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五十九章 嘉賓燕綏
「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

有資南嘉和馮迅一道,是沒法相攜去遊畫舫了,但也遊玩至亥時盡興而歸。

期間少不得去猜猜燈謎。

春宵賞燈之會,百姓雜陳,詩謎書於燈,映於燭,列於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稱為「燈謎「。

便是馮迅也露了一小臉,她識字不是很多,認不全謎面上的字,便央著大兄念上一念,譬如這個——「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一聲震得人驚恐,回首相看已化灰。」她滴溜著眼珠,脆聲答是「爆竹」。猜中了,喜提燈籠一盞。

資南嘉挑的是:「朝罷誰攜兩袖煙,琴邊衾裡兩無緣。曉籌不用雞人報,五夜無煩侍女添。焦首朝朝還暮暮,煎心日日復年年。光陰荏苒須當借,風雨陰晴任變遷。」她自是猜對的,謎底是「更香」。

「更香」用於計時,即在香上標出刻度,以燃燒的長短計算時間。

甘誠射覆的是「猴子身輕站樹梢」,謎底為「荔枝」(立枝)。

徐元傑選了「天運人功理不窮,有功無運也難逢。因何鎮日紛紛亂,隻為陰陽數不同」,謎底為「算盤」。

劉幾則是「身自端方,體自堅硬。雖不能言,有言必應」,謎底是「硯台」。

資雲猜的是「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妝點最堪宜。遊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謎底是「風箏」。

沈致信猜的是「前身色相總無成,不聽菱歌聽佛經。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謎底是「佛前海燈」。

馮過……馮過走神了,或者說被這些燈謎嚇到了,直到馮迅催了幾遍,才說出「有眼無珠腹內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葉落分離別,恩愛夫妻不到冬」的謎底——「竹夫人」,嗯,乃是一種納涼用具。

這,真是意外的驚嚇呀。如果沒猜……如果記憶沒出差錯,這些個燈謎可是曹大大寫在《石頭記》裏的,莫非他是穿越同行中的前輩?

草蛇灰線、伏脈千裡是那本名著最大的創作特色,其中的一種形式就是「讖語法」,包括有詩讖、戲讖、語讖,當然還有「謎讖」。其中第二十二回「聽曲文寶玉悟禪機,製燈謎賈政悲讖語」寫的正是元宵節猜燈謎一事,其間寓意深遠,皆有預示,或家族命運,或個人命運,或個人性格。

如脂硯齋評說元春元宵「爆竹」燈謎曰:「此元春之謎,才得僥倖,奈壽不長,可悲哉。」評賈母元宵「荔枝」燈謎曰:「所謂『樹倒猢猻散』是也。」評說探春元宵「風箏」燈謎曰:「此探春運適之讖也,使此人不遠去,將來事敗,諸子孫不至流散也,悲哉傷哉。」評說惜春元宵「佛前海燈」燈謎曰:「此惜春為尼之讖也,公府千斤至緇衣乞食,寧不悲夫。」

不慌不慌,巧合,巧合而已。無巧不成書嘛,再者對自己的文抄大業無甚影響,亂個啥子?

這個插曲並沒有影響到是夜遊玩賞燈的心情,眾人約好明日結伴同行便各自散去。

當然,馮迅這個小跟屁蟲和資南嘉是不能一道的。女孩子家家的跑去青樓作甚?

次日,「信江雜誌報」詳細報道了頭天的燈會及花魁大賽,從各個角度全方位的分析讚譽,盡職盡責的推波助瀾。

譬如龍燈哪家好啊,某拍花子混在人群中欲趁亂下手被某神捕慧眼如炬跟蹤識破後當場擒獲啦,某街頭混混當街揩油當眾調戲良家婦女遭致群情激憤險些被毆打致殘哪。又譬如沙溪某豪商一擲千金捧馮倩倩並放話願出五千金替她贖身,某某家有悍妻的官員拿了辛辛苦苦攢下的三十兩私房錢為董小宛捧場但東窗事發「忽聞河東師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而跪了一夜的搓衣板,某落魄才子耗盡心血為應素白賦詩作詞臥病在床聽傳應素白表演時特地點名感謝而心旌激蕩暈厥不醒。諸如此類。

當然,花魁大賽的相關信息佔據了更多版面,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自然大流量。

不過,因是首日,「評花榜」尚未開啟投票通道,也瞧不出是哪位佳麗先聲奪人。但據小道消息稱,首日的演出,原是奪魁熱門的應素白表現不佳,似是有些心不在焉。輿論揣度,伊許是有感於那落魄才子而心有戚威繼而影響了發揮。

「評花榜」,乃是朝陽王世子首創。花榜評選,三年一次。花榜選舉的票叫「薦書」,一份薦書算一票,以票多為勝,得票相同則參照輿論定上下。一甲三名,二甲三十名,其餘有票的都放在三甲。所有參賽的ji女,無論一、二、三甲,都在報上列出。

上了花榜雖然一不能做官,二沒有獎品,但所得到的好處也是明顯的。發榜之時,報上在每個人的名字後面,都註明了住所,而且開列了些讚詞,據說這些讚詞都來自於薦書,名次越是靠前,讚詞就越長。讚詞的話有長短,可肉麻程度卻差不多。

發榜之後,如果榜上有名,尤其是名次靠前的名花們以後生意興隆,收入驟增,就連寫薦書的秀才們,也因其文辭的艷麗,因此多了些在報上露臉的機會,可以多收點潤筆費。當然,得好處最多的是發起活動的報社,銷路增,廣告來,評一次花榜,怎麼也吃上幾個月。

是的,「廣告」也是常伷搗鼓出來的。也是因了其地位超然,當地富賈正找不著機會巴結投靠,區區廣告費又算得了什麼?不過世子殿下也夠講究,拿了錢還真使力氣辦事。在「信江雜誌報」上打了廣告的商家還真得到了收益,物超所值。一來二去的,廣告費節節攀升,但仍引來商家競爭。總之,買家賣家各取所需,皆大歡喜。

所謂「名士品名花,名花倚名士」。

「評花榜」通常由當地的文人名士和富商鄉紳擔任評委。文人名士,看重的是他們的評花鑒色的眼力;而富商,則更多是因為他們是贊助商的緣故。

這其中還涉及臉面問題,譬如兩家存在競爭關係的同行商戶,其中一家拿到了有投票資格的「薦書」,另一家會作何感想?還不得氣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無形中就低了一頭呀,在買家看來也會優先考慮有「薦書」的賣家。那怎麼辦?只能知恥而後勇,多砸錢做廣告,大手筆贊助下屆的花魁大賽,以期提升影響力扳回一城。

所以說,商賈之流固然地位大大提升,但終究是底蘊不足,錢財有餘權勢不夠,平日裏很是威風,真到了刷臉時便不趕趟了。

這也正是科舉大行其道之故。

不論在哪個朝代,讀書始終是改變出身面貌的不二法門。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絕非舞文弄墨之人刻意抬高自我身份之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固然有理,但「狀元」又何嘗不正是應禮部試者居首者之稱謂?

譬如,此次「評花榜」收到「薦書」最多的便是讀書人,官員、舉人甚至秀才,皆是正經讀書人。

為何?

一來,此類人名聲在外,在本地素有名望。再者,佳人更需才子棒,花前月下把酒言歡恰是文人墨客精擅之事。

評選之日,當地各青樓中的名ji打扮得花枝招展,爭相赴會,場面非常熱鬧,圍觀者往往成千上萬。風流才子與名ji匯於一堂,邊飲酒行吟,邊品題高下,題寫詩詞或評語……

想想看,若將「風流才子」換作「富紳豪商」,後者能寫出怎樣的詩詞和評語來?書到用時方恨少哪。

正所謂是術業有專攻,不服不行。

常伷顯然最是箇中好手,操起盤來嫻熟的很,四字以概之:得心應手。

早前,「信江雜誌報」便在專刊上公告花榜評選之「凡例六條」,即評花魁榜活動的選舉標準,如:一、統信江而論,隸樂籍者凡三千餘人。萬紫千紅,詎能遍閱?此次花榜,悉憑薦書多寡為定,益復參以輿論,以昭平允。二、定一甲三人,二甲三十人,其餘悉置三甲。滄海遺珠,知不能免,掛一漏十,閱者諒焉。三、某某、某某某等,或久飲香名,或早樹艷幟,或華年已去,或身份自高,似不必再與群芳爭勝,故不錄入等等。

由此可見,花榜分色藝兩項,劃為一甲、二甲、三甲,不用動筆,不用交卷,但仍然需要打分,亦還在模仿科舉考試,有區別的是採用了投票選舉的形式,由報紙來主辦。

不過,除了持有薦書投票外,評花榜且有另一環節,便是花籃數量。二者各佔五成比例,依此綜合計算最終結果。

不過,「花籃」可是需要真金白銀購買的。一支鮮花一兩銀,一個花籃三十支鮮花,啥概念?一戶尋常家庭一年不吃不喝勉強可以買那麼一隻。嗯,前文那位跪搓衣板的老兄含辛茹苦省下的私房錢便是為董小宛貢獻了一只花籃。

而一百只花籃可以換算為一份薦書。也就是說,手握一張薦書,就好比擁有三千兩白銀。

馮過便有一夜暴富的奇妙感覺,略爽。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