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隋唐天字七書》第98章 楊廣已得獨孤意,江都密謀風雲急
獨孤伽羅的權威是無法被挑戰的,何況,楊勇觸及到她的底線,獨孤伽羅的強悍性格,決定她絕不會在婆媳關係中服軟。

如果不能整治那個側室的狐狸精,那他會連楊勇一起懲罰。

楊勇雖然是獨孤的兒子,卻完全不明白他的母親的權力意志。

他忽略了一點,他雖然已經做了近二十年的太子,但他只是太子,還不是正式的皇帝。

他沒有站在他母親一邊,沒有處理好婆媳關係,那就等於得罪了自己最直接的領導。

這比得罪楊堅的後果要可怕得多。

獨孤伽羅從心眼裏看不上楊勇的側妃雲氏,一是其出身低微,雲氏只不過是個私生女,二是其大膽潑辣的行事風格,也和自己想要其母儀天下的要求,格格不入。

一件突發的事件,讓雙方的關係徹底決裂。

楊勇的正妃元氏犯了心痛病,但短短二天時間,竟然一命歸西了。

這是個疑案,也是懸案。

坊間有一種傳言,楊勇的側室雲氏想得楊勇的專寵,想當正妃,使了個毒辣的陰招,故意害死了正妃元氏。

或者是空穴來風,又或者確有其事。

但雲氏事實上成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自此之後,她專擅楊勇的東宮內政,作威作福,顯然,她對於原太子妃系的人馬,並不心慈手軟,而這些人,相當一部分都是獨孤伽羅賞賜給太子妃的得力幹將。

打狗還得看主人面,雲氏並不是個合格的兒媳婦,更不是一個明智的政治人物。

她惹上了一個她絕對惹不起,也不能惹的婆婆。

事情的真相併不重要,結果最重要。

獨孤伽羅堅信,是狐媚的雲氏毒死了她鍾愛的兒媳婦。

她本來就看雲氏不順眼,但看這架勢,出身低賤的雲氏,極有可能成為楊勇的正妃,然後成為這個國家未來的皇后。

她想到這個女人平常的嬌橫,想到現在她對自己的不假辭色,獨孤伽羅實在咽不下這口氣。

既然楊勇不同意廢掉這個讓人厭惡的兒媳,如果想阻止她上位,就只有一個方法,並且是一個徹底的方法,那就是廢掉楊勇的太子之位。

獨孤伽羅想到就要做到。

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任務,但卻並不是沒有完成的可能。

要完成這件事,她還需要五個重要的輔助因素。

獨孤伽羅心中估量了一下,這五個因素現在至少有三四個已成事實。

於是,廢立太子,變成了獨孤伽羅的唯一使命。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條件,是得到楊堅的贊同和支持。

這似乎很容易就實現了。

因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近二十年的太子經歷,楊勇總會有或多或少惹怒楊堅的行為。

其中,最重大的一場危機是冬至百官朝賀太子事件。

這件事情引發了楊堅對他兒子楊勇的直接懷疑,從此,父子之間,就如同被釘進去了一顆釘子,出現了無法修復的裂縫。

事情緣起於百官在冬至節,組織了一次活動。

他們組團一起朝賀楊勇,作為禮儀,楊勇在東宮奏樂迎接。

這是一場盛事,但這件事情卻引發了災難。

楊堅聽到這件事情,非常不高興,認為不符合禮節。

於是,他在朝堂之上,問朝臣說:「近聞至節,內外百官,相率朝東宮,是何禮也?」

這句問話有點重量。

辛亶心知肚明,趕快回答並打圓場說:「於東宮是賀,不得言朝。」

他想彌縫楊堅多疑的心。

楊堅並不接受,他心有狐疑,這不是搞雙頭政治,權力二分嗎?

他們父子雖然親為父子,但名義上卻份屬君臣,必須要有君臣之義,也必須堅持君臣之禮。

於是,他出言反駁道:「逢節稱賀,正可三數十人,逐情各去。何因有司徵召,一時普集,太子法服設樂以待之?東宮如此,殊乖禮製。」

楊堅說的確實在理。

顯然,在某種程度上,朝臣們已經將楊勇視為未來的皇帝,但太子和皇帝,還相差非常遠,絕對不能混為一堂。

名不正,則事不成。

從此之後,楊堅正式對太子楊勇起了防範之心。

為了權力,父子兄弟相殘相殺,已是被無數次被歷史證明的鮮血淋漓的事實。

楊堅的防範其實並不算很過份,當年在盧賁五人反叛案之中,他們就曾經有過廢立太子之意,但同時又對太子楊勇秋波暗送,而首鼠二端。

太子之位,是世間最炙手可熱的富貴。

楊堅防賊一般地防範楊勇,但楊勇作為太子,又久歷政事,大體之上,倒也能循規蹈矩。

不出意外,他會在楊堅逝去之後,按標準的步驟接班。

但這個世界,意外卻似乎是一種正常。

楊勇在行事方法之上,確實不像他自己的父母,拋開政治性的考量,在一個家庭之中,最像父母的孩子,總是會更能得到父母的愛意和關心。

即使這種和父母的相似,是包裝出來的,父母也會喜歡。

比如處心積慮想上位的楊廣,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他其實比楊勇更不像他的父母,但他卻知道他父母心中的喜好,不好聲色,以儉立德。

然後,楊廣投其所好,將自己包裝出楊堅夫妻喜歡的類型,從而得到父母的歡心。

楊勇顯然沒有這麼多小九九,他長於富貴之家,又是堂堂皇太子,講究下排場,享受下物質,都是非常正常的行為。

但楊堅和獨孤伽羅並不這樣想。

他們二人是生死邊緣,步步驚心的險惡環境中,一路奮鬥過來,一生過著完全清教徒式的生活。

很難相信,楊堅即使當了皇帝,也依然極為節儉,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變態的節儉。

他吃飯時只有一個肉菜,后宮佳麗們都穿著洗了又洗的舊衣服,而他自己上朝時坐的龍輦,十幾年來,都是用的同一台座輦。

楊堅的節儉,是骨子裏真心覺得一物一絲,來之不易,他並不是沽名釣譽,想撈個虛名。

楊堅想將自己的行為準則,也完全移植到楊勇身上,這是父親對兒子的希望,也是皇帝對於帝國未來繼承人的一種要求。

作為私德而言,楊堅在節儉上,可謂是完人,但作為一國之君,尤其是想讓自己的接班人,也如此甘於清貧,確實勉為其難。

有一次,楊勇得到了一幅蜀中鎧甲,愛不釋手。

蜀鎧以其精巧的花紋和雕飾著名,楊堅聽說之後,怕楊勇從此走上奢侈享受之路。

便因勢利導,教訓楊勇說:「歷觀前代帝王,未有奢華而得長久者。汝當儲後,若上不稱天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廟之重,居兆民之上?吾昔日衣服,各留一物,時復看之,以自警戒。」

可見,在日常生活之中,楊勇並不像他父母一般天生是苦修苦行之人,而是有著享樂之欲的正常人。

但楊堅夫婦並不是常人,他們有著嚴苛的自律,以律己之心律人。

他們的二兒子楊廣,卻完全不同於太子楊勇,他很早就表現出虛偽矯飾,並投其所好。

生兒類己,是楊堅對於楊廣的評價。

或者這個二兒子才是帝國最好的繼承者,這是楊堅心中的疑惑。

皇位的繼承人,要不立長,要不立賢,楊勇為長,二兒子楊廣就可謂賢矣。

但在傳統上,廢長立幼,容易引發帝國動蕩,而國滅家亡的例子,數不勝數,楊堅並沒有內在的驅動力,直接廢立楊勇的太子之位。

但陰謀家楊廣可不這樣想。

爭得太子之位,然後成為帝國新的統治者,是他一貫的想法。

楊文認為,自己比哥哥楊勇,更加配得上這個位置。

楊廣有這種想法是很自然的,他明面上的牌面,也確實要比楊勇更有優勢。

但優勢,並不代表勝勢,太子之位,是國之重器,並不能輕易得到。

楊廣並不在意,他有足夠的信心,去爭得屬於自己的這頂桂冠。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他創造條件也要上。

為此,他在遙遠的江都,組建了一個奪宗的團隊。

這個團隊是高效而忠誠的,他們取得了完美的戰績。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