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二百三十九章 黑眚黑祥
殿試取士,國家掄才,盡顯大定政通人和。再加之天氣漸暖,汴京城愈發的繁榮熱鬧。

馮去疾也到了東京,叔侄相見免不了一番歡欣。

雖然馮家長輩過府拜訪,資哲卻未提及聯姻一事,接下來資府要忙資雲的婚事,府上正忙活著呢。

嗯,資雲早有婚約,殿試後正好完婚。

他於三甲靠後被取中,真是險之又險。至於其中有無關節貓膩,那倒無需深究。

事實上,朝官中若有後輩參加殿試,按製是需迴避的。為了保持公正性,在殿試這一環節增加了讀卷官迴避制度,若有子侄血屬應試,讀卷官理應主動奏請皇帝,申請迴避。而這些「官二代」若非驚才絕艷,基本不可能被高順位取中,大抵在二甲靠後甚至三甲被錄取。

講真,資雲不肖父,只能勉強算得上是中上之質,會試落第並不出奇,能一路掉車尾過了殿試,簡直可稱之為「奇跡」。

他的未婚妻是禮部一個主事的女兒,沒啥背景,聽說是樣貌平平,不過娶妻要娶賢,資家也沒想過政治聯姻,倒是挺滿意的。

日月昭昭,故國有明——定製凡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並聽婚娶。

當然,不是說男女達到年齡,就能立刻結婚,男女雙方要想結婚,還必須完成各種繁瑣的流程。首先,要想結婚,就必須先訂婚。《大定律戶律》規定,要想結婚,就必須經過「寫立婚書,依禮聘嫁」的流程,之後方可締結婚姻。就是說,男女雙方在結婚前,要互相交換婚書,也就是先訂婚,之後方可進行接下來的婚娶。如若沒有先訂婚,就立刻結婚,這是要受到定律的懲罰的。

而且,「凡男女定婚之初,若有殘疾、老幼、庶出、過房、乞養者,務要兩家明白通知,各從所願,寫立婚書,依禮聘嫁。若許嫁女已報婚書及有私約而悔者,笞五十。」

就問你怕不怕?

當然,也並不是說男女雙方簽訂了婚書,他們就一定要結婚,其實如若男女雙方出現了以下幾種情況,這婚書是可以取消的。

第一、男女定婚後,因故身亡,婚約自動解除。如若男女雙方因故而亡,則婚書就會被自動取消。

第二、男方無故不娶及逃亡不還者。如若男方自己毀約,或者因事逃亡的,女方可單方面取消婚姻。

第三、男女或有犯奸盜。明律規定「男女定婚未曾過門,私下有犯奸盜、通姦」者,「義不可複合,聽其別娶別嫁,不用悔親之律」,就是說如若男女雙方在定婚之後婚娶之前,有一方犯了通姦、強姦、搶劫等嚴重罪行的,另一方可以選擇退婚,另行婚嫁。

於馮過而言,這位大舅子委實是不著調的,有律法約束、有老丈人鎮壓,倒也知曉低調著些。都說男人為人父方懂生活,老師是想有位賢妻來「管」這個讓人不省心的兒子吧。

作為準女婿(妹夫),馮過自是要去幫手的。其實他也不大插得上手,還是馮去疾忙裏忙外的幫襯了許多。

親事相關事宜在有條不紊的籌備著,隻待五月初一那日迎親。

但就在如此陽光明媚的日子,汴京城卻似蒙上了一層陰霾,人心惶惶的源頭來自黑眚。

古時謂五行水氣而生的災禍。五行中水為黑色,故稱「黑眚」。

黑眚又指似妖非妖、似氣非氣、預兆災禍的怪物。

五行中水生變,對應五事則有「聽之不聰」,產生「黑眚黑祥」。《漢書·五行志》曰:「水色黑,故有黑眚黑祥。」

古人信奉「天人合一」,認為陰陽五行如果運行順暢,那反應到人的世界中便會風調雨順,政通人和。

反之,則五行失調,君主昏聵,人間也會衍生出各種災變和反常現象。陰陽五行與人互相影響,人們應該敬畏上蒼,時刻自省改過,使氣運正常運轉。

「黑眚」是由五行中的水所引發的反常事物。最開始的時候,它只是一個抽象化的東西,常常被臣子用來警醒君主,注重修德愛民。但到了漢末,「黑眚」開始具體化,成為一種奇異妖邪的代名詞。

漢靈帝劉宏繼位後,宦官專權,朝政腐敗不堪,而靈帝不思振奮,反而沉迷於酒色之中無法自拔。上樑不正下樑歪,朝堂與敵方的道德都下滑到了很低的程度,而百姓們更是苦不堪言。在這混亂的時代,妖物黑眚如期而至。

光和元年,有怪物在黑氣籠罩下降落在溫德殿中。這怪物身長十餘丈,形似龍。沒人知道這是何物。

朝中官員認為這是妖氣所化的黑眚,是上天對人間的統治者有所不滿。也不知何時,神秘的黑眚就消失了,而天子劉宏,依舊荒淫無度。終於導致了黃巾起義的爆發,而東漢王朝也走向了覆滅。

這次事件被記載於《東觀漢記》中,是黑眚以具體形象出現的首次記載。

《晉書·五行志》有「黑眚黑祥」三例:

其一,孝懷帝永嘉五年十二月,黑氣四塞,近黑祥也。帝尋淪陷,王室丘墟,是其應也。

其二,湣帝建興二年正月己已朔,黑霧著人如墨,連夜,五日乃止,此近黑祥也。其四年,帝降劉曜。

其三,元帝永昌元年十月,京師大霧,黑氣蔽天,日月無光。十一月,帝崩。

《魏書·靈征志上》有三例:

其一,世祖始光二年正月甲寅夜,天東南有黑氣,廣一丈,長十丈。佔有兵。二月,慕容渴悉鄰反於北平。

其二,顯祖皇興三年正月,河濟起黑雲,廣數裡,掩東陽城上,昏暗如夜。既而東陽城潰。

其三,世宗景明三年九月己卯,黑氣四塞。甲辰,揚州破蕭衍將張囂之,斬級二千。

從漢末開始,歷朝歷代都有黑眚的記載,而其形狀也千奇百怪。有時候是一團黑氣,有時候則是飄在天空的圓盤,而這些異象都被史書統稱為「黑眚」。它們出現後,往往會伴隨著戰爭與災荒。

到昌楚時期,原本千奇百怪的黑眚逐漸向妖獸形象發展。

本朝真宗天禧二年五月,洛陽百姓紛紛傳言:天空出現了一個像帽子一樣的東西,它在深夜悄悄飛進居民屋內,化為狼犬狀,吞噬孩童。一時間人人惶恐不安,常常全家拿著棍棒環坐,不敢睡覺。

不久後,消息傳至京師汴梁,連軍營中的士兵都不敢安睡。真宗認為這是有歹人妖言惑眾,於是下詔嚴查造謠者。官府拘捕了許多聲稱見到怪物的人,嚴刑拷打下也他們不承認自己是造謠。

查來查去,也查不出什麼名堂。真宗隻好將三個傳言有妖物的和尚斬首,又下詔安撫百姓。就這樣,讓無數人驚慌不已的黑眚事件才逐漸平息。

崇寧三年,洛陽城再次出現妖獸「黑眚」,這次的形象更加詭異:「忽有物如人,或蹲距如犬。其色正黑,不辯眉目。始,夜則掠小兒,入人家為患,所至喧嘩不安,謂之黑漢。有力者夜執槍棒自衛,亦有托以作過者,如此二歲乃息。」

這次的妖物依舊被人們認為是黑眚所化,形象也是會吃人的怪獸。當時,朝政腐敗,其時江南方臘起義,許多歹人也藉著黑眚的名頭而四處搶掠殺人。歹徒與妖獸的結合,更加讓黑眚變得真假莫辨了,令人恐懼不安。

朋宗病逝前後的元豐年間,嘗有物大如席,夜見寢殿上,而神宗崩。接著在英宗病逝的政和年間,「黑眚」再度現身,又數見,而英宗崩,給人的感覺彷彿這玩意兒一旦出現,就是一種極大的「凶兆」。

而崇寧元年以後大作,每得人語聲則出。先若列屋摧倒之聲,其形廑丈余,彷彿如龜金眼,行動硜硜有聲,黑氣蒙之。不大了了,氣之所及,腥雨四灑,兵刃皆不能施。又或變人形,亦或為驢。自春歷夏,晝夜出無時,因為其行蹤怪異,刀槍不入,連禦林軍都不敢抓它。

據目擊者描述來看,「黑眚」外形多變,有時像龜有時像驢,體型龐大,每次出來都會伴隨巨大的聲響,和一陣朦朦朧朧的黑氣,行動規律和外形特徵都毫無規律可言。

此次「黑眚」再鬧皇宮,目擊者言之鑿鑿的稱乃是行功迅捷的怪異之物,似人似獸,非人非獸,一時間人心惶惶,不可終日。

「眚,猶災也」、「厥罰恆寒,厥極貧,時則有黑眚」,意思是說,「黑眚」的出現,是上天用來預示人間巨大災變的一種預兆。

這種奇特的「黑眚」到底是什麼漢代陰陽家認為眚是天地氣機出現混亂而生成的「異物」,根據五行學把眚分成至少五種,即:

由「木之氣」而生的「青眚」;

由「金之氣」而生的「白眚」;

由「土之氣」而生的「黃眚」;

由「火之氣」而生的「赤眚」;

由「水之氣」而生的「黑眚」。

其中,黑眚和赤眚最為習見,兩者形態正如其名:黑眚多以黑氣的形態出現,赤眚的目擊報告,則往往提到恐怖的血霧或者火光。古陰陽家和部分歷史學者相信,「眚」是災異發生的前兆,甚至就是災異本身的並發現象。

總之,「黑眚」再鬧皇宮,災禍近矣。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