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一百九十八章 馬蹄聲急
三月初九,卯時剛過,江南貢院前的廣場上已是人頭攢動,密密麻麻的聚集了上千人。

今日會試放榜,雖在辰時,但舉人們皆想著第一時間知曉上榜與否,大多早早的便來搶佔前排有利地形。當然,這些搶位置的以僕從居多,舉人老爺們得自恃身份。

科舉考試先後有三榜:桂榜、杏榜和黃榜。桂榜為鄉試錄取舉人的公告榜,因放榜時正值桂花盛開的時間而得名,頭名稱為解元。杏榜為會試錄取貢士的公告榜,因放榜時正值杏花盛開的時間而得名,頭名稱為會元。黃榜為殿試之後朝廷發佈的錄取進士的公告榜,又稱金榜,金榜頭名為狀元。

貢院周邊的茶樓、酒肆亦是人滿為患,同鄉或者相識的士子圍成一桌,心不在焉的聊著。

有人嘆曰:「朝廷保密做的好,考試日方知主考官是石齋先生,某……今科怕是難過了。」

邊上的人便說:「ⅩⅩ兄製文上佳,即便不符石齋先生行文風格,也是定能過的。」

先前那人嘆道:「難哪,某只求副榜有名便心滿意足了。」

所謂「副榜」,乃是科舉考試中的一種附加榜示。在鄉試、會試後,除發佈正榜外,另加取若乾名列入副榜。鄉試每正榜五名取副榜一名,名為副貢。副榜有名的人,不能同舉人同赴會試,但可參加下次鄉試。會試副榜有名的人不能參加殿試,但仍可參加下次會試,也可由吏部授予低級官職。

至於「行文風格」,則是科舉考試的弊端了,說穿了便是揣摩主考之意。

科考選文均主張「清新雅正」,自然房考、主考也應依此衡文,但事實卻不同。事實是科舉是否中式的實際標準,不是一再強調的清新雅正,而是主考的文風理路,隨之產生的便是舉子們對主考文風的揣摩。這是科舉考試中的一種弊端,但還不能算作作弊的方式,揣摩的風氣出現在會試中的情況較多一些。

根據不同的情況,舉子們所用的揣摩方式各不相同。一種是應考舉子事先打聽本次主考為何人,他的作文風格屬於哪一派別,之後在進場答卷時,便以主考的風格為標準,這樣可以獲得中式的更大幾率。

這是在了解主考的情況下,可以揣摩主考的文風,如果不了解主考,或不知道主考是誰,就要另尋其他的揣摩方式了。會試與鄉試的風氣不同,應考不同的科試就要符合不同的風氣。不識得主考,也無法知道主考喜好的文風,那便只看近幾科的闈墨,會試文風不會驟變,要想猜中主考的選擇傾向,揣摩近科取中的闈墨就是最便捷的途徑,對應考舉子來說,這確實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

另有一種揣摩的方法是針對題目本身。考生首先揣摩題目有哪幾種旨意,同時還要揣摩出題人評閱此題時,大致會傾向於哪一種旨意。對題目本身旨意的揣摩是舉子寫作文章時的共有過程,其結果可能是文章寫得好,但不一定中主考之意;對主考主意傾向的揣摩,更容易讓他們的文章得到主考的賞識。

舉子揣摩文風固然是為了被取中,但是讓他們岌岌於此的根源其實在於主考。

初看考官的選文原則並沒有什麼非議之處,主考選文是遵循朝廷「清真雅正」的旨意,但是在具體的實踐當中與之不同。主考或許實際是按自己的文章風格進行選擇,譬如「枯淡艱澀」一路,這樣的選文標準已經背離了朝廷的原則,決定權完全掌握在主考手中了。

主考對文風的偏好和選擇,往往是舉子們執著於揣摩的根源。這一導向造成的結果就是舉子拋棄了文題本旨,或者僅以主考的意旨和風格寫作文章,完全失去了科舉的意義。

譬如,據傳內閣首輔蔡京嘗對翰林院人員說:「聖上留意青詞,近日嫌閣臣做的無佳句,你們是翰林衙門,設或聖上考試起來,定須早為練習才是。我日前擬了幾個題目,你可拿去做做我看。」此處雖非指鄉會試,但鄉會試中此類現象亦常見。舉子迎合主考,主考迎合皇帝,層層遞進,選文的標準偏離了本初目的,舉子的寫作也背離了科考初衷。

資哲便說:「但是文章是件有定評的公器,所謂『羽檄飛書用枚皋,高文典冊用相如』,怎好拿著天下的才情就自己的圍范?」這正是對主考僅據已意來評判文章這一現象的不滿。

正所謂「此雖因題製宜,而主司好惡亦關焉」,可見這一現象在科舉中是常見的。在這樣一種趨勢之下,舉子們的揣摩風氣自然形成了,「不要文章中天下,只要文章中試官」,也就成為了他們追求的目標和努力的導向。

此乃公開的「舞弊」,無可厚非。

本科主考官楊廷和,性格安靜慎重,所作文章明白暢達,很有法度,想憑詞麗華章取勝之文幾無可能被取中。偏生「另闢蹊徑」的考生並不少,結局悲催只能怨自己運氣不佳了。

馮過並沒去貢院,這得怨陳亮。

好吧,誰也怨不得,怪他自己沒控制住,居然和酒仙同場喝酒……

許是見過卞玉京後心有感傷,陳亮酒興大發,拖著馮過幾個共飲。

人嘛,在開心或者不開心時都願意喝上幾杯,一為慶祝,一為消愁。

馮過絕非酒簍子,在那個時空的政府部門呆過的他可謂是「酒精考驗」,但架不住陳同甫這酒罈子火力全開且對準了他。魂穿過來後,馮過難得沾酒,這回算是讓陳亮勾起了酒蟲,一番推杯換盞,喝了個昏天暗地。結果便是五人痛飲醉倒了四個,唯有賈小春保持清醒。

次日醒來,隻覺口乾舌燥、頭脹難受,洗漱罷,吃了資南嘉早早讓人準備好的米粥小菜,馮過方覺舒服了不少。

好在這具身體素質好,過不多時便恢復的七七八八,看著萎靡不振的徐元傑與劉幾,三人心有戚戚,相視苦笑。

看看時辰,再趕去貢院也沒多大意思,乾脆等著唄。

稍後,陳亮打著呵欠現身,嘟囔著說:「年紀大了,喝酒傷身哪。」

馮過三人獻上白眼,罪魁禍首哪,看以後還會著你的道不。

等候總是難耐的,從巳時初開始,這條街便不時有報子高聲叫喚著「恭喜XX老爺高中……」跑過,接著便是鞭炮齊鳴。

他們住的這院子是馮去疾購置的,距秦淮河只有一街之隔,再轉個街口便是各布政使司在南京的駐辦處,各大會所均在這一帶。赴考舉子若無親朋好友接待,便會住在本地商會在京的會館。到了會試這一級,考生們不必擔心食宿,各大會館自會上趕著提供各種服務。

又過了兩刻鐘,徐元傑和劉幾有些坐立難安起來。

雖說越到後面名次越高,可越到後面錄取的幾率也越低啊。二人信心自是有的,卻也心下忐忑,在他們想來,馮過和陳亮定必會高高的取了,越到後面得報越好,可他們不成啊,不在乎捷報先後,只要能取中便行。

屋外陸陸續續有報子經過,聽鞭炮聲遠近,江西、浙江、福建皆有考生取中,此處卻是寂靜無聲。

又過了會兒,門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眾人皆坐直了身子循聲望去,便見得一人快步跑進院來,正是去看榜的馮家護衛中的一人,暫以馮三稱之。

跑的過急,馮三來不及平復呼吸,高聲喊道:「恭喜劉公子高中七十二名,杏榜題名,揚名天下。」

劉幾愣了愣,似沒聽清:「啥?」

馮三提高嗓子:「劉公子中了,是第七十二名。」

劉幾心神恍惚,猶不敢信,待得馮過幾人連聲恭喜,眼角忽地淌下一連串淚水,喃喃道:「祖母,孫兒中了,孫兒做到了,您該享福了。」

他幼年家境貧寒,生活孤苦,全靠老祖母將他拉扯成人,祖孫情重,可歌可泣。

馮過幾個知曉好友家境,打心底裡為劉幾感到欣慰、喜悅。

徐元傑有些許心神不寧,但也衷心祝福劉幾。煌固黃塘徐氏在當地勉強算是大家族,但名望不顯,此次會試,他可是身負全族希望,振興家族在此一舉,壓力不可謂不大。劉幾已然中式,他徐元傑還會遠嗎?

答案在下一秒揭曉——

馮三稍稍緩了緩,道:「恭祝徐公子高中第六十八名,報子馬上就要到了……」

心思飄忽的徐元傑馬上石化,「徐公子」?是我麽?我中了?卻見劉幾眼角晶瑩笑著拍拍自己的肩,嘴裏說著什麼,馮過和陳亮也微笑著說著話,但他……隻覺腦子裏嗡嗡的,什麼都聽不見。

稍後,院外的嘈雜聲忽地傳進他耳朵,叫喊連天,鑼聲不絕。

稍後,外邊一片聲喊,鬧將進來,有十數人,蜂擁而入,卻是報錄的,當頭一人口中報著「恭祝上饒徐相公高中今科會試第六十八名」,又一人高聲報著「恭祝鉛山劉相公高中今科會試第七十二名」。原來,這兩批報喜的先後腳而至,竟是一併進了院子。

劉幾與徐元傑這才確定自己是中了,還未來得及打賞,二報、三報接踵而至,院子裏頓時亂成了一鍋粥。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