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二百七十八章 南來北往
大遼清宗年間,蕭氏權傾天下,乃取耶律氏而代之,立國「燕」。

大遼殘部一退再退,退至北方以北,有耶律楚雄者力保遼國不滅,是為「後遼」。

當年,契丹人建立大遼國時,為了更好地統治自己境內的契丹人和漢人,遼國發明了南北面官製。

北面治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南面治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遼國建立之初,主要的統治區域是在草原,統治對象是遊牧民族。當時並不需要處理漢人問題,不過當遼國佔領幽雲十六州之後,就出現了這個問題,畢竟幽雲十六州都是漢人,是農耕文明,遼國必須妥善處理這個矛盾。而且幽雲十六州對遼國來說至關重要,遼國又不能放棄這裏,所以遼國必須用一種新的制度來說管理這裏。但不管是用漢人的制度還是契丹人的制度統治全國都不可行,而且通過改革讓契丹人漢化這條路也行不通。所以只能有一條路,就是用漢人的制度管理漢人,用契丹人的制度管理契丹人。

北樞密視兵部、南樞密視吏部,北、南二王視戶部,夷離畢視刑部,宣徽視工部,敵烈麻都視禮部,北、南府宰相總之。惕隱治宗族,林牙修文告,於越坐而論議以象公師。

南面官多仿中原官製,也有三省六部、各台、院、寺、監、諸衛等官,多用來安置漢人的,但是並無實權。地方的燕雲十六州等漢人居住區,實行州、縣兩級製,州長官為刺史,縣長官為縣令。

北面官的最高機構是北樞密院,掌兵機,武銓,群牧之政,凡契丹軍馬皆屬焉。以其牙帳居大內帳殿之北,故名北院。長官為北樞密院使,副官為知北院樞密使事。屬官有知樞密院事、北院樞密副使、知北院樞密副使事、同知北院樞密使事、簽書北樞密院事。

南面官的最高機構是南樞密院,掌文銓部族、丁賦之政,凡契丹人民皆屬焉。以其牙帳居大內之南,故名南院。官員與北院同。

簡單的說就,大遼有兩套官僚系統,以國製治契丹,以漢製待漢人。「國製」即原契丹官製,統稱北面官;漢製官統稱南面官。北面官均由契丹人充任,統治契丹人和漢族以外的其他族人;南面官由漢人和契丹人充任,統治漢人,管理州縣﹑租賦﹑軍馬等事。

而北面官擔任者一般是契丹貴族,主要是宗室和外戚等貴族,基本都由耶律氏(皇族)和蕭氏(後族)掌握大權。

北燕與後遼原就是一脈相承,兩國高度相似,官製自也相同。

事實上,後遼國雖然是耶律氏坐皇位,卻仍有蕭氏大官相佐。北燕則剛剛相反。只不過,兩國都沒有當初的「皇族」與「後族」之爭。

腐敗問題,是任何一個王朝在後期都無法解決的現象。當年遼國的衰落,除了腐敗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內亂。自從遼國建立以來,基本上每一次新帝繼位,都會發生一次帝位之爭,因而遼國成為了歷史上宗族互鬥、同室操戈最為嚴重的朝代之一。

《遼史·後妃傳》中也有著明確的記載:「太祖稱帝,尊祖母曰太皇太后,母曰皇太后,嬪曰皇后……後族唯乙室、撥裡氏,而世任其國事。太祖慕漢高皇帝,故耶律兼稱劉氏,以乙室、撥裡氏比蕭相國,遂為蕭氏。」

耶律阿保機自比漢高祖劉邦,因此除了「耶律」這一姓氏之外,遼國皇族還有一個姓氏:姓劉。同時,耶律阿保機認為皇后的重要性猶如西漢的相國蕭何,故此將乙室和撥裡氏這兩個後族都賜姓為「蕭」。

但因為遼國並沒有確立嚴格的繼承制度,導致外戚乾政的現象經常發生。與此同時,遼國皇族內部為了爭奪帝位也互相殘殺,導致政局動蕩不安。

在遼國從建國到分崩離析的百年間,除了遼世宗的皇后是從後唐搶來的漢人宮女姓甄之外,其餘的八位皇后都姓蕭。

此所謂「後族」也。

後族有四支:

契丹審密部落的拔裡氏和乙室已氏,在大遼建國之前,就和阿保機家族世代通婚;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皇后述律平的家族;

遼世宗耶律阮當皇帝後,把自己母親的家族設為國舅別帳,這一支也成為後族。

簡單的說就是「述律平家族」、「蕭燕燕家族」和「世宗母親家族」。

皇后參政、攝政那都是家常便飯;後族的政治地位非常高,比方說大遼的南、北府宰相,南府宰相是從皇族中世選產生,北府宰相則是從後族中世選產生;後族還和皇族一樣擁有大量的頭下軍州和部屬。

所以,大遼也被認為是皇族和後族二元共治的國家。

當年,便是後族中的大人物不甘心屈人於下,再者其時政治一團糟,遂趁勢而起,幾乎沒受什麼波折便將耶律氏驅趕下了皇位。趕盡殺絕自是不可能的,耶律氏與蕭氏糾纏太深,利益關係牽扯不清,只能是殺一批壓一批收一批。絕大多數的皇族近支被迫徏居北方以北,之後推末代遼帝之侄繼位,雖仍稱「遼」,外界則稱作「後遼」。

這數十年來,後遼一直韜光養晦、臥薪嘗膽以求捲土重來,但顯然是力有未逮。好在有大定這麼個盟友在,即便北燕蕭氏有意滅後遼一統北方也是忌憚定、遼聯手成前後夾擊之勢方容許了耶律後遼的存在。不過,後遼的存在感是越來越弱,國力便是連西寧也是不如。

極北之地太過貧寒,後遼狠命奴役渤海族、契丹族、室韋族、鐵驪族、兀惹族等遊牧民族,終於遭致反噬。

在所有女真族的貢品中,後遼人最喜歡的是海東青。

海東青是一種獵鷹,又名矛隼、鶻鷹、海青,善於襲擊天鵝,是女真族的圖騰鳥類。在長泊圍獵期間,後遼軍隊會敲鑼打鼓,驚起湖泊中的天鵝,然後放海東青來捕殺天鵝。

後遼統治者喜愛海東青和大定有很大的關係。開封等地奢靡之風盛行,高官貴族都非常喜愛從北方貿易獲得的珍珠,是為「北珠」。這種珍珠主要出產於東北地區,每年八月是北珠的成熟時期。但從九月開始,東北地區就進入了嚴寒的冬季,海邊往往覆蓋了厚厚的冰層,人們無法破冰入海,捕蚌取珠。而當地的一種天鵝則以蚌為食,它們吃了蚌之後將珠藏於嗉內。這時候,人們只要放出海東青捕殺天鵝,就能夠得到北珠。

遼國貴族為了擴大貿易規模,就瘋狂地在東北進行掠奪。北珠主要由生女真的五國部生產,遼國為了得到北珠,就派遣軍隊深入五國部境內,向五國部索要北珠和海東青。這些到五國部索要貢品的官員被授予「銀牌天使」之職,他們貪得無厭、無所不求,甚至要求女真族的年輕女子來「薦枕」。

五國部的女真族對契丹族的這種行為非常不滿,雙方的矛盾非常尖銳。在忍無可忍之後,許多女真部族就退守在山林之中,和遼國軍隊進行了小規模的遊擊戰,遼國軍隊無法將他們殲滅。

遼國無法殲滅這些女真部族的力量,於是選擇「以夷製夷」,扶持女真族中的個別部落來對付其他部落,於是完顏部得到了重用,其首領被冊封為了生女真節度使。

遼國對完顏部的扶持,導致完顏部逐漸成為了女真各部的領袖,為了完顏部統一女真創造了條件。

遼國和女真族進行朝貢貿易,然而這種貿易是非常不平等的。遼國官員會刻意壓低女真族的貢品,對女真族進行巧取豪奪,遼國人還將這種不義的行為稱為「打女真」。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這不,女真人的反抗是如此迅猛,不僅僅是打痛了後遼人,是下定決心要覆滅耶律遼國哪。

這真是……寶寶心裏苦啊。

後遼也是被逼的急了,眼看被女真人打的潰不成軍,雖說鈍刀子割肉很恐怖,這種大出血更讓人崩潰哪。

再拖著就是坐以待斃了,無奈,還是得尋找外援。

女真人步步緊逼時,後遼並非沒有向大定求助,但中原王朝卻是哼哼唧唧的旁顧左右而言他,就是不願明言表達,這讓後遼很是捉緊,默默的大罵了一千遍「mmp」——要不是我們遼人苦逼,要不是你們大定奢靡耍土豪氣派求購北珠,我們何至於逼女真人太急?!不是口口聲聲說是盟友鐵哥麽,一有事就作壁上觀?說好的誠信呢?

有些事呢不能想當然,中原政權可沒忘了「燕雲十六州」,雖說現在在北燕手中,可當初是被耶律氏奪去的。如此奇恥大辱豈能忘卻?拿不回來並不代表不惦念哪。如今你遼國受女真人欺辱,大定沉默著,心中可是樂呵呵的,好甜的瓜呢。

時下,你後遼遣使團來賀大定正旦大朝會,所居何心是不言而喻的。至於大定君臣會不會接見,那得看皇帝與大臣得不得閑了。

倒是女真使團先得了童貫接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