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二百五十二章 茶馬互市
次日上值,剛坐定,費懋中踱了下來,示意三人勿需多禮,道:「近來茶馬互市問題頻出,子由先生令有司上折述論。改之,你也寫一篇策論。」

「子由先生」便是內閣三輔蘇轍了,《名二子說》中有曰「天下之車,莫不由轍」,其表字由此而來。

朝廷每就時政利弊詔令上策討論,翰林院首當其衝,馮過自是應下。

至於秦檜與萬俟卨早出了新手村,心無波瀾。但見馮過從容淡定的樣子,倒是有些驚詫,當初他們初入翰林院,接此任務可是好生激動了一番,興奮著呢。

馮過沒去揣測二位同僚的心思,心下在想著「茶馬互市」一事。

茶馬互市起源於大昌,是用中土地區的茶葉同邊疆遊牧民族換取戰馬,大昌因為馬政政策的實行,茶馬互市雖然存在,卻並未得到長期性的發展,主要的馬匹產量依舊是從內陸的養馬場供應,茶馬互市只是作為一種輔助的手段存在。

然而到了大定,因為幽雲十六州這個中原政權的門戶被契丹所佔領,導致大定時常受到侵擾,又沒有相應的地區可以產出馬匹,從而茶馬互市在大定達到發展到了頂峰,更是成為大定獲取馬匹資源的唯一途徑,然而,隨著茶馬互市的發展,不可避免的,也帶動了私營問題的產生,就比如茶馬互市的走私問題。

最令大定皇帝困擾的問題,無異於是邊疆少數民族的侵犯問題,而歸根結底,則是因為大定的軟弱性。它之所以軟弱,是因為沒有和人打仗的的底氣。大定的軍隊一般是以步兵為主,而北方遊牧民族,諸如燕、西寧或者是後遼,他們身為遊牧民族,軍隊一直是以騎兵為主。

而中原地區,因為沒有幽雲十六州,導致北方門戶大開,大定首都汴京地處中原,自古以來便是以平原為主,而在大定與周邊各國的戰爭中,一直都是輸多勝少,朝廷也想組建騎兵,卻苦於沒有馬匹供應,難以組建。

而茶馬互市的走私問題,則徹底斷絕了大定的馬源問題,其實,早在大定之前的大昌,西部、北部邊區的遊牧民族,就已經與中原以茶為主的地區人民有了密切的交往,他們互通有無,用茶葉來換取馬匹。

然而,大定制定的壟斷茶馬互市,讓這些邊界的人民沒有了生存之路,可這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基礎。所以,即便是朝廷不讓他們從事,他們也會從事,並且他們世代居住於此,早已根深蒂固,山高皇帝遠,慢慢的,茶馬走私等問題就徹底禁止不住了。

茶馬互市的發展,最初並不是一開始就是用茶葉來換去馬匹,而是以銅、陶瓷等資源,或者是糧食等生活必需品來換取。中原地區地產豐盛,糧食,茶葉,銅礦,鐵礦,金礦等更是數不勝數,使得百姓可以自給自足,而周邊的遊牧民族,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使他們從小驍勇善戰,盛產好馬。

遊牧民以打獵為生,雖然得以溫飽,然而小麥等生活必須品的產量則非常低,從而在一開始兩地的交流中,都是以生活必需品為依據的。

有了中原地區的糧食,他們得以實現溫飽,不必再吃單調的肉類,野生動植物,而中原地區的絲綢,胭脂等等,更是受到了少數民族的熱愛,所以遊牧民族一直侵擾中原政權的原因,也就可想而知了。

為什麼將糧食等生活必需品換為了銅鐵礦產呢?那是因為糧食產量高,產量足,雖然是生活之根本,然而若是將一袋大米和一匹馬來比,那價值一定是馬高,往往一匹馬要耗費大量的糧食,而因為常年的交換,導致少數民族也能夠種出少量的糧食,雖然不如中原地區產量高,可滿足他們的溫飽已經不成問題了。

而慢慢的糧食已經不再能夠滿足茶馬互市的要求,從而漸漸地換成了銅礦鐵礦。而有了銅礦、鐵礦等資源,少數民族就可以用這些東西來鑄造兵器,漸漸就形成了武裝政權。他們的兵器好了,對漢人政權所造成的威脅自然更大。

所以大定建國後就取消了這一規定,不允許將銅鐵等礦產資源換與馬匹。而這個時候茶的重要性則凸顯,在大定與西寧的戰爭的停戰協議中就能看出,西寧向大定稱臣,而大定向西寧送去大量的茶葉、布匹、絲綢等等。

對於遊牧民族,他們天生吃的油膩,對健康有很大的危害,而且整個人身上會散發出一種氣味。並且在日常生活中,食肉過多的話,會造成頭昏腦脹,喝點茶水就能夠去除油膩。是以,中原地區的茶被少數民族所熱衷,甚至將茶奉為聖水,而中原地區的統治者就是看中了這一點,漸漸的形成了用茶葉換取馬匹的定律。

馬克思說:「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世人就鋌而走險;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

而茶馬走私的利潤何止百分之三百,「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意思是,官府控制並壟斷了茶馬互市,並制定茶馬比價,不以邊區民族訴求和馬匹、茶葉的實際價格為轉移。這樣一來,大定朝廷能更好地控制西部、北部邊區民族,且能從販易茶葉中規取厚利。然而做生意,價格都是可以商量的,邊境人民世代交好,這也使茶馬走私具有了很大的獲利空間,高額利潤驅使著人們紛紛參與茶馬走私。

官營茶馬比價,有助於保障官營茶馬貿易的穩定性和持續性,確保大定的戰馬來源。然而這項制度卻具有一定性和強製性,面對茶葉價格大幅下降或馬匹價格抬升時缺乏靈活性,使邊區民族需要找尋比官營茶馬比價更合理的茶馬比價,給茶馬走私帶來了巨大的獲利空間,更給大定官營茶馬互市造成了巨大衝擊。再加上西部、北部邊區民族對官營互市的抵製和不滿,最終造成了茶馬走私。

馮過揉了揉腦門,此事要想解決難度太大,非止是棘手哪。

在他看來,茶馬互市壟斷市場的主宰者必然是官方,在官營的管理下更加規範化和制度化。為了掌控住經營權,官府頒佈了茶禁條例。希望能用法律的繩子來牽製住私營的牛鼻子,可是天網恢恢,金子誘人。首先,茶馬互市最早起源私營,遍佈在大江南北的私販子,零零落落。一時半會兒是難以管理的,其次,重金之下必有勇者,在高利潤的誘惑下也要去鋌而走險私下交易。所以在此時期茶馬互市走私情況混亂不堪。

即便是官府三令五申,禁止私下茶馬交易。可還是沒有金錢的魅力大,全國上上下下,無論是官員還是百姓,都加入到走私的隊伍之中。而走私的茶葉供應地主要是川貴地區,馬匹多是來自西部地區。走私活動是利弊兼之,一方面,加快了西南茶葉商品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卻難以滿足大定朝廷對戰馬的需求,但是也加劇了官員的懶散,製約著官營茶馬互市的發展,因此官府加大力度的約束私自交易。但是,一些朝廷官員的懈怠,走私局面無法控制。

為了打擊茶馬走私問題,朝廷出台諸多相關律法。

私茶法的主要內容是禁止茶農與商人進行私自交易,同時防止官員濫用權力來私販,並且鼓勵民間舉報私茶;貼射法的主要內容是明確規定商人應該在官員的主持下進行交易。而有趣的是,最容易出現茶葉走私活動的環節,也正是這個環節,因為商人可以選擇避過官府,私自上山尋找茶農進行買賣,最終走私出境。

除此之外,朝廷還推出了茶飲政策。通過要求商人賣引、驗引、批引、繳引對商人的貿易活動達到控制的目的。茶引、也就是相當於獲得買賣許可的一個證書。如果有商人私下裏找茶農進行買茶私販,或者說交易量超出茶引中規範的交易數量,又或者是根本沒有茶引而進行茶葉買賣都屬於販賣私茶罪,這種罪行與販賣私鹽是同罪的。進行全面控制,如果商人私自出山買茶興販、多餘夾帶或無引販茶葉,即屬於販賣私茶,與販賣私鹽同罪。走私情節嚴重的犯罪嫌疑人,不僅要進行大量的財產賠款,更有可能會被流放兩千裡。而那些隱匿商人走私的人,則以連坐罪處罰。

如果私自販賣被抓到,輕者會被徒刑重者則是連坐,如是知情不報者,會被流放二千裡,並且罰款數萬。為了控制住馬匹的走私,朝廷也出台了嚴格的法律和懲罰措施:根據倒賣的馬匹數量多少,對其進行杖棍法處置,其馬納官,以半價給告事人。

比如說鹹平五年,審刑院就對秦州私販馬制定了嚴格懲罰措施:「一匹杖一百,十匹徒一年,二十匹加一等,三十匹奏裁,其馬納官,以半價給告事人。」

為了應對茶馬私販,朝廷還設立了都大提舉茶馬司專理茶馬,由皇帝親自負責。

但凡此種種舉措,茶馬走私仍是成了頑疾,屢禁不止,現而今更是泛濫難禁,成了難以解決的問題。

朝廷讓各部衙上策論,也算是無奈之下的「集思廣益」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