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二百五十六章 官場筆記
太祖常威廢除中書省、都督府、禦史台「三大府」之後,將權力集中於皇帝一人之手,但是國家大事不能光靠皇帝一個人來處理。為維繫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還是需要一大批官員來輔助皇帝處理政務。

洪武十五年十月,太祖對禦史台進行了改組,將禦史台更改置都察院,又名風憲衙門。

「都察院」,「都」者,首領也,總也。都察院即察院之首,或稱最高監察院,總領監察禦史,專司察事。

都察院是專門負責維持封建國家機關以及官吏綱紀的部門,「職責糾劾百官,辯明冤枉,提督各道,為天子耳目風紀之司」。從名稱上可以看出都察院的地位,它是由原禦史台下屬的「察院」演變來的,地位高於察院。

都察院的主要職責就是用來監督官員是否清正廉明,是否認真履行了皇帝的命令,都察院擁有大量的權力,對文武百官進行監督,這樣的舉措加強了對地方官員的管理,使皇權大大集中。

都察院除了監察的權利之外,還有司法的權利。督察院監督到官員貪汙腐敗的行為之後,就可以對他進行彈劾,之後皇帝就會下令對這些失職的官員進行處罰。

都察院不只能彈劾官員們的貪汙腐敗行為,而且也能彈劾那些欺壓百姓、結黨營私等許多官員的失職行為。

都察院可以實行自己的審判權和司法權,可以彈劾一切腐敗失職的官員,這十分有利於維持政治清明。

都察院不僅可以監督官員的失職行為,還擁有能監督君主行為的權力,這就是都察院的另一個功能——諫諍。

都察院設左右都禦史(正二品)、左右副都禦史(正三品)、左右僉都禦史(正四品)及各布政使司等十三道監察禦史(正七品)共一百一十人。

其它還設有經歷司(經歷一人,正六品;都事一人,正七品)、司務廳(司務二人,從九品。初設四人,後革二人)、照磨所(照磨,正八品;檢校,正九品)、司獄司(司獄,從九品。初設六人,後革五人)等機構。都禦史為台長,與六部平行,合稱七卿。

又,南京都察院:設右都禦史一人,右副都禦史一人,右僉都禦史一人,司務、經歷、都事、照磨各一人,司獄二人。

永樂八年以後,規定禦史必從進士及監生中有學識並通達治體者選任,吏員出身不得為科道官。

另,本朝還建立了一套被稱為「科道」的監察系統。

所謂「科道」,指的是吏、戶、禮、兵、刑、工六科給事中和都察院的十三道監察禦史。六科給事中被稱為科官,十三道監察禦史則被稱為道官,雖然二者系統不同,但地位職責卻相近,故合稱為「科道官」,也稱為「台垣」,禦史為台。六科為垣,構成糾舉彈劾、防止官員敷衍公事、違法亂紀的交叉防線,又由於職在「建言」乃至「風聞言事」,固又統稱為「言官」。

都禦史,職責專屬糾察、彈劾百官,辯明冤枉,提督各道,是天子耳目風紀的部門。所有大臣姦邪、小人結黨、作威福亂政的,便彈劾他。所有百官卑劣貪鄙敗壞官紀的,便彈劾他。所有學術不正、上書陳言變亂現成章法、企圖進用的,便彈劾他。遇上朝覲、考察,同吏部主管確認賢能與否、官員升降。大案件重囚犯在外朝會審,與刑部、大理寺公平判決。此官奉敕內地,安撫外地,各自專奉敕命行事。

張克公,時任都察院經歷,主要職責是典出納文移,也就是說是負責公文的來往,有點類似於「秘書」或「辦公室主任」。

區區正六品言官竟敢彈劾當朝正一品(太師)首輔,真夠頭鐵啊!

但還不止這些,或者說僅有這些還不夠。

次日,左都禦史石公弼、右僉都禦史毛注彈劾蔡京接連上疏彈劾蔡京。稍後,六科言官及多道監察禦史共一百零五人齊上彈劾奏疏,皆請罷黜蔡京。一時間,群情洶洶,天下震驚。

政和中,蔡京被罷官為端明、龍圖兩學士,知太原,皇太后命皇帝留蔡京完成修史工作。過了幾個月,諫官陳馞彈劾蔡京與內侍交結,陳馞獲罪被斥退,蔡京也被貶,出知江寧府,蔡京很不滿,拖延著不去赴任。禦史陳次升、龔夫、陳師錫相繼上奏他的罪惡,蔡京被貶官,讓他管理洞霄宮,居住杭州。

童貫以供奉官的身份到江浙訪求名家書以及各種奇巧之物,在杭州住了幾個月,蔡京極力巴結,日夜陪伴他,凡是蔡京畫的屏幛、扇帶等物,童貫每天都送到宮中,並附上自己的評論,於是皇帝開始留意蔡京。

崇寧元年,蔡京調任知大名府。韓忠彥因與曾布不和,謀劃薦舉蔡京,以幫助自己,於是,蔡京仍留為學士承旨。起居舍人鄧洵武偏袒蔡京,做了《愛莫助之圖》獻給皇帝,常佶這才決定重用蔡京。

韓忠彥被罷相,蔡京升為工部尚書,不久,蔡京取代曾布為內閣次輔,詔命傳下那天,宋徽宗在延和殿召見他說:「神宗創法立製,先帝繼承,兩遭變更,國家大計還未確定。朕想繼承父兄的遺志,卿有何指教」蔡京叩頭謝恩,表示願效死力。崇寧二年二月,遷任內閣首輔。

蔡京提拔童貫領節度使。以後楊戩、藍從熙、譚稹、梁師成,都循此例而為節度使。凡是內侍升遷都依外官例,歸於吏部,使國家法度蕩然無存。蔡京又想控制兵權,建澶、鄭、曹、拱州為四輔,每輔屯兵二萬,用他的姻親及親信宋喬年、胡師文為郡守。禁軍巡夜打更原每月給錢五百,蔡京立即增加十倍來收買人心。他擅作威福,朝廷內外沒有人敢有異議。他連續陞官至司空,並被封為嘉國公。

隨著地位的提高,蔡京更加貪婪,他已領僕射的俸祿,又首創司空寄祿錢,像粟、豆、柴草及侍從口糧都照舊賞賜給他,當時都是折支,給他的都是實物。

蔡京常對崇寧帝說:現今國家錢幣多達五千萬緡,和足以廣樂,富足以備禮,鑄九鼎,建明堂,修方澤,立道觀,做《大晟樂》,制定命寶。任用孟昌齡為都水使者,開鑿三山,建天成、聖功二橋,大興土木徭役,服役者不下四十萬,兩河人民,愁困不聊生,而蔡京竟以稷、契、周公、召公自居。

蔡京又想擴大宮室規模以求恩寵,召童貫等五人,暗示說宮中狹窄簡陋。童貫等聽命於他,各顯神通,爭相以堂皇奢侈為得意。延福宮、景龍江的修建,使皇帝更奢靡,修了更加華麗的艮嶽。

蔡京的兒子蔡攸、蔡倏、蔡袺以及蔡攸的兒子蔡行,皆官至大學士。蔡鈃娶茂德帝姬。皇帝七次到他家,賞賜不計其數。讓他坐著與自己飲酒,使用家人的禮儀。蔡京家的僕役有做大官的,陪嫁的婢女有封為夫人的。這樣,公論漸漸不再讚許他了,皇帝也開始討厭看不起他了。

崇寧三年,皇帝令蔡京辭官退休。

但不久,皇帝又把蔡京召回京師為首輔,改封魯國公,三天去一次都堂辦理政事。

不久蔡京改定官名,六部官吏不再定額,以致五品階官成百,有的一身兼領十多種俸祿。侍禦史黃葆光議論他,立即被流放到昭州。

此次都察院驟然發力,誓要扳蔡京落馬,又有諸多官員陸續跟上,且民意洶湧,一手遮天的蔡太師怕也難逃此「劫」。

又過了五日,皇帝下詔,貶蔡京為太子少保,杭州居住。

奇妙的是,都察院作為倒蔡首功,卻未見有狂喜;民間雖苦蔡京久矣,百姓亦是不見奔走相告。就好似……此事依松平常的緊,根本就不值一提?!

其實,乃是世人「見怪不怪」了,蔡京頭兩回被貶仿似就在昨日,每每隻「蜇伏」區區數月便復出,而且越貶官升的越高,直至位極人臣。

什麼叫簡在帝心、君臣相得,這便是了。

蔡太師……哦,是太子少保了,捲土重來指日可待,至於秋後算帳也是早晚之事。

皇帝最是寵信這位書法僅在自己之下的老臣,又怎離得開他?

這不,蔡京被貶,梁儲入閣,補足三位輔臣,但皇帝卻未旨令讓次輔趙挺之升為首輔。

趙挺之的心理陰影面積未知,明眼人卻曉得首輔之位之所以懸而未決,那是皇帝給蔡京留著呢。

但也有人從中得利,譬如梁儲,就以吏部右侍郎之職入閣,賜東閣大學士,任太子少傅。

本朝置華蓋殿、謹身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等大學士,為皇帝顧問。又置文華殿大學士以輔太子,品秩都是正五品。

世宗時,改華蓋殿為中極殿,謹身殿為建極殿,將大學士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尚書之前,地位大大提高。內閣大學士雖無宰相之名,實有宰相之權。

內閣大學士大多由尚書擔任,但也有侍郎入閣者,而大學士有的還擔任太保、太傅、少保、少傅等,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官階為正一品,於是六部尚書有事隻好請示內閣大學士,這就使他們實際上成為內閣的下屬。

正所謂:「內閣雖無相名,實有相職;雖有相職,實無相權;既無相權,卻有相責。」

梁儲也終算是熬出了頭。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