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一百四十八章 委肉虎蹊
狼是一種十分凶暴,殘忍而狡猾的肉食動物。它善於奔跑,利牙大口,捕食方法十分高明。各種野生和家養禽畜甚至人都是它襲擊和傷害的對象。

狼通常集群活動,它們的捕食特點一是突然襲擊,乘獵物不注意時,出其不意的攻擊;二是選擇孤立或弱小的目標,四面攻擊,有時能捕殺比它大得多的獵物;三是多路追殺,平行追擊。

例如狼群多路追擊一隻鹿。由於鹿遇到河流,絕壁等障礙物要轉彎,是曲線或折線前進,運動距離長,而狼是直線或接近直線前進,運動距離短,並且是多路追擊,因此即使鹿奔跑速度很快,當它遇到障礙物轉彎的時候,無論轉到哪個方向,都很容易被從兩翼追擊的狼捕獲。

狼群都是通力合作的,它們聽從狼王的號召,在頭狼的帶領下一起衝上去,狼王因為體型大、力氣大,往往都是沖在最前面,第一個抓住獵物的,所以出力最多。

狼群在攻擊大動物時,首先將其團團圍住,而採取疲勞戰術輪番攻擊,待獵物筋疲力盡的時候,群起而攻之,置之於死地。因此,狼常常能捕到比它大幾倍的動物。

另,在廣袤無垠的非州大草原,還有一種被稱作「非州二哥」的族群——鬣狗,捕獵時偶爾偷襲,更多亦是採用「狼群戰術」,直至獵物體力耗盡方一擁而上施展**絕技。

這種疲勞戰術,對於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作戰,值得借鑒。甚至在敵弱我強時為了減少己方不必要的傷亡亦可採用此策。

如果說英宣等是獵物,那麼李綱便是狼王,而嶽飛則是頭狼。「群狼」並不急於求成,隻尾追其後,幾場短暫的短兵相接亦是淺嘗輒止。

追擊者悠哉悠哉,極好的保持了即戰力,覷機一擊必殺。而逃竄者則已狼狽不堪,體力耗費已到了崩潰的臨界點,且意志力消耗殆盡,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悄然脫離大隊獨自逃命。

對於這種危在旦夕的狀態,不止英宣暴躁難安,方臘等人亦是無計可施。或者說,此般現狀未必不是良機。向死而生,一切推倒重來。

永樂王朝大業未成,最痛苦失望的當然是方臘、方七佛、王寅這些個上位者。可終是回不去了呀,那曾經的無限風光。原想藉著洞庭湖的勢力捲土重來,卻不想……在絕對實力面前,任何八面威風都只不過是紙老虎。

事後復盤,「永樂」的覆滅與「大聖天子」的垮塌過程大同小異,但知兵善戰的李綱顯然是強過狐假虎威的童貫的,就此而言,他方臘亦不如楊麽。但是,勝利與否到頭來比的不就是誰活的久麽?把對手全熬走了,你便是最終的勝利者。這話沒毛病。

楊麽雖然「以身殉國」了,麾下數十萬大軍一朝之間灰飛煙滅,卻也留了數百忠心耿耿之人守著這面旗幟不離不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哪,只要守著這簇火種,未嘗沒有東山再起的可能性。

假如英宣不幸陣亡了,方臘有信心成為「接盤俠」,將那數百悍士收編麾下,而後以此為發展之根本,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何愁大業不成?

呵呵,真能想,真敢想。只能說,溺水者的思維模式非凡人所能理解。

攛掇著英宣下令棄船登山,而後藉助莽莽大山藏匿蹤跡擺脫追捕……不失為當下最佳選擇。畢竟,一路沿水路逃竄並非長遠之計,一旦官軍下定決心出重兵圍追堵截,唯困斃而已。

不曾預料的是,連日的舟船漂泊,加之追兵始終跟隨,這數百殘存力量一旦進入廬山,個個盡顯疲態,僅靠僅存的求生欲拖著笨重的身軀緩慢前行。這樣的隊伍莫說迎敵對戰,說不定下一刻便會身心崩潰。

這不,當追兵出現在湖面時,大部分逃兵所表露出的神態居然不是畏懼,而是麻木。

英宣猶若跳牆急犬,用力一揮手中苗刀,想放幾句狠話,但腦子裏內過一人一槍,不由得氣息一窒,險些憋成內傷。

他手中這柄刀乃是從官兵處所奪,喚作「苗刀」,因刀身修長、形似禾苗而得名,亦是禦林軍軍刀,乃是大定軍方身份象徵。

此類刀長在四尺至七尺間,兼有刀和槍兩種兵器的優點,可以單、雙手變換使用,能最大程度發揮出腰背的整體力量。

禦林軍長刀的前身是昌刀(儀刃或橫刀),多為儀仗所用。

後來,傳到日本被改進成了日本刀,即倭刀。戚繼光抗倭時發現,倭寇身材矮小,但是他們武器倭刀卻極長,作戰中佔盡優勢。

戚繼光遂對倭刀進行了改良,成為了這種長刀,並寫成了《辛酉刀法》,也就是「抗倭刀法」,適合正規軍正面作戰。

大定以前,苗刀主要作為皇家儀仗刀所用,到了此時,對刀和刀法進行了改良,真正應用到了戰場,並被禦林軍使用。

賴以刀法,苗刀在北方及西北殺敵致果,斬將搴旗,非一般兵器可比。

可英宣本非行伍出身,固然學了一身不錯的武藝,卻是無法發揮出苗刀之威。即便他能將刀耍出花來,又能奈那嶽校尉何?

那桿長槍進攻有刺,戳、點、掃、挑;防守有格,撥、架、擋、淌。將防守和進攻兩動融為一體,攻防一次完成;防中帶攻,攻中設防。在英宣、方臘、方七佛、王寅等人合圍下進退自如,絲毫不落下風,並連傷方亳、方七佛二人而全身而退。

槍被譽為「百兵之王」,在此人手中盡顯其威。

此人,姓嶽名飛。

此人明明只有二十歲出頭,卻已是獨領一營的校尉,若非靠山夠硬,便是屢立戰功。

大定軍製三人為一小隊,九人為一中隊,三小隊為一中隊,合五中隊為一大隊,一個大隊又設押官、隊頭、副隊頭、左右傔旗五人作為軍官,合五十人。隊頭就是這五十人的隊長,副隊頭就是副隊長,左右傔旗就是護旗員,另外又會從這五十人裡選擇一個能打的作為「旗頭」去拿旗。又會有一個「軍校」在這五十人後面坐督戰。兩隊一百人為一都,長官為都頭。五都為一營,長官為營校尉,是為指揮使,騎兵營人數稍少。五營為一軍,十軍為一廂。

等階分明,令行禁止。

作為一營長官的指揮使可謂是中層幹部了,以嶽飛之齡算是超格提拔。

此人有何背景並不明了,但那身武藝及這一路追擊過程中所展現的謀略顯然是配得上指揮使一職的。

更何況,方臘問及其師傅是否為周侗時嶽飛默認了,這無疑又給他蒙上了一身金衣。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當今天下文壇,除去新崛起的女真,大定地位最高,雲明次之,北燕及後遼再次之,西寧最弱。諸國皆有招牌文人,舉世皆名。僅大定而言,頗有百花齊放之勢,無一人敢自居為文壇宗主。

武術界則不同,近三十年來,武學宗師始終只有一個公認者,那便是有「鐵臂膀」之譽的周侗。

周侗,字光祖,華州潼關人,人稱「陝西大俠鐵臂膀周侗」,乃是一代宗師譚正芳最小的徒弟,成年後得到當時地位顯赫的包拯賞識,進入軍中為軍官,後擔任京師禦拳館教師。禦拳館有天地人三席,周侗為「天」字教師,地位最尊,和朝中諸名將交好。

因為在朝政上主張抗燕抗寧,周侗政治上不得意,因此專心武學,確立了官派正規武術的若乾套路,如五步十三槍戳腳,發展自少林的翻子拳,以及周侗棍等。他悉心傳授武功,在禦拳館期間正式收徒二人,一個是玉麒麟盧俊義,一個是豹子頭林沖,盧俊義廣有田產,不作官;林沖則藉助周侗的關係,擔任了軍中的八十萬禁軍中的一個教頭。

方臘說曾受周侗指點武藝,還真非編造。

他自幼習武,年輕時曾與杭州摯友武二相偕外出遍訪名師,及至汴京時入禦拳館「進修」。資質更強的武二入了教師周侗之眼,成了記名弟子,授之刀法腳法各一套。而資質略平的方十三僅被周侗當面講解過拳法,泯然眾人。

周侗名動天下成為武術界第一人,則是因明宗朝時的「武林大會」,定、燕、後遼、西寧、雲明五國選出的高手齊聚汴京比試武技。前後歷經半月,最後周侗擊敗各路好手脫穎而出,成為「天下武林盟主」。

其聲名大噪後,入禦拳館習武者暴增,一直延續到其不再任教。期間歷經三十載光陰,喚其「師傅」者逾萬,可謂是桃李滿天下。

若嶽飛真是周侗弟子,依其年齡推算,當是周侗離開禦拳館後所收,說不得便是關門弟子了。畢竟,周宗師已是耄耋之年,反推回去,即便嶽飛三歲從之習武,其時周侗已然年近古稀,再無更多精力、體力去收徒授藝。

而且,方臘觀嶽飛槍法,確是與周侗兩名善使長槍的愛徒林沖與盧俊義如出一轍。

如此一來,不論是英宣還是方臘、王寅這些自認武藝不俗者,對上嶽飛都心存忌憚,隻盼能不傷及對方且能安然脫身。

但,一來真的是幾人聯手都打不過對方,二來這嶽飛真是一根筋一直不肯放手。

這讓方臘等人很受傷哪,朋友,就不能心平氣和的玩耍一下子麽?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