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二百三十二章 一路向北
這高永昌也是個「念舊」的,可與慕容復媲美。

在多方調集軍備陳兵東京道之際,渤海人高永昌做為一名普通裨將,被授命帶領三千渤海兵,屯駐於東京遼陽城外的八甔口,以備禦女真。

此時的東京道地區,各種勢力暗湧,各族眾多在遼金之間處於觀望狀態,人心浮動。然而,東京留守蕭保先仍不合時宜地採取嚴酷的民族壓迫,對於矛盾叢生的東京道地區無異於火上澆油,激怒了深受其苦的渤海人,是時,東京漢人與渤海人有怨,而多殺渤海人」。這種蓄意製造漢人與渤海遺民之間的民族矛盾加劇了渤海人的反抗情緒,在此情況下,前來備禦的高永昌看準時機,策劃了反遼的軍事行動。

後遼天慶六年(大定崇寧五年)正月,由高永昌授意策劃,十餘名渤海人借故生事刺殺了東京留守蕭保先。隨後,副留守大公鼎和代行留守事的高清臣,逮捕數十名嫌疑人犯,殺頭示眾。此舉立即激起人情洶洶,不可禁戟戢,一夜燒寨起亂。這便為高永昌起義反遼提供了借口。正月初五日夜間,城中舉火,內應開門,高永昌的軍隊順利地開進了遼陽城,遼廷官員們見情況失控,則由西城門逃走,未做抵抗便將遼陽城拱手讓予高永昌為數不多的部隊。

隨後,高永昌在遼陽府宣佈建立了「大渤海國」,年號隆基,自稱大渤海王,旋即得到了周邊渤海人的積極響應,旬月之間,遠近響應,有兵八千,迅速攻佔了東京道諸多州縣,佔據遼東五十餘州,除北面的瀋州仍在遼控制之外,遼陽府以南的東京道諸州盡被高永昌佔領。

儘管大渤海國發展勢頭迅猛,但高永昌明白遼廷絕不甘心東京道的丟失,為了防禦遼軍反攻,高永昌在遼河和太子河兩岸設置了兩道防線。遼天祚帝獲悉高永昌起兵佔據遼東建國的情況後,曾試圖以招安的方式解決危機。因此時金已建國,遼對金戰事不利,頻遭敗績,所以對於高永昌的反叛忌憚用兵,而先是派出蕭乙薛和高興順赴東京道招安高永昌。此時大渤海國士氣正熾,斷然拒絕了遼的招安。不得已,遼天祚帝才遣蕭韓家奴、張琳討之。二月,貴德州守將耶律余覩以廣州渤海叛附永昌,然而被遼軍所敗。高永昌早知遼軍之勢勝於自己,便想藉助勢頭正盛的金國女真的力量保全自己。於是派出撻不野、杓合為使者,帶著財物向阿骨打求援,並提議願並力以取遼。阿骨打則立即派出胡沙補為金方談判代表,明確告訴高永昌「同力取遼固可。東京近地,汝輒據之,以僭大號可乎。若能歸款,當處以王爵」。指出高永昌不可僭越稱帝,但可以給以王爵做為條件。對此,高永昌使撻不野與胡沙補、胡突古偕來,而永昌表辭不遜,且請還所俘渤海人。阿骨打留胡突古不遣,遣大藥師奴與撻不野往招諭之。高永昌與金國的接觸不歡而散。三月,遼廷派出張琳為大將,奔赴瀋州,招所謂轉戶軍二萬人,齊集北鎮。三月初,張琳對高永昌的渤海軍隊發起進攻,在遼中縣滿都戶一帶,同渤海軍相遇,旬日間,三十餘戰,遼軍勝,突破了遼河防線,在太子河東岸集結,準備渡河攻取遼陽城。當遼軍渡河攻城的的時刻,高永昌抓住戰機,俟至平渡,以鐵騎五百,突出其傍,遼軍大敗,高永昌率軍反攻,一直追至瀋州城下,強壯者,僅得入城,老幼悉被殺,軍資器甲等物資盡失,使遼軍再次喪失戰爭的主動權。

幾個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說了金遼之戰,對於後遼的境況很是幸災樂禍,樂見其成哪。

畢竟,定遼是有歷史仇怨的,大定當年可沒少被契丹人「欺負」,即便契丹分裂成後遼與北燕,那也是不忘前恥。事實上,這許多年來,大定與後遼維持著極微妙的友善關係,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聯吳抗魏嘛,但各自具體存的什麼心思,則是不言而喻的。

如今女真人勢不可擋、步步緊逼,後遼則屢戰屢敗、節節敗退,更兼國內禍亂頻生,眼見著已是國運衰敗,身為大定人,自然是搬條小板凳嗑著瓜子看大戲,沒有痛打落水狗便算是仁至義盡了呢。

至於高永昌一事,眾人則有不同見解。

陳亮、賈小春與辛擴均以為,高永昌既敗遼軍,此可謂關鍵節點,女真人大概率會抓住後遼疲於應對之機趁勢應允「渤海國」的要求出兵夾擊耶律氏,並一舉擊潰後遼。此乃應勢而為,必將一戰定乾坤。至於所謂「渤海國」則大可事後謀算,女真人或許會卸磨殺驢,又或者會封官重用,這需視高永昌有多大的利用價值而定。

但馮過幾人(實際上是馮過一家之言,徐元傑與劉幾以其馬首是瞻,或者說完全是盲從,馮改之總是對的)卻有不同看法,在他看來,女真人狼子野心,絕不容不得「渤海國」。猛虎在側焉能安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完顏阿骨打有雄霸天下之志,必先攻而破之,而後再圖後遼。

便在這日,從北方傳來最新戰報——

就在高永昌瀋州之戰獲勝,率軍凱旋返回遼陽之際,金國恐「大渤海國」順勢坐大,於是中止與高永昌的談判,扣留渤海方面的談判代表胡突古,向高永昌的領地大舉進攻。完顏阿骨打以完顏斡魯統內外諸軍,與蒲察、迪古乃會鹹州路都統斡魯古討高永昌。隨後,高永昌被迫與金軍作戰,怒殺金方代表胡沙補,高舉起抗金的戰旗。至此,高永昌以反民族壓迫為內容的渤海遺民反遼起義,開始演變成帶有反對女真貴族侵掠的抗金戰爭。

在進攻「大渤海國」的同時,金國又撕毀與後遼的停戰協定,派大將完顏斡魯率軍向後遼瀋州發起進攻,旋即佔領瀋州,後遼守將張琳縋城苟免。而金將吾裡補、撒八率軍在遼中縣的兔兒陀和首山接連挫敗大渤海國的軍隊,高永昌只能退守遼陽城。走投無路的高永昌希冀通過假意臣服金國,以換取喘息的時間,於是派出家將鐸刺,以金卯、銀牌為禮物,向金軍提出「願去名號,稱藩」。然而,這時渤海高楨降(金國),言永昌非真降者,特以緩師耳」。金軍佯裝應允,暗中收買了降將盧克忠的家奴撒屋,偷開了遼陽城門,金軍迅速攻佔下了遼陽府。高永昌倉卒退卻,收集部下五千人退往蓋平長松島。他的妻子和兒女,在遼陽城破之時,因渤海叛徒恩勝奴和仙哥的出賣,被捕身死。高永昌退走長松島,糧草無援,被金軍大將斡魯、兀室納波率兵包圍。在金軍重圍中,渤海降將盧克忠、撻不也抓獲了高永昌和衛士鐸刺,獻予金國,解往東京遼陽府殺害。至此,高永昌所領導的渤海人反遼抗金戰爭以失敗而告終。

陳亮等得曉,皆讚歎馮過的「料事如神」。

馮過智珠在握的笑笑,又分析「渤海國」為何會如曇花一現:

其一,高永昌對於東京道地區早已存在的、且極為複雜的民族關係問題沒有妥善處理。終遼一代,契丹貴族統治集團對於這一地區推行了民族高壓政策,同時還對各族挑拔離間,分化瓦解,造成了嚴重的民族隔閡,蓋遼東,夙與女真、有仇。所以當金軍壓境時,熟女真立即投降金國是必然選擇。東京漢人與渤海人有怨,而多殺渤海人。可見,在東京道地區,渤海人幾乎成為一支「孤軍」。高永昌建立「大渤海國」後,不僅沒有想辦法消除民族隔閡,反而實行了順者昌逆者亡的政策。與此相反,阿骨打則對各民族施行了積極招降和多方優撫政策,當金軍下寧江州,獲東京渤海人皆釋之;大肆宣傳渤海、女真本同一家的口號;釋放寧江州防禦使大藥師奴(亦為渤海人),到東京招降渤海人;阿骨打還收養戰俘渤海士兵。在高永昌的軍隊中,金國大搞策反工作,收到了頗有成效的效果,陸續有身邊將領倒戈相向,使高永昌在關鍵時刻遭到不可挽回的失敗。

其二,高永昌的大渤海國軍隊建立倉促,大多為平民投誠而驟然擴大,沒有經歷過長時間的軍事訓練,更未經戰事,且多為步兵,又軍紀鬆弛。在此情況下,高永昌的大渤海國一邊要對抗後遼,再對抗身後的金國,腹背受敵,很難取得勝利。

高永昌反遼抗金的雖然失敗了,此戰歷時雖短,但其聲勢之浩大,對後遼打擊之慘重,且有大批渤海人投奔金國,必會直接加速後遼的滅亡和金朝的勝利。

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抑或是紙上談兵、瞎貓遇上死耗子?陳亮幾人雖驚於馮過的「洞燭機先」,但對其百般「誇大」女真人的戰鬥力卻是「不敢苟同」,草原蠻子罷了,人口少,兵力不足,且糧食奇缺,想要滅掉建國百年的後遼又談何容易?一旦後遼緩過這股勁來,必定重整兵馬轉守為攻並取得最終的勝利!

這便是大部分定人的共同認知了,馮過很想說一聲:諸位,你們太單純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