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二百一十七章 酒色財氣
一次,昌太宗魂遊陰曹地府時,借得開封府一個名叫相良的人在陰間存放的金銀,才得以生還。返回人間後,昌太宗去找相良還錢,但這個販賣烏盆瓦器的相良卻說什麼也不肯收這筆錢,昌太宗怕自己失了誠信,隻好用這金銀在開封建了座寺廟,也就是今天的大相國寺。玄奘大師西天取經的故事,就是由此而始。

據說,大相國寺是昌太宗蕭世民命大將尉遲敬德領工監造的。它佈局嚴謹、規模宏大、殿塔樓閣、氣勢雄偉。美中不足的是,這座寺院的真正山門卻建在離開封五六百裡地的潼關。傳說有一年,昌太宗把開國元勛尉遲敬德召上金殿,命他率領軍中工匠前往汴州監造大相國寺。院內的各個建築快要完工時,突厥犯境。作為戰將,尉遲敬德請戰前往。皇帝派程咬金驗收寺院工程時,程咬金髮現山門還沒建,如果不修建山門,皇帝怪罪下來可不是小事。於是,程咬金立即趕到前線潼關找到尉遲敬德,兩人合計後,尉遲敬德傳令三軍將士就地取材,挑燈夜戰。第二天,潼關山樑上就造起了一座寺院的山門。尉遲敬德和程咬金回到京城,上殿面君。在程咬金的巧妙解說下,昌太宗問明事情的原委,哈哈大笑,親手扶起尉遲敬德,說:「念你忠心報國,朕不予追究,快領兵解救邊關之危吧。」到了大定,太祖常威覺得相國寺大殿前空蕩蕩的,就像一個店鋪沒有門面,實在不好看,就在殿前建了一座山門。事實上,相國寺真正的山門,仍在潼關的山樑上。

是日,眾人遊罷相國寺,又好生用了一餐寺中「齋食」,也算得盡興。

馮過談笑風生,揮灑自如,講了兩段相國寺的傳說,亦真亦假,倒是應景。

座中皆是士子,自也要說些文人雅事。

自大昌以來,大相國寺不光是落落風塵中的一方凈土,更是眾多文人雅士心中的聖地。從昌代的大書法家李邕到大定的畫家張擇端,從一代名相寇準到千古一人的蘇東坡,都在這裏留下過一串串故事。大詩人李白、杜甫、高適等也在這裏留下了足跡。但大相國寺最吸引人的還是畫聖吳道子的故事。「吳帶生風」的故事流傳至今:

剛剛出道的吳道子,在老師張僧繇引薦下到了大相國寺,老方丈同意讓他在這裏畫一幅壁畫,吳道子深感在藏龍臥虎的大相國寺留下墨寶意義非同一般,數月來竟沒敢動一筆。直到一個皓月當空的夏夜,吳道子在月光下徘徊,忽地看見自己飄動的影子。他仰望蒼穹,只見當空的明月正射出萬道光華,於是凝聚心頭的神思一下子噴湧而出。吳道子快步跨入大殿,在牆壁前筆走龍蛇,時間不長,一幅生動傳神的文殊維摩菩薩像驚現大相國寺。次日清晨,老方丈與眾僧一進此殿,忽覺涼風習習,吹散了多日來的酷熱。定睛一看,這風竟乃畫中菩薩的衣帶所生。老方丈不禁驚呼:「真乃神來之筆,吳帶生風。」吳道子也因此畫名揚天下,被譽為「畫聖」。

又譬如,黃庭堅就曾在這裏買到一本大史學家宋祁寫的《昌史稿》手稿。而著名詩人梅堯臣遊大相國寺買到翠玉罌一枚,賦詩雲:「古寺老柏下,叟貨翠玉罌。獸足面以立,瓜腹肩而平。虛能一杓容,色與藍水並。我獨何為者,忽見目已驚。家無半鍾畜,不吝百金輕。都人莫識寶,白日雙眼盲。」他買到相當珍貴的翡翠酒器,喜不自勝,直笑別人不識寶。

李清照聽的兩眼放光,大抵是想著定要來此淘上些孤本珍本書籍的。

再譬如,蘇東坡有一次到大相國寺探望好友林了元(即佛印和尚),不巧,了元外出,住持和尚就請蘇東坡在禪房休息,並特意端上了香茗美酒素餚款待。

東坡就獨自斟酌,不覺有些微醉,偶然一抬頭,見粉牆上新題有了元的詩一首。其詩雲:

「酒色財氣四堵牆,人人都在裏邊藏;誰能跳出圈外頭,不活百歲壽也長。」

東坡見詩寫得頗有哲理,但覺得四大皆空,禪味太濃,既然人世間離不開酒色財氣,是躲也躲不開的事,那為何不能來個因勢利導,化害為利呢問題的關鍵不是掌握一個「度」嗎?

於是,就在了元題詩右側題上《和佛印禪師詩》一首。其詩雲:

「飲酒不醉是英豪,戀色不迷最為高;不義之財不可取,有氣不生氣自消。」

題畢,把筆一擲,乘著醉意,就離開了禪房。

翌日,皇帝在王安石的陪同下,亦來到大相國寺休閑,皇帝看了佛印與東坡的題詩,饒有風趣。於是就笑著對王安石說:「愛卿,你何不和一首」王安石應命,略一沉吟,即揮筆在佛印題詩左側題《亦和佛印禪師詩》一首。其詩雲:

「無酒不成禮儀,無色路斷人稀;

無財民不奮發,無氣國無生機。」

皇帝深為讚賞,乘興也和詩一首。其詩雲:

「酒助禮樂社稷康,色育生靈重綱常;

財足糧豐家國盛,氣凝太極定陰陽。」

此即「酒色財氣詩」,四個人,四種身份;四首詩,四種人生境界!

大定文風鼎盛,這等雅事自是不少。至若王安石與蘇軾固然因政見不同而爭執不休,卻也是打心底裡欽佩對方之文采及人格魅力。前者已矣,後者唯唏噓感嘆也。

大相國寺的「齋食」名不副實,與汴京城的飲食喜好並無兩樣,除卻必點的「燒朱肉」,便以羊肉為主。

「沙晴草軟羔羊肥,玉肪與酒還相宜。」

羊肉乃是民間的一道美食。宮廷中對於羊肉的使用度那是相當之大,時人認為「人蔘補氣,羊肉補形。」所以羊貴豬賤成為了社會風尚。例如當朝的梅花包子,狀元餅,太師餅,進士糕,糊餅,油餅,肉餅等其材質均為羊肉。

羊的其他部位也被做成了很美味的佳肴,例如:百味羹,金絲肚羹,頭羹,三脆羹。德宗時期,皇宮一年吃掉的羊肉就有近四十萬斤,換算成整隻羊的話,差不多就是每天吃個十多隻。其實,德宗時期吃的羊已經算少了,因為在明宗時期,每天宰殺的羊就達到了三百五十隻。

總的來說,初遊大相國寺,可算是乘興而來盡興而歸。

高衙內一事只是無傷大雅的小插曲,似王仲岏、李格非這等文官,素來對童貫、高俅這些個武官是不屑一顧甚至恥與為伍的,即便碰上家大人也懶得理會,更遑論是高衙內這班「官二代」。

馮過卻是暗暗警覺,雖然高衙內不大可能會作出報復性舉動,但小人心思難測,防著點總是好的。

先前他及時出現,雖表現的從容不迫,卻是打了手勢讓「暗衛」跟進。不得不防,那陸謙可陰著呢。還好,高衙內雖然混不吝,還知道輕重緩急,總算不曾引起正面衝突。

回去後,方蘭芝一直悶悶不樂的,情緒低落。

馮過啞然失笑,這丫頭片子最不掩飾內心情緒,所有好與不好的都會掛在臉上。

他大抵是曉得她的心思的,無非是被陸謙輕輕一拳擊退唄,自信心受到了打擊,有點無法面對這個「殘酷的」事實。之所以說殘酷,那是因為她幾無實戰經驗,而且遇上的是與方臘、石寶武力值相當的陸謙,吃癟受創自是難免。還是年輕哪,受點挫折有利於成長……

不過,汴京城人多複雜,三教九流盡皆有之,雖說在皇城根,卻真的不那麼平靜,安全保衛放鬆不得。

「京師溝渠極深廣,亡命多匿其中,自名為『無憂洞』;甚者盜匿婦人,又謂之『鬼樊樓』。國初至兵興,常有之,雖才尹不能絕也。」

意思是說,京師的地下排水系統又深又廣,裏面可以住人,多有亡命之徒藏匿在裏面,他們管這叫「無憂洞」;還有一些人販子拐了婦女藏在這兒,又叫「鬼樊樓」,國朝初始到戰亂時都存在,朝廷雖然經常派人去清繳,卻都不能杜絕。

樊樓,汴京一個非常有名的娛樂場所,又名「白礬樓」。樓高三層,五樓相向,能容納數千人,可吃飯喝酒,也可眠花宿柳,是城中富家子弟尋歡作樂的地方,外地人進了京師,如果不到樊樓去耍一耍就不算見過世面。

地面上的樊樓是京師的地標性建築,而地面下的鬼樊樓則是藏汙納垢之地,是繁華京師的陰暗面。

普通京師人士有兩怕,一怕官府,二怕鬼樊樓。

有一批兇惡之徒,以鬼樊樓為基地,專營不法事。趁著年節,在大街小巷拐帶小孩,俗稱「拍花子」,家裏人自然要著急尋找,但只要他們帶著孩子逃入地下渠道,這孩子就算沒了。

就算家長去官府報案,衙役也找不到他們的窩點。

京師有多廣闊,這鬼樊樓就有多大,裏面四通八達,如同一個地下城市。小孩在裏面成長,接受「前輩們」的教導,三觀都被扭曲,男孩成為乞討者或扒手,長大後就是鬼樊樓的新一批幹將;女孩命運更悲慘,聽話的賣到上面的青樓,不聽話的就留在地下,同樣做的是煙花買賣。

這,委實是泯滅人性的,自然得狠狠打擊。但,太難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