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二百四十七章 群英薈萃
汴京風流,酒樓茶肆林立。

樊樓初開數日,每先到者賞金旗,過一兩夜則已,元夜則每一瓦隴中皆置蓮燈一盞。內西樓後來禁人登眺,以第一層下視禁中。大抵諸酒肆瓦市,不以風雨寒暑,白晝通夜,駢闐如此。

州東宋門外仁和店、薑店;州西宜城樓、葯張四店、班樓,金梁橋下劉樓,曹門蠻王家、乳酪張家;州北八仙樓,戴樓門張八家園宅正店,鄭門河王家、李七家正店,景靈宮東牆長慶樓。在京正店七十二戶,此外不能遍數,其餘皆謂之「腳店」。賣貴細下酒,迎接中貴飲食,則第一白廚,州西安州巷張秀,以次保康門李慶家、東雞兒巷郭廚、鄭皇后宅後宋廚、曹門簡李家、寺東骰子李家、黃胖家。九橋門街市酒店、綵樓相對,綉旆相招,掩翳天日。政和後來,景靈宮東牆下長慶樓尤盛。

士大夫也常常到酒樓飲酒作樂或招待客人。歐陽修《歸田錄》所記載魯宗道就是常在仁和酒店招待客人。有一次真宗派中貴人召問魯宗道,恰遇魯宗道易服至仁和酒店招待從遠方而來的鄉親。當真宗問及此事,他如實答道:「臣家貧無器皿,酒肆百物具備,賓至如歸。」

著名文學家石曼卿,以「飲酒過人」知名。有一次義士劉潛,到京師沙行王氏新開酒樓中,「對飲終日,不交一言。」「明日都下喧傳:王氏酒樓有二酒仙來飲。」

仁和酒店、八仙樓正店和會仙酒樓等亦是東京大型酒樓。

聚會擇於會仙樓,馮過與費懋賢到時,席中已坐了數人,紛紛起身招呼,大抵都是熟人,有徐元傑、劉幾、胡銓、謝過謝逸兄弟、辛壙、王棣等,濟濟一堂。

「改之,民獻,你們來遲了,先飲三盅。」

馮過二人告聲罪,倒也爽快,連飲三盅,贊聲「好酒」。

謝逸道:「此乃京中名酒『玉醑』,多多益善也。」

開封實是一座酒城。神宗熙寧九年,在京酒戶,歲用糯米三十萬石。當時常見的出酒率是一鬥糧食釀一鬥酒,這意味著熙寧九年,開封城的酒戶們共計釀造了三百萬鬥酒。

開封之所以會變成一座酒城,是因為皇帝們希望它變成一座酒城。

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大定政府對酒長期實施「禁榷」,也就是由官府壟斷。其壟斷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官產官運官賣;二是由官府賣生產許可證與銷售許可證給民間商人;三是民間生產官府收購,再由官府賣給民間。具體到開封,其酒業經營實施的是榷曲法,由都麴院對酒戶實施「配曲」,一個正店酒戶能造多少酒,完全取決於他能從政府手裏購買到多少酒麴配額。這筆購買酒麴配額的錢叫做「麴錢」。開封的七十多家正店所釀之酒,全部得向政府購買官曲才能釀造——只允許正店向官府購買釀酒配額,既是為了便於監管,也是為了降低徵稅難度。

政府部門掌握了不受製約的經濟權力,自會瘋狂利用權力去變現,都麴院的情況也是如此。其一貫做法是多造酒麴再攤派給酒戶,至於酒戶們需不需要這麼多酒麴,能否將釀出來的酒全賣出去,開封城的酒類消費力上限是多少,都麴院不感興趣。市場上的酒太多賣不掉,隻好降低酒的價格。

除此之外,還有一項要命的政策,政府制定有「月輸不及數,計所負倍罰」的條款,意思是這個月通過賣酒給官府提供的收入如果沒達到指標,按欠多少加倍罰款。長期這樣搞的結果,自然是酒戶們普遍虧本。

面對沉重的酒麴攤派,開封城的正店酒戶們要想掙到錢,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走高檔路線提升所釀之酒的品位——開封城最具消費力的人群,是由皇室、貴族、官僚及其家屬組成的食稅群體。只有滿足了這些人的需求,正店酒戶們才能活下來。

於是,開封城正店酒樓所釀之酒的取名風格普遍是這樣的:豐樂樓眉壽、和旨,忻樂樓仙醪,和樂樓瓊漿,遇仙樓玉液,玉樓玉醖,鐵薛樓瑤醹,仁和樓瓊漿,高陽店流霞、清風樓玉髓,會仙樓玉醑,八仙樓仙醪,時樓碧光,班樓瓊波,潘樓瓊液,千春樓仙醪,……正店酒樓普遍給酒取這種風格的名稱,顯然是以文雅的食稅群體為主要目標用戶。

譬如有孫賜號者,本行酒家博士,誠實不欺,主人愛之,假以百千,使為腳店。……其貨漸侈大,乃置圖畫於壁間,列書史於幾案,為雅戲之具,皆不凡。人競趨之。久之,遂開正店,建樓,漸傾中都。

孫賜號原本在正店做事,因做人誠實,被老闆看中讓他去單獨開了一家腳店,以擴張正店的酒水買賣。

他經營腳店的策略,是在牆壁上繪畫,在茶幾桌案上陳列圖書典籍等文雅之物。這種經營風格迎合了開封城龐大食稅群體中的官僚士大夫的消費趣味,於是生意興隆。掙了大錢的孫賜號,後來建樓開起正店,成了開封城裏有頭有臉的人物。可想而知,如果有一天官僚士大夫這個食稅群體消失了,孫賜號的酒樓便要開不下去。

稍後,春風滿面的資雲也到了,飲酒三盅。

這個小群體中,馮過自是一馬當先,胡銓二甲十三,余者皆在二甲末或三甲被取中。並不出意外,胡銓、資雲、辛壙及王棣會留京,謝逸兄弟選擇外放,嗯,一個廣東番禺,一個福建寧德。

今次聚會也算是為了謝氏兄弟踐行,馮過破例多飲了,大致六分醉。

酒是好東西,推杯換盞間關係便親近了許多。早先鄉試時尚有地域之爭,多少是心存芥蒂的,到了此時,便是實打實的鄉黨了,自是前嫌盡去。

馮過酒興酣暢,乃起身拂袖朗聲誦道: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詞隻得半闋,豪氣乾雲,氣勢萬千,以記此次相聚,最是相得。

會仙樓正店,一樓有百十分廳館,二、三樓則是雅閣。

動使各各足備,不尚少闕一件。都人風俗奢侈,度量稍寬,凡酒店堂食,不問何人,止兩人對坐飲酒,亦須用注碗一副,盤盞兩副,果菜碟各五片,水菜碗三五隻,即銀近百兩矣。雖一人獨飲,碗遂亦用銀盂之類。其果子菜蔬,無非精潔。若別要下酒,即使人外買軟羊、龜背、大小骨、諸色包子、玉板鮓、生削巴子、瓜薑之類。

他們這間閣子甚是熱鬧,酒至酣處不免大聲喧嘩,不多時便有一人敲門而入,臉色陰沉:「諸位,請勿高聲驚擾隔壁。」

這人臉型甚長近乎馬,眼角上吊,樣貌陰森,卻是蓄得一把美髯,看清屋中人,愣了一愣。

資雲卻是識得此人的,起身笑道:「孫司業在隔壁麽,對不住了,且來飲幾盅?」

那人臉色數變,擺擺手:「不了。」

待那人離去,資雲解說道:「此人乃是國子監司業孫覿,詩詞文章寫的極好,亦精書法。」

餘人不覺,馮過卻是曉得,笑問:「可是『東坡遺子』孫仲益?」

資雲指指馮過,亦笑:「正是。」

眾人這才恍然。

蘇軾逝世後,頗有些逸事野聞。

譬若梁師成便自稱乃「蘇軾齣子」。蘇軾文章被禁,梁師成向崇寧帝哭訴,「我的先輩有何罪」之後,蘇軾的文章才慢慢流行於世。他甚至對家中帳房說:「凡小蘇學士用錢,一萬貫以下,不必告我,照付就是。」

民間又有傳聞說的頭頭是道——「蘇軾見孫冶原愨,贈以孕妾,七月生子。後數載,軾來常,妾攜子謁,因名曰『覿』,謂既賣復見也。」

嗯,又有林靈素自稱是蘇軾的書童,蘇軾問他的志向,林靈素笑著回答道:「生封侯,死立廟,未為貴也。封侯虛名,廟食不離下鬼。願作神仙,予之志也。」離開蘇軾後,他加入了道教,遠遊四川。在這裏,他聲稱得到了仙人趙升的傳授,習得了五雷之法。

高俅高太尉嗤之以鼻,表示自己才是東坡居士的正牌書童。

孫覿,字仲益,號鴻慶居士,常州晉陵人。據說五歲即為蘇軾所器。英宗政和年進士。政和四年為秘書省校書郎。崇寧二年官國子監司業。

眾所周知的是,此人與知樞密院事汪伯彥極為親近,或者說是依附於之。

樞密院設十二房(北面房、河西房、支差房、在京房、校閱房、廣西房、兵籍房、民兵房、吏房、知雜房、支馬房、小吏房)分曹辦事。樞密院長官為樞密使,知樞密院事為副職,以士人充任,間用武臣。

但這汪伯彥在朝中風評不佳,連帶著孫覿亦不為人喜。

但孫司業畢竟是資哲副手,資雲少不得要過隔壁去敬上一杯酒,馮過等人亦不好當作不曉。

眾人到了隔壁閣子,馮過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好嘛,「群英薈萃」哪,黃潛善、汪伯彥、孫覿、趙明誠,赫然還有高世德高衙內。

這組合,馮過也是醉了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