歲了。

但強者不死,他是隋朝第一鬥將,是戰場上無敵的存在,他還有更多的輝煌記錄要去創造。

於是,史萬歲在信使不通,音訊全無的情況下,創造性地將自己的戰報密閉於竹筒之中,順江而下。

青翠的竹筒,映和著二岸青山綿遠,碧江如練,似乎是縮小版的戰艦群。

下遊汲水的少女,從江中撈起竹筒,終於送呈給了隋朝的軍隊。

楊素看到之後,驚嘆於史萬歲的戰績,認為是老天的幫助,立即上書楊堅。

江南腹地又平。

但再平江南,真正的主戰場,還是楊素的戰場,他最大的對手是高智慧。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