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一百九十四章 彩雲之南
馮過自是不曉自己已被人「盯」上了,若知曉是入了黃潛善的眼,少不得要倒吸一口冷氣。別人不知道,他能不清楚此人,絕非好鳥啊。呃,這個時空,有些人有些事並未改變。

他的注意力被另外一件事吸引,嗯,於大定似乎是件值得大書特書的好事——

大定皇帝應雲明國主段氏再三請求,特冊封他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上柱國、雲南節度使、大理王。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協和萬邦、四方來朝,是中國古代封建統治者的夢想。對於中原王朝而言,前來納貢的國家越多,說明國力越強盛,反之,則預示著朝政的衰微,不能懾服外邦。為使外邦來朝,一些帝王甚至不惜發動戰爭。

但凡事總有例外,大定就出現了「送上門的買賣不做」的情況。大定百五十年的時間裏。雲明國向大定遣使請貢求封多次,而基本都被大定拒絕,大雲貢使多不「領於鴻廬」。為何會出現這種「熱臉貼冷屁股」的現象,我們順著兩國歷史,慢慢說起。

雲明國和大定開始接觸,是在大定勢力控制四川之後。定太祖常威在滅亡後蜀,奪取四川,大將王全斌上奏,乘此機會,一鼓作氣,長驅直入,攻滅雲明。但常威卻拿起手邊的玉斧,在地圖上沿著大渡河畫了一條線,令定軍攻勢到此為止,並說「此外非吾所有也」。此所謂「定揮玉斧」。

雲明國在得知定軍奪取巴蜀之後,自然也不想戰火燒到自己頭上,於是就在大定平蜀的當年,雲明國派地方官員到黎州,表示通好。雙方一拍即合,開始了和平往來。

自大定和雲明接觸以後,雙方在和平環境之下,經貿往來密切。雲明盛產天麻、三七、當歸、石斛等名貴藥材,頗受中原歡迎,而中原醫療技術發達,各種醫學典籍在大理被推崇備至。更為重要的是,雲明國大量飼養馬匹,而大定面對北方遊牧民族政權的威脅,又急需優質的戰馬。

大定便向雲明大量地出口中原茶葉,以換取馬匹。雙邊茶馬貿易十分繁榮,四川黎州,廣西橫山寨等地,都有用於貿易的博易場。僅去年,黎州馬匹交易額就有五千餘匹。

但和貿易上的熱鬧相比較,大定在政治上卻對雲明十分的冷漠。雲明積極地向大定靠攏,願意稱臣受封,可是卻吃力不討好。大定前後總共十一次拒絕了雲明國稱臣乞封的請求,拿出了一套又一套的說辭把雲明國使者給搪塞了回去。

到了崇寧年間,終於情況有了轉機。雲明國新皇帝段和譽即位,要再向大定上貢請封,「慕義懷徠,願為臣妾」。大定廣州的地方官黃磷得知情況,上報給道君皇帝。崇寧帝批示:請黃磷同志負責在廣西賓州籌建國賓館,準備接待雲明國特使。

大定的這一反應,可謂是空前的,段和譽可謂感激涕零,追了多少年的女神,終於不再對你「呵呵」了,於是立馬派遣特命全權特使李紫琮、李伯詳出使大定。

去年冬,雲明國的使臣到達大定東京城並受到了高規格的接待,他們進獻的貢物頗受崇寧帝喜愛。文藝皇帝常佶特別喜歡他們進獻的樂人,「以供觀宴,賞賜不貲」。

龍顏大悅的大定皇帝終於同意了雲明段氏的請封,經過一番商討後方有了那些冊封。

大定為何一幅冷臉?

無非是「囊外不如安內」的思想作怪。定人有一個觀點,認為「昌亡於桂林」,大昌為征伐南詔國而駐守在桂林的部隊發生兵變,最後滾雪球似的導致了黃巢起義。大定政府片面地吸取大昌教訓,在多數時候,都奉行所謂「守內虛外」的政策,定太宗說「內既理則外自安」,對於域外都是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

具體到對雲明關係上,只要大渡河一線穩固不打戰穩固就好,什麼賞賜,冊封,加深雙方往來,都邊兒去。只有文藝皇帝崇寧帝,爛漫又好大喜功,搞了豐亨豫大的揚國威運動,才冊封了一次雲明國王。

歸根結底,還是自身不夠硬哪。面臨北方極大威脅,大定無暇南顧。前有北燕、西寧,後有後遼和北方新貴金國,在北方狼性的射鵰英雄們始終虎視眈眈。大定疲於應付,沒有太多的精力去注意雲明國,打理雙邊關係。

可以說,大定對雲明的冷漠態度,一方面是統治者的片面短視,但更多的是國力不足的無奈之舉。

於馮過而言,那則是夢想照進了現實……

「神仙姊姊」麽?敢問史上情聖何人,答曰「大理段譽」,「沽名釣譽」的那位嘛……

講真,金大俠這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講故事真心令人佩服,能將歷史人物和事件拿來完美的為情節服務,讓讀者以為真實的歷史便如小說中所寫,這也是沒誰了。

金大俠的小說以質取勝,除了兩部短篇,其餘十二部馮過都讀了最少三遍,尤其是射鵰三部曲和「龍笑鹿」,更是百讀不厭。其中「天龍」是群戲,也就是說,光男主角便有三位,且出現了性格迥異的女性角色,每一個人物都形象飽滿。文字功底卓越,講故事能力超強,無愧於「武俠小說第一人」之譽。

段譽,善良仁愛、壑達樂觀又活潑、坦率直爽、癡、愛幻想。因他小時即篤信佛法、精曉園藝、精通棋奕等涉獵所深,往往過得十天半月依然專註於該項事務上,被爹娘取小名為「癡兒」,而這項性格也造就了段譽日後對神仙姐姐的尊敬以及追求曼陀山莊王語嫣的基礎。

而真實歷史上的段和譽,大致是與小說中的角色差不多的。

說來也是奇了,南北朝時期,梁武帝蕭衍篤信佛教,曾四次皈依佛門,都因群臣的苦諫仍然歸座龍椅。而大理國帝王出家則近乎成了一種習俗。

秉義皇帝段素隆,乾興元年立,在位四年,禪位為僧,子素貞立;聖德皇帝段素貞,在位十四年,禪讓為僧,孫素興立;興宗孝德皇帝段思廉,在位三十一年,禪位為僧子廉義立;上明皇帝壽輝,在位一年,因天變(日月交晦,星辰晝見)而禪位思廉之孫正明。

五十年前,大理皇帝段壽輝在高智升、高升泰父子的壓力之下,以自己在位其間災難頻發為由避位為僧,禪位於自己的從兄弟段正明。

段正明在位十三年,人心逐漸歸於高升泰,高升泰接受段正明的禪讓為帝,改年號為「上治」。

高升泰在位第二年的一天晚上,高升泰吃過晚飯後忽然覺得頭暈。高升泰自知難以康復,就對兒子高泰明留下遺言,要求其歸還段氏家族的皇位。上治二年,高泰明奉父命取消「大中國」,還政段正淳,自領相國和中國公,政令皆出其門,國人稱為「高國主」。

段正嚴母后為高升泰妹妹高升潔,高升潔是「國中才女」,「幼學於本慧國師,精奇門。」經高升泰撮合,嫁給段正淳為妻。

廿二年後,大理文安帝段正淳出家為僧,將皇位禪讓給兒子段正嚴。

次年段正嚴改年號為日新。以後段正嚴又使用過文治、永嘉、保天、廣運這幾個年號。

他是一位具有文韜武略的優秀帝王。即位廿余年三人,他勤政愛民,十分同情社會底層百姓的痛苦,仁慈治國、減輕徭役賦稅。雲理境內的人民都十分擁護他。

但他的的主要成就是在外交方面。他採取了緩和的外交政策,與周邊的國家尤其是大定保持了十分友好的往來關係。在他的統治期間,雲理國多次向大定進貢,獻禮獻樂,博得了大定皇帝的歡心,也因此而得到許多賞賜作為回報。

據說,段正嚴從小就得到文武兩面良好的教育,其師為六鉉,六鉉學識淵博,文韜武略,與中原周侗齊名。六鉉因妻亡出家,慕大理龍山蒼屏而留居無為寺,在他的培養下,段正嚴成了一個文韜武略的君主,並且也擅長武功,這也使得其以後面對他人的刺殺能安然無恙。

段正嚴,又名段和譽。

高段昌流放到南方的瘴癘之地,僅半年便一命嗚呼。為了安撫高家的情緒,段和譽為高智昌舉行了重大的法事,以超度亡魂。

然而就在舉行法事的過程中,一場重大的意外事件發生了。高智昌有兩名忠誠部下,一個姓伊,一個姓何,這二人決心為主子報仇。就在法事當場,二人突然向段和譽發起進攻,卻不想段和譽武藝高強,輕鬆化解了二人的致命一擊,隨後,刺客被侍衛拿下。

段和譽並沒有嚴懲刺客,反倒認為這二人心念舊主,有情有義,當場將他們釋放。反倒是刺客自己覺得無顏苟活,雙雙自殺。段和譽十分感慨,下旨為他們修造了「義士塚」。

瞧,多好的一個人啊。

人好,便做不了好皇帝。事實上,這個時空的雲明國與那個時空的大理國高度相似,大權旁落,皇帝幾成擺設。

而於馮過,那則是:

「代雲南節度使大理國王謝賜曆日!」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