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四十四章 茶湯之戲
第二關的茶戰,馮過表示無能為力。

甘誠知曉此節,輕聲與馮過解說一番。

大定極講究茶道,上起皇帝、士大夫,下至平民百姓,無不好此。當今官家撰《大觀茶論》的專論,全書洋洋大觀共二十篇,對蒸青團茶的產地、採製、烹試、品質、鬥茶風尚等均有詳細記述,在《大觀茶論》序曰:「天下之士,勵志清白,竟為閑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鏘金,啜英咀華,較筐策之精,爭鑒別裁之。」

鬥茶的場所,一般多選在比較有規模的茶葉店。這些店大都分前後二進,前廳闊大,是店面;後廳狹小,兼有小廚房——便於煮茶。有些也兼有房間,老闆家人也住在裏頭。當然,一些街坊、工友好此道者,幾個人小聚談到茶道,也有說鬥就鬥的。有些人家有較雅潔的內室或花木扶疏的古舊庭院,或其家臨江、近湖的,便都是鬥茶的好場所。鬥茶多選在清明節期間,因此時新茶初出,最適合參鬥。

鬥茶品以茶「新」為上,鬥茶用水「活」為上。二人或多人共鬥,主要是兩方面:一是湯色,即茶水的顏色。「茶色貴白」,「以青白勝黃白」有時茶質雖略次於對方,但用水得當,也能取勝。有時用同樣的水煎茶,最能檢驗茶質優劣……

馮過表示有些發懵,喝茶而已,有恁多講究,這古人也是閑的。不過,瞧著那女茶博士行雲流水般的點茶也是賞心悅目的享受。

果然,正如甘誠所言,陸羽在滔滔不絕地說了一大通話後便端坐不語,偶爾去瞥一眼茶博士的手法,目光幽深,不肯多言。

惜字如金?沉默是金?茶聖先生大抵是看出茶博士點茶中的不對之處卻自恃身份不願發聲吧。

「綠柔」茶室中的鬥茶自非正式場合下的「鬥茶」,乃是青樓慣有的流程,既是附庸風雅,亦是自抬身價,顯得更為高大上,當然才對得起不菲的消費嘛。茶博士的表演亦如歌舞彈明、說書皮影,乃是題中應有之意。

鬥茶,包括鬥茶品、鬥茶令、茶百戲,在此處自是有所減略。

道人曉出南屏山,來試點茶三昧手。

點茶法是將茶葉末放在茶碗裏,注入少量沸水調成糊狀,然後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時用茶筅攪動,茶末上浮,形成粥面。其實,點茶就是把茶瓶裡燒好的水注入茶盞中。

那茶博士炙茶、碾羅、候湯、烘盞、擊拂,動作輕柔嫻熟。茶聖先生則充當著解說:

「茶有粗茶、散茶、末茶、餅茶者,乃斫、乃熬、乃煬、乃舂,貯於瓶缶之中,以湯沃焉,謂之閹茶。」

茶博士將茶投入盞中,注入少量沸水調成糊狀,然後將沸水倒入深腹長嘴瓶內,再傾瓶注水入盞,又用茶筅攪動,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湧湍瀨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頸疾……飲者可決之,以流其惡,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其江水,取去人遠者;井水,取汲多者……」

「天下水之多,何處不可取一瓢飲?實則謬也。煮茶選水最為關鍵,此中有大學問。」甘誠可算逮著機會賣弄「學識」了,低聲解釋道:「煮茶的水,用山水最好,江河水次之,井水最差。水質應清,無色透明,清可見底,是選水的最基本要求。水是活水,水源須流動。要輕水,應甘冽。」

「湖州太守李季卿,一次外出遊玩,在揚州偶遇陸羽,便請其上船品茶。李季卿聽說揚子江南泠水煮茶最好,就令士卒去取。士卒取水上岸後,不小心灑了一半,就取一半近岸的水充數。誰知陸羽一嘗,說:『不對,這是近岸水。』倒出一半,再嘗後才說:『這才是南泠水。』士兵聽後告知實情,李季卿大為嘆服,記下陸羽口授的天下二十名水等級……」徐元傑點頭附和:「江州廬山康王穀穀簾水第一,常州無錫縣惠山石泉第二;蘄州蘭溪石下水第三;硤州扇子硤蛤蟆口水第四……雪水最次。」

馮過默默的充當合格的聽眾。茶道,他真的不通,隻記得幾首相關的詩文。

「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緣邊如湧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初沸,則水合量,調之以鹽味,謂棄其啜余……」

陸羽侃侃而談,論及茶經的他仿似光芒罩身,擲地有聲。

水煮沸了,冒出像魚眼睛的小氣泡,有輕微的響聲,稱作「一沸」;鍋的邊緣有連珠般的泡往上冒,稱作「二沸」;水波翻騰,稱作「三沸」。

陸羽這「三沸」說,乃是對水的三次沸騰時間做了嚴格界定。無論「魚目」,還是水泛連珠,抑或水波翻騰,都還可憑眼力來判斷,而「點茶候湯」,則全靠聽力來判斷水沸程度,那才真正是考驗煮茶人的技術。

不多會,茶博士點茶完畢,接著下一步驟分茶。

分茶,又稱茶百戲、水丹青、湯戲、茶戲。

所謂茶百戲,就是僅利用茶和水,使得茶湯紋脈形成文字和圖案的茶藝。

甘誠顯然精於茶道,慢悠悠的說:「陶谷著《清異錄》,共六卷,內分三十七門,在《荈茗錄》中記載:『茶百戲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湯運匕,別施妙訣,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但須臾即就散滅。此茶之變也,時人謂之茶百戲。』有下湯運匕,別施妙訣,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但須臾即就散滅。……」

馮過幾人位置較居中,正好可以看清茶博士的舉動。

講真,雖然首次見識,馮過卻並未有太多驚愕,這茶百戲與那世的咖啡拉花實有異曲同工之妙,但亦有不同。

茶茶百戲只是茶和水,沒有其他的原料,通過特殊的處理方法,使茶湯形成多種圖案;咖啡拉花是利用咖啡和牛奶,兩種不同性質和不溶性的原料,呈現出多種圖案。

茶百戲給人一種朦朧的意象,非常適合中式書法和繪畫,濃重的山峰,裊裊炊煙;咖啡拉花是利用牛奶比咖啡輕的原理,在濃縮咖啡上倒牛奶來創造圖案,給人的感覺和茶百戲完全不同。前者重意,後者重型。

圖案變幻亦不盡相同,因為茶百戲圖案僅靠茶湯形成,所以過一段時間之後,圖案就會消失,然後再重新作出新的圖案,一再改變,很是奇妙;而咖啡拉花只是一種固定的圖案,且之後不能改變。

正暗自讚歎間,卻聽費懋賢大聲吟道:

「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蒸水老禪弄泉手,隆興元春新玉爪。二者相遭兔甌面,怪怪奇奇真善幻。紛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萬變。」

咦,費懋賢這是作甚?詩興大發麽?

「卻讓民用拔了頭籌……」甘誠撓撓頭:「好詩。」

費懋賢笑道:「拋磚引玉罷了。」

話雖如此,費公子心下卻較為自得,嗯哼,這首詩頗有大昌詩風,可是費了不少心思的。

在余者看來,拋磚引玉?拿板磚砸場子的吧。但在這種場合可不能認慫哪,即便無法獲得董小宛的青睞,還有其他紅倌人、清倌人呢。

這便是所謂的「鬥茶令」了。鬥茶令,即在鬥茶時行茶令。行茶令所舉故事及吟詩作賦,皆與茶有關。茶令如同酒令,用以助興增趣。

茶令流行於江南地區。飲茶時以一人令官,飲者皆聽其號令,令官出難題,要求人解答或執行,做不到者以茶為賞罰。

真正的茶令其實是考校閱書之廣、記憶之強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決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顛覆杯中,反不得飲而起。與用此法行酒令不同,是贏家方可飲茶,而不許輸者品茗。

又或指一物為題,各舉故事,不通者罰。

茶令遊戲時,全神貫注,調動每一個細胞回憶腦海裡有的故事。做不到者以茶為賞罰。對於嗜茶者來說,罰一次不許喝茶,就已經十分惋惜了。

「費公子好文采……」甄金蓮笑嘻嘻地贊了聲,小丫鬟可是今日令官,口齒伶俐著呢:「不過,今次茶令卻是容易些,行令者可誦前人詩句,亦可自作,但必與『茶』有關,過關者方可飲茶一盅,以飲茶最多者勝。嗯,譬如,將火尋遠泉,煮茶傍寒松。」

說罷,她自飲一盅,吐吐舌頭「好燙」。

這般茶令倒真是容易許多,甘誠搶著說道:「我先來……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也不等甄金蓮發話,自去飲茶。

這廝倒是機敏,知曉搶佔先機,畢竟與茶有關的詩句有限,自然是先說者佔優。

「蜀土茶稱聖,蒙山味獨珍。」徐元傑亦行一令,飲茶一盅。

接著是劉幾:「揚子江心水,蒙頂山上茶。」

馮過想了想,念了那個時空明代童漢臣的對聯:「水汲龍腦液,茶烹雀舌春」。

這煮的茶香則香矣,味道有些怪,非他所好的泡茶,但也算別有一番滋味。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