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一百七十三章 北海朝陽
「自古帝王州,鬱鬱蔥蔥佳氣浮。四百年來成一夢,堪愁,晉代衣冠成古丘。繞水恣行遊,上盡層樓更上樓。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檻外長江空自流。」

王安石晚年當離開了風雲變幻的政治舞台之後,他又把金陵作為自己的終老之地。金陵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他的足跡,金陵的歷史風雲牽動起他的情思,他在這裏寫下了許多描繪山水風光、寄託興亡之感的作品,這首《南鄉子》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

與長安、洛陽相較,文學之昌盛,人物之俊彥,山川之靈秀,氣象之宏偉,以及與民族患難相共,休戚相關之密切,尤以金陵為最。又因東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均以南京為都,故有「六朝古都」之稱。

南京是本朝定鼎之地,太祖常威坐鎮南京四十年,南京對他意義重大,但是南京並非最佳的定都之地。遷都汴梁後,號東京,仍以金陵為南京。

儘管降為留都,南京的地位仍然很高。以往還有陪都一說,留都的級別要比陪都高,原都城南京的所有機構原封不動的保留,六部衙門一個不少,從這點兒就能看出和陪都的區別。南京金陵府的地位和東京開封府是平級的,合稱「二京府」。

南京作為留都及祖宗靈寢所在,依然是江南的中心,而且南京的經濟發達,錢糧充足,東京所需的錢糧器物也要靠江南供應,而江南的錢糧正是通過南京來控制的。

南京地理條件優越,北倚長江,水源充沛,運輸便利,南有秦淮河繞城而過,是水運集散地。這裏自古就有「龍蟠虎踞「的美譽,鐘山龍蟠於東,石城虎踞於西,北有玄武湖一片大水面。城區位於秦淮河與長江的交匯處,是城市對外交通的要衝地帶,居民密集,商業繁榮,為朝廷服務的大批手工業作坊也設置在這裏。

金陵城從內到外也由宮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牆構成,巍峨壯麗,繁華於世。

皇城區設在老城東側,北枕鐘山支脈富貴山,南臨秦淮河。既有水運方便,又和舊城緊密相聯,各方面都很理想,也合乎風水術所追求的陽宅「背山、面水、向陽「的模式。

當年太祖下令開始興建皇城和擴建應天府城。劉伯溫等所勘定的宮城位置,雖然位於鐘山的「龍頭「之前,符合封建迷信的要求,但是,由於這一帶是前湖的湖身所在,地勢十分低窪,常威隻好調集幾十萬民工來填平此湖。由於填湖需要大量的土石,故南京民間有「遷三山填燕雀「的傳說。還盛傳在填湖過程中,常威曾把住在湖畔的一個名叫田德滿的老漢,活生生地投入湖中墊底,作為「填得滿「的「吉兆「,後來又封他為「神「。

「六代更霸王,遺跡見都城。至今秦淮間,禮樂秀群英。」

秦淮河,古名龍藏浦,漢代起稱淮水。相傳秦始皇東巡會稽過秣陵,以此地有「王氣」,下令在今南京市區東南的方山、石硊山一帶,鑿晰連崗,導龍藏浦北入長江以破之,到大昌,根據這一傳說,改稱秦淮。

流入城裏的內秦淮河東西水關之間的河段,素有「十裡秦淮」、「六朝金粉」之譽。兩岸全部是古色古香的建築群,飛簷漏窗,雕樑畫棟,畫舫凌波,槳聲燈影,加之人文薈萃、市井繁華,構成了集中體現金陵城風貌的遊覽勝地——秦淮風光帶。

秦淮河是南京文化發源地,從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自東吳以來一直是繁華的商業區,這裏商賈雲集,文人薈萃,儒學鼎盛,逐步成為了江南文化的中心;尤其到了此時,更是十裡秦淮的鼎盛時期;鱗次櫛比的金粉樓台,畫舫、燈影、槳聲構成一幅如夢似幻的都市景觀。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此詩乃馮過遊烏衣巷有感所「作」,無他,不欲名篇蒙塵矣。

東晉建武元年,皇帝司馬鄴被俘,西晉滅亡。次年,司馬睿被推戴為皇帝,定都建康。大臣王導住在這裏,後來便成為王、謝等豪門大族的住宅區。司馬睿之所以能立足於建業,順立重組政權,使晉王朝得以再延,系得力於王導的謀劃和周旋,以王導為代表的王氏家族和以謝安為代表的謝氏家庭都居住在孫吳烏衣營舊址,此時的烏衣營已改稱為「烏衣巷」。

王導,輔佐創立了有百年歷史的東晉王朝;謝安指揮淝水之戰,以少勝多,打敗符秦百萬大軍。作為一代名相,王、謝足以令後人追懷。而更令人驚奇的是,王、謝家族人才輩出。王羲之與另外兩位大書法家王獻之、王洵,書法成就登峰造極,謝靈運是中國山水詩派的鼻祖,他與謝氏後裔的大詩人謝惠連、謝朓,在文學史上並稱「三謝」。朱雀橋橫跨秦淮河,是通往烏衣巷的必經之路,舊日橋上裝飾著兩隻銅雀的重樓就是謝安所建。

大昌時期,烏衣巷淪為廢墟。

秦楚時,江寧城得到恢復和發展,商品繁盛,民殷物阜。人們又在傾圮的王、謝故居上重建「來燕堂」。其址在烏衣巷東,建築古樸典雅,堂內懸掛王導、謝安畫像。士子遊人不斷,成為瞻仰東晉名相、抒發思古幽情的勝地。

從繁華熱鬧的夫子廟出發,步過秦淮河上的文德橋,撇下風韻誘人的媚香樓往西南行數十米,便可以看到烏衣巷的題字和樹立的詩碑了。巷子是窄窄的,用青磚鋪的路面,兩邊則是矮矮的仿古建築風格的民房。一切似乎都很普通,普通得令許多不知情者都以為它只不過是一條典型的江南小巷而已。一條靜靜的,有點懷舊情緒的巷子。

然而它並不普通,因為它不是別的小巷,它是烏衣巷。

走在烏衣巷內,兩旁的建築一律漆成白色的牆壁。配以古色古香的黛瓦屋頂,門窗簷楣,頗有古韻。進了巷口一轉彎,就可以看見「王謝古居」四個金色大字在雪白的牆上很是顯目,隨之的一所朱門大府,又高掛「王謝古居」大匾的,則是那傳說中的王謝堂府了。

無疑,烏衣巷的一磚一石,都是同王導,謝安兩大家族的歷史緊緊相連的。而王導,謝安兩大家族的歷史,又無疑是同整個東晉王朝的歷史,乃至中國的整個文化史緊緊相連的。

既到金陵,烏衣巷、夫子廟是必去的,恰恰這二地與貢院一般,都在秦淮河畔。

江南貢院是夫子廟地區主要建築群之一,秦淮河畔也因貢院、夫子廟的存在而一度繁榮起來,是天下最大的科舉考場。因貢院四周建有兩重圍牆,上面佈滿荊棘,以防夾帶作弊,故世人又稱其為「棘圍」。

太祖當年遷都於北京,但南京仍為留都。因江南地區人文薈萃,參考士子日益增多,原有考場便越來越顯得狹小。皇帝便沒收臣犯臣府邸,下令改建「江南貢院」。

百多年來人,江南貢院不斷擴建,江南貢院已形成一座擁有考試號舍二萬零六百四十四間,另有主考、監臨、監試、巡察以及同考、提調執事等官員的官房千餘間,再加上膳食、倉庫、雜役、禁衛等用房,更有水池、花園、橋樑、通道、崗樓的用地,規模之大,佔地之廣,房舍之多為全國考場之冠。

馮過等人到得金陵城,離進場考試還有數日時間,自想到貢院附近「踩點」。當然,平日開放的貢院此時是進不得的,隻可遠觀也。

此蓋因「鎖院」也。

鎖院制度下,考官被任命後,立即被送入貢院封閉起來,在與外界隔絕的狀態下,完成命題、考試、閱卷、確定等次等各環節工作,一直到放榜之後,塵埃落定,才能解禁出院。

鎖院制度執行十分嚴格,相關人員鎖院期間,不準與外人接觸,更不準回家,飲食等都由專人送入,睡覺、更衣都在貢院進行,生病則有醫官診治,就連很多細節都被考慮在內,比如考官被下詔任命後,立即被送入貢院鎖院,不得以任何借口滯留,更不允許與任何人員接觸交流。如有違反,將接受重罰,這樣的人規定即便放在如今,也是十分嚴格的。

真宗大中祥符七年,翰林學士王曾、知製誥錢惟演被任命為知貢舉,在等待前往鎖院的空隙,王曾與同僚李維說了幾句話,一旁的工作人員立刻將王曾、錢惟演、李維三人分開單獨問話,三人陳述一致,查明王曾是向李維叮囑家事,這才作罷。

雖然只是個例,幾天后,朝廷還是頒佈一道詔書規定:

「今後所差考試、發解並知舉官等,宜令閣門候敕出,召到畫時令閣門祇候引伴指定去處鎖宿,更不得與臣僚相見言語。如違,仰引伴使或閣門彈奏,併當重行朝典。」

鎖院的時間範圍從受詔之日開始,到放榜之日結束,短則十幾天,長近兩個月,通常在一個多月。

鎖院的人員範圍,逐漸從考官擴大到監考、主文、考校等相關人員。

至於鎖院的實施範圍,則止於鄉試與會試。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