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一百五十七章 躍浪爭先
方臘是真的死了。

至此,從去年開始爆發的江浙農民暴亂徹底劃上了句號。其利用摩尼教組織群眾發動「起義」,自號聖公,年號永樂,周邊紛起響應,人數迅速擴大到幾十萬之眾。在連續攻下杭州等六州五十二縣後,東南震動,大有跟大定分庭抗禮之勢。

方臘不僅自身武藝高強,其麾下更是猛將如雲,精兵如雨,號稱四元帥八彪騎、江南十二神、南國二十四將以及水軍的浙江四龍等。時至今日,自方臘以降,「永樂王朝」中的「文武大臣」悉數歸案(西)。

一場轟轟烈烈的民亂在歷史長河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宣告落幕。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對於方臘之死,馮過表示:明天和意外果然是不知道哪個先到啊?死的也真是夠窩囊的。

傷心難受?搞笑,完全不存在的。

馮某人甚至是暗自慶幸,死的好啊,早死早托生,別留在世上害人害己。看看與其交好的這些人,方七佛、王寅、鄧元覺、石寶……可有善終的。當然,這些人居心不良,乃是自作自受(自掘墳墓),也怨不得人。可邵百花與方蘭芝呢?就因為方臘的雄心壯志,母女倆如墮冰窖,又似置身火爐,完全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

「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一本《女誡》制定了統一的禮法規矩,使它成為鐵鎖一般的牢固,套上了婦女們的頸子。此書除自序外,卑弱第一,夫婦第二,敬慎第三,婦行第四,專心第五,曲從第六,和叔妹第七。這七章就是告知女子應守之禮,並且督促女子言行舉止需規範。

首先,女子禮儀教育應遵循卑弱、敬慎、順從等原則。書中引經據典地證明女子生下來就是卑弱的,是主執勤、主繼祭祀的,因此女人要謙讓恭敬,先人後己,有善莫名,有惡莫辭,忍辱含垢,常若畏懼。

不僅天生卑弱,女子在夫婦關係上也是「夫婦之道,參配陰陽」「陰陽殊性,男女異行」「男以強為貴,女以弱為美」。為了維護「夫婦之好,終身不離」,就要順從丈夫,使其不生氣,否則會受到楚撻、譴呵,損傷夫妻情義。

總而言之,這個時空,女人天生就是男人的附屬品,休想掙脫這樊籠。

呵呵,想想那個時空,女人可是相當矜貴的。沒辦法,男女比例失調,男的想娶老婆,可以,房子、車子有麽?存款多少了解一下?高富帥的0K,矮窮矬的pass。三從四德?是喝多了還是沒睡醒?能夠有女的委身下嫁於你就阿彌陀佛了。婚後虐妻,天方夜譚。至於家庭暴力,怕是沒聽過丈夫被逼的生不如死的吧。時代在進步,觀念在轉變,如若仍沉浸於固有思維模式的,那唯有自求多福了。這些東西不以男人的意志而轉移,老實忍著。生活就像被qj,如果不能反抗,就好好享受吧。

說多了都是淚啊。

是以,新時代的好中年很是憐香惜玉。呃,就是字面意思。

馮過是絕不會承認自己對邵百花母女有異樣心思的,一如他不會承認對董小宛、甄金蓮、應素白、資南嘉等有慕艾之意。哇哦,掐指一算,一隻手都數不過來了。

方臘之死必是瞞不過邵百花與方蘭芝的,這種事官方必會大肆宣傳以震懾宵小之輩。依馮過看,母女二人傷悲固然會有,卻未必會有多濃多重。好在她們二人相互有個心靈依靠,就以馮家為家吧。至於名分什麼的,就讓馮沈氏去頭痛吧。

話說這段日子馮沈氏整個人的精氣神完全是提升了一個層次,從內到外的欣慰,難以掩蓋的自豪,短短一個月便回了兩次左溪娘家。富貴不還鄉,猶如錦衣夜行。母上大人可不是嘚瑟,而是了卻心結。

當初她嫁給馮居庸,頭幾年尚好,後來便並不為人看好了,為何?有下嫁之嫌哪。上饒馮氏算得上本地豪門大戶,但底蘊不足,靠的是行商發家,並非主流意義上的名門。沈氏則不同,有沈致和這尊大神光耀門楣,那可是正兒八經的進士出身,天子門生。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沈氏因而飛黃騰達也是題中應有之意。可馮氏仍在原地踏步,財富倒是越來越多,也熱衷於慈善,架橋鋪路,賑濟災害,哪哪都有馮氏身影,可那有能怎樣?無非是族長馮禮唐得了個「大善人」的美譽,社會地位並未得到實質性的提升。士農工商,缺少文壇影響力呀,讀書人才是這個時代的頂流。

但,現今不同了,或者說從去年開始就有了巨大的變化,皆因文曲星落在了馮氏老五家。

大昌神相李淳風曰:「有文曲星下界,生於賣豆腐之家,後來為相,自能平之。」

鄭光祖《立成湯伊尹耕莘.楔子》載:「奉上帝著貧道遣文曲星下降,投胎於義水有內。後伊員外收留,養大成人,名為伊尹,佐於成湯,建都於亳邑。仙童,與我喚將文曲星來者。」

文曲星是傳說中主管文運的人,並且才高八鬥、學富五車,舉例說明就是如果文章寫的好,被皇帝欽點狀元,成為朝廷命官,這類人會被稱為文曲星下凡。

馮過堪比文曲星下凡?當然是的。

文曲星君是北鬥七星之一,號稱「七元」,排在他前面的只有三清、四禦、五老、六司幾位大神。

據《華陽國志》卷十記載,梓潼縣有「惡子祠」,又名「善板祠」,民人以雷杵供奉,原為雷神,昌代以後,梓潼神即源於此。梓潼神,姓張名惡子,一名亞子。仕晉,戰而死,人們立廟祀之,或稱其為蛇精,任蜀地守護神,後地位逐漸提高,流傳日趨廣泛。他能預知士人的科舉命運,受到士人的尊崇,是為文曲星君。

秦楚以來,科舉制度得到重視,於是各地祀禱文昌神保佑功名利祿,風氣尤盛。蜀地張亞子祠即梓潼神廟最為靈驗,「士大夫過之,得風送雨,必至宰相;進士過之,得風雨必至殿魁」。相傳王安石幼年曾過張亞子祠,風雨大作,以後他果然位至丞相。

民間認為出現過的文曲星包則有比乾、范仲淹、包拯等,嗯,馮案首在話本《新白娘子傳奇》中所寫許仙的兒子許仕林亦是其中一個化身。

當然,文曲星這個稱譽引用越來越泛濫,稱讚人嘛,誇張些又有何妨?動動嘴皮子而已,被恭維的人心情愉悅,最低成本的社交手段。

不過,馮沈氏可是深信不疑的,自己的兒子呢,打小就聰明好學,去年院試一鳴驚人算是厚積薄發,今次小七鄉試一飛衝天更是水到渠成,依科舉解元必中進士的慣例,來年春闈……咦,不能多想,一想這個心啊就呯呯亂跳……母憑子貴有啥不好,我驕傲了嗎?

別嘴硬,你就是驕傲了,還到處顯擺,恨不得全天下人都知道解元郎是你兒子。

只是……好糾結,馮沈氏痛並快樂著,令她拿不定主意的便是小七的婚事。

十五歲不算小了,訂婚三年,十八歲結婚剛好。原本,馮沈氏可是心心念念著這事的,但隨著小七表現的越來越驚艷,她對兒媳婦的要求也是水漲船高。門當戶對很重要,眼見著小七是要中進士見皇帝做大官的,這丈人家也得配襯上才是,否則還不讓人取笑,她可丟不起那人。

這些話放在心裏想想便罷了,馮沈氏原非勢利之人,只不過事關兒子終身大事會想的多些。

鄉試揭榜後,信州府衙、上饒縣衙第一時間敲鑼打鼓上門道賀,緊接著親朋好友、鄉紳耄老輪番登門送禮,門庭若市,賓客盈門。馮家乃連擺三日流水席,招待十裡八鄉認識不認識道喜的人,很是熱鬧了一番。

這期間,媒婆、牙婆更是賴著不走,後者自是推銷奴婢,前者則是關心馮解元的婚姻大事……正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嘛,做成了此樁事,得財得名,自該多上心。

馮沈氏隻呵呵應付著,其實吧,她思來想去,心中已是有了兒媳的最佳人選——資南嘉!

都說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歡喜,偶爾婆婆看兒媳也會王八看綠豆……咳,別摳字眼,關鍵詞是「偶爾」。

但還是等等,小七轉眼便要去南直隸參加會試,萬萬分心不得。

九月廿五日,馮過等人載譽歸來,被直接請去府衙,知府大人親切接見,說了一番勉勵的寄語。之後又去府學拜謝業師,少不了又經歷了一通繁瑣的禮節。

徐元傑、劉幾自有族人和當地名流迎回,馮過回家極是便宜,穿過吉陽山谷便是。

但這區區兩裡路,他卻走了足足一個時辰,沒奈何,馮家一路鞭炮煙花放著,還請了兩隊喇叭熱鬧,沿途所過村莊儘是圍觀鄉民。鄉裡鄉親的,不好太過高冷,少不得說盡了場面話。

及至到了小駱村村口,早有族長馮禮唐領著族中頭面人物等候相迎。

正所謂是:

衝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