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隋唐天字七書》第106章 狼心狗肺雲定興,大刀再向蜀王秀
新人已立,舊人當哭。

太子楊勇被廢,太子府的官僚將被徹底清洗,事所必然。

但最殘酷的清洗,體現在楊堅的另外幾個兒子身上,尤其是廢太子楊勇,下場更是淒慘不堪憐。

楊堅的五個兒子,都是他和獨孤伽羅二個人親生。

三兒子楊俊早死,但也和楊堅的天性涼薄,脫不了乾係。

楊俊間接死於自己的嬪妃投毒,可謂死得相當窩囊。

但給他致命一擊的,卻是楊堅的冷酷態度,讓他憂懼成疾,無法開解,最終鬱鬱而終。

甚至在楊俊死後,刻薄無情的楊堅,也不準屬下為楊俊立碑,並且大言不慚地說:「欲求名,一卷史書足矣,何用碑為?」

楊堅對楊俊非常失望,在楊俊的葬禮之上,也只不過是免征性地號哭幾聲,聊備意思而已。

其實,秦王楊俊並沒有重大過錯,只是他生於帝王富貴之家,眼界既高,有幾個特別的愛好而已。

其中,有一項愛好,卻成為他不可承受之重,楊俊非常喜歡宮室園林之美。

他既富巧思,有非常高的實際動手能力,實際上,當世很多的工巧之器,全部出自於楊俊本人,可謂是歷代皇子之中的大匠。

再加上他具備很高的鑒賞力,又身居高位,可以動用的資源也足以滿足他的這個要命的愛好。

各種機緣巧合之下,楊俊喜歡盛治宮室,並且玩得非常開心,而在當世頗有盛名。

但這絕不是一個讓楊堅滿意的名聲。

楊堅在生活上,是一個非常無趣的人。

他同樣要求他的兒子,還有臣子們,都象他本人一樣,過一種清教徒式的極為嚴苛而自律的生活。

這種極高的私人道德標準,當然是美德,但如果用來做一個統一的標準,要求全天下的臣民,卻未免太過份。

因而,楊俊觸犯了楊堅的逆鱗,恰好發生了一件非常弔詭的事,楊俊竟然被他的嬪妃投了毒。

起因是楊俊文採風流,身邊自然聚焦了一幫文人雅士,楊俊天天和他們尋歡作樂,歌舞昇平。

但楊俊此人,或許是個情種,他竟然非常鐘意一個歌妓,毫無疑問,楊俊可能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人的精力非常有限,此熱一起,彼外自然涼了。

楊俊有一個叫崔氏的妃子,家中豪富,又是當世甲門,平時飛揚跋扈,又特別善妒。

楊俊冷落了她,就好似捅了馬蜂窩,崔氏竟然在瓜果之中,給楊俊下了並不致命的毒藥。

但是葯三分毒,雖不致命,讓楊俊躺在床上,卻已足足有餘。

消息傳到楊堅耳朵之中,他心中本來就對楊俊深有不滿,就趁此機會征徵調楊俊入朝。

這並不只是為了給他治病,楊堅公私分明,楊俊甫一入京,就遭到楊堅無情的打擊。

楊堅將楊俊的所有官職一律免除,隻保留「王」的稱號,讓他不再參與朝政,而在家養病。

這顯然是一種非常嚴厲的懲罰。

臣下有人就看不過,想調和楊堅父子之間的關係。

劉昇進諫說:「秦王(楊俊)非有他過,但費官物營廨舍而已。臣謂可容。」

這句話本身並沒有錯,楊俊花了國家的錢,給國家和政府修了幾所宮殿樓台,並不是什麼重罪。

但楊堅非常冷酷地說:「法不可違。」

楊堅這是認了死理,有隋一朝,有楊堅時代,確實是任何事情都是從簡,甚至是極簡,勞師動眾,耗費民力,一直是楊堅堅決反對和技擊的行為。

當劉昇堅持己見時,楊堅甚至忿然作色,要當場發飆,劉昇才不得已服軟。

但這件事情,驚動了楊素。

文武雙全,視功名富貴如探囊取物的楊素,本人就非常奢侈,他更是從本心上認為建幾個院子,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罪過。

於是,他也向楊堅說:「秦王(楊俊)之過,不應至此,願陛下詳之。」

楊堅完全不給楊素的面子,當場就反駁他說:「我是五兒之父,若如公意,何不別製天子兒律?以周公之為人,尚誅管蔡,我誠不及周公遠矣,安能虧法乎?」

楊堅這句話,說得非常重,也許他當時說此話時,心中浮現的是楊素奢侈大於皇帝,宅院更勝過皇宮,派場也是全天下第一的種種,讓他並不那麼愉快的行為。

楊素是個人精,他隱約聽出了楊堅指桑罵槐,他心中警惕,就不再多言。

楊俊終於坐實了罪過。

他的罪過伴隨了他一生,楊俊的結局是淒慘而悲涼的。

因為毒氣過重,他一直臥病在床,病情日甚一日,楊俊似乎想得到楊堅的寬恕,他在病中上書,向楊堅請罪。

但楊堅真可謂鐵石心腸,他對楊俊的死者說:「我戮力關塞,創茲大業,……汝為吾子,而欲敗之,不知何以責汝。」

顯然,楊堅對楊俊愛之深,而責之切。

楊堅內心之中,真的有一種皇子犯法,與民同罪的天然和樸素的思想,甚至於他有一種內心的想法,認,越是自己的兒子,越應該遵守自己的國法和家規的期盼。

從道德上講,楊堅足為萬世之范。

使者轉述了楊堅的原話,秦王楊俊知道他的父親對自己的恨意,只怕是這輩子都無法消除,憂慮憤恨自責之下,他的病更是已病入膏肓,再無生機。

楊俊走完了他短促的一生,他的妃子崔氏,也被廢,賜死於家。

楊俊早死,但由於其有奢侈之名,敗壞了楊堅認為是治國之本的禮法,讓楊堅徹底失望。

父子之間,早已視若仇人,楊俊的死,甚至都沒激起楊堅心上的一朵浪花。

楊堅,只不過是一個徹底的政治化的人物。

他的國家,大隋的天下,雖然蒸蒸日上,但他的小家,卻從此開始走進了無盡的痛苦深淵。

現在,大兒子楊勇被廢囚於原太子宮,二兒子楊廣繼立。

因為一直沒有確鑿的罪證,加上廢太子楊勇死不認罪,楊堅雖然廢棄了楊勇,卻也無法治他的罪。

事情一天天地拖延,楊勇堅持認為自己無罪,他從來沒有服氣過。

楊勇知道他的父親楊堅,並沒有對自己起殺意,他也知道在楊堅未死之前,自己還有唯一的活命機會。

於是,他無數次上書請求面見楊堅,以訴說自己的冤屈。

但他這種努力是徒勞的。

因為他現在已被楊廣幽禁,他的一切行動都需要經過楊廣的同意,楊廣當然不可能給他這個機會。

時日流逝,楊勇知道楊廣,絕對不可能給自己面見楊堅的機會,他只能依靠自己。

於是,他爬上庭院之中,高高的樹木,向著楊堅的所在的方向,大聲呼冤,楊勇有意引起注意,動靜難免較大。

楊堅也注意到了此事,他心中猶豫不決,就向楊素諮詢對於此事的意見。

楊素當然不可能讓猛虎再次出柙,就順勢說道:「(楊)勇情志昏亂,為癲鬼所著,不可復收。」

楊堅當然知道,廢立太子,是國之根本,豈能如同兒戲。

以現在的情況,即使楊勇真有冤屈,也只能委屈他了。

於是,他同意了楊素的意見,不再和楊勇見面。

楊勇失去了最後的機會。

楊堅當然知道他這種態度所引發的後果。

他在,楊勇當然可能沒事,他不在,楊勇的路,應該也走到頭了。

楊堅心中,從來都沒有完全忘記他這個大兒子。

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當他發現楊廣和楊素勾結,是個徹底陰謀家,並且自己的國家,可能所託非人時,他心中第一想法,就是將太子之位,帝國統治權力,重新歸還給他的大兒子楊勇。

楊堅發出一聲喟嘆,「枉廢我兒(楊勇)!」。

但為時已晚。

他沒有時間了,楊勇也沒有機會了。

楊堅一死,楊廣對於楊勇的清算,才真正開始。

楊堅剛剛暴崩於仁壽宮,楊廣就秘不發喪,偽造楊堅的詔書,派人快馬加鞭,連夜趕回京城賜死楊勇。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楊勇的十個兒子,將迎來他們悲慘的命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