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二百七十四章 梁山好漢
歷史的車滾滾向前,從不停歇迴轉。或許在某個節點便偏離軌道,由是引發各種不同的事件,但終究是有跡可循。

崇寧五年,朝廷強令將梁山泊收歸「公有」,靠打漁采藕為生的百姓,必須按船納稅。沉重的租稅逼得人們走投無路,於是,十一月,宋江等人揭竿而起,將反抗的大旗插上了梁山。

宋江,鄆城人,性情豪放,樂於助人。人稱「宋之為人,勇悍狂俠」,他結交了不少江湖好漢,在當地百姓中頗有威望。宋江等人被逼上梁山舉起起義大旗後,許多漁民、百姓也紛紛上山。他們拿起鋤頭、鐮刀、柴刀、削木為槍,與前來鎮壓的官兵展開英勇的鬥爭。他們每攻打下一個州縣,便開倉放糧,救濟窮人,深受群眾的擁護,力量很快壯大起來。

宋江造反的消息傳到京城,朝廷起初並未十分重視。十二月二日,崇寧帝下了一紙詔書,說京東東路發生叛亂,命令東西路提刑督兵捕殺。朝廷統治者以為輕而易舉便可將叛軍消滅,可形勢的發展遠遠出乎他們的意料。由於官軍久不征戰,缺乏訓練,戰鬥力極差,而宋江,其才過人,屬下的三十人個個都是強悍猛勇之士、英雄威武之人,所以,朝廷的這次征剿不僅沒有消滅宋江義軍,反而使其在與官兵的戰鬥中威名遠揚。此後,宋江率起義軍策馬急馳,在數倍於己的官軍的圍追堵截中,攻城陷地,逢州破州,遇府過府,機動靈活地打擊敵人,先後攻打了青州、濟州、濮州、鄆州,並將活動範圍由山東擴大到河北各地,縱橫數百裡,如蹈無人之境。

就在宋江起義軍轉戰黃淮平原各地之時,淮西王慶、河北田虎紛紛豎起反旗。

整日隻知朝歌夜舞、醉生夢死的常佶大驚失色,急召群臣商討對策,平日裏巧舌如簧、隻知拍馬溜須的權臣們,個個沒了往日的氣焰,面對皇帝的責問,只會含含糊糊,閃爍其辭。就在皇帝一籌莫展,大罵自己身邊無賢臣、忠臣時,一個名叫侯蒙的人上書說:「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沒有敢抵抗的,說明他必定有過人的才智,不如赦過招降,讓他率兵討田虎等以贖之過,或許還能平定河北之亂。」看罷奏摺,崇寧帝對建議十分贊同,連聲讚歎:「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

皇帝龍顏大悅,立即下詔任命侯蒙為東平府知府,負責招降宋江。侯蒙此時已六十八歲,正想躊躇滿志前往上任時,突然發病而死,招降計劃未能實現。

一時間,大定亂象叢生,人心惶惶。

講真,馮過對大定的軍力是瞠目結舌了,居然羸弱如斯,這是簡直了。

所謂的宋江義軍只不過是三十六草寇而已,便可屢屢令官兵吃癟,竟是如此勇猛?

朝廷海捕令上明示三十六寇:呼保義宋江,智多星吳用,玉麒麟盧俊義,大刀關勝,活閻羅阮小七,赤發鬼劉唐,沒羽箭張清,浪子燕青,病尉遲孫立,浪裡白條張順,船火兒張橫,立地太歲阮小二,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雙鞭呼延灼,混江龍李俊,九紋龍史進,小李廣花榮,霹靂火秦明,黑旋風李逵,小旋風柴進,插翅虎雷橫,神行太保戴宗,急先鋒索超,短命二郎阮小五,青面獸楊志,病關索楊雄,雙槍將董平,兩頭蛇解珍,美髯公朱仝,沒遮攔穆弘,拚命三郎石秀,雙尾蠍解寶,晁天王晁蓋,金槍手徐寧,撲天雕李應。

另,關於好漢,大家應該擯除一個認知——那就是好漢是好詞。其實「好漢」絕不是什麼好詞,而是老百姓對強人的一個約定俗成的稱呼。試想下:「好漢爺爺饒命」這類的求饒像不像「太君饒命」?對百姓而言,打家劫舍,板刀面和餛飩之類的勾當絕不會是真正的殺富濟貧,所以梁山一乾人等,無論如何宣傳,終究是一夥賊人罷了!

而在那個時空,《水滸傳》做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早己深入人心。

一百單八將梁山聚義,除暴安良,大口吃肉,小稱分金,好不快活!

但這是傳說、演義,畢竟不是史,若人們對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評價是七分史三分演義的話,那麼施耐庵的《水許傳》可評為倒三七。

梁山好漢的形象和故事,從北宋末便由說書人及百姓間不斷添枝加葉的擴展傳頌,最後演繹成一百單八將的梁山聚義。

此書羅貫中參寫了一部分,最後由明施耐庵執筆完成。精典的傳說篇段說書在前,而成書在後。

比如林沖雪夜上梁山,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武松鬥殺西門慶等章節多麼的精彩!而其他章節平庸無咪咪,皆出自這原因。

在不嚴重背離歷史根本的基礎上,小說本來就是藝術的再創作、再加工。為讀者喜歡,能傳續下去就行。

還有,在這個時空,「豹子頭」林沖並未被逼上梁山,想來不至於落個悲情英雄的淒涼下場了吧。

不管怎樣吧,所謂的「梁山好漢」終究沒有「一百單八將」之說,也終究成不了氣候,只在一地流竄滋事,遲早被官兵收拾了,或者被「招安」。

招安成本低哪,你好我好大家好。

本朝對待起義的態度,始終是以招安為主。之所以不選擇強攻,因為皇帝有如下苦衷。

一、本朝的地方兵力十分虛弱。立國之初,鑒於楚末、五代時期節度使尾大不掉的教訓,採取了「強幹弱枝」之策:朝廷的邊軍和守備國都的禁軍兵力強大,但地方州郡的兵力卻十分虛弱。

在鹹平三年,黃州知州向朝廷上奏當時地方守備如何鬆懈:

「今江、淮諸州,大患有三:城池墮圮,一也;兵仗不完,二也;軍不服習,三也。」

此時距離大定開國剛剛過去了四十年,地方就已經出現了這種情況。但這並未引起朝廷的警覺,地方上優秀的士兵,還是被源源不斷調往邊境,防備北燕和西寧。

二、文臣不想大動乾戈。大定「重文輕武」,文臣獲得了充足的話語權,皇帝也信誓旦旦:要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而大定許多宰執大臣都出自貧民階層,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呂蒙正和范仲淹。

呂蒙正年幼時母子被逐出家門,貧困不堪,他自述是「思衣不可遮其體,思食不可濟其飢,上人憎,下人厭」,但這絲毫不影響其後來成為狀元宰相。

范仲淹自幼一貧如洗,便用兩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後,用刀切為四塊,早晚各食兩塊,再切一些醃菜佐食,但這也沒耽誤他日後成為一代賢相。

這些寒門子弟能通過科舉走上高位以後,更加能懂得民間疾苦。因此,對於這些為了生存而不惜鋌而走險者,更多了惻隱之心。

另外還有一點,從文臣的角度來講,他們是不希望打仗的。一是文臣們不希望武將通過乾這些相對「簡單」的活而得到提拔;二是如果皇帝讓文臣們去領兵,而他們可能會把局面搞得更糟。

三、頻繁動武太燒錢。大定一朝,深受「三冗」的毒害:冗官、冗兵、冗員。所以,儘管經濟發達,但因其被「三冗」所拖累,仍然是「積貧積弱」,所以,再擠出僅有的銀子去平亂,實在不劃算。

動用武力不僅太燒錢,還容易引起後遺症。比如,一些將領為了貪冒戰功,很可能會濫殺無辜;一些士卒為了中飽私囊,很可能會燒殺搶掠。

這些行為,都會對當地的經濟社會造成嚴重影響,甚至會讓起義死灰復燃、反覆發作,成為王朝的心病和永遠填不上的窟窿。而如果選擇使用招安的制度,那麼其效果可以說是立竿見影的。

通過招安,一些沒有成氣候的起義就會在短時間內得到平息,不會鬧到不可收拾。

通過招安,一些綠林好漢被朝廷開出的優厚條件所吸引,不僅不再作亂,反而會搖身一變成為官軍,向自己的「同行」反戈一擊。

以大定皇帝熱衷於招安並「以暴製暴」來看,宋江參與到了平王虎、田慶的戰役,是非常有可能的。

李綱便這樣總結招安的妙處:

「以彌內亂,一也;以禦外敵,二也;善良脅從者,可散而歸田畝,三也;強猾勇敢者,可籍以備行陣,四也;以盜賊攻寇讎,勝則享其功,敗則不足惜,五也。」

先落草,再招安,後做官,這幾乎成為大定庶民走向「人生巔峰」的獨門上升通道,為什麼這麼說呢?

本朝實行招安的初衷,不是出於對起義者的深深同情,而是要藉助他們的力量,消滅其他的匪盜,以達到「以亂治亂」的目的。而為了吸引宋江們受招安,朝廷當然要開出合適的「價碼」。比如,赦免他們的所犯之罪,同時給予加官進爵。

而作為生活在社會中的人來講,除了「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這種比較低級的生理需求以外,還有追求成就、獲得他人尊重、達成自我實現的高級需求。

在那個時空,宋江被招安是其最好的歸宿。他曾以一支精幹的力量橫行河北、山東,官軍數萬莫不能當,但張叔夜僅僅用簡單的謀略就將其逼降。

很顯然,這只能說明北宋末年的地方官軍,戰鬥力已經掉到了渣都不剩,而宋江們的戰鬥力並不能說是強到逆天。

歷史上的這種流寇式打法,如黃巢、李自成等,其規模雖然達到了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但最終結局無不是覆滅而已。

這些,是可以預見的。宋江鬧的越凶,只不過是想要獲得更大的被招安的籌碼,而已。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