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二百二十三章 東京風流
酒樓一般是大型酒肆的代稱,興起於城市經濟逐漸繁榮的昌代。到了大定,由於商品經濟的高度發展,城市內坊(居民區)市(商業區)制度已然瓦解,二、三層的酒樓可以隨意設在城市內外。它們大多臨街而立,營業時間也不再受到限制,很多酒樓都是通宵營業。

本朝實行榷酒制度,簡單說就是國家壟斷酒的生產和銷售,不允許私人從事與酒有關的行業。因此酒樓也就分成兩種——正店和腳店。擁有官方授予釀酒權的是正店,其餘沒有釀酒權的,要麼從官方釀酒坊進貨,要麼從正店進貨,稱為腳店。

汴京城內共有正店七十二,腳店不能遍數。「正店」,是需要經過嚴格審批才可設立經營的場所,需要非常雄厚的經濟實力和人脈。

酒樓非常重視店內店外的裝飾裝潢。門前普遍用彩色綢帛結紮長木杆搭起高高的「綵樓歡門」,綵樓有梯形的簷子,每層頂部都紮成山形的花架,簷下垂掛著流蘇。酒樓門口或屋頂上,還掛著高聳的「望子」,又稱「酒旗」,用青白布寫上宣傳廣告,很遠就能看見。此外,一些正店大門兩側還會裝一排木質柵欄,用來攔擋行人和車馬。每逢節日慶典,裝飾更為新穎。例如重陽節,酒樓都會用菊花搭建花門來招攬客人。樓內窗明幾淨,珠簾綉額。大廳裡設有大小不一的桌子,叫「座頭」。南北天井兩廊都是「閣兒」,也就是包房,比較私密。到了晚上樓上樓下燈火輝煌。

譬如,潘樓街北面的潘樓,宋門外的仁和店、薑店,州西的宜城樓、班樓等,名氣較大。但名頭最響的當然是礬樓。

汴京風流,既來之自是要去這些正店吃吃逛逛,尤其是樊樓,可謂是大定網紅打卡第一勝地。

樊樓,乃是東京汴梁正店之首的名樓,又名礬樓、白礬樓、白樊樓以及豐樂樓等。

乍一看,樊樓似乎是一位樊姓老闆所開的酒樓,實際上並不是。樊樓最初是商人們賣白礬的地方,所以一開始稱之為「白礬樓」,後來因為聚集的人多了,就轉變成了酒樓。酒樓其實並非一家,但人們誤以為其老闆姓樊,所以就訛傳成了樊樓。白礬樓到白樊樓,其實就是這樣的變化過程。

因為是訛傳,所以流傳的說法也不一樣,一些話本中,還認為樊樓老闆姓「范」。吳曾在《能改齋漫錄》中,也曾對樊樓的名稱有過考證:

京師東華門外景明坊,有酒樓。人謂之礬樓,或者以為樓主之姓,非也。本商賈鬻礬於此。後為酒樓。本名白礬樓。

由此可見,樊樓就是訛傳的稱呼,並不是因為酒樓老闆姓樊。其最初就是賣白礬的地方。

白帆樓始建於太祖時期,「先帝自左掖門出,乘逍遙輦至明德門外燈山前……過酒戶孫守彬樓,少駐輦。又至白樊樓觀雜戲,遂禦東華門。」——《定會要輯稿》

到了真宗祥符年間,已是一處很大的造酒作坊和大酒樓,每年出售的酒麴高達三萬斤。天聖五年,仁宗下詔三司「白礬樓酒店如情顧買撲,出辦課利,令在京腳店酒戶內撥定三千戶,每日於本店取酒沽賣」,遂成為酒類批發商。

崇寧帝即位之初,曾經把樊樓擴建,並改名為「豐樂樓」,不過樊樓的稱呼早已深入人心,所以大家還是習慣於稱之為樊樓。

四月初七,馮過一行在資雲、辛壙帶領下遊逛汴京城,資南嘉董小宛幾位女郎皆著文士裳,各具風姿。

初至寶地,自是挑那網紅……咳,選那名聲在外的景地遊逛,譬如樊樓,又譬如虹橋。

虹橋在城門外,嗯,汴京城城門諸多,就不一一詳說了。

好在有資雲這位「浪蕩公子」作嚮導,不厭其煩的解說著——

呶,遠處那座規模宏敞、狀如飛虹的木結構橋樑便是虹橋,正名「上土橋」。它是汴河上水陸交通的匯合點,直接連接了汴河的兩岸,是汴河上最熱鬧的一架橋。

看到沒?橋頭有專門負責在賣家和買家之間撮合生意、做中間商賺差價的便是「牙人」了,長及垂地的衣袖,就是他們最大的辨識特徵。

來來來,走著,瞧,這虹橋的橋面十分寬闊,至少有近三丈寬,這也就保證了其能夠容納的行人數量。橋面兩側那些個體戶和攤販搭起竹棚、支起遮陽傘擺地攤賣貨,小吃、日用雜貨應有盡有。

嗯,即便如此,轎子和馬匹還能在橋上熙熙攘攘的人流裡順利通行。汴京一百五十萬的人口數量,在這座人頭攢動的虹橋上得到充分體現。

瞧見沒,虹橋的橋身呈弧形,中間沒有橋墩和橋柱,遠遠望去,如一道彩虹橫跨在汴河兩岸之間,可以順利通過體積規模較大的貨船與客船。但虹橋下水流湍急,船隻來往穿梭中,免不了擁擠與驚險。

看,自虹橋到城門的這一段路是汴京城的交通要道,街邊兩側的店鋪主要是餐飲業與相關的服務行業。

嗯,通過城門入城後,便能見到汴京的非凡氣象:豪華氣派的店鋪,喧囂熱鬧的人群,集中堆積的貨物……都市風光一覽無餘。

好啦,停,導遊資可以下線了。

作為政治中心的汴京果然是大定第一城,其繁榮程度冠絕天下,非南京金陵城可比,更遠勝於陪都上饒城。

眾人一路行來,看得個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走的累了,便賃了馬,慢悠悠地信馬由韁。

尋常出街市幹事,稍似路遠倦行,逐坊巷橋市,自有假賃鞍馬者,不過百錢。

呶,真心不貴,良心價。

出行工具除了馬,還有轎子駝隊、牛、驢車、人力車等諸類,運輸車輛有串車、太平車、平頭車等諸種,這車水馬龍的景象中,倒映著汴京城的繁華。

遠遠看見的那酒樓前歡門高大,綴滿了繡球、花枝等飾物,走近了便可看見「孫羊店」的招牌,門前的燈箱上寫著「正店」二字。

緊靠著孫羊店有家肉鋪,門口有一群人圍著說書藝人在聽書,遠處的綢緞店、香鋪以及大大小小的商鋪鱗次櫛比……一派繁華景象。

終於,一行人到了東華門,百步外便見得一處建築群「鶴立雞群」,甚是顯眼。

那便是樊樓了樓高三層,樓下有兩層石砌台基,共五層。樓房高低起伏,簷角交錯,富麗堂皇。因為靠近皇宮,所以西側房間是不允許開放的,畢竟,皇家禁苑豈能讓凡夫俗子隨意窺視?不過,常佶建造禦花園艮嶽後,曾專門讓人去西樓眺望,看看景色如何。

整座建築群東西南北中五樓鼎立,高低不同,錯落有致,各樓之間都有飛橋供人來往,樓內部更不用多說,總之每座樓裏外都通,客人在裏面可以任意通行。

汴京酒樓非常重視店內店外的裝飾裝潢。門前用彩色綢帛結紮長木杆搭起高高的「綵樓歡門」,綵樓有梯形的簷子,每層頂部都紮成山形的花架,簷下垂掛著流蘇。酒樓門口或屋頂上,還掛著高聳的「望子」,又稱「酒旗」,用青白布寫上宣傳廣告,很遠就能看見。此外,一些正店大門兩側還會裝一排木質柵欄,用來攔擋行人和車馬。每逢節日慶典,裝飾更為新穎。例如重陽節,酒樓都會用菊花搭建花門來招攬客人。樓內窗明幾淨,珠簾綉額。大廳裡設有大小不一的桌子,叫「座頭」。南北天井兩廊都是「閣兒」,也就是包房,比較私密。到了晚上樓上樓下燈火輝煌。

樊樓更是此中翹楚,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珠簾綉額,燈燭晃耀,端的是華麗狀美、燈火輝煌。

知曉馮過一行大概的抵京日子,資雲預訂了「閣子」,否則在這殿試期間,樊樓賓客盈門,便是連座頭也早沒了。

在這裏消費可不便宜,最次的座頭「最低消費」也需十兩銀子,閣子則是三十兩。

當然,一分價錢一分貨,如此高消費享受的服務自非尋常酒樓可比。

酒樓門口會有一兩個穿著乾淨、長相俊俏的小廝,相當於迎賓,客氣的將人引至座位。接著過來的是「過賣」,即點菜的夥計。過賣會判斷客人的身份和消費能力,然後推薦菜品。接著他會將菜單傳唱給「鐺頭」,相當於廚師長。大酒樓還會有專門點酒的酒保,保證服務的專業性。酒菜準備完畢,「行菜者」就會上菜。他們上菜可以做到左手拿三碗,右手至肩展托二十碗,且不會報錯菜名或菜上錯桌。飲酒時,「量酒博士」會負責幫助客人打酒、量酒、篩酒。

除了酒樓自身的服務人員,還有很多編外服務員,也就是閑漢。他們在酒樓裏外等待,為客人提供有償服務。如果你想買點酒樓沒有的東西,或是請個人之類,閑漢就會幫你跑腿。大定還允許歌ji在酒樓賣藝,酒樓則利用她們促銷酒水。像一些正店酒樓,常駐ji女有幾百人,主要表演彈唱、吹簫、彈阮、鑼板、散耍等。腳店也有下等ji女主動前來賣唱,叫做「劄客」。這些實際上就是將商業性與娛樂性結合,讓顧客獲得飲食之外的愉悅,延長宴飲時間,增加酒樓利潤。

享受著VIP服務,饒是飛越千年而來的馮過也是暗嘆不已,這簡直就是那啥人間啊,奢靡之極。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