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二百一十二章 心中有佛
相國寺中的貿易「市場」貨品齊全,囊括了當時百姓們吃、喝、玩、樂的需求。「市場」從寺院的大門前就開始,在這裏銷售的是飛禽、貓、狗之類的,總之是「珍禽奇獸,無所不有」。

第二、三道門賣的則是日常需要的百貨,進去之後會發現攤位並不是雜亂無序的,而是架設著彩色的帳幕,雖是露天攤位但非常有序。百姓們可以在這裏買到蒲合、屏帷、洗刷用具、時果、脯臘甚至是弓劍等,絕對滿足各種需求。

因為今天不是集市,只有少數攤位在售賣貨物,資南嘉幾人是逛的不亦樂乎,馮過幾位可就有些興緻缺缺了。

是女人就愛逛街購物,從來如此。

靠近佛殿的攤位是則已經有了名號的固定攤位,像是孟家道冠、王道人蜜煎、趙文秀的筆和潘谷墨等等,老顧客有需要都會各取所需。

眾人少不得駐足品嘗一番美食。

時下,大抵南人嗜鹹,北人嗜甘。

大定人們是真心喜歡吃「蜜餞」,且種類繁多,讓人眼花繚亂。

走近汴京街頭稍微有點規模的食店,就能夠看到「蜜餞」的身影,像是「梨條」、「梨乾」、「梅子薑」、「黨梅」、「柿膏兒」、「蜜煎香葯」、「人面子」、「芭蕉乾」以及「櫻桃煎」。

蜜餞製作方法用料極為講究、造型也極精緻。所謂「櫻桃煎」,乃是用新鮮的櫻桃拿梅子水煮了,去核、搗碎,放入製餅磨具中壓製成型,最後加上白糖。

據傳,從小備受崇寧帝喜愛的徽柔特別喜歡吃蜜餞,身邊的小宮女也因此得名「嘉應子」。

汴京城嘉慶坊有李樹,其實甘鮮,為京城之美,故稱嘉慶李,人言嘉慶子。

炒栗子、雞頭米則是立秋節慶裡最夯的美食。

雞頭上市,則梁門裏李和家最盛,中貴戚裡,取索供賣。內中泛索,金合絡繹。士庶買之,一裹十文,用小新荷葉包,糝以麝香,紅小索兒系之。

這裏的「雞頭」指的是「雞頭菱」,它的種子就是世人所熟知的芡實。想要吃炒雞頭這種乾果,梁門裏李和家做的是最好吃、最地道的。

達官貴人、皇親國戚都喜歡他家的炒雞頭,就是宮裏的官家、娘娘們也是隨時派人出來採買,所以在他家店門口排隊買雞頭,也會看到用金盒子裝著炒雞頭的人。

汴梁城的老百姓也愛時令這一口,李和也推出了「便民包裝」,新鮮的荷葉包著,裏面還會有夾雜著一點麝香,紅色的小繩兒系著,一包只要十文錢。

汴京街頭有很多店鋪都在出售雞頭,但是都不如李和家雞頭的品質,白皮嫩肉、品質一流。

大定建國,朝廷取消了居住區和商業區的限制。於是,地攤便成為一種「大神」級的存在。

地攤火爆的基礎是人口的激增。到了明宗時期,人口數量達到1.26億,僅首都汴京,人口就達到了150萬左右。正所謂是「人煙浩穰,添十數萬眾不加多,減之不覺少。」其次,也是因為「節日經濟」的繁榮。當時各種節日名目繁多,放七天長假的有春節、寒食、冬至、天慶、上元,放三天假的有天聖、夏至、先天、中元、下元、降聖、臘日,其他節日都是放假一天。一年的節日加一塊兒凡七十有六日。這麼多的假日,「逛吃逛吃」當然是必選項目。人多、假多,經濟發達,政府管控放鬆,地攤想不興旺都難。

每天凌晨三點左右,在更夫打過更,那些早市的攤主就會從四面八方「冒」出來,主要是售賣早餐、茶水和洗臉水,主顧是那些早起的行腳商人和上朝的官員。接著,隨著天光放亮,各種攤位逐漸出現在大街上。到了傍晚,一些攤位收攤,售賣各色小吃的攤位會迅速填補空缺,夜市就開始了。最著名的夜市是州橋夜市和馬行街夜市,前者售賣的特色食品有各種熟肉、果脯和應季小吃。比如,夏天這裏會有麻腐、梅子薑、萵苣、香糖果子、砂糖綠豆、荔枝膏等,冬天則會售賣野鴨肉、豬臟、煎夾子等。馬行街夜市的商品和前者大同小異,但是口味和品種更加豐富。夜市一直會經營到凌晨三點左右,接著早市就開始了。

除了每天都擺的地攤,當時的老百姓還會逛一些只在固定日子裏出現的集市,就像現在農村中的趕集一樣,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大相國寺商圈。

東京相國寺中庭兩廡可容萬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趨京師以貨物求售、轉售他物者,必由於此。

除了求佛禱告,對於大相國寺,馮過還真的頗感興趣。每個城市都會有本地標誌性建築或者景點,俗稱「地標」或者「名片」,除了皇宮大內,大相國寺也算是汴京城地標性建築,乃是東京名片。

譬如佛殿後面的資聖門前,馮過便「流連忘返」。此處是文人墨客愛去的地方,出售的是書籍、古玩、字畫以及各地卸任的官員出售的土特產、香料藥材等,諸多名人雅士都願意來此淘貨。

馮過與徐元傑、劉幾在此挑挑揀揀,資南嘉幾個則去後廊佔卜、算卦的攤位光顧一番。呃,有誰能解釋一下為何女人都願意佔卜算卦嗎?

既是地攤,賣的書籍自然很雜,野史雜談、佚事趣聞、名人筆記、經書釋義、佛經譯解等,包羅萬象。劉幾甚至淘到一本魏晉時期的字帖,雖非眾所周知的書法大家,也是小有名氣的,問了價錢,猶豫良久方割肉似的買了下來。

別看這小依伴不怎麼顯山露水,平素甚至表現的有些「懦弱」,但勝負心強著呢。而且,他比馮過還小一歲,若非前者光芒太盛,他不也「妖孽」?十五歲的貢士,就問還有誰?

馮過隨意翻著手中的秦楚時期的佛經譯本,說道:「大昌玄奘大師萬裡跋涉,領一猴一豬一河怪,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方從西天極樂凈士取回真經六百五十七部,並用了十幾年時間將一千三百三十卷經文譯成中原文字,真可謂一代聖僧也。」

「向在京師,諸緣牽亂,豈有了日?」徐元傑嘆道:「玄奘在譯完最後一部佛典《大般若經》之後不久便圓寂。大師可非一般的和尚,甚至不是一般的高僧,乃是漢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被譽為中國佛教四大翻譯家之一,共譯出佛教經論七十四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每卷萬字左右,佔去整個昌代譯經總數的一半以上,相當於另外三大翻譯家鳩摩羅什、真諦、不空譯經總數的一倍多,而且在質量上大大超越前人。」

「在天竺的十多年間,玄奘跟隨、請教過許多著名的高僧,他停留過的寺院包括當時如日中天的著名佛教中心那爛陀寺,他向該寺的住持戒賢法師學習《瑜伽師地論》與其餘經論;瑜伽行派大師戒賢是護法的徒弟,世親的再傳弟子。他曾在那爛陀寺代戒賢大師講授《攝大乘論》和《唯識抉擇論》。學成以後,他立真唯識量論旨,在曲女城無遮辯論法會上,等待十八天,結果無人敢於出來辯難,他因此不戰而勝,名聲鵲起,威震全天竺,可是說當時他就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高僧。」對於聖僧玄補奘,劉幾自是知曉的,他迷糊的是:「改之,一猴一豬一河妖是啥?」

「孫悟空豬悟能沙悟凈呀,別在乎這些細節,待得閑再好生與你們講講。」馮過擺擺手敷衍過去,《西遊記》嘛,還沒決定「寫」不「寫」呢,迅哥兒倒是聽過若乾。他咂巴咂巴嘴:「相國寺燒朱院。有僧惠明,善庖炙,豬肉尤佳,一頓五觔。楊大年與之徃還,多率同舍具飱……二師兄忒悲催了些哪。嗯,以身驗佛。」

他作高深狀:「真正的佛法是什麼,可能佛祖知道,高僧明白,與眾人而言皆是雲裡霧裏。修行怎麼修行,在寺廟裏就是修行嗎?當然不是,修行就要在紅塵滾滾中修,要像玄奘大師一樣經歷八十一難,人生情愛苦楚,才可能知道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才知道捨棄、放下什麼,所以燒朱肉的大相國寺才是本來佛寺的樣子,和眾人一起修行,修人間道,悟心中佛。」

作為皇家寺廟,相國寺是肯定不缺香火錢的。但在全國上下發展經濟的大形勢下,寺廟也不能落後,既然寺廟裏有擺攤賣東西的,就會有人逛街,於是寺廟開始為擺攤的、逛街的準備餐食,掙點「夥食費」。

相國寺的門閣和資聖門各有金銅羅漢五百尊、佛牙,有什麼吃齋、獻供的,都要得到寺內的主持批準才能開門,不是你拿著東西想進去就能進的。相國寺的大廚廚藝很好,就是碰到大型的齋會,三五百份的飲食、茶果不一會的功夫也就做好了,就沖這功夫香火錢應該是少不了的。

除了齋會,相國寺內還有飯店,並以「豬肉」聞名,小夥伴,相信自己的眼睛,確實是豬肉。惠明和尚善庖,炙豬肉尤佳。文學家楊大年經常呼朋引伴就吃這口,就對著大和尚說,你一個僧人燒豬肉,客人們天天喊未免名聲不怎的,於是就選用了諧音,「燒朱院」!這樣的相國寺是不是很「另類」。

末了,馮過又來了一句:「在俗世中練心,在心中有佛那才是境界。」

臥艸,又被他裝成了。徐、劉二人暗自搖頭,卻聽有人笑道:「不想馮七郎竟是個深諳理的,有趣,有趣。」

眾人抬眼望去,一行人正走了過來,其中一個卻是李格非。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