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二百六十八章 黨同伐異
俗話說,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馮過以為自己換了馬甲便可高枕無憂,一天三千字的連載著,不斷更即可,但還是讓催更者堵住了。

這日,一個廿歲左右的俊秀青年,臉色略微有點蒼白,身著杏黃色衣裳,在另一個中年人的陪同下晃晃悠悠的到了翰林院。

二人剛進翰林院大門,侍讀學士張邦昌便迎了出來,畢恭畢敬的行禮,謙躬的就差點頭哈腰了:「見過太子殿下,見過耿學士。」

掌院學士費宏即將調職於吏部,若無意外,便應是張邦昌接班了。

雖然,此人在翰林院風評不佳,都知其是個趨炎附勢、阿諛奉承認之人,但架不住上面的欣賞他,要大用的節奏。

「太子殿下」自是當今太子常桓了。崇寧帝治理國家一團糟,卻是精通琴棋書畫的大藝術家,兒子們也都遺傳了此基因,雖說不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卻也皆具藝術細胞。常桓便是最肖父的,簡直完美遺傳了父皇的性格,不喜政事,專好詩詞歌賦。

至於「耿學士」,也大有來頭。

耿南仲,開封人。與余深同年考中進士,歷任提舉兩浙常平,徙官河北西路,改任轉運判官、提點廣東南路及夔州路刑獄、荊湖江西兩路轉運副使,入京任戶部員外郎、辟雍司業,因事被罷貶為知衢州。政和二年,以禮部員外郎身份任太子右庶子,改任定王、嘉王侍讀,不久試任太子詹事、徽猷閣直學士,改任寶文閣直學士。在太子宮中任職已有六年。

本朝東宮官員選拔任用極為嚴謹:「皆用正人,使之所聞必正言,所見必正行,則太子無有不善矣。」

太祖對太子的教育很重視,既不隨便付之以重任,又特設一套較前代完備的東宮官,以訓導太子。

洪武元年正月,太祖曰:「取法於古,必擇其善者而從之。楚人事不師古,設官不以任賢,惟其類是與,豈可取法?且吾子年未長,學未充,更事未多,所宜尊禮師傅,講習經傳,博通古今,識達機宜。他日軍國重務,皆令啟聞,何必效彼作中書令乎?」乃令詹同考東宮官,設少師、少傅、少保、詹事、率府使、諭德、贊善,賓客等官。

此時,東宮有詹事府及左、右春坊、司經局等機構。

詹事府置詹事一人(正三品),少詹事二人(正四品),府丞二人(正六品)。主簿廳主簿一人(從七品),錄事二人(正九品),通事舍人二人。左春坊:職官有大學士(正五品)、左庶子(正五品)、左諭德(從五品)各一人,左中允(正六品)、左贊善(從六品)、左司直郎(從六品,後不常設)各二人,左清紀郎一人(從八品,不常設),左司諫二人(從九品,不常設)。右春坊的官員設置如在春坊。司經局:設有洗馬一人(從五品)、校書(正九品)、正字(從九品)各二人。

詹事掌統府、坊、局之政事,以輔導太子。少詹事為詹事之副貳。

通事舍人掌東宮朝謁及辭見之禮。凡廷臣朝賀,進箋進春、進歷於太子,則引入而舉案。春坊大學士執掌太子向皇上奏請及講讀之事。洗馬掌經史子集、製典、圖書刊輯之事。凡天下圖冊上東宮者,皆受而藏之。校書、正字為洗馬之佐,掌繕寫裝潢並校正典籍之訛謬。不過,此時詹事府成為翰林官遷轉之階,太子出閣的講讀之事都由其他官員充任,名實已不相符了。

耿南仲這太子詹事是詹事府主官,正三品。另外,寶文閣直學士則是從三品貼職。

本朝最高級職名為觀文殿大學士、觀文殷學士,資政殿大學士、資政殿學士及端明殿學士。「學士之職,資望極峻,無吏守。無職掌,惟出入待從備顧問而已」。觀文殿大學士須曾任輔臣,觀文殿學士亦「非曾任執政者弗除」。資政殿大學士、學士也是內閣大臣的榮譽職名。

還有一種特殊的閣學士職名,簡稱「閣職」。有學士、直學士、待製和直閣四級。本朝制度,每一位皇帝去世後,必敕建一閣,以奉藏先帝遺留的文物。例如龍圖閣,就奉藏著「太宗禦書、禦製文集及典籍、圖畫、寶瑞之物,及宗正寺所進書籍、世譜」。其後,又建有天章閣、寶文閣、顯謨閣、徽猷閣、敷文閣及南宋的煥章、華文、寶謨、寶章、顯文等閣。

諸閣學士之外,尚有一樞密直學士(後改述古殿直學士),亦是貼職,其班位在龍圖閣直學士之上。

顯而易見的是,一旦常桓即位,耿南仲可就要一飛衝天了。

這不,張邦昌偷偷瞥了耿南仲幾眼,眼神中滿滿的羨慕哪。

「今日過來,隨便瞧瞧,張大人切莫驚動他人。」常桓慢悠悠地走著,後面二人亦步亦趨的跟隨著。

國之儲君哪,常桓乃是當今聖上的長子,初名常亶,崇寧帝登基後便連封兒女,常桓初封韓國公,再晉爵京兆郡王,崇寧二年晉爵定王,崇寧三年立為太子。

其實,崇寧帝更加喜歡三子趙楷,因為常楷「性極嗜畫,頗多儲積。善畫花鳥,極為精緻。又善墨花,但用墨粗欠生動耳。」

可見,崇寧帝與常楷,父子間更有共同語言。

不僅如此,常楷還是歷史上,身份最高的狀元。崇寧二年,他瞞著皇帝,化名去參加了科舉考試。皇帝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他的文采所打動,最後欽點其為狀元。後來趙楷將實情告訴父親,皇帝非但沒有怪他胡鬧,反而為這個兒子感到驕傲。

不過皇子參加科舉,同時還中了狀元,始終不合規矩。要是讓別人知道了,恐怕還會說有內幕,因此崇寧帝就將當年的榜眼,提升為了狀元。經過這一次事件,常佶更加對這個兒子另眼相待。

既然常佶如此喜愛趙楷,那他為何沒考慮立常楷為太子呢?

這裏面主要有三個因素。

第一、常桓才是嫡長子。常楷雖然深得崇寧帝喜愛,可他是皇三子,生母又是懿肅貴妃王氏。也就是說,常楷既不是長子,更不是嫡子,他繼位的可能性很小。再說常桓是名正言順的嫡長子,繼位是在情理之中,只要他沒犯什麼大錯,皇帝找不到任何廢長立幼的理由。

第二、常楷沒想過奪位。一來他知道自己身份,是無法和正統的常桓相比;二來他一生喜好文學,對政治上的事沒有興趣,也不在乎功名利祿,這點從他中狀元之後,馬上就向崇寧帝坦白,就可以看出來;三來舉世皆知常楷是個正直的人,絕不會去和哥哥爭搶東西。

第三、常佶沒想過傳位給他。常桓是嫡長子,繼位是理所應當的,只要他沒犯大錯,崇寧帝不會改立太子。而常桓一直老老實實的,表現的極是規矩。

雖然當今聖上龍體安康,在龍椅坐個十幾二十年不成問題,可只要常桓表現的一如既往的低調,那大寶之位早晚只會歸屬於他,豈能不好生侍奉著?

說是隨便瞧瞧,常桓果真是隨意走了走,待走到一間值房前,停下了腳步,透過窗往裏頭望了望,問張邦昌道:「屋裏可是大定最年輕的狀元馮改之?」

張邦昌微欠著身:「是的。」

「還真是俊美如玉哪,進去看看唄。」常桓信步進屋。

看著第一時間打著門簾的耿南仲,張邦星目光有些閃爍,心下不知想些什麼。

屋裏的人正在各自忙活著翻閱資料、定明條目,修史乃國之要事,懈怠不得。

常桓還真的是沒架子,微笑著示意屋裏人莫多禮,輕聲道:「你們忙,我隻隨便看看。」

話雖如此,秦檜等人仍是恭恭敬敬的拜見過太子殿下。

「馮改之?」常桓貌似不經意的踱到馮過身前,饒有興緻的說道:「果然是年少俊美,不愧為我大定第一狀元郎。」

馮過訥訥無言,有些坐立難安。

沒辦法心安哪,好似身陷「狼窩」了,這滿屋子的人,秦檜、萬俟卨、張邦昌、耿南仲,還有存在感極低的欽宗皇帝,辣眼睛,辣到想哭。

常桓哪曉得馮過恨不得想逃離這「是非之地」的心思,又著實贊了幾句,漫不經心的說道:「報紙上《西遊記》連載到第三十回了,後面還有多少回呢?」

《西遊記》全書共一百回,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回到第七回。交代了孫悟空的來歷淵源,學藝之途,以及大鬧天宮。

第二部分:第八回到第十二回。寫了唐僧的來歷、魏徵斬蛇、唐太宗入冥府,觀音菩薩尋找取經的有緣人,交待取經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十三回到結束。唐僧師徒四人的西天取經之旅,收服白龍馬、豬八戒、沙僧,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實際上只有七十七難),斬妖除魔,最後達到靈山,見如來取真經,帶回東土,並由此引回天上修成正果。

「一共一百回。」馮過下意識的答了聲。

常桓眼睛一亮:「可寫完了?」

馮過「啊」了聲,這才醒悟過來:原來是催更的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