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二百六十九章 忙裡偷閒
其實《西遊記》的主體部分是昌僧取經的故事。而昌僧取經在歷史上確有其事。大昌貞觀年間,青年和尚玄奘一個人赴天竺國取經。貞觀十九年的時候回國,口述歷史唄,寫成了《大昌西域記》,記載了西域各國的風土人情,佛教遺跡等奇聞異事。這時候呢,他又有個徒弟叫慧定,主持寫了本《大昌大慈恩寺之芷法師傳》,記述昌僧西行取經事跡,為宣傳佛教和頌揚師傅,其中插入了一些神話故事。

此書融匯了所有的古代神話的精華:上古神話中黃帝在戰爭中無法取勝時,天上便降下玄女來為其排憂解難,而在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在遇險時,天上也會降下能夠為他們施展法術的觀音菩薩或者是其他神仙;西遊記中西海龍王的太子可以變成白馬,孫可以變成蒼蠅,而上古神話中的誇父也可以棄仗化林,禹也可以化熊鑿山;西遊記中各路神仙人鬼造型均各異,變化多端,而上古神話中的人物也大都是奇異怪誕的「人面蛇身」,「人面鳥身」或者「人面龍身」;西遊記中的興風善雨之神與上古神話中的風伯、雨師幾乎沒有太大的區別;而在孫偷吃王母娘娘蟠桃的一節裡,那些數千年開花數千年結果的桃樹,也正是由《山海經》中「崑崙開明北有不死樹」演變而來的。在西遊記中,有一些上古神化的片斷甚至未經變化就被作者直接的引用到了書中,比如孫大鬧天宮時經過的瑤池,便是《山海經》中提到的昆崙山上的瑤池,也是《穆天子傳》中西王母與穆王飲宴的瑤池。西遊記中擁有原始神化的思想,也可以說是中國原始神化的集大成者。

另外,《西遊記》在藝術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創造了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著大英雄的不凡氣度,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他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鬥。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鬥,楞是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鬥,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鬥,決不退卻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麼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刻畫得非常好。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鬥爭,是孫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滿身毛病,如好吃,好佔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心裏老想著高老莊的媳婦;他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腮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他甚至還藏了點私房錢,塞在耳朵裡。他的毛病實在多,這正是小私有者的惡習。人們並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

齊天大聖、天篷元帥、捲簾大將、金蟬子,好吧,師徒四人性格迥異卻各有粉絲,吸粉最多的當然是孫悟空,真真是「世人皆愛美猴王,天下盡呼孫大聖」。

將這麼一本神書放在「東京夢華報」上連載,只是讓報紙發行量成幾何倍數增長,實在是暴殄天物。

《西遊記》如龍捲風般席捲,極短時間便引發多方熱議。

美中不足的是,連載太慢,每天三千字不夠解渴,短小精悍,作者君不給力哪。

好在這個時空的追星族算是比較理性的,沒有「寄刀片」、「寄子彈」等諸多過激的催更行為,否則「品澀居士」定必是要慌的一批的。

馮過開馬甲寫小說,自以為可以瞞天過海,可以規避不必要的麻煩,一波操作穩如老狗,卻不想被常桓堵在翰林院催更。嗐,你一堂堂太子殿下追到國家政府部門軟硬兼施的逼作者更新,這麼做真的好麽?還弄的個「**齊聚」,難怪會落的個被逼上皇位的悲淒下場!

皇帝,九五之尊,萬人之上,誰不想能坐上皇位,萬民朝拜,獨享后宮。想要當上皇帝又兩種方法,要麼開創先河,打下一片天,自立為王;要麼繼承皇位,子承父業。無數人為了可以坐上皇位手段盡出,用幾代人為鋪墊,奪取皇位。但那個時空歷史上恰恰有這麼一個人,他父皇想傳位於他,卻一百個不願意,當聽到這個消息後,甚至被嚇昏過去?可以說是中華上下五千年唯獨一份。

沒錯,他就是宋欽宗趙桓。

「宣和七年十二月戊午,除開封牧。庚申,徽宗詔皇太子嗣位,自稱曰道君皇帝,趣太子入禁中,被以禦服。泣涕固辭,因得疾。又固辭,不許」。

斯時,宋徽宗自掘墳墓,聯合金人將自己的盟友遼國給搞死了。所謂唇亡齒寒,在金國滅掉遼國後,金人乘機揮兵南下,決定把宋朝也給滅了。

面對金兵的入侵,宋軍根本沒有招架之力,眼看就要兵臨城下,宋徽宗慌了,無心守城,不知所措,隻想躲得遠遠的。但是作為皇帝要守城,這可怎麼辦呢?最後,他決定撂挑子,不做皇帝了,將皇位禪位於太子趙桓。而趙桓一聽自己要登基做皇帝了,卻是一臉的懵逼。當時,做皇帝就要成了宋徽宗的替罪羊,他可不傻,躲在家中堅持不肯登基。

宋徽宗急了,於是以生病為由,命趙桓來探病。當趙桓一進宮,早就準備好的大臣們一擁而上,請求太子趙桓登基。但趙桓死活就是不肯穿龍袍登基,於是大臣們就將其打暈,套上龍袍,直接拖上了龍椅。等趙桓醒來的時候,群臣高呼萬歲,就這樣他被趕鴨子上架,糊裏糊塗地成了皇帝。

得,有坑爹的,自也有坑兒子的。

不過,這個時空,常佶還能不能坑趙桓?天曉得。

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作者君豈能屈服於權貴?馮過大施拖字訣,副以乾坤大挪移,隻道修史工作量重大、實無力爆發更新、一旦有存稿定送太子殿下斧正校對雲雲。總之,加快更新之速是不可能的,只能枉負太子重愛了。廢話,更新太快有毛好處啊,「東京夢華報」可指著這個大賣特賣、一統汴京報界呢。

常桓倒是個好相與的,並沒有為難責備馮過,勉勵一二,掃興而回。

「工作量大」只是相對而言,事實上馮過還真沒覺得疲倦,該玩耍時一樣玩耍,不能虧待了自己嘛。

這日,恰逢休沐,馮某人懶洋洋的道了聲「偷得浮生半日閑」,與費懋賢、徐仁傑幾位友人及未婚妻資南嘉、董小宛幾女共遊鐵塔寺。

鐵塔建於仁宗皇佑元年,該因建在開寶寺內,稱開寶寺塔,又因塔全部用褐色琉璃磚砌成,遠看近似鐵色,故人們又稱鐵塔。

這座鐵塔的建造與一顆舍利有關。

開封鐵塔的前身是座木塔,位於開寶寺福勝院內,是太宗用來供奉吳越國進貢的阿育王佛舍利用的。

相傳,釋迦佛舍利被古印度等個國王均分,其中摩陀國中的一份在二百年後被信仰佛教的阿育王所有,據說他取出舍利分藏在八萬四千個小塔內,運送到各地,其中一部分傳入中國。浙江寧波的阿育王寺就是因為得到一份阿育王的佛舍利而建造的。五代時期的吳越王將阿育王的佛舍利迎入杭州供奉。後來吳越王降定,定太祖常威就把佛舍利供奉在東京的滋福殿中,後又命人在開寶寺的福聖院中修建了當時被稱為「京城之冠」的十三層木塔供奉,這座木塔就是開寶寺塔。

塔高約二十丈,木質結構,塔向修長,高大雄偉,通體遍砌彩色琉璃磚,磚面蝕以栩栩如生的飛天、佛像、伎樂、花卉等,圖案達五十多種。令人驚奇的是塔為仿木磚質結構,但塔磚如同斧鑿的木料一樣,個個有榫有眼,有溝有槽,壘砌起來嚴密合縫。

塔的外部採用經過精密設計的二十八種標準磚型加工合成。塔身設窗,一層北、二層南、三層西、四層東以此類推為明窗,其他為盲窗。環掛在簷下的百四個鈴鐸,每當風度雲穿時,悠然而動,象是在合奏一首優美的樂曲。塔內有磚砌蹬道一百六十八級,繞塔心柱盤旋而上,遊人可沿此道扶壁而上,直達塔頂。登上塔頂極目遠望,可見大地如茵,黃河似帶,遊人至此,頓覺飄然如在天外。

在鐵塔西百米處,是一座重簷偉閣漆棟畫梁的大殿,碧瓦迎日,脊獸成列,蔚然壯觀,殿長、石獅雄立,殿周圍二十四根大柱抱廈而矗,這就是鐵塔公園中最大的殿宇接引佛殿。

佛像由純銅鑄成,面目慈善,儀態莊嚴,金粉飾身,左手撫心,右手下垂,赤足立在蓮花台上,隨時準備引導佛教徒中修行有成的人到西天極樂世界中去。佛像周圍的殿壁繪製有大型壁畫「西天極樂世界圖」,上有大小佛像七十多尊,圖中有慈眉善眼的菩薩,婀娜多姿的彩女,手托花盤的仙娥,舞姿輕盈的飛天等,錦衣廣帶,彩絛飄飛,笙蕭婉轉,鶴舞鹿鳴,一派溫馨和諧的天國勝景。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