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隋唐天字七書》第99章 宇文述長安博戲,楊素曲線謀大計
奪宗,以次奪嫡,爭奪帝國繼承人的位置。

這是要偷天換日,必將引發整個帝國深層的人事變動,甚至引發巨大的動蕩。

這也是一項危及自身和家庭生命安全的高風險事情,當然,風險和收益總是成正比。

如果成功,整個家族必將風雲直上。

只要能成為帝國的皇太子,好就是天下未來的皇帝。

萬國八方,唯我獨尊。

因而,自古以來,就有無數的陰謀家和野心家前赴後繼,去從事這項高風險高收益的事情。

楊堅的長子楊勇,佔據太子之位,已近二十年,他雖然並非大才,可也無大過,相反,其性情寬仁和厚,完全可以做一個守成之君。

但楊堅的二兒子楊廣,並不這麼想,他的目的很明確,要將太子楊勇拉下馬。

楊廣想成為隋朝的太子,最終君臨萬方,去做一個開創之君,他想成為千古一帝。

楊廣心中雖然早就有作賊之心,但他本來沒有機會,不過,有一個人給了他膽量。

在那一刻,他覺得楊勇的太子之位,並不那麼牢靠。

這個人就是獨孤伽羅。

楊廣做為楊堅和獨孤的二兒子,自然知道在這個家中,獨孤的威勢,已經到了說一不二的程度。

楊廣了解到獨孤的隱秘心意,是從一次晉見開始的。

他作為藩王,久鎮揚州,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楊堅同意他每年可以在年底回京一次,既可述職,又可以和親人暢述離情。

這給了楊廣單獨拜見獨孤伽羅的機會。

楊廣準備抓住這個機會,試探獨孤伽羅的心意。

他以又即將離別,遠赴遙遠的南方為由,先對獨孤伽羅動之以情,「一辭階闥,無由侍奉,拜見之期,杳然未日。」

楊廣展現了影帝級別的表演,他說完之後,哽咽流涕,悲不能自勝。

獨孤伽羅顯然也對這個兒子的遠離,心生不舍,她也真情流露,動情地說道:「汝在方鎮,我又年老,今者之別,有切常離。」

說到傷心之處,獨孤伽羅流淚不止,母子二人,相對歔欷。

在這一刻,獨孤伽羅的心中,一定想到了楊廣對自己真切的依戀,現實卻又必須遠離。

而留在自己身邊的大兒子楊勇,又如此不聽話。

甚至毫無原則地幫助一個,狐媚的不討自己喜歡的兒媳,對抗自己,活脫脫成了一個逆子。

二相比較,誰好誰壞,自然高下在心。

楊廣見時間和情緒差不多了,才拋出自己真實的目的。

他對獨孤伽羅說道:「臣性識愚下,常守平生昆弟之意,不知何罪,失愛東宮,恆蓄盛怒,欲加屠陷。每恐讒譖生於投杼,鴆毒遇於杯杓,是用勤憂積念,懼履危亡。」

獨孤聽到楊廣說起楊勇的壞話,平日心中所有積蓄的鬱悶,如黃河之水,滔滔泛濫,再也無法抑止。

於是,獨孤伽羅不再掩飾,她把對楊勇的不滿,一股腦兒地對楊廣傾訴道:「蜆地伐(楊勇)漸不可耐,我為伊索得元家女,望隆基業,竟不聞作夫妻,專寵阿雲,使有如許豚犬。」

獨孤伽羅接著說出自己心中最不堪忍受的事情。

「前新婦本無病痛,忽爾暴亡,遣人投藥,致此夭逝。事已如是,我亦不能窮治,何因復於汝處發如此意?我在尚爾,我死後,當魚肉汝乎?」

獨孤伽羅的話匣子一旦打開,就再無遮擋,她終於說出了楊廣最想聽的話。

「每思東宮竟無正嫡,至尊(楊堅)千秋萬歲之後,遺汝等兄弟向阿雲兒前再拜問訊,此是幾許大苦痛邪!」

這是非常明確的信號了。

獨孤伽羅對於楊勇非常不滿意,或者說,她真正不滿意的是楊勇的妃子阿雲。

但這二者已經深度捆綁在一起,阿雲現在就是楊勇,有楊勇在,阿雲的位置,竟然連獨孤伽羅都無法撼動。

想到痛心和無奈之處,獨孤伽羅不再壓抑自己的情緒,終於毫無保留地在楊廣面前痛哭出來。

楊廣達到目的,他終於知道獨孤伽羅有廢立楊勇的心意。

楊廣心意已定。

有了獨孤伽羅這個最大的王牌靠山,他只需要精心策劃,奪宗之計,就完全有成功的可能。

楊廣現在還握有二張王牌。

一是他治理江南的功績斐然,足以讓楊堅對他治理整個帝國心生期盼。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楊廣處處表現或偽裝出,他和楊堅以及獨孤伽羅是同一類人。

同一類人,總是同類相惜。

楊廣給自己營造了一個完美的人設。

他偽裝和營造出自己非常節儉的名聲。

楊廣會在父母派出使者時,故意不灑掃屋宇,以致灰塵四散,這表明他安於貧賤。

楊廣非常注重細節,他有意將琴弦弄斷,並且置之不理,這同樣表明他平日生活節儉而不好聲色。

同時,和楊勇寵愛側妃元氏不同,他對於楊堅和獨孤選定的正妃蕭氏,表現出足夠的尊重。

在朝廷的使者面前,他總是和蕭妃形影不離,這種情況,像極了楊堅和獨孤伽羅,似乎是他們的翻版。

生兒類父,這是很多父母對孩子最大的,也是最欣慰的期盼。

楊堅夫婦心中,有足夠的自信和欣喜,這個二兒子楊廣,才是更像自己的親生兒子,也更符合自己心中,帝國繼承人的標準。

但古往今來,廢嫡立庶,覆族傾宗的事件,數不勝數,楊堅心裏自然非常清楚。

楊廣要想當成皇太子,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但楊廣有決心,也有耐心,方向已定,他就堅定前行。

他先要組織一個奪宗的團隊。

這個團隊的核心是張衡,他是晉王楊廣的舊人和心腹,跟隨他在並州,一直走到江都,一度主管晉王楊廣府中的軍事。

這是楊廣的最核心的幕僚之一。

甚至在以後的歲月中,張衡恃寵而驕,楊廣還憤憤不平地認為其原因是:「張衡自謂由其計劃,令我有天下也。」

這說明楊廣本人也完全認可奪宗之計的核心主謀,確實是張衡。

張衡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構築了整個奪宗團隊的人員組成,計劃和步驟。

楊廣雖然具備奪宗的優勢,但卻一樣有劣勢。

他因為久鎮揚州,遠離京城,一年之中,才有一次機會可以回京城,缺乏必要的活動時間和空間。

因而,楊廣需要在京城之中,安排一個代理人,這個人的活動能力,將直接決定奪宗計劃能否成功。

顯然,這個人的身份需要為京城各方勢力所認可,其本身的職級又需要達到相應的級別,才能融入京城最上流的政治圈子。

最重要的一點,需要對楊廣絕對忠心。

張衡認為宇文述,就是這樣一個天然的絕佳的人選。

宇文述是根正苗紅的六鎮豪傑,這種身份,讓他在北周和隋朝,都成為朝廷的核心力量層。

宇文述在北周每戰有功,但最主要的成就,卻在楊堅篡周立隋之際出過大力。

他和楊廣的相識,在於平陳之戰。

他曾在楊廣的麾下,揮師渡江,並且宇文述一生最大的軍功,就在江南,他曾經獨擋一面,破滅蕭岩和蕭獻的反抗,平定東吳之地。

這種過命的交情,讓楊廣對他都委以重任,宇文述一躍而成為楊廣的心腹,因而,為了方便奪宗大計,楊廣將宇文述調到壽州當總管。

既為心腹,又是過命的交情,楊廣也不藏著掖著,他直接向宇文述請教奪宗之計。

宇文述沒有辜負楊廣,他甚至都沒有遲疑,或者在他心中,早已無數醞釀過這件事情。

宇文述詳細說出了自己的判斷和計劃。

他的判斷是,楊廣具備成為皇太子的條件和可能。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