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二百八十八章 草原雄鷹
完顏婁室,字斡裡衍,鷙勇果毅,諳於兵略,少年從軍,廿一歲代父為七水部長。

乾統二年,蕭海裡舉兵叛遼,逃入女真部的所轄之地,派人見穆宗盈歌,說要與女真合兵抗遼。穆宗認為,當時不具備抗遼條件,怕因接納蕭海裡而引火燒身,便決定助遼消滅蕭海裡。為慎重起見,盈歌命婁室探查虛實。婁室帶尖兵,很快接近蕭海裡軍駐地,完全掌握了叛軍的部署情況。穆宗根據婁室的報告,決定全線出擊。完顏婁室率其所部,一馬當先,沖入敵營,忽然一字排開,勁箭對準蕭海裡齊發,蕭海裡中箭落於馬下。阿骨打馳馬上前,俯身一刀,即砍蕭海裡人頭於馬下,蕭海裡軍頓時煙消瓦解。阿骨打盛讚婁室察敵之智,助戰之功,特賞給他鎧甲、戰馬等。

遼天慶四年,隨完顏阿骨打起兵抗遼。金收國元年,以功擢猛安。從阿骨打攻達魯古城,與銀術可率騎直衝遼軍中堅,九陷其陣,大破遼軍。

完顏希尹本名穀神,是完顏歡都之子(完顏阿骨打從兄)。從完顏石魯開始到完顏劾孫、完顏歡都,跟隨者女真族首領(宗室完顏)東征西討,漸漸統一生女真各部。完顏歡都輔佐女真首領長達四十年,在多次征戰中立有功勛,為宗室完顏的崛起貢獻巨大。

遼天慶四年,完顏阿骨打舉兵反遼。同年完顏阿骨打出兵得勝,射死遼將耶律謝十後,國相完顏撒改便派完顏希尹、完顏宗翰自軍前來向完顏阿骨打致賀,並勸其立國稱帝。遼天慶五年,完顏阿骨打稱帝,建大金國。

完顏宗翰,原名粘沒喝,漢語訛誤為粘罕,是國相撒改的長子。他十七歲時,軍隊中都佩服他的勇猛。商議攻伐遼國的時候,宗翰與完顏阿骨打的意思相符合。完顏阿骨打在邊境打敗遼軍,抓住耶律謝十。撒改讓宗翰和完顏希尹前來祝賀勝利,就以稱帝作為慶賀。完顏晟屬下的宗室群臣都勸說完顏阿骨打稱帝,完顏阿骨打還在謙讓。宗翰與阿離合懣、完顏昱等人進言道:「如果不及時登基建號,就無法維繫天下人心。」完顏阿骨打的意見才決定下來。遼國都統耶律訛裡朵率軍兵二十多萬人守衛邊疆,完顏阿骨打率軍迎擊,宗翰做右軍,在達魯古城大敗遼軍。

完顏宗望,本名斡魯補,是完顏阿骨打第二子。其為人精細,執著,仁慈善良,喜談佛道,面相豐腴似佛。將士甘為所用,攻必克,戰必取。軍中號稱「菩薩太子」。

完顏宗弼,完顏阿骨打四子,年十四,卻是為人豪放,膽勇過人,猿臂善射。

除了完顏宗弼尚未成年不在軍中,其餘四人皆是大金軍隊勇將。依照常理,這樣的大人物是不可能「組團」外出的,出了意外被團滅絕對會令軍中元氣大傷,但架不住南方的誘惑力哪。沒錯,在女真人看來,大定是不同緯度的花花世界。

在女真族被後遼統治的時候,他們使用契丹文字與其他國家交流。但完顏阿骨打及自己的長子完顏宗乾、二子完顏宗望和四子完顏宗弼都非常崇尚和精通漢族文化。

完顏阿骨打在稱帝建國之時,取了完顏旻這個名字,完全表示了他對漢文化的尊重。除了名字之外,他效仿漢製建立管理制度,創建文字等等。

漢族王朝的大定雖然在當時軍事實力遠遠落後於北方草原民族,但當時文化發展極高。不管是北燕、後遼還是大金,很大程度上他們的政治體制以及文字禮樂都在一定程度上效仿了漢族王朝。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說完顏阿骨打建立的帝國「金」,實際上這個國號也是效仿漢製的。除了這個之外,完顏阿骨打還在漢化渤海人楊仆的提議下,定年號為「收國」,完顏氏取漢姓為「王」。

完顏阿骨打取漢名並不僅僅是他的個人行動,他是將其貫徹始終的。不僅給自己取,而且給宗室各部都冠以漢姓。比如說他的弟弟吳乞買漢名為「晟」。而且這個取名也不是亂取的,他是效仿漢朝取名規律,在他這一輩從「日」,多以他是「旻」,而他弟弟則為「晟」。到了他兒子這一輩,取雙字名,從「宗」,比如宗翰、宗望、宗弼等。

給大家都取了名字不算,完顏阿骨打還將其頒詔全國,百姓們對君王的名字猶如漢族一樣要進行規避。

其實不止是大金,北燕與西寧對漢文化也同樣尊崇。

耶律阿保機在同一遼國八部之後,首先是模仿中原的政治體制,對遼國進行了大的改革。他把遼朝分為「北院」和「南院」兩個部分,北院全部由契丹人當官吏,而南院則用漢人。針對不同的族群,適用相應的法律處理糾紛。

遼國以及之後的大燕在禮製上也模仿中原,把皇帝稱為「天皇帝」,配偶稱為「地皇后」。楚定時期,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中,漢化最深的就是遼國(大燕)了。特別是到了遼聖宗時期,後遼便直接以《貞觀政要》作為治國的方略。

那時,耶律氏族人與漢人的區別已經不是很大了。

西寧王朝由李元昊創立,元昊的祖上自稱北魏拓跋氏後人,因為幫助大昌平定黃巢之亂有功,被賜姓「李」。元昊建國之後,取「寧」為國號。後來又模仿漢字,創造了西寧的「方塊文字」。他重視文化教育,不僅自己精通漢語,還讓黨項的官員翻譯了大量的漢族書籍,比如《孝經》、《爾雅》等等。另外,他對俘虜到的漢人一律重用,還引起了大定的關注,認為他善用人才,應當小心提防。

在李元昊之後的幾任西寧皇帝,更加大了對於漢臣的重用,甚至還學習漢人建立「國學」、「太學」,一如漢製。通過教育的方式,讓黨項坐上了「漢化快車」。到了仁宗時期,黨項人連原來學習遼國,制定的「藩漢」制度(遼國南北院製)都取消了,藩漢管理徹底合流。

不論是北方的契丹、女真或者西北的西寧,乃至東北的高麗、南面的交趾以及周邊小國,大定便是世界最繁榮富庶之地,令人心神嚮往。

大定,雖無大昌時萬國來朝那般無限風光,卻也是盛世王朝。

「盛」並非強盛的意思,而是富裕的意思。「盛世」,一般指經濟繁榮的時代即可稱為盛世,成康之治、文景之治、永元之隆、元嘉之治、仁宗盛治、仁宣之治都是以經濟為主要側重點。

由昌至定最明顯的一個變化便是昌長安城坊市制度和宵禁制度的瓦解。「坊」就是居住區,四周有圍牆,只有兩門或者四門供人進出,一般人不準鑿牆開設私門,更不準朝大街開設店鋪;市是交易區,日中擊鼓二百下開市,日落前擊鉦三百下散市。大定都城汴京廢除坊市分割,允許面向大街開店,與民居混雜毗鄰。「坊郭戶」第一次被列為國家法定戶籍管理分類。而定太祖時期將宵禁時間推遲到凌晨一點,之後完全取消,出現了通宵達旦的夜市。

大定文學重心下沉,市民文化勃興。在道路通衢、勾欄瓦舍,說書的,雜耍的,講史的,賣藝的,品茶的,到處可見世俗文化。

此外,大定高度發達的科舉考試,促成大量「寒俊」取代貴族,科舉出身的官員達總官員人數的四成。

而受到科舉考試興起的影響,更多的儒學人士滲透到民間,他們通過上至家規、家庭禮儀、鄉約,下至曲子唱詞,將知識、思想、文化、信仰迅速傳播。他們「遊於藝」的修養和美學趣味,在「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的整體精神追求中不斷成形和提升,風雅遂成一時之風。

大定是培養「士」氣的時代,此前形象與概念尚有些模糊的「文人」「士大夫」,由此開始變得清晰起來。政治生活之外,屬於士人的一個相對獨立的生活空間,也因此愈益豐富和具體。撫琴、調香、賞花、觀畫、弈棋、烹茶、聽風、飲酒、觀瀑、採菊、詩歌和繪畫,攜手傳播者定人躬身實踐和付諸想像的種種生活情趣。

大定實乃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科學、思想高度發展的一個朝代,這個朝代的繁榮程度遠比昌楚。

雖然軍事較弱,與遼(燕)、寧數戰皆不得勝,但大定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製瓷業均有重大發展,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五十多個國家通商,可謂是世界中心。

而北方多苦寒遊牧民族逐草而居,從別處聽來的關於大定的片鱗半爪的描述足以構建出海市蜃樓般的仙境,怎不叫人嚮往?

此次出使大定,算是大金國首次外交,人選之爭那叫一個激烈,經過多般較量權衡方最終確定。

於完顏婁室等「幸運兒」而言,此趟大定之旅又何止是「劉姥姥進大觀園」,簡直是太震撼了,雙眼完全不夠看。

好吃好喝都安排上了,聞名於世的汴京青樓自是要逛上一逛。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