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隋唐天字七書》第97章 婆媳自古難成親,楊廣初起奪宗意
不過,這場風波似乎是楊堅二人夫妻生活中,唯一不和諧音符。

他們夫婦二人,基本上三觀一致,夫唱婦隨,親密無間,恩愛無緣地度過了一輩子。

在長達幾十年的相處中,楊堅作為皇帝,是天下之主,但關起門來,他在小家庭中,毫無疑問是一個懼怕老婆的男性。

甚至於以老婆的喜惡,去決定自己行事的準則。

政治上的影響,或者很難找到明確的證據,但在家族和家庭之內的關係之中,卻有足夠的整合,能明顯體現出獨孤伽羅,作為女性的強勢和喜好。

和楊堅血緣關係最近的,二個兄弟的遭遇,就足以證明此點。

這二個楊堅的兄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的妻子都和獨孤伽羅並不和睦。

這當然比得罪楊堅本人要可怕得多,這兩個兄弟的行為方式和下場,也呈現出不同的結果。

其中一個是楊堅的同父同母的,親兄弟滕穆王楊瓚。

楊贊從小就和楊堅不在同一頻道。

尤其在楊堅矯詔輔政的緊急關口,他明確地反對楊堅實行更進一步的計劃。

他語帶諷刺地說:「(楊堅)作隋國公恐不能保,何乃更為族滅事邪?」

這還沒有完。

他在楊堅剛剛篡周立隋,陣腳未穩之際,私底下甚至有不軌之心,這其實也反應出楊堅當時險惡的政治局面。

但讓他們走上決絕之路的,卻是楊瓚的夫人。

她是北周武帝的妹妹順陽長公主,是根正苗紅的宇文皇族一系,自從進入楊家之門,就和獨孤伽羅相處不來。

家長裡短,妯娌之間,很難說清到底誰是誰非。

這種女人間的對抗,即使剛開始時,並無多大事實上的仇怨,但他們仇視的態勢卻逐漸升級。

楊瓚的夫人宇文氏,私下進行厭勝之法,想用詛咒之術,來報復獨孤伽羅。

天底下的事情,並沒有秘不透風之牆,這件事情傳到獨孤伽羅耳中,雙方結下了解不開的深仇。

等到楊堅立隋,盡誅宇文皇族之後,楊堅曾以一國之主,兄長之名,責令楊瓚休掉宇文氏。

楊瓚因為夫妻情深,或者在他深心之中,認為這是楊堅借故,整治他們夫婦。

但他忘記了,他現在的身份,已不僅僅是楊堅的兄弟,更是被楊堅奪了天下,殺盡宇文皇族的,北周的女婿。

楊瓚做了一個不明智的決定,他堅決反對休掉宇文氏。

作為親兄弟,楊堅對楊瓚無法用強,但胳膊擰不過大腿,楊堅顧忌宇文氏非楊氏族類,其心必異。

他不可能和心懷深仇之人,共處一堂,楊堅必須有個態度。

於是,他將宇文氏的名字從族籍中剃除出去。

楊瓚非常不爽。

但讓他更不爽的還在後頭,他的結局十分可悲。

開皇11年,在楊堅登上皇位的十一個年頭之後,有一次,楊瓚陪同楊堅遊玩栗園,暴薨於途中。

世俗之間紛紛傳言,楊瓚是喝了毒酒而死。

開皇十一年之後,楊堅的皇位已經固若金湯,世間再沒有任何可以撼動他的力量。

但他卻對親兄弟如此絕情,痛下死手,楊瓚的死,顯然不是因為政治鬥爭,在這背後,有獨孤伽羅魔鬼般的影影綽綽。

雖無鐵證,人心人性,大體如此。

在家事之中,獨孤有著如此巨大的影響,文帝一朝的政治和人事,不知還有多少手筆是出自於獨孤伽羅。

獨孤伽羅對於她剛嫁入楊家所受的不公正,顯然記憶猶新,她對於得罪她的親戚們,有仇報仇,有怨報怨,獨孤伽羅是出了名的冷酷和嚴厲。

這在楊氏皇族之中,顯然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蔡王楊智積是楊堅的堂兄弟,就整日提心弔膽,惶惶不可終日。

因為他和楊瓚一樣,從小就和楊堅相處不好,二人情份,更差於陌生之人。

並且,最重要的是,他的夫人尉氏,一樣和獨孤伽羅對不上眼。

楊堅的親兄弟楊瓚已經被獨孤伽羅直接整死了,這對楊智積來說,是非常震撼的。

於是,楊智積韜光養晦,隨時做好死於非命的準備。

他有五個兒子,但他並沒有給他們延請名師,相反,他隻教兒子們二門課程,那就是論語和孝經。

然後,楊智積做出了一個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決定,他不讓兒子們,結交任何外人。

這種反常的行為,當然有無數或親戚故舊,勸他在可不必如此。

楊智積心中憤懼,無可排遣,但還是對規勸他的人說:「卿非知我者。」

他之所以不敢讓五個兒子學習技能,是怕他們因為身懷才能,而招致忌妒,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道理,他是非常明白的。

楊智積不想惹禍上身,要知道,獨孤伽羅家也有五個兒子,以五子對五子,很容易被拿來比較議論。

而隻讀論語,更是向楊堅直接的服軟,因為楊堅一朝,以孝治天下,在政治理念上,又認為半卷論語,足以治天下。

有人勸楊智積積累家產,楊智積心情平靜地說:「昔平原(君)露朽財帛,苦其多也。吾幸無可露,何更營乎?」

可見,楊智積隨時做好被抄家,發配邊疆,甚至掉頭的心理準備。

楊堅非常了解他的心態,但卻無能為力,只能對他既哀且憐。

但萬幸的是,楊智積戰戰競競地,安然過完了這輩子。

雖然艱苦,但他卻活到煬帝楊廣一朝的,大業十二年,但即使他在臨終之時,處境似乎也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

他身患重病,但卻聽之任之,並不診治,臨終之際,蔡王楊智積對他的親人說:「吾今日始知,得保首領沒於地矣。」

堂黨親王,一生處於高壓之下,隨時作好赴死的準備,誠可哀嘆。

以上二個親王一生的命運,顯然被獨孤伽羅直接左右。

在家族之中,獨孤伽羅的影響力,如此巨大而深遠,在小家庭之中,在他的五個兒子面前,可以相信,獨孤伽羅擁有至高無上,無可置疑,並且絕對的控制力。

這體現在太子楊勇的廢立之上。

太子廢立,是國之大事,也是國之根本。

但獨孤伽羅顯然並不這麼認為。

他認為這只是他的家事。

於家而言,獨孤伽羅認為,她只是將自己的愛,從一個孩子轉移到另一個孩子身上,於國而言,她也認為自己選擇了,一個更適合管理國家的優秀的繼承人。

楊堅也這樣認為。

這也許是事實,楊廣也許是比楊勇更適合去管理這個國家。

但廢立太子事件真正的緣起,卻只是楊勇失去了獨孤伽羅的愛,直接的原因是一個家庭之中,最難說清楚和處理的婆媳關係。

楊勇把這件事情徹底搞砸了。

他失去了獨孤伽羅的愛和支持,就失去了一切,包括他未來的天下。

婚姻毫無疑問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獨孤伽羅給楊勇娶的正妻,是元孝矩的女兒。

元氏是北魏皇族,出身關隴集團的大家族,這種政治聯姻,是一樁門當戶對得上等婚姻,而更重要的是,獨孤伽羅本人非常喜歡,她選擇的這個兒媳婦。

或者從另一個角度說,獨孤伽羅非常不喜歡楊勇寵愛的那個側室,那是個典型的狐狸精,煙視媚行,放浪迷人。

楊勇特別寵愛一個側妃,對於他這種年富力強,喜歡尋歡作樂的太子來說,顯然這個側妃,比事事講規矩,正襟危坐的元氏太子妃,要有趣得多。

所以,楊勇不喜歡獨孤伽羅給她選的正妃,而溺愛她母親憎惡的側室。

這是一種非常不理智的行為。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