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二百四十二章 沐浴芳蘭
馮去疾果是個商業大才,至汴京後便具體操作「吉陽書局」東京分社一事,不多日便完成的七七八八,言稱半月後可開門營業。

這其中自是借了資哲、辛棄疾等人之力,另外且有雄厚的財力開道,自是事半功倍。

此事馮過自是不參手的,頂多也就是就「東京夢華報」稍稍提了提建議。專業的事需專業人士去做嘛,他負責每刊的一份稿件便可。

另外,董小宛、應素白的「白樓」似乎也有了些眉目,據說已選好了地方,正與原先的東家商談租借或是出售事宜。她們不好出面時有馮去疾與沈致信幫襯,倒是大有進展。

話說前段時間大傢夥忙著馮過殿試一事,馮過又再三叮囑董小宛幾人無緊要事莫外出,汴京可有不少「高衙內」,這初來乍到的還是遠離麻煩的好。

殿試事了,馮過成了新科狀元,身邊人自是與有榮焉,為此很是慶祝了一番。

馮過是知曉董小宛心思的,但與資南嘉尚未確定關係,在結婚前是不可能處理這事的,算是對資南嘉的尊重吧。

至於應素白,是個憨癡的,於男女情事怕是還未開竅,且由得她去。

他是支持她們鼓搗「白樓」的,人生要活得精彩就必須有自己的事業,最幸福的是能憑藉自己的興趣愛好養活自己。女人,不應成為男人的附屬品,而是要有自己的事業。有事做方能充實,整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做金絲雀,能開心快樂?

許是受了資雲結婚一事之影響,馮過敏銳的感覺董小宛有些微的情緒波動。這也難怪,這位急流勇退的「頂流女星」比馮過大三歲,已到了婚嫁之齡,雖從未流露過什麼,心裏會不想?他也沒法做什麼,只能是讓她自己慢慢消化。

而方蘭芝倒似是最省心的,時常與馮一幾個「切蹉武藝」,自覺武技大漲,放話說要去禦拳館尋人較量較量呢。

馮過也是無語了,你一丫頭片子跑去禦拳館,能進得去嗎?為了徹底打消她這不切實際的念頭,他暗示賈小春武力鎮壓一番,賈小春心領神會。嗯,效果不錯,小妮子被打擊的皺著眉撅著嘴,發著狠練武,卻是再不提去禦拳館「踢館」這麼無厘頭的事。

說起禦拳館,馮過特意了解了一下。

這算是個半官方組織,拳館中授徒逾千,多有京中武官之後及軍伍中人,且有各地好武之人入內習武,教師又分「天」、「地」、「人」三席,「天」字為尊。

早前「天」字教師乃是天下第一宗師、「陝西大俠鐵臂膀」周侗。

其少年習武,後拜少林派武師譚正芳為師,得少林武術真傳,且文武全才。其專心武學,確立了官派正規武術的若乾套路,如五步十三槍戳腳,發展自少林的翻子拳,以及周侗棍等。他悉心傳授武功,在禦拳館期間正式收徒二人,一個是玉麒麟盧俊義,一個是豹子頭林沖,盧俊義廣有田產,不作官,林沖則繼承了周侗的地位,繼續擔任軍中八十萬禁軍教頭。哦,他還有一個記名徒弟,就是武松。

周侗退出禦拳館後,接任的是金台。

時下,京中市井間有「王不過項,將不過李,拳不過金」的說法,分別指的是項羽、李存孝、金台。項羽和李存孝的威名大家都不陌生,金台能跟他們相提並論,足見其拳法之高。

金台傳是浙江義烏縣佛堂金莊人,原本姓白,只不過其生父將他過繼給了自己的好友金沛然,這才為他改名為金台。但是小金台很不走運,十歲那年繼父繼母就過世了,留下他一個人流落江湖。所幸附近法慧禪院裏一位叫做蛋子僧的僧人收留了他,並教他武功,這才沒有餓死街頭。

後來年紀稍長,金台就開始了獨自闖蕩江湖的旅程,不過由於道行尚淺,一路上沒少吃虧。期間,金台曾在河北一帶遇險,恰好碰到了自己的貴人田七出手相救,才倖免於難。二人年紀雖不同,但是很投緣,所以田七免費給他「開小灶」,讓他的武藝精進了不少。

英宗政和三年,國丈澹臺偉勾結西夏,派了西寧第一武士「黑風」來中原打擂,打了很多天都沒有對手,非常狂妄。這時,金台出場了,用自創的金台拳法,三下五除二打死了「黑風」,大長了中原武林的威風。

英宗也非常高興,特地封他為皇城殿上禦教師,成為大內總教頭,並賞賜白銀十萬兩。

從那場擂台之後,金台開始了暴走模式,創下了七十二個擂台不敗的空前記錄,一雙鐵拳從南打到北,未逢敵手,也因此獲得了「拳不過金」的稱號。

由他接任周侗成為禦拳館「天」字教師,無人不膺服。

方蘭芝雖然習武多年,底子厚,但想去禦拳館「作威作福」,怕是「力有未逮」的,你當自己是劉西瓜,還是陸紅緹?

馮過並沒刻意與幾女有過多交流,偶爾寫一闋小令給董小宛,又給應素白一齣戲本,再和方女俠聊聊武藝上的事(切蹉就不必了,咳,男女授受不親),諸如此類。

倒非說他情商低。在他看來,感情這回事需要慢慢培養,急不得,「一見鍾情」只是可以繼續交往的基礎,需在長時間的接觸中觸碰出某種火花,以期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不日便是端午節,少不得又要熱鬧一番。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五月是蛇、蜈蚣、蠍子、蜥蜴、蟾蜍十分活躍的時期,所以這五種動物也有「五毒」的說法。

針對這五毒,人們會給小孩穿上五毒肚兜,房屋前後撒雄黃,貼端午符等。

為了避免「邪氣」、「毒物」入家門,會在門口放置很多辟邪的物什,譬如百索、艾虎、紫蘇、菖蒲等。

百索是用各種絲線編制的索狀裝飾物,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掛在門上,這一習俗是從漢朝流傳下來的;艾虎則是用艾草編制成老虎的形狀,和百索一樣,掛在門上辟邪。

除了家門口防止辟邪驅蟲的習俗外,人們還會佩戴一些加了硃砂、香葯的香囊佩戴,還會喝一些有保健作用的雄黃酒、菖蒲酒、紫蘇酒等等。

汴京街頭,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賣桃、柳、葵花、蒲葉、佛艾道,很多商家的門口會裝飾、擺放和端午節有關的吉祥物除了吸引顧客,也圖個吉祥。

皇宮裏的端午節和民間又有些區別,端午節前後,會有插滿葵、榴、梔子花的大金瓶數十個點綴在殿閣間。

宮中還會賞賜後妃及宮人內侍們和端午有關的節禮,像是五色葵榴、金絲翠扇、真珠百索、香囊、龍涎等等;也有會為大臣們準備細葛、香羅、蒲絲、巧粽之類的,算是皇帝犒勞大臣們的節慶禮。

粽子乃是端午節流行的美食,甚至還出現了糯米裏麵包蜜餞的粽子種類。

除了粽子,定人會在端午前後將時令瓜果,像是杏、梅、李、紫蘇、生薑等切絲,拿著香葯和了,放入紅匣子裏,或是入鹽曬乾做成百草頭,亦或是拿著糖蜜浸漬,納入梅皮中,做釀酶,這些都是端午時節流行的果子。

而因為十二生肖中有「午馬」一說,所以還衍生出了端午為「馬本命」一說。端午這一日,宮中或者家中有馬的小康之家,會用五彩絲線裝飾馬的尾巴,給他們配上漂亮的馬鞍,一時之間,大街的馬兒們各個盛裝「出道」,也是彼時街上的一個盛景兒。

當然,最熱鬧的還屬龍舟競標。

金明池坐落汴京順天門外,是著名的禦苑之一。每年端午前後由皇帝賜令開放,並與士庶於此共觀龍舟爭標,郊遊賞玩,成為京城一大盛事。

馮過託了關係,初四日與董小宛一眾在視野開闊處觀看,委實壯觀。

是時,近殿水中,橫列四彩舟,上有諸軍百戲,如大旗、獅豹、棹刀、蠻牌、神鬼、雜劇之類。又列兩船,皆樂部。又有一小船,上結小綵樓,下有三小門,如傀儡棚,正對水中。樂船上參軍色進致語,樂作,彩棚中門開,出小木偶人,小船子上有一白衣垂釣,後有小童舉棹劃船,遼繞數回,作語,樂作,釣出活小魚一枚,又作樂,小船入棚。

諸小船競詣奧屋,牽拽大龍船

出詣水殿,其小龍船爭先團轉翔舞,迎導於前。其虎頭船以繩索引龍舟。大龍船約長三四十丈,闊三四丈,頭尾鱗鬛,皆雕鏤金飾,利板皆退光,兩邊列十濩子,充濩為歇泊中,設禦座龍水屏風。利板到底深數尺,底上密排傈大銀樣,如桌面

水殿前水棚上一軍校以紅旗招之,龍船各鳴鑼鼓出陣,劃棹旋轉,共為圓陣,謂之「旋羅」。水殿前又以旗招之,其船分而為二,各圓陣,謂之「海眼」。又以旗招之,兩隊船相交互,謂之「交頭」。又以旗招之,則諸船皆列五殿之東面,對水殿排成行列,則有小舟一軍校執一竿,上掛以錦彩銀碗之類,謂之「標竿」,插在近殿水中。又見旗招之,則兩行舟鳴鼓並進,捷者得

標,則山呼拜舞。並虎頭船之類,各三次爭標而止。其小船復引大龍船入奧屋內。

呃,那個時空的賽龍舟哪有此般精彩?大部分地方還禁了呢。

馮過是看的大呼過癮,意猶未盡。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