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四十二章 旗樓賽詩
趨著排隊等候之閑,青樓老手甘誠給馮過幾個普及了相關知識。

譬如前邊的樓子喚作「綠柔」,主人便是無冕花魁董小宛,「綠柔」之名取自其「秋闈」詩:

幽草淒淒綠上柔,桂花狼藉閉深樓。

銀光不足供吟賞,書破芭蕉幾葉秋。

董小宛性情孤傲,色藝雙絕,其本名白,一字青蓮,別號青蓮女史,名與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

又譬如那侍婢金蓮,姓甄,年僅十一,原是官宦人家之女,因家中敗落而被迫流落煙花之地。據說,其父病殞後,母親意欲改嫁,但嫌小女兒礙事,便將其賣與「雲想閣」,得銀三十兩。

三十兩多不多?對平民百姓當然是一筆巨款,可也只是在「雲想閣」消遣的最低消費。青樓八字開,無錢莫進來。

這世道,承平久了,一派河清海晏、國富民強的盛世光景,自我催眠罷了,有誰掛牽那些破家蕩產、鬻兒賣女的家庭?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小甄金蓮是不幸的,又是不幸的。不幸的是被生母當作累贅無情拋棄,幸運的是遇上了董小宛。

大抵是因為有相似的遭遇,同病相憐,董小宛在「雲想閣」打響了名氣後,樓子裏按例要給她配侍奉丫鬟,她便要了雖然年幼卻聰明伶俐的甄金蓮。二人雖名為主僕,卻更似姊妹。

也正因在董小宛那「受寵」,金蓮小蘿莉也是氣場強大,輕易得罪不起要想見董小宛,她正是旗樓賽詩的守關者。嗯,這就好像那世的名星經濟人和私人助理的綜合體,位高權重。

都是苦命的人哪,馮過暗暗嘆息,更佩服甘誠這能耐,也不知他是如何打探來這些秘辛之事的,看來對董小宛還真是下了番大心思。不過,馮過有種直覺,自己這位小夥伴怕是要抱憾懷恨的,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哪。

不過,甘誠這小子確是有才的,只不過是向來憊懶慣了,一心要做個熬鷹鬥犬、遛鳥走狗的紈絝子弟。嗯,「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也不在乎別人說他「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人啊,要說他糊塗吧,其實算得是活的通透。再者說,若是能坐享其成、不勞而獲的,有誰願意去拚死拚活、奮鬥進取?說別人吃軟飯、傍大款,何嘗沒有羨慕嫉妒恨的心思?只不過是自己缺少那條件(能耐)罷了。酸葡萄心理嘛,也沒啥好吐槽的。

隊伍行進的很快,小金蓮這裁判官做的很是得心應手,未過關者神情低落悻悻離開,過關者眉開眼笑揚長而去。井然有序,不多時便到了馮過一行人。

甘誠搶在前頭,笑眯眯的打聲招呼「金蓮姑娘好」,拿起筆來在紙上唰唰唰地寫了兩行字。

甄金蓮很是隨意的看了一眼,又看看甘誠,皺皺鼻子:「尚可,甘公子請登樓。」

甘誠哈哈一笑,有些囂張:「諸位,某就先行一步了。」

費懋賢嘟囔一聲「德性」,上前錄了一首七律。

甄金蓮看的時間稍久:「還行,公子請登樓。」

鉛山費氏遷徙到鉛山橫林後五代而名耀江佑,費瑄以工部主事身份督水利於徐州呂梁山,築西壩、東堤而殺湍悍治洪水。六代費宏在二十二歲時高中狀元,任翰林院修撰。費寀二甲進士,授翰林院編修。七代費懋中、懋賢、懋良、懋學、懋樂、懋文皆少有才名。

四世祖費應麟經商福建,「惟置書籍數笥而歸以教子孫」,不僅資助縣學,興辦「東崗書院、景行書院」,還在橫林含珠山創建了「含珠書院」作為族中子弟講學之所。費宏、費瑄、費璠、費寀等更是親自為子弟講學,率先垂範。

江西曆來文風鼎盛,讀書人層出不窮,是科舉大省,也是強省,在大定王朝,這方面,不遜色於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南昌府「市井多儒雅之風」,吉安府「環吉水百裡之疆多業儒」,信州府「下逮田野小民生理裁足,皆知以課子孫讀書為事」。

而鉛山費氏無疑已轉型成功,由行商世家而成書香門第,門下頗多讀書種子,費懋賢更是第七代中的佼佼者。

但他的詩文卻隻換來「還行」之評,這甄金蓮真夠可以的。不過由此也可見這小丫鬟不僅自身聰慧,且「家學淵源」,耳濡目染之下亦是個精擅詩文的。

徐元傑與劉幾二人才學敏捷,雖不擅長詩詞歌賦,但也只是相對於馮過這等妖孽而言,若是過不了這旗樓賽詩關,那才是奇哉怪也了。

劉幾題詩曰:

「蟠根聳翠壓坤柔,縱有連城價莫酬。蘿蔓幾年嘗滿目,途人今日始回頭。

塵埃已逐雙溪去,風月來供一境幽。欲識主人營創苦,壯齡先備赤松遊。」

女裁判作一字評:「可。」

徐元傑題詩曰:

「百花隻被一晴催,一出郊行花盡開。攜杖奚奴趁先去,路迷青草卻回來。」

女裁判亦是評曰:「可。」

所謂惜字如金,大抵如是。

馮過上前,略略有些躊躇。

甄金蓮嘻嘻一笑,頰邊現出兩朵梨窩,愈發的俏麗:「馮案首詩詞雙絕,可莫要藏拙哈。」

馮過怔了怔,莫名的想起一句歌詞來「小酒窩長睫毛迷人的無可救藥」,對酒窩,他免疫力極低。咳,想啥呢?

甄金蓮眨了眨眼睛,睫毛彎彎,靜靜的望著馮過。

摸摸鼻子,馮過終於想好了要寫的東西,不再猶豫,提筆就寫,一氣呵成。

甄金蓮一直靜立一旁看著,雙眸明亮如星,待馮過寫罷,喜不自禁:「大善,請錄牆上。」

所謂「旗樓賽詩」,自是不可能都寫在白牆上,而是先寫在紙上,擇其優者再謄錄於牆。

排在後面的不乏饒城名士雅客,早前見甄金蓮評點詩文,大多是「尚可」、「可」、「還行」,言簡意賅,關鍵是被評點之人全無二話,顯然是認可了甄金蓮的鑒賞能力。此時聽她居然來了聲「大善」,這著實讓人頓覺意外。

那樣貌仍顯稚嫩的俊美少年是何來頭?也就十四、五歲吧,饒城何時有這樣一位「才貌雙全」的少年?等等,甄金蓮喚此人「馮案首」,莫非他便是近日聲名鵲起、備受資哲、辛棄疾等文壇大佬器重推崇的馮過馮改之?此子乃是信州院試最年幼的案首,在「鵝湖文會」更是一鳴驚人,最擅詩詞文章,若真是他,還真當得起「大善」二字吧。

那就瞧瞧是子又有何大作吧,那錄事倒也知趣,邊寫邊大聲吟哦:

「翠翹金縷雙鸂鶒,水紋細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紅滿枝。

綉衫遮笑靨,煙草粘飛蝶。青瑣對芳菲,玉關音信稀。」

那些個文士自是識貨的,知曉此詞用的是「菩薩蠻」的詞牌,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花間意」「梅花句」「花溪碧」「晚雲烘日」等。本昌教坊曲,後用為詞牌,也用作曲牌。此調為雙調小令,以五七言組成,四十四字。用韻兩句一換,凡四易韻,平仄遞轉,以繁音促節表現深沉而起伏的情感。

再來看這詞句,粗品便知上闋描寫了一個春色滿園、生意盎然而又充滿著無限幽情的環境。

而到了下闋,「綉衫遮笑靨,煙草粘飛蝶」。至此,才出現了人物。她紅潤的兩腮上,有一對酒窩兒。令讀者彷彿看見一位美麗的少女,乍出現在一個心有所悅但卻陌生的男人面前,不由自主地抿嘴一笑,卻露出了那一對可愛的酒窩兒,於是她趕緊用綉衫遮住了。寫一個少女的嬌羞,既有形,又有神;既有動作,又有對動作的掩飾;既有乍見時的內心歡悅,又有猛然引起的內心慌亂,這五個字形神兼備地寫出了少女那顆歡悅卻又不平靜的心。

所謂詞有三要,曰情,曰韻,曰氣。情慾其纏綿,其失也靡。韻欲其飄逸,其失也輕。氣欲其動宕,其失也放。這句表現情,確很「纏綿」,但是不「靡」;表現韻(味),確很飄逸,但是不「輕」(浮);表現氣(聲氣),確很「動宕」,但是不「放」(盪)。從詞的結構說,這句是全首的關鍵。

嘖嘖嘖,難怪甄金蓮會贊曰「大善」呢,詞句自是不消多說的,藝術手法頗有獨到之處,真真是篇佳作。關鍵是「綉衫遮笑靨」五字,活脫脫一個俏麗嬌羞的少女形象躍然紙上。嗯,咱小金蓮恰好有一對會言語的梨窩呢,此句所寫不正是她麽?這馬屁……都說妙筆生花,文人的筆啊,確實了得。

不過,在「綠柔」二樓某間屋子裏,一鵝黃衫女子支著下巴怔怔出神。她精緻的面容上總是透著淡淡的憂愁,但分明不會讓人心生我見猶憐之感,因為她的眉眼間透露著堅毅。

「語語是景,語語即是情。情以景幽,景以情妍。神理超越,不復可以跡象求矣;然細繹之,正字字有脈絡。又針縷細密,間不容髮,其昔歡今悲之感,如杳靄流玉,悠悠花香,透人心脾……」

她默默地細品,悠然讚歎:「此首追敘昔日歡會時之情景也。上半闋描寫景物,極其鮮艷,襯出人情之歡欣。下半闋前二句補明歡欣之人情,後二句則以今日孤寂之情,與上六句作對比,以見芳菲之景物依然,而人則音信亦稀,故思之而怨也。」

顯然,她是極喜愛這闋「菩薩蠻」的。

這女子,正是「雲想閣」頭牌董小宛。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