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二百七十三章 殊途同歸
本朝有「四京」:以開封府為東京,以江寧府為南京,以河南府為西京,以大名府為北京。另有信州府為「陪都」。

本朝按照繳納稅糧的多少,府被分成三等:京府府尹為正三品;納糧二十萬石以上為上府,上府知府從三品;二十萬石以下為中府,中府知府是正四品;十萬石以下為下府,下府知府從四品。

只有四京京畿之地才設有府尹官職。而知府,掌一府之政令,總領各屬縣,凡宣佈國家政令、治理百姓,審決訟案,稽察姦宄,考核屬吏,徵收賦稅等一切政務皆為其職責。嗯,府尹相當於那個時空的直轄市市長,而知府地位相當於一個地級市的市長。

能任四京府尹的自非尋常官員,其中,尤以開封府府尹最為特別。

開封府尹這一職務多由皇族親王兼任,統攬京城汴梁一應行政、司法、民生要務,『掌尹正畿甸之事,以教法導民而勸課之,中都之獄訟皆受而聽焉,小事則專決,大事則稟奏「。實際上擔任開封府尹的親王只是掛名,並不管事,管事的是少尹或是臨時委派的官員(稱「權知開封府事」)。此乃五代、大定一重要官職名,位在尚書下、侍郎上,一般是從一品或二品官銜,若為「儲君」擔任,則為一品官銜。如周世宗、定太宗、定真宗於即位前都曾擔任此職。

那「梁中書」叫做梁子美,字才甫,由祖恩補將士郎,先由湖南提舉常平除廣西提點刑獄,後為河北都轉運使,再知鄆州、定州,召為樞密直學士,拜戶部尚書,兼知開封府,時知大名府。因其「中書舍人」之職乃有「梁中書」之稱。

「中書舍人」,更是重要職位。

漢朝時便已設立秘書一職,到了昌楚時期,宮廷內擔任秘書的人,被稱之為「舍人」。

大昌的舍人歸中書省管轄,又被稱之為「中書舍人」,其主要任務是負責詔令撰寫。

自楚以後,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均單獨設有一位中書舍人。

中書舍人的官位只有正五品,屬於中級官吏,但是其地位非常重要。

《新昌書.百官志二》:「中書舍人六人,正五品上。掌侍進奏,參議表章。凡詔旨製敕、璽書冊命,皆起草進畫。」

後梁朱溫逼迫昌哀帝禪位,大昌正式滅亡。定太祖常威建立大定,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中書舍人這個職位也被保留。

本朝因為常家皇帝重文輕武,文官需要統轄軍務。因此,中書舍人愈發重要。

中書舍人官位並不高,只是屬於中等官吏,但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能青史留名的宰相、大臣,其入仕之初,大多都擔任過中書舍人這個職位。

比如漢朝有司馬遷、張衡等人擔任過中書舍人,昌楚以來,諸如蕭嵩、蘇軾等風雲人物,也擔任過這個職位。

因此這個職位是很重要的,除了可以直接面見皇上,中書舍人還需要承接書寫聖旨和詔令的任務。

一般是皇上說,中書舍人用筆抄寫下來,而後進行筆墨潤色,最終交給皇上審閱。所以要想擔任好中書舍人,還得會揣摩皇上的心思。

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封建時期和皇上打好關係,還能揣摩皇上的所思所想,這樣的好處,可比金錢來得實際多了。

梁子美性格內向,不喜談笑,生活奢侈,威嚴有主見。為地方官吏時,施政手段殘暴,但有政治才幹,辦事十分精明,一般人很難成為他的敵手,所到之處都能控制住局面。

他在紹聖年間任湖南常平提舉,當時剛剛恢復「復役法」,他首先在當地推廣,因而受到朝廷的矚目。

梁子美與朝中權臣相善,如李邦彥、趙野、白時中,此三人與張邦昌、王考迪、蔡京等人相善。

梁子美在任轉運使期間,不顧國家的利益,用稅款三百萬緡買來「北珠」討好皇上。北珠出產於女真族居住的地方,梁子美從契丹人手裏購買,契丹人為圖其利,役使女真族人民捕獲「海東青」以獲得北珠,女真族不堪忍受奴役,奮起反抗。梁子美向皇帝進貢「北珠」,此舉實乃女真抗後遼之端。

另外,自崇寧元年以來,各路漕運大臣向皇帝進奉「羨餘」(所謂的羨餘,實際是搜刮勒索來的財物),梁子美是始作俑者。「北珠」也好,「羨餘」也罷,都類似於「生辰綱」、「花石綱」之類的東西。其危害程度,前者較後者有過之而無不及。

還有,梁子美與章惇是姻親(長女適章惇次子、朝奉大夫章援),而章惇是明宗朝的內閣首輔。梁子美為官的早期,曾經唯章惇的馬首是瞻,仗勢欺人,屢遭言官的彈劾。到了崇寧帝即位,章惇倒台,梁子美卻因邀寵有術,並未受到牽連。

馮過又是一陣迷惘,此與名著不符,卻更似事實。

《水滸》當中的反派人物,高俅、蔡京、童貫、楊戩是「四大奸賊」,梁山與「四大奸賊」的鬥爭主要體現在政策對立上,「四大奸賊」一直主張圍剿梁山,並反對招安。

真正面對面進行鬥爭的不是「四大奸賊」,而是地方官員,主要集中在這幾個人身上:青州的慕容知府、江州的蔡九知府、高唐州的高廉和北京大名府的梁中書。

其中,梁中書的存在感還是不弱的,乃是太師蔡京的女婿。曾收留楊志在自己麾下做提轄,後來因抓了盧俊義和石秀,引來梁山人馬三打大名府,大名府被攻陷後,梁中書驚慌出逃。

這個時空雖不中亦不遠矣,「異曲同工」。

至於梁子美何以要「誣陷」盧俊義造反,大抵有三:一是盧俊義在大名影響力太大,大到不將官府放在眼裏,店大欺客;二是盧府家財大到連府尹大人都眼紅嫉妒,沒少打割肉放血的心思,盧員外卻是個不識趣的,不知道孝敬梁大人;三是盧俊義確是「不檢點」,和匪寇眉來眼去、勾勾搭搭,實在是大隱患。

收到密令後,梁府尹赴盧府撲了個空,旋即以賈氏為餌,散佈消息稱其腹中已有盧俊義骨血,若盧俊義不主動投案則判賈氏入獄、盧家或會因而絕後雲雲。

那盧俊義倒是個重情重義的,與賈氏結婚多年無有一子半女,一直深以為憾,得曉此「驚喜」,乃悄悄潛回大名欲伺機救出賈氏,不想被其信重的管家李固告密而被捉拿。

梁府尹親自負責審理此案,但是隨著調查和審訊的深入,盧俊義雖然有通匪之嫌,但並沒有十足的證據證明其意欲造反,梁子美倒沒有胡亂加害盧俊義。即使李固一再明裏暗裏不住地要求處死盧員外,梁中書還是不為所動,最終以流放盧俊義去沙門島的方式結束此案。

這算是「冤假錯案」嗎?可算可不算。

一則盧俊義確與亂匪有往來,二則梁府尹只是判了刺配沙門島,若真是「謀逆」之罪哪會是如此輕的判處?

歸根結底還是盧俊義那千萬家財惹的禍,金錢乃萬惡之源。

身為大名府一府長官,治下有這麼位刺頭人物,偏生還富的流油,還不可了勁的整治?這其中李固出力頗多。

真要說「冤」的其實是燕青,與主母有染的並非是他,而是盧府大管家李固。

原來那李固當年滬困頓流浪,險些凍斃在盧俊義門外,是盧俊義收留了他,看他識文斷字,又讓他當了管家。

李固與盧夫人賈氏早有私情,燕青有所察覺,二人便設計讓盧俊義認定是燕青欺辱主母繼而被逐出盧府。

這方是惡人先告狀反咬一口並奸計得售。

這倒也罷了,但賈氏居然……懷孕了!

賈氏嫁與盧俊義近十年無有所出,原以為無有生育能力,想來一直無後的問題所在是在盧俊義哪。

原來盧俊義因平日只顧打熬氣力,不親女色,妻子賈氏暗生幽怨,漸漸和管家李固勾搭成奸。眼見著姦情即將敗露,這對奸人乾脆先下手為強,花了一大筆銀錢在梁中書那揭發盧俊義「勾結亂匪意圖謀反」,待騙得盧俊義潛回大名又「大義滅親」實名舉報並不惜花錢讓梁中書判處其死刑。

但李固買通差役董超、薛霸讓他們在刺配路上殺死盧俊義,幸虧燕青放冷箭將董超、薛霸二人射死,將盧俊義救下,揚長而去。

又五日,一夥蒙面賊人夜闖盧府,其中一人義手拿短刀,大罵潑婦賊奴,將李固、賈氏二人割腹剜心,凌遲處死,拋棄屍首。待得官兵趕至,賊人早已遠遁,賈府成了火海,熊熊大火直燒到次日下午方熄。

聽罷這一切,馮過愈發惘然了,這算是……眾英聚水泊梁山了?然後高舉「替天行道」大旗聚嘯山林?殊途同歸麽?

至於賈小春極隱晦的所提盧、燕主僕間不太尋常的關係,馮過表示服了,想不到你濃眉大眼的春哥也有八卦之心哪。不過,話說賈小春及他幾個手下確有「神探」之能,如此短的時間內便打探出事情始末,絕對是超神偵察兵。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