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隋唐天字七書》第104章 風流總被雨打去,後世猶自望山高
高熲是一個真正的傳奇。

在他二十年的宰相生涯中,他成為楊堅最信任和最牢靠的盟友,以天下至公的理念和獻身精神,將隋朝帶到萬邦來朝,如日中天的高度。

在他政治生涯的末期,他一個人,和整個隋朝的朝廷進行了正面的決鬥,雖然最後歸於失敗,但足以讓人肅然起敬。

高熲絕對是中國歷史上一流的宰相,也是超一流的政治家。

在太子廢立事件時,京城大興原有的貴族集團,大體在近二十年的時間內,已經逐漸團結於太子楊勇的周圍。

他們押寶於楊勇將成為帝國將來的皇帝,把自己和家族未來的命運,最大程度上和太子楊勇捆綁在一起。

這次匆匆的廢立太子事件,對於大部分家族而言,他們還沒有進行心理上的調整,也沒有時間來準備,去將利益徹底切割。

以楊素為代表的得勢貴族,忽然發現,楊廣成為皇太子之後,他們竟然同時面臨楊堅和楊廣的雙重壓製。

這就出現了一個非常弔詭的局面。

朝廷中的原有勢力,竟然和楊廣有點疏離,加上楊廣長年在江都,他在京城的根基本來就較淺薄。

這決定了楊廣登基後的國策和用人方略,將以一種完全不同於楊堅的氣魄和氣象,開始屬於他自己的時代。

對於楊廣而言,他的舞台,就在不遠的將來。

對於楊素而言,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任務要去完成。

如何處理楊勇?這是一個真正的問題。

他需要秉承楊堅的意志,舞文巧詆,牽強附會,需要座實太子楊勇的罪過。

為了讓楊廣更加名正言順地,繼任太子之位,楊素從一開始就想以謀反之罪去判定太子楊勇的罪過,但到最後,楊素也沒有坐實楊勇謀反之罪。

並且楊素所加的任何罪名,楊勇都表示不服,堅決不認罪。

楊素抓住太子楊勇養馬千匹,實有謀反之心來做文章。

卻被楊勇直接懟回去,太子楊勇對楊素說:「竊聞公家(楊素家)馬數萬匹,勇忝備太子,馬千匹,乃是反乎?」

如果以此當作楊勇謀反的罪證,那楊素本人的罪過似乎更大。

楊素一計不成,再生一計。

在搜查太子楊勇的東宮時,搜出數千枚火折,還有幾斛用來助燃的艾葉,楊素大喜,以為這是以備黑夜之中,偷襲之用。

但最後也不過是白歡喜一場。

原來這是楊勇在院中見到一棵即將老死的枯愧,便問其部下「此堪何用?」,有部下回答說:「古愧尤宜取火。」

於是,楊勇命令工匠將枯樹伐倒,做了幾千枚火燧分賜衛士,用來照明,僅此而已。

大體諸如此例,楊勇始終拒不承認謀反之罪。

雖然不能成此謀反大罪,但楊素畢竟老於政治,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經過楊堅和楊素的努力,還是坐實了楊勇在家庭和朝堂之中莫須有的罪過,楊勇的皇太子之位,終於不保。

這是楊堅必須要完成的任務。

和歷史上廢立皇太子大不相同,楊堅給了原太子楊勇一個告別的儀式,從表面上看,太子的更易,更象是由家庭內部的親疏決定,而不是政治力量的生死較量。

冬季十月,大興城一片肅殺。

楊堅派人召喚楊勇,楊勇當時對局勢已經失去希望,他看到皇帝的使者,大驚道:「得無殺我邪?」

隨在使者後面,楊勇忐忑不安地進入武德殿,在這裏,楊堅擺下了一個大陣仗。

大殿之上,黑壓壓二堆人。

文武百官立於東面,楊氏宗親立於西面,楊堅正式宣佈,廢除楊勇的太子之位。

楊勇知道大勢已去,一腔冤憤無處發泄,情緒終於崩潰。

他向楊堅再拜說道:「臣當伏屍都市,為將來鑒戒;幸蒙哀憐,得全性命。」

楊勇說到傷心之處,終於痛哭出聲,泣下沾襟,然後拜伏舞蹈而去,再不回頭。

滿朝文武,心下惻然,武德殿上,一片死寂。

一個時代結束了。

太子楊勇一倒,政治上的大清洗立即到來。

相對而言,元旻只是擁護太子楊勇較次一級的官員,楊勇真正的支持者,背後最堅強的勢力是高熲。

這其實也是二大宰相高熲和楊素之間,另一層次的競爭。

高熲是真正的實力派,隋朝在他的治下,井井有條,蒸蒸日上。

即使是名垂千古的一代名君李世民,在成為皇帝之後,當他讀到高熲的事跡之時,也不禁大為神往,心折不已。

高熲是楊勇的兒女親家,他的兒子娶了楊勇的女兒,加上他是獨孤家臣的出身,在楊堅一朝之中,高熲實在是一個地位非常特殊的宰相。

猜忌如楊堅,似乎也對高熲有一種特別的信任。

當年平定江南,實際的指揮者就是高熲,大局已定之時,小醜就登台唱戲,有人向楊堅告發高熲謀反。

這個罪名,已經被楊堅玩得爐火純青,無數功高震主的重臣武將,都被楊堅徹底打倒。

但高熲得到了楊堅毫無保留地信任,他對高熲說:「公(高熲)伐陳後,人言公反,朕已斬之。君臣道合,非青蠅所間也。」

但高熲一樣明白伴君如伴虎,功高不賞的道理。

為了避嫌,他主動提出辭職,便楊堅為了表明自己的態度,他做了一個特別的動作。

楊堅下了一道詔書,向全天下明確表示,「自朕受命,常典機衡,竭誠陳力,心跡俱盡。此則天降良輔……」。

這是一種難得的殊榮,展示了楊堅對高熲最堅決的支持,也是對其對手們的一種警告。

甚至高熲的妻子生了病,楊堅也派出一批又一批使者去高府問候。

雖然不斷有政敵對高熲進行攻擊或誹謗,但楊堅卻絕對支持他,對他信任有加。

高熲成了楊堅一朝的長青樹,某種程度上而言,高熲和楊堅是一體兩面。

加上獨孤伽羅的關係,高熲甚至融入了楊堅的家庭,似乎都成為了楊家的一份子。

這種關係,在高熲和太子楊勇結成兒女親家後,達到了頂峰。

但盛極而衰,極強就是極弱。

高熲終於在廢立太子事件中,被拖下了水。

這種美好的君臣關係,長達二十年的光輝歲月,終於走到了盡頭。

當楊堅已定下廢立太子之意時,他需要徵求他的老夥伴,也是他最忠誠的宰相高熲的意見。

楊堅私下裏,直接對高熲說:「晉王(楊廣)妃有神憑之,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

這是要叫高熲表態,也希望他能割裂和楊勇的關係。

但於公於私,廢立太子都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二十年來,高熲第一次違逆了楊堅的旨意,雖然他知道這是他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後一次去對抗楊堅那無法撼動的力量。

高熲的態度明確而堅決,他長久跪在地上,語氣堅定,不容置疑地說:「長幼有序,其可廢乎!」

作為二十多年的老夥伴,楊堅的心中,其實早就知道高熲的態度,因而,他聽到高熲的回答,並不感到驚訝。

楊堅靜默無聲,高熲跪地長拜,君臣之間,在那一刻,已經遠隔千裡萬裡。

這惹怒了獨孤伽羅。

她的心中掀起了滔天恨意,廢立太子,是她力主為之,高熲不可能不知道。

但高熲如此不識趣地成為攔路虎,加上前次高熲曾經對楊堅說過:「陛下豈以一婦人而輕天下。」

她也早已銜恨在心,高熲雖然出自於她們獨孤家,但獨孤伽羅心硬如鐵。

不贊同,不附合她意見的人,她要堅決徹底地打倒。

但這件事卻只能暗中進行,因為獨孤伽羅一貫的策略,是通過楊堅而征服這個世界。

高熲是真正的大才,在他長達二十年的宰相生涯中,竟然謹小慎微,天下至公,高熲似乎成了一個沒有弱點的人。

高熲也成了一個不是那麼容易讓人抓住辮子,而被打倒的人。

不過,只要是人,就一定有弱點,也一定有疏漏。

現在,高熲終於露出了一個致命的疏漏。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