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四十一章 雲想衣裳
大定的封爵分宗室和功臣外戚兩種。

定太祖之初,定製襲封:親王嫡長子年十歲立王世子,長孫立為世孫,冠服均視一品;諸子年十歲,則封為郡王;郡王嫡長子為郡王世子;嫡長孫則授長孫;冠服均視一品;諸子則授鎮國將軍,從一品;孫輔國將軍,從二品;曾孫奉國將軍,從三品;四世孫鎮國中尉;從四品。五世孫輔國中尉,從五品;六世以下皆奉國中尉.從六品。

定國又閱前朝之製,列爵五等以封功臣外戚,後革子、男,隻留公、侯、伯三等,並定製:「凡爵非社稷軍功不得封,封號非特旨不得予。」爵分兩種,一是隻授終身(不世),二是可以世襲(世),世與不世,以軍功大小而定,均給誥券。除有軍功者外,可得爵號的還有曲阜孔子後裔衍聖公及駙馬都尉、外戚等因恩澤受封者,但只是給誥而不給券。

初親王歲祿定為五萬石,後定減親王歲祿為萬石,郡王二千石,鎮國將軍千石,輔國將軍八百石,奉國將軍六百石,鎮國中尉四百石,輔國中尉三百石,奉國中尉二百石。另有大量賜田,有的親王竟至數千上萬頃。與前朝不同的是,大定王朝的公、侯、伯只有爵號和食祿,並無封邑。

太祖常威建國後,乃封其嫡弟常武為「朝陽王」,封邑信州朝陽,世襲罔替。

朝陽因朝陽殿而得名,原只是上饒縣治下的村莊,常武被封親王后,乃圈方圓百裡為邑地。經過百五十年經營,朝陽幾成城外城、國中國。

不過,富貴是富貴了,權勢與開國之初卻是不可同日而語。

這一代朝陽王常珦按算乃是當今皇帝的叔輩,年屆花甲,養尊處優慣了,十足一個富家翁,早早地便將王府事務交予朝陽王世子常伷打理。

這常伷頗具傳奇色彩,話說他在十八歲之前鮮衣怒馬,放蕩不羈,極盡豪門紈絝子弟之能事。荒荒誕不經是真的,確也沒幹過什麼天憤人怨、橫行霸道的惡事,只是成了有史以來最不堪的朝陽王世子,興許也會成為最無能的朝陽王。

不過嘛,這朝陽王歷經十來代也只是名份罷了,也就是常氏君王「仁慈」,一直未降爵,世襲罔替?還不都是皇帝說了算。

妙就妙在,十八歲後的常伷完全變了個人一般。

他撿起書本,用了一年時間過鄉試成為舉人,卻放棄會試。而後自籌啟動資金辦酒樓,走精英路線,受眾僅為上層消費者,短短半年便讓「太白居」打造成為全信州最高端的酒樓,雅座預訂得提前半月。之後又進軍「娛樂業」,「雲想閣」又成行業翹楚。

總之,改頭革面的常伷令人大跌眼鏡,無論是情商還是智商都遠勝常人。這般判若兩人的表現實在令人咂舌,普遍的看法是朝陽王世子十八歲之前一直在藏拙,重劍無鋒,大巧不工。所謂紈絝荒誕或許就是他的保護服,豪門貴族太多齷齪事,露頭越早死的越早。

馮過聽曉此事,第一感覺便是,莫非此乃我輩中人?亦是穿越客?若不是,此人有大才。

就拿「雲想閣」來說,這才是真正的低調處顯奢華,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具有高貴品質的生活方式,一種優質生活的表達,一種格調與品位的象徵,同時也是一種風格的追求。

很明顯,常伷走的便是高端路線,絕非平民大眾所能承受。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取得成功,一是經營模式與營銷手段,再有便是背景與實力。一般而言,後者會佔據主導因素。譬如某公子,拿五個億賺五十多個億,天方夜譚麽?可信度是極高的。人家既有資本又有資源,錢生錢好難麽?敗家子之所以「敗」,那是好逸惡勞,焉有不坐吃山空的道理?

就常伷這身份,只要肯耐下性子踏踏實實去做事,地位自會提升為段位。事實上,世子隻用了區區五年時間便坐實了商業奇才的名頭,據有心人粗略統計,經他手壯大的產業估價絕對是天文數字,遠拋信州商會會首幾條街。

總之,常伷非常人,若是他願意,鄉試連捷高中進士也不在話下。

就拿這「雲想閣」來說,即便是見多識廣的馮過也是讚賞不已,此間建築格局、裝璜佈置真真是別具匠心、巧奪天工,哪裏有青樓瓦舍的市井俗氣,處處彰顯幽寧脫俗的雅騷韻味,叫人如飲甘醴。

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那個時空馮過去蘇州旅遊,獅子林、滄浪亭、拙政園、留園這「蘇州四大名園」都遊玩過,由衷的驚嘆其「移步換景、咫尺之內再造乾坤」的藝術特點。但依他看來,這「雲想閣」竟也不遜分毫。

這真是……莫非常伷是酷好蘇州園林的穿越客?

「改之,仁伯,之道,此次能否登樓就看你們啦。」甘誠胡亂拱拱手,聲音中倒是顯得誠意十足。

馮過見徐、劉二人一副瞭然的樣子,不明所以然,胳膊捅捅甘誠:「什麼意思?」

「旗樓賽詩呀……」甘誠理直氣壯的說道:「我不擅詩詞,這第一關當然得靠你們仨。」

馮小白表示不懂,逛青樓還玩闖關遊戲?過五關斬六將然後抱得美人歸?玩的夠高級呀。

甘誠少不得為小馮同學解釋一番,免得這廝丟人現眼。

聰慧好學的馮小七聽罷方恍然大悟,對這行當算是有了基本了解。

嗯,漢民族有三種獨有文化現象,科舉、鏢局、青樓。前兩種很多朋友是認可的。但是青樓是漢民族獨有的就會有很多朋友打問號了。

青樓不就是妓院麽,青樓女子不就是妓女麽,怎麼能是漢民族獨有的文化呢。這是極大的誤解,青樓絕非妓院,青樓女子也絕非妓女,只不過後來把青樓汙名化。那正宗的青樓是怎麼回事?

青樓女子賣藝不賣身,就像日本的藝ji,而且日本政府也保護藝ji術。

青樓並非純粹的煙花柳巷,青樓女子也有一整套的選拔機制,培訓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第一關是顏值,就是女孩長得不好看不行,第二關。詩詞歌賦琴棋書畫,至少得會個一兩樣。

真正有名氣的青樓女子,文化氣質都要得體,自然不像煙花柳巷那麼隨意,想見一面都非常的難,這裏面會有非常大的規矩。

如果客人想見青樓女子,就要過三關,第一關是旗樓賽詩,什麼事旗樓賽詩?旗樓賽詩就是青樓女子身在二樓,在樓下來的客人要把自己的詩寫在白牆之上,然後旁邊的丫鬟也都識文斷字,將牆上的詩記下拿給姑娘看。所以第一關,青樓女子會去看來訪著的文采,看其達到了什麼高度。詩寫次了不行,必須是原創。

第二關是打茶圍,第一關晉級的客人,已經是認可的風流雅士,品茶鑒茶自然不可缺少,此時所上的茶湯,需要說出所品茶的來歷,說出茶的掌故,邊飲茶邊背誦飲茶歌。此時在身邊伺候的丫鬟,也有文化,陪著客人聊天,這個過程,青樓女子在旁邊屋裏垂簾傾聽,來判斷哪位更有學問。

打茶圍才算是真正開始的消費,對身邊伺候的丫鬟一定要大方,比如端茶倒水要賞一二兩銀子,捶背揉肩要賞一二兩銀子等等。

這些關都過了,最終才能見到青樓女子。總之,你見與不見,她都在那裏。但若想見,沒文化不行,沒錢不行,沒情調不行。

這不,八角亭駐足的都是闖關者,前頭那樓子可不是有錢就能進的。當然,這關可難不倒有錢人,無非是事先花錢買詩文而已。

還真是花頭足也派頭足呢,馮過暗哂,目光掃過那頭,見一個身著綠襖的小姑娘似乎向自己揮了揮手,不由愣了愣,好像在哪見過。

亭子裏的人見那丫鬟舉動,忽地一陣騷動

「金蓮姑娘好啊……」

「金蓮姑娘,我這裏有好詩,讓我先錄……」

「……」

那丫鬟跺了跺腳:「莫吵,一個一個來。」

準備錄詩的隊伍居然瞬即安靜下來,默默的等待著。

馮過莫名其妙的看著這一幕,一個丫鬟都有如此「威望」?簡直顛覆三觀了。

甘誠卻是讚歎道:「都說宰相門前七品官,金蓮姑娘不遑多讓啊。」

德宗朝時,內閣首輔嚴松的心腹家奴嚴年,署號「鶴城」。不但招權納賄,而且與朝中官互與贈詩文,敬若賓主。「其奴嚴年最黠惡,士大夫競稱萼山先生者也」、「蒼頭嚴年入貲為官,勛戚文武之臣多與往還,通姻好。七具衣冠報謁,列於士大夫」,民間是有「宰相門前七品官」之說。

馮過卻是實實在在的多看了那綠祆丫鬟一眼,「金蓮」,小美眉居然取這名字,你父母膽子好肥哦。不過,這個時空沒有《水滸傳》,也沒有《金ping梅》,「金蓮」,並不怎麼清新脫俗。

咦,馮過忽然憶起,這金蓮的確是見過的,在鵝湖書院,董小宛身邊的那個丫鬟。

如此,董小宛便是在前邊樓上吧,說不定正透過紗窗望著這邊呢。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