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三百零三章 兵之貴選
無論是經過哪一種途徑徵募來的士兵,都必須要經過訓練才能完成普通老百姓到職業殺人機器的轉變。

西周時士以上的貴族必須掌握的六藝」:禮、樂、射、禦、書、數,前四藝都和軍事訓練有關。

「禮」主要是「五禮」,其中就有「兵禮」,是戰場紀律和交戰規則。

「樂」既包括「師出以律」(戰時為調整士兵步伐的軍樂),也包括「武舞」,是手持乾(盾牌)戚(戰斧)的舞蹈,實際上是練習步戰格鬥。

「射」就是射箭,這是最主要的軍事訓練項目。除了平時勤學苦練外,朝廷以及各諸侯國還要經常性地組織比賽。這種比賽每年舉行幾次,最重要的是「大射」,是在宮殿前舉行的全國性比賽。在諸侯朝見周王,以及周王設宴招待諸侯時,也要舉行「賓射」、「燕射」來助興。平民「國人」也要進行射箭比賽,稱之為「鄉射」,每年在春、秋兩季各舉行一次。

「禦」是駕馭戰車,當時戰車要靠四匹馬拉動,而馬的挽具還不很合理,馭手全憑馬韁控制馬匹,使四匹馬步調致要有相當的技巧。尤其是戰車很高(車輪直徑一般在1.4米),車廂又短,轉彎時很容易翻車。這些都必須要經過長期的練習。另外還要練習從飛馳的戰車上迅速地跳下跳上,以適應車上、車下作戰。

西周時朝廷每年還要進行軍事演習性質的大規模圍獵活動,據說每年的仲春季節注重於戰鬥隊形的演練,以及步兵的隊列訓練,包括「坐作、進退、疾徐、疏數」;每年的仲夏季節演練野戰宿營、夜間的警戒;每年的仲冬季節大規模圍獵「大閱」,完全按照作戰的要求集結軍隊,按時出動,以旗號金鼓指揮,實施衝鋒、包圍、追擊等活動,並按戰鬥隊形圍獵。

春秋戰國時期的軍事訓練普及到全體平民土兵,而訓練的主要內容也是射箭。春秋時吳王闔廬在與越國的戰爭中受傷身死,太子夫差繼承王位後,「以伯嚭為太宰,習戰射」,二年後伐越,大獲全勝。《韓非子》稱,戰國初年李悝為魏文侯的「上地之守」,為了當地百姓「善射」,下令凡是疑難訴訟案件無法解決的,就由雙方當事人比賽射箭,「中之者勝,不中者負」。於是百姓「皆疾習射,日夜不休」。後來與秦國作戰,因士兵善射而獲勝。除了要求練習掌握射箭技能外,當時的軍事訓練內容還包括嚴格的隊列操練,以養成士兵對於軍隊紀律的習慣性的機械式的服從本能,以及在近戰格鬥能夠保持隊列,赴湯蹈火,不敢猶豫。如孫武向吳國國君演示兵法,讓宮女們進行隊列訓練,將不聽指揮的宮女斬首示眾,於是號令一下,隊列整齊劃一。士兵還要練習跑步、投石。

西漢時軍隊仍然著重於射箭訓練,此外還著重騎兵的騎術訓練。西漢時在步兵中又推廣「蹴鞠」作為軍事訓練輔助項目。西漢軍隊推廣這項運動,衛青、霍去病等將領領兵出塞,即使在荒漠地區紮營,也仍然要開闢球場。這是為了鍛煉士兵的體力和身體靈活性,當時都將這項運動視為「兵技巧」。此外還開展角抵(摔跤)、徒手搏鬥等訓練。

總而言之,士兵的日常訓練中大體可分為三部分,分別是進行武器操練、體力訓練和隊列陣法。

士兵的武器操練是一種必須的技能,只有掌握好對武器的使用,才有可能在作戰中擊敗敵人。武器操練至大定為一個分水嶺,以前主要以操練弓弩刀劍等冷兵器為主。到了大定時,大規模的使用火藥於戰爭中後,冷兵器和火器協同操練就成了主要特色。

士兵日常的體力訓,為的就是提高士兵作戰時的耐力,減少疲勞感,主要是負重訓練和摔跤訓練。士兵作戰時要身穿甲胄佩戴武器,負重訓練就顯得格外重要。嗯,大定的甲胄步兵的平均負重就要達到六十斤,所以日常的負重訓練並不可少。

在冷兵器起主導作用的作戰時代,則需要通過陣法來突出作戰力量,而不同的陣法有不同的作用。但總的來說,在戰爭中要實現協同作戰與統一指揮,陣法就是實現這個的主力軍。基本陣法隊形主要有方陣、圓陣、數陣、雁形陣和疏陣等,在士兵的訓練中,排演訓練隊形陣法則顯得格外重要,只有在日常訓練中加強對隊列陣法的訓練,在真正的作戰中才能團結協作,接收統一的指揮。

而在馮過看來,練兵之體魄固為必須,然則先需明軍紀。他要打造的是一支英勇善戰、令行禁止的紀律部隊。

《武經總要》所載七十二條大定軍法大多是戰場紀律,也保持著春秋戰國以來的一貫風格。比如臨戰未等命令就沖入敵陣的要斬,在射程以外就發射弓弩的要斬,而在命令射擊時多射或少射、拋棄箭矢的也要斬,箭矢已上弦還回頭張望的也要斬。

在紮營後不從正門回營的,就要處斬。部隊如果在戰場上喪失了本隊的旗幟、鼓號的,全部處斬。對於士兵擾民的處罰也很重,規定即使破敵有功,只要有「掘塚燒舍、掠取資財」,仍要處斬。

與軍隊駐地附近婦女通姦、或將婦女帶入軍營的,都要處斬。對於一般的違反紀律行為都要責打軍棍。

馮過並不一味主張重刑。他認為軍隊中要「嚴賞罰」,不過對於士兵平時一般過錯,他都要求初犯、再犯予以警告,三犯之徒才予以嚴懲。

就軍紀的初步構想,他與賈小春溝通過,建議犯軍紀者責打軍棍以五下為度,視情節增減。主要貫徹責打的嚴肅性,必定要召集全隊,說明理由,重重責打,而不必過多責打。另外他主張「詳責成」,所有的違犯軍法軍令的行為都要連坐軍官。

嗯,大抵就是戚繼光練兵的套路。

在大定,戚繼光乃是大名鼎鼎的盪倭名將。有他鎮守,倭寇多年未敢侵襲沿海。惜乎哉,「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戚少保因軍功累遷後遭致妒忌,受到彈劾,罷免回鄉,此時已是花甲之齡,身體已是大不好了。

軍事上,戚繼光撰寫了兩部重要兵書,即《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這兩部書是他練兵打仗的經驗總結,也是他訓練軍隊的教本。

《紀效新書》總序中的「公移」緊密結合東南沿海的地形、我情與倭情,論述了練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一套較為完整的練兵理論和計劃。《紀效或問》則對重要問題,尤其是最急需解決的事情進行申明和論辨,以防疑惑不解,他自注說:「柬伍既有成法,必信於眾,則令可申。苟一字之種疑,則百法之是廢,故歷述所急與可辨者,為或問以明之。」

書中詳細而又具體他講述了兵員的選拔和編伍、水陸訓練、作戰和陣圖、各種律令和賞罰規走、諸種軍誡兵器及火藥的製造和使用、烽堠報警和旗語信號等建軍作戰的各個方面。還詳細記述了戚繼光發明的鴛鴦陣,即一種以牌為前導,筅與長槍,長槍與短兵互防互救,雙雙成對的陣法。以及鴛鴦陣的變體「三才陣」。該陣法組成人數更少,用於衝鋒時追殲敵軍。

此書特別重視選兵,開篇第一句話就是「兵之貴選」,認為選兵「其法惟在精」,反對「用城市遊滑之人」,「奸巧之人」,主張用「鄉野老實之人」。對於選兵的具體標準,認為「豐偉」、「武藝」、「力大」、「伶俐」四條既不可廢,亦不可專恃,「惟素負有膽之氣,使其再加力大,豐偉伶俐,而複習以武藝,此為錦上添花。」

在練兵方面,《紀效新書》特彆強調按實戰要求從難從嚴訓練,反對隻圖好看的花架子。認為「設使平日所習所學的號令營藝,都是照臨陣的一般,及至臨陣,就以平日所習者用之,則於操一日,必有一日之效,一件熟,便得一件之利。」(《紀效或問》)並批評不按實戰要求的訓練方法是「虛套」,「就操一千年,便有何用,臨時還是生的。」

重視號令訓練,規定:「各便宜簡明號令,合行刊給,各於長夜,每隊相聚一處,識字者自讀,不識字者就聽本隊識字之人教湧解說,務要記熟。」要求將士「耳只聽金鼓,眼只看旗幟」,「大家共作一個眼,共作一個耳,共作一個心。」

重視平時養成訓練,認為「操兵之道,不獨執旗走陣於場肆而後謂之操,雖閑居坐睡嬉戲亦操也。」

其著作中,也頗有過度強調火器重要性。同時,戚繼光的練兵之法確實精妙。不過,正如嶽飛所說的「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戚繼光兵法是必須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後運用的,如果不加辨析地全盤照抄,那會如街亭之戰的馬謖一般,是要吃大虧的。

於馮過而言,當然得學以致用,卻也需知辯證,去蕪存菁罷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