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一百七十四章 禹門已久
鎖院雖嚴,但亦有打時間差的。

坊間傳聞蘇軾主持貢試時,就在鎖院前泄題。他提前寫下了題目,送給門人李廌,就是確保李廌能考中。但送達時李廌不在家,題目被章惇的兩個兒子章援、章持所獲,兩人開始研究試題,並按照蘇軾的文風答卷,最後,章援中了頭名,章持得了第十名。李廌反而落榜。

且有一種作弊方式——作暗記。

譬如仁宗時,解試監試官何周才與劉光約定,在試卷中要出現三個「有」字,錄取了劉光兒子劉頤、孫子劉濟。但後來作弊案被人告發,何周才流放,劉頤流放三百裡充軍,劉濟流放五百裡。

而理宗朝時楊大年當翰林學士,當時趕上省試,他的同鄉考生找到他,向他打聽消息,楊大年很生氣,乃作色拂衣而入,並說了三個字「於休哉!

後來楊大年果然主持了省試,於是同鄉考生全部在答案用了「於休哉!」並全部考中。

猗歟休哉,意思是「多麼美好啊」,原為讚頌的套話,但此事一出,便成諷刺之詞了。

今科南京主考官楊廷和顯然便深怕陷入科舉舞弊漩渦,接到任命通知後即住進江南貢院閉門謝客,與外界斷絕往來。

本朝主考官,鄉、會試俱為二人。主考官稱總載,以進士出身的大學士、尚書以下副都禦史以上的官員,由部都請派充。另有同考官十八人(初為八人,以後有所增加,多時曾達二十人),多由翰林充當。考試時的彌封、謄錄、校對、閱卷、填榜等手續與鄉試一樣。

按照本朝考試官的職能分類,會試主考官屬於內簾官,主要的職責是出題、審卷、決定錄取名單、排定名次並上報禮部。

經糊名、警錄、校對後,由同考官分房閱卷並進行預選,預選出來的考卷送主考官審閱並擬定名次,寫成「草榜」。

草榜擬成後,再由主考官和禮部知貢舉官主持,將擬定錄取的「朱卷」與考生的「墨卷」進行「對號」,編號不對者棄而不取。覆核以後,再行「填榜」,即正式確定錄取名單。

對於會試主考官的選拔,雖並無明文規定有何要求,但是這可不代表誰都能當會試的主考。

本朝至今共有112人做過主考官,其中除了太宗永樂十三年的主考官梁潛為洪武二十九年舉人外,其他主考官均是進士出身。

雖然沒有明文規定會試主考官一定要是進士出身,可是政治選官的主要途徑就是科舉取士制度,所以士子們的科舉出身也成為了仕途選拔的最重要標準。

同時,在這112人當中,僅有一名舉人,其餘全是進士,這也能夠看出進士和舉人入官情形的差別,進士除了起始授官要遠較舉人為高之外,在以後的仕途升遷當中,也要比舉人平順許多。

此外,會試主考官除了由進士隊伍構成之外,還囊括了一部分高質量人才。其中計有狀元六人、榜眼十五人、探花十四人,一甲進士佔了近四成。

呃,楊廷和又是個例外,他殿試時隻考了個三甲第一百二十五名。

楊廷和,字介夫,號石齋,漢族,四川成都府新都人,祖籍廬陵。他比馮過出名更早,四歲時知聲律,七歲時每日讀書數卷,為科舉做準備,十二歲時便鄉試中舉。次年,他赴京參加會試未考中,入國子監,受到國子監丞黃明善的賞識。黃明善將女兒許配給他為妻。六年後,他登進士第,被選任為翰林院庶吉士,時年十九歲。二年後,任翰林院檢討。又九年,升翰林院修撰。又二年,楊廷和因參與編修《英宗實錄》,升為翰林侍讀。次年任經筵講官。再二年,改任左春坊左中允,侍奉皇太子常桓講解、讀書。三年後,《大定會典》修成,楊廷和被破格提升為左春坊大學士,充任日講官。今年,奉命主持南京會試,時年三十有八,正是年富力強之時。

此君風度翩翩,性格安靜慎重,所作文章明白暢達,很有法度,喜歡考究史事、民間疾苦、邊防戰事及一切法家言,人稱其「鬱然負公輔望」。

觀其升遷軌跡,怕是十年後便可入內閣任輔臣,繼而成為大定最年輕的閣臣。

另外說一句,今科東京會試的主考官乃是他的同年兼好友梁儲,是為文壇佳話。

當年,此二人同赴南京會試,梁儲高中第一名,是為「會元」,梁廷和只在中遊被選中。但殿試時,狀元卻是五十四歲的江西泰和人曾彥,探花是曾追。這兩人,一個是曾鶴齡的堂侄子,一個是曾鶴齡的孫子。曾鶴齡是仁宗祥和十九年的狀元。江西泰和曾氏家族真是人才輩出。而梁儲獲得了二甲第一名。

梁儲被選為庶吉士後,授翰林院編修,進侍講,侍奉太子讀書。然後被升為翰林學士,參與編撰《大定會典》,前年官遷吏部右侍郎。

梁儲曾主持學政,出任會試同考官或鄉試主考,期間選拔了不少人才。又一度以正使身份出使安南,充正使,饋遺無所受,持大體,不與陪臣倡和,算是大定知名的外交官。

與楊廷和一樣,梁儲亦被視為必入內閣之人。

此二人,乃士子榜樣。

貢院是暫且進不得了,烏衣巷、夫子廟卻是必遊的,至於秦淮河,亦是早晚須得一逛。

遊一地賦一詩,已成常態,對於馮過這種裝逼行為,徐元傑等人是見怪不怪了,資南嘉卻是眼冒星星,方蘭芝則撇撇嘴貌似不以為然。

這詩……自是極好的。廢話,也就是這個時空劉禹錫未寫此詩,讓馮某人又裝成了一回。

全詩憑弔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像,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陽斜」塗抹背景,美而不俗。語雖極淺,味卻無限。

這樣的詩,定又是能傳唱千古的。

從烏衣巷出來,慢慢的向左而行,不多時便到了夫子廟。

東晉時期,因為名臣王導的主張和朝廷培養人才的需要,夫子廟第一次出現,當時還沒有科舉,也沒有在此修孔廟,夫子廟只是作為當時的學宮。到了秦楚年間,因為祭奉孔子,崇尚聖賢之道,因此在原有學宮的基礎上修建了孔廟,也稱為夫子廟。此即夫子廟的來歷。

立學必祀奉孔子,其各地的孔廟,屬於國家祀典內容之一。所以孔廟的特點是廟附於學,和國學、府(州)縣學聯為一體。廟的位置或在學宮的前部,或偏於一側。

南京夫子廟是前廟後學的佈局。孔廟、學宮與東側的貢院組成三大文教古建築群。

前設照壁、欞星門和東西牌坊形成廟前廣場,欞星門前設以半圓形水池,稱為「泮池」。泮池是孔廟的特有形製,源自於周禮,而夫子廟鑿秦淮河為泮池,是唯一利用天名河道作為泮池的遺例。岸北為石欄,東有奎光閣,西有聚星亭,象徵文風昌盛;廟前廣場東西兩側立石柱,上書「文武大臣至此下馬」,以示對「至聖文宣王」的崇敬之意。廟門前有「天下文樞」柏木牌坊一座,牌坊後面為「欞星門」,系丈余高石牌坊,六柱三門,中門刻有「欞星門」三字篆文。三門之間嵌有牡丹磚刻浮雕,柱頭皆有雲雕,形即華表。

眾人步行其中,腳下輕慢,心存敬畏,唯恐驚擾了聖人文靈。

馮過沒那麼多信仰,卻也入鄉隨俗,畢竟孔仲尼之所以為「聖人」,自有其過人之處。

從西漢始,孔子不斷被追謚——孔聖人、至聖、素王、至聖先師、萬世師表、褒成宣尼公、文聖尼父、鄒國公、先師尼父、太師、隆道公、文宣王、衍聖公、文宣帝、大成至聖文宣王、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大成至聖先師……

其中,「衍聖公」自大楚真宗至和二年始封世爵,後代一直沿襲這個封號。並在曲阜為其興建了規模宏大,衙宅合一的衍聖公府。衍聖公府一般稱為孔府,大門上的一副金字對聯,更具無上榮光:「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此可謂:一人得道,萬世承澤。

千古以來,世間隻得一孔聖也,為後世表。

會試前拜謁孔廟,算是尋求心理慰籍,或許四月還能再拜孔廟呢——殿試過後,新晉進士們會在狀元的帶領下拜謁孔廟,再去國子監立碑,將新科進士的姓名勒於石碑上。

這些日子,各地舉人們雲集金陵城,拜謁孔廟者絡繹不絕。

好在西邊的江南貢院地方夠大,不致被夫子廟及秦淮河的熱鬧喧囂所擾,否則楊大學士便該夜夜數羊了。

拜謁孔廟有著一套規定、繁瑣的流程:迎禮、告天、凈手入廟、冠笄入案、三獻、三拜、祈福、擊鼓。

心誠則靈嘛。

至於秦淮河上,會試期間是嚴禁舫船下水營業的,便是河畔臨近貢院的坊樓也需歇業。天大地大,科舉最大,誰都不敢陽奉陰違、以身試法。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