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五十三章 八卦花邊
早在年前,「信江雜誌報」便連篇累牘的刊登各種與本屆花魁大會有關的消息,大有要成婦孺皆知、全民參與之勢。

是的,這個時空的報業已得到長足的發展,除了官方邸報,民間亦有形形色色的各類報刊。

西漢時期實行郡縣製,地方各郡在京都長安設「邸」,派代表常駐此處辦事,邸吏們定期把皇帝諭旨、朝廷政令、國家大事、朝臣奏議、重要案件等有關新聞情報,寫在竹簡或絹帛上,再由信使傳至各地。後來,隨著造紙術的發明,這些新聞情報改用紙來抄寫,這就是最早的報紙——邸報。

大昌開元年間,在長安出的《開元雜報》是第一份用紙印刷的報紙.投遞這份報紙的機構,當時叫郵驛,投遞人員為唐朝兵部軍卒,腰束革袋,帶上鈴鐺,騎著快馬傳郵,聽到鈴聲,行人都遠離路旁。

大昌時期,官方的傳播活動除「報狀」、「進奏院狀」外,還有烽燧、露布、檄文、榜文和告示等;非官方的傳播活動則大抵是士人之間的傳播活動。

秦楚時期出現了在政府中樞部門統一管理下統一發佈的正式官報即邸報;負責邸報發佈工作的機構為都進奏院。

秦楚邸報由中樞部門統一管理,從官文書中分離出來,並定期發行,「邸報」名稱第一次出現。內容則包括皇帝的詔旨與起居、官吏的任免、臣僚奏章、軍事情報、刑罰等。

本朝的「邸報」又名邸抄、朝報、除目(除即拜官授職,目即條目、目錄)、京報等。內容包括皇帝諭旨、起居言行和有關皇家的各類消息;官吏的任免;臣僚奏章;社會新聞等。

除此之外,小報盛行。

「小報者,出於進奏院,蓋邸吏輩為之也。比年事有疑似,中外不知,邸吏必競以小紙書之,飛報遠近,謂之小報。」

理宗時,小報已經可以在市集上公開出售,於是一部分膽大的進奏院及中央各官署的官吏等各色人等便將一些人們迫切想了解的新聞信息編為小報,以朝報形式叫賣街市,「隱而號之曰新聞」。作為「邸吏輩為之」的非法的新聞信息載體,小報一直受到政府的壓製和打擊,但始終未因統治者的厲禁而根絕。

明宗大觀四年六月詔曰:「近撰造事端,妄作朝報,累有約束,當定罪賞,仰開封府檢舉,嚴切差人緝捉,並進奏官密切覺察。」

可見小報主要是從東京流傳出去,始自都下傳之四方」。進奏院員官方的信息總匯,從「並進奏官密切覺察」一語可知,小報的新聞來源與進奏院信息泄露有關;朝廷取締它的理由是「撰造事端」,但既是進奏院泄露的新聞信息,因而未必是「撰造事端「、造謠生事,只是所傳播的內容有害於封建統治而已;而且,小報的盛行與被屢查而不禁表明,小報的內容必定有一定程度的真實性。

小報的內容,或是朝報未報之事,或是官員陳乞未曾施行之事,或得於省、院之漏泄,或得於街市之剽聞,又或意見之撰造。所謂小報「記者」,實際上是情報販子,他們都有公職,一般都是中央各官署的下級官員、大吏的差官和新貴的家人,也有進奏院的官吏。由於他們信息來源不同,有所謂內探、省探、衙探之類,分別探聽宮廷、中央機關和各級官署的內部消息。他們為小報提供情報,完全是為了謀利。但由於政局動蕩,一般下級官吏和民眾很需要這方面的消息,使小報十分走紅,甚至奔走相告,「以先得者為功」。因此,朝廷嚴禁小報的命令,往往只是一紙空文。

當然,小報的影響也不是太大,因而政府對私辦小報的人的處罰也不重,一般對這些人員的處理只是流放到五百裏外的地方接受當地政府的管束而已。

「信江雜誌報」便算是小報,雖然它的信息量極大,但終非官方所屬。事實上,它與官方的關聯極為緊密,權威性、公信力毋庸置疑。因為其東家便是朝陽常氏,社長即朝陽王世子常伷。

世子幡然醒悟判若兩人,紈絝氣質猶在,卻化身成了「斂財達人」。他從王爺老爹那「借」出一筆啟動資金後,先從酒樓做起,做了簡約而不簡單的裝璜;高薪聘請大廚;推出新式菜肴並取了別具詩意的菜名,如遊龍戲鳳(魷魚炒雞片)、花好月圓(蝦仁炒雞蛋)、絕代雙驕(青辣椒炒紅辣椒)、青龍臥雪(盤白糖上面放根黃瓜)、黑熊掰棒(木耳炒豆芽)、苦鳳憐鸞(黃瓜炒雞肝鴨肉)、翠柳啼紅(菠菜炒蘑菇)、美女簪花(黃花菜燜全菇)、瑞雪火山(涼拌西紅柿上面再撒些白糖)、丹鳳朝陽(松花蛋、鹹鴨蛋、茶雞蛋)等等;且狠抓衛生關,力求做到一塵不染;又下力氣搞微笑工程,讓客人享受到賓至如歸的服務。如此種種,再加上一等一的人脈,「太白居」甫一開張便賓客盈門,自也是財源滾滾。接著,常世子又轉戰「娛樂業」,一番操作後「雲想閣」上市,同樣成為行業翹楚。而後,他又涉足書坊、報紙、典當、錢莊、漕運等諸多行業,身邊聚集了一大批商業人才,短短三年時間便打造成了商業帝國。其本人自然也成了信州商會魁首,影響力輻射整個江西布政司。

「信江雜誌報」算是他隨意率性的小手筆,據說起因乃是其嫌棄本地小報太不夠專業,所刊內容既無權威公信力,又無抓人眼球的娛樂消息,猶如雞肋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是以乾脆另起爐灶辦了這份小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嘛,求人不如求己。

因其身份地位使然,第一時間便能打探到諸般朝堂秘聞。如刑部左侍郎家有悍妻,其在外密蓄美妾,但終被發現,「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結局很是狼狽,成了朝堂笑談。又如,太僕寺少卿娶妻納妾九婦,共生育十二女,力求一子,乃納豆蔻小妾,「鴛鴦被裏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哪曾想小妾十月懷胎後又生一女,是為「十三妹」。少卿大人慟哭「天絕我也」,遂臥榻不起。時人乃曰實非「我」當為「後」,無子之痛悲乎,非人之罪,B天絕人「後」。

如此種種,皆為百姓所喜聞樂見。而且,世子親自下場設計刊面,一版為時政要聞,二版為軍事外交,三版為科舉秘要,四版為詩詞歌賦,五版為農工商道,六版為朝堂逸事,七版為話本徵文,八版為花邊野談。

當今詞壇有「花間派」,詞作內容多為歌詠旅愁閨怨、合歡離恨,局限於男女燕婉之私,文字富艷精工,藝術成就較高,影響甚劇。「花邊野談」與前者幾乎挨不著邊,有蹭熱度之嫌,但受眾卻運勝於前者。此版也被稱作「花邊新聞」。

花邊新聞因其形式與手工藝品的花邊極為相似而得名。傳統的花邊是指手工藝品編織或刺繡成各種花樣的帶子,通常用做衣服的鑲邊,也稱花邊,花邊新聞與之一樣,都是用於裝飾。

據傳,開初常世子報刊為了求得版面整體上的美觀,將一些小新聞填充在版與版或文章與文章中間。這類小新聞因其多於名人的私事而引起了人們的興趣,甚至有些人買報紙就專門為了看花邊新聞。

漸漸的便發展成為一種專門的新聞形式,花邊新聞不再見於報縫之間,也不再是小新聞,而是整版甚至整本的出版發行。內容還是與明星有關,強調娛樂性。亦指娛樂新聞,娛樂而已可信度不高,有道聽途說或生硬臆造之嫌。

但這種道聽途說、似是而非、真假難辨的「小道消息」反而最受民眾歡迎,YY之心人皆有之啊。

此次花魁大會的相關信息便多見諸於「信江雜誌報」第八版,也即是所謂的花邊新聞了。離大會開始日期愈近,此類「新聞」便愈是頻繁見諸報端。

譬如,本屆大會仍舊是「雲想閣」、「綺麗館」、「瓊台」這三家樓子比拚,花魁極大概率在其間產生,董小宛、馮倩倩、應素白競爭狀元之位。

譬如,七版的連載話本《倩女幽魂》講述的是書生寧采臣和女鬼聶小倩之間發生的一段人鬼戀,一經刊登便引發閱讀熱潮。子不語怪力亂神?恰恰相反,追書大軍中恰恰是識字擅文甚至飽讀詩書的士子更為狂熱。話本仍在連載當中,故事已被搬上舞台,並因而捧紅了若乾不知名的「演員」。據說,作者君乃是一心比天高落魄書生,遇見了命比紙薄的青樓女子馮倩倩,一見鍾情,卻無力為佳人贖身,奈若何?心力交瘁之下便有了這出「人鬼情未了」的浪漫愛情故事。但又有另一則新聞稱,這喚作「孫子貴」的作者不是旁人,正是頗有離經叛道之氣質的朝陽王世子。

新聞如此釋疑:「孫子貴」,反過來念便是「貴子孫」,世子名「伷」。伷者,帝王或貴族之子孫也。你品,你細品,這才是事實真相啊。

咦,此話有理,竟是叫人無力反駁。

當然,世子殿下並沒有承認,但也沒有否認,這便耐人尋味了。

又如,關於馮案首與董小宛不得不說的秘密。文中極盡模糊臆想之能事,三分真七分假,假中有真真中有假,文筆之婉轉用詞之虛渺令人拍案叫絕。總而言之,幾篇報道下來,連馮過都懷疑自己是否真的與董小宛「有染」了。馮董戀,乃是真真正正的「花邊新聞」。

對此,馮過表示很無奈。俺隻想搬條小板凳靜靜的看戲啊,怎成男主角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